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上南下 >

第72章

北上南下-第72章

小说: 北上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恩来说你来干无线电,他说不行啊,我不懂,周恩来说,你不是学设计的吗,你要自己琢磨设计制造一台无线电发报机出来。
    知道吧,那个年代,有啥专业对口的,大家都穷苦人出身,党叫干嘛就干嘛,哪能讨价还价啊。
    事实的确如此。
    ****的第一台无线电,就是李强和战友们自己玩出来的。
    那时候,老蒋对无线电设备控制很严,不要说你买不到现成的机器,就是零配件也很难配全,甚至连有关的中文参考书籍都难觅踪影,而党内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真是一无器材,二无人才。
    看资料介绍,周恩来自己托人从国外买了一本无线电方面的书籍,那是原版的,英文,然后李强和几个战友花了很长的时间,硬是把它一页页给翻译了出来。
    摸索、实践、组装,失败,再学习,再尝试。
    无数次失败,迎来了成功。
    无线电科终于有了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线电收发报机终于研制成功,这是29年年底,研发花了一年时间。
    一个月后,香港**也设立了电台。上海香港互发电报获得成功。
    后来,四科就在上海租用了一些破旧的厂房,形成一生产车间,专门装配好无线电,然后秘密地送到各地红军的手里。
    周恩来,这时才开始,真正对各地的军事力量统一指挥。
    之前的六月份,毛伟人刚刚遭遇了一次重大的人生挫折,红四军“七大”会议上,“落选”了前敌委员会书记。,陈毅当选,这也是后来陈毅被批斗为一贯反对毛伟人的一个因素,当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没电报,没电话,最高军事领导人周恩来根据一些片面汇报,起草和签发了中央“二月来信”,严厉批评后来我党的当家人。
    看一封当时共产国际的吊唁:
    “据中国消息,中国**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同志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最害怕的仇敌。自1927年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就以重金悬赏他的头颅。**同志因病情不断恶化而去世。这是中国**、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的坚强战士,**同志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工农群众将永远铭记他的业绩,并将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一定程度上说,这封吊唁是很真诚的,也不是捏造,为啥呢。
    毛伟人落选之后,心情十分苦闷,红军是他一手创建的,现在部下却把他赶了出来,上面的人还不理解。
    病了,而且是大病。
    恶性疟疾!
    那时候这个病很难治,他一天天瘦弱下去,医生都开出病危通知了。
    国民党那个起劲啊,到处议论着这个消息。
    消息传到莫斯科,当时也因为没电话,没电报,没办法及时核实啊,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领导们惺惺相惜,落了几滴泪,关照下面,在公开报纸上发表一条新闻吧,兼悼念。
    这是千真万确的啊,江湖可不敢开历史的玩笑。
    回到眼前。
    文静自从进入一支队情报科,后来到纵队和军区的社会部,一直专注于无线电的收发破译,是山东八路军数一数二的密码高手。
    破译密码,后面专门有章节,江湖简单为你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文静,听罗书记介绍,无线电培训班举办得很成功,下面反响很好,你和刘胜这事办得不错啊。”
    “这是工作,应该做的,谁稀罕你表扬?”文静看着君子兰,往土里加点水,不看他。
    “那你稀罕啥?”乔向文脱口而出。
    一说完,他就觉得有些唐突,这话说的,没水平。
    玩舞蹈,玩无线电的,文静那是多少冰雪聪明,立马抬起脸,转身。
    “我稀罕啥,你真的不知道吗?”
    一问一答,立马,就把平日机智过人的乔向文给压了下去。
    再次沉默。
    恰在此时,刘胜拿着一张纸,走了进来。
    “乔部长,渤海军区来了人,送来了这玩意。”
    PS:
    残酷的战斗,雪白的爱情,那么美好的一对,最终为何没能相伴相依,各位收藏一下,陪江湖一起看下去。()





第一百一十四章鬼子声声急
第一百一十四章鬼子声声急



    看到刘胜进来,文静这才收回目光。
    乔向文把脸转向了刘胜,刘胜却把目光看着文静,不知是觉得奇怪为何文静在此,还是觉得自己进来的不是时候。
    “刘胜,手里拿的啥?无线电培训班你们办得不错,文静刚才和我说了,你们好好总结一下,今后可以经常组织类似的培训,为下面的同志提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两句话,就把尴尬转移了。
    文静脸色泛红,直恨这刘胜来的不是时候,本来,两个人难得单独相处,有些话借着事儿,传递一下,此刻又不好明说让他走,便弯腰,继续打弄着花儿,浇水,修剪。
    刘胜,跟着乔向文多年,自打鲁南游击大队合作,还能不知道领导的脾性,在奇怪于他和文静这郎才女貌迟迟未配的同时,此刻也暗怪自己进来的有点冒失。
    “乔部长,这是渤海军区杨司令刚派人送来的布告,已经是第二个版本的了,59师团重金悬赏,你看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是不是有用?”
    社会部的同志消息灵,罗荣桓书记去胶东带回乔向文的消息,提前大家就知道了。
    在这节骨眼上,让他回来还能有啥事。
    闭起眼睛都知道,处理小鬼子俘虏呗。
    渤海军区抓到小日本飞行员的消息,山东军区大院大伙都知道了,各方意见不一,有人主张策反转化,去反战小分队呆着,有人主张军事审判所判刑,以万人大会的形式振奋人心,鼓舞百姓,有人主张转送延安,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宣传效果,瓦解日军的斗志。
    罗荣桓却啥都没和乔向文说,对这名爱将,他知道,交办他的事情,一百个放心,大局,细节,远近高低,他自会考虑妥帖。
    乔向文只得到了他的一句指示,关于俘虏处理的:
    “放手处理,不拘一格,怎么有利怎么做。”
    这就是领导,这就是一个具有高度领导艺术的山东八路军掌门人,**山东分局的一把手。
    “好的,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吧,来,你们俩一起坐下来。”
    他顺势接过传单,化解了文静的尴尬。
    三人围成一圈,他又让通信员小马喊来了行动处的几个骨干和反战小分队的队长松下一郎。白兵、许一梅两人此刻还留在太平金矿继续干活呢。
    人头都到齐了,他简单开场白,专题研究山田小鬼子的处理问题,畅所欲言,怎么办。
    老规矩,男人每人一支烟,女的,就文静一个,靠边口选个位置坐了。
    正如外部的各种议论一样,对待山田鬼子,几个人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转化者有之,判刑者有之,拉入反战小分队者有之。
    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道理。
    就剩松下和文静没发言。
    松下,原本是步兵第21联队的一名小队长,读过大学,有一定文化基础,在十多人当中觉悟最高,对**的政策吃得最透,因而被任命为反战小分队队长,对外的称谓那比较大,叫山东抗日反战同盟会副秘书长,虽然没啥级别,听起来很有那么回事。小分队挂在社会部下面,山东军区社会部,那个时候就相当于正师级吧,开个玩笑,松下到了八路这里,那也算连升几级啊。
    涉及到松下的同胞,乔向文看大家都发了言,十分踊跃,只有松下比较沉默,便把目光看着他,鼓励他发言。
    松下,24岁,抛妻别子,来中国参加所谓的圣战,和一般的小鬼子愤青不太一样,有思想,有内涵。
    见领导看着自己,松下不好意思,那么长时间,中国话基本说的已经算流利了。
    “乔部长,各位,渤海战俘的事,我开会之前就听说过,我的观点和你们各位的,大大地不同。”
    咦,大家一听,议论声立刻木有了。
    “我是日本人,我也是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男孩的父亲,来中国作战,当然这是侵略,这是无耻的行为,可是,这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问题,却不一定每一个军人都是狂热的好战者,诸君的观点我觉得都有道理,可以把山田转化过来,他态度强硬,也可以判刑,但是,我想,这是不是最好的办法呢?我听说,山田少尉是冈村宁次大将的侄子,我的想法,如果能把他转化过来,那当然最好,可是我想一定是有难度的,日本人的,大大地要面子,还有,判刑,当然也可以大大地羞辱皇军部队,让冈村宁次大将名声扫地,不过我提醒各位,物极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冈村大将有二十多万精锐部队,一旦他得到这一消息,万一用一样的办法,报复中国的老百姓,冤冤相报,我想,这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松下飞快地说完,大家嗡地一下,议论开了,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松下说的有道理,考虑得很周全。
    另一派则认为松下还是在帮日本人说话,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说实话,乔向文还真的没想到,松下能想得那么深,那么远。
    他再转眼看看文静,文静也正想着这问题,看到他的眼神,极快极快地一碰上,会意了一下,接着松下的话发了言:
    “我比较支持松下的观点,但是,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大家可能都没意识到,59师团已经洒下传单,里面已经提到,只要还人,啥条件都可以答应。”
    听到这里,刘胜插了话:
    “文静,不至于你还天真得相信小鬼子的那些鬼话吧?”
    这么一说,本来语气很文静的文静,变的不文静了,她声音稍微有些提高:
    “刘处长,我不是天真,也不是仁慈,而是我是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人在我们手里,鬼子能使出啥花招,这是其一,其二,鬼子如此规模地散发传单,一定也是深思熟虑的,万一他要不兑现诺言,我们有凭证在手,他就不怕落得个骂名吗?第三,还有,我们完全可以提出很高的条件,譬如要求他们提供大量的药品,弹药,这些是我们急需的,甚至可以和他们谈,我们需要飞机,需要大炮,干吗不可以理直气壮地谈条件,既然他们已经豁出来了,脸面都不要了,这个人对他们很重要,我们何必硬要留人呢,再说,我们这里有了松下他们的小分队,对日军的宣传策反力量,完全足够了。”
    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别看她平时不太说话,钻研在情报之中,这一开口,还真的把刘胜顶了回去,无法还嘴了。
    松下听了文静的话,很是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究竟最终形成的方案是啥?八路军抗日又搞了一个什么样的创新,明日来看。
    PS:
    江湖不喜欢跪求这些词,呵呵,认真写书,说故事,大伙觉得好的,还值得一看的,帮忙收藏吧,给我一份鼓励,还你更多精彩!!!()





第一百一十五章交换友多多推荐收藏
第一百一十五章交换友多多推荐收藏



    开篇之前,江湖先回答一位朋友的问题,日军俘虏问题,大家可能也有些兴趣。
    江湖说快一点。
    抗战期间,老蒋的国民政府,那是合法政府,正宗的,先后设立过两个日军俘虏营,一个在西安,规模有五百人左右,关押的主要是台儿庄大捷和长沙会战中抓获的小鬼子,另一个在常德,后来搬到了重庆,关押的人数七百人左右。
    虽然两党两军摩擦不断,明的暗的,斗个不停,但是总体上,八年期间,尚没形成大的战事,枪口还是基本对外的,老蒋给的那三十万军饷,按照两万多人的八路军编制,按月核发,从未停止,尽管**用了各种办法,拉队伍,扩阵地,一不小心,把队伍扩大了二十多倍,光是八路军,到42年就有50多万,总共才三个师的正规部队,因此可以说,这每一个师,都是史上最牛的师,师长管十几万人,古今中外的都没有的,老蒋能不恨得牙痒吗?打完抗战打内战,在他心中早已经是铁板钉钉了。
    八路军战俘不算多,敌后战场,打的是骚扰战,袭击战,破坏战,平型关大捷干掉一千多鬼子已经是全军振奋了,林biao和115师因此名闻天下,后来,彭老总调集一百零五个团,合计四十万人打了一次百团大战,据我们自己宣传,说是日军死伤人数达到了两万,当然,死的不多,主要是伤的,可是,再看看另一组数据,就知道小鬼子不是那么好打的,百团大战,八路军自己死伤了一万七千多人。基本接近一比一。百团大战基本没活捉到小鬼子,抓住的大部分是假洋鬼子——伪军。
    查查八路军的历史档案,就知道,八路军抓获的日本俘虏,除了我们前文说过的,成立了那么两支反战同盟的小分队之外(当然,延安那里的人数要多些,八路军抓了人,没地方送,还要派人看管,给吃给喝,烦着呢,干脆统统送到延安集中管理了),一部分送到了国民政府的日俘看管所,道理很简单啊,朋友,要是你,你也会这样干,好不容易抓到的小日本,放他回去,那是不可能的,顽固分子是很难转化的,那就好啊,上交政府吧,老蒋那里还只能收下,必须的。
    当然,45年8、9月份,那些投降的几十万鬼子,说是俘虏,其实也就是说说而已,一没关过,二没管过他们吃饭,仪式一搞好,分批分批,慢慢地,全部火车、轮船拉回去,哪来哪去了。
    江湖对这些历史小有研究,大家有啥疑惑的,可以私下和我交流,也可在互动群里讨论,如果江湖觉得是共性问题,大家都有兴趣的,就在这里写上一段。
    书接上回。
    文静的观点,独辟蹊径,却不无道理,一下子,让开会的大伙儿算是开拓了思维。
    人干一个工作时间长了,容易老观念,老套套,这叫思维定势,遇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