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驸马传 >

第237章

驸马传-第237章

小说: 驸马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值月影当窗,也不着灯火却是分外的清明,但见枕畔蕊蝶肌肤赛雪似凝脂如乳酪一般。李二探手轻柔抚摸之下,激起一连串的颤抖。蕊蝶更是尽量的把身子和李二相贴的更紧,有些受宠若惊的惶恐,有些压抑之下的兴奋,胡乱的抚摸李二的背脊,匆忙而又贪婪的吻着每一寸肌肤。

李二把头埋在蕊蝶颈项之间,仔细的嗅了那青丝的味道,十分轻柔百分缠绵的小声问了:“我的蕊蝶,可以了么?我,我是要来了的。”

蕊蝶顿时紧张,身子挺的僵直,一动也不敢再动。

李二无奈,探手在她胸腹之间仔细的摩挲亲吻,唯恐蕊蝶弱不能禁之下强行为之,若伤了身子看就得不偿失了。

怜香惜玉终于有了些个花香水气,细喘嘘嘘的蕊蝶便如颤巍巍花朵一般,沾了些膏露便是开始有了雨意云情。

李二这才小心在意的翻身而上,蕊蝶身子一个颤抖便是抱的紧了。

玉门初开三峡梦至,鱼游春水颠鸾云雨,好事遂成。

也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终于是云罢雨收,李二方欲再温存片刻,蕊蝶已是披了衫子起身,打来清水为李二浆洗身子……

直到把李二弄的干干净净,这才小心的擦洗自己。李二暗暗叹息:“蕊蝶本是好女子,只是造化弄人而口不得言罢了,比那些舌战莲花巧言吝色的名媛才女要强的多了……

第372章…祸之源←

“相公昨夜可是在蕊蝶那丫头处?”长平公主笑的很是暧昧:“偷偷摸摸的味道如何?”

“你怎晓得?”李二也是很少和长平公主同房的,也不晓得长平公主是如何知道的。忽然想起老太监德全旋即释然:“是德全?”

长平公主不置可否,只是吃吃的笑:“原说驸马是个直肠子死心眼儿的,其实也是有许多弯弯绕绕的心思。蕊蝶么是要笼络住才是哩,那些个灾民都是顺从于她,相公若不是用些个手段笼络住,只怕也难驾驭这些贱民……”

长平公主没有怪嫌李二和蕊蝶,并非是因为这个公主是如何的心胸开阔,而是认为这么做是驾驭那些灾民的间接方法罢了。

李二有些黯然的说道:“蕊蝶也是个苦命的……”

“说这些个由头做甚?相公想是要做大的事情,那蕊蝶又是相公贴身的人儿,看她乖巧的模样不如收了来做大丫头,或者直接讨了过来做个偏房……”那春娘已经是生了儿子的,模样也是俊俏,还深得李二的喜爱,听闻过不了多少时候就要到来。那时候,婆婆宠那春娘,相公爱那春娘,可不是没有就自己这个发妻的过活了么?这种情况实在不为长平公主所喜。

生于深宫张于深宫的长平公主自然不会束手无策,使用的就是皇宫大内的那些妃子们已经用烂了的手段…………分宠。

若是单纯依靠自己的能力无法和情敌抗衡的时候,最好的法子就是给情敌树立一个情敌,好叫自己的相公不会专宠自己的情敌。

过一年半载,等我生下个儿子来,还怕小小春娘不成?长平公主想。

就是瞎子也看得出来蕊蝶是十分喜爱李二的,若是成全了他们二人,蕊蝶对长平公主自然是要感恩戴德。

分宠实在是个很好地法子,不仅能够和即将到来的春娘抗衡。更是能把蕊蝶这个厉害人物拉在自己一方,实是一石双鸟的好法子……

李二摇头不语。

蕊蝶绝对不会有成亲的想法,那丫头的心思只不过是长相厮守,丝毫没有旁的杂念和功利之心。

看李二摇头,长平公主却是以为李二比喜那蕊蝶:“可不是的么,那蕊蝶模样虽是伶俐清秀,终究是个哑子。相公这么好地才情确实是有些不般配。不过……不过蕊蝶在灾民之中影响极大,若是控制的好了,就能把这些灾民都掌握在手上。男子汉大丈夫总是看得远些才是,有些在万人之上,又想了娇美妻妾。天下间哪有这么许多的好事?”

长平公主见多了大宋高层之间的政治联姻,那些个夫妻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感情,甚至在成亲之前都是互相不曾听说过,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还不是成了夫妻地么?

对于长平公主这样的想法,李二也是无可奈何。她出身天家,固有的思维就是考虑利害得失,至于感情。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

“不说这个了的!”李二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妻子纠缠:“官家殁了,公主听说了没有?”

“官家……驾崩了?”闻得李二如是所言,长平公主脸色顿时黯然:“去了就去地吧,罗芊芊的消息最是灵通,是她说的么?相公去问问她,新地官家哪个……”

李二很是奇怪长平公主对于神宗皇帝死亡的淡然态度,原以为这个大宋长公主是要哭天抢地得嚎啕大哭,没有想到她竟然是出奇的冷静。好似更加关心新人的皇帝人选。

长平公主终究是受天家思想熏陶的,对于皇家个人之间的情感已经是极淡,何况如今已经形成了脱离天家的事实。皇帝死了也就是死了的,自然是会有人来做新一任地官家,只不过究竟是那个身登大宝而已。无论是哪一个登基为帝。终究的脱不出赵氏子孙的范畴,所不同者仅仅是哪个分支掌握实权而已。

其实不光是长平公主这么想。包括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并没有把神宗皇帝之死看的很重,只要皇帝地人选还在这一脉中,也就是可以的。

“新地官家好似还没有的吧?”李二不敢肯定延安郡王能不能成功的夺嫡,不过仔细想来历史并没有出现什么实质性的根本变化,那心机深沉的小郡王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长平公主有些心神恍惚的说道:“官家这一去,朝廷里又要争吵不休了,不过老太后也是看好延安郡王的,想来他便是大宋的新官家吧,谁知道呢,随他们去吧。”

因为大宋的体制问题,朝廷里那些手握重权的大员不大会牵涉到夺嫡的事情当中,即便是有所牵连,范围也是极小。真正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也就是延安郡王和那几个皇叔王爷,双方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可言,只能是看皇家人物的支持程度了。而老太后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她的意思应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局势。

不过,长平公主现在已经不是很关心那些了,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子承父业,长平公主都不想去关注了,因为她已经和大宋朝廷没有多少干系了。

“那延安郡王貌似根基浅薄,其实也是有许多的心思……新官家很快就要出来的吧?”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无论是哪个执掌了天下权柄,都是很快的事情了。

“恩人的呐,便是再帮奴家想想法子的吧……”正说话间,那孔家女子领她那痴孩子哭哭啼啼的进来:“实在是做不得营生了哩,还请恩人再帮我一帮?”

“怎?”

原来在耕田占地的过程之中,这孔家女子也是曾占了半垧熟地的,本指望如旁人那样下了种籽,秋天也能收口子吃食。不想自家人单力孤,又有傻儿子拖累,那地久也不得耕耘,眼看着要错过最后的播种季节。那块子天地居然又被同宗的人给抢了过去。

土地就是生存的根本,她不过是孤儿寡母,如何能够争的过那些族人?

于是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好心慈悲地恩人李二,希望李二能够出面把那块子熟地索要回来。

孔家女子一副柔柔弱弱哭哭啼啼的模样,她那傻孩子还是如往常那般痴痴的傻笑,涎水脱在嘴角老长……

其实李二也知道现在的灾民都在尽可能的争抢土地,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不过就算是帮她把田地索要回来,以她弱不禁风的模样能不能耕种还是一个问题:“你原是农家出身?懂得耕作之事么?”

“奴家里原也是书香门第,妾身大门都不曾出过几回地,不过我孤儿寡母的,若不种些田地。定然还是要饥寒难耐……”

孔家女子说的也是实情,这个时候人们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来管她们母子,何况抢了她田地的就是宗族之人,更加的不要指望有人会去接济她们地。

“其实……我看你……就算了有了田地只怕也能耕种得好。还有这孩子也需人照料,不如另谋个生机……”

孔家女子不语,她也明白自己不是种田之人。就算有了田地也难侍弄的好,何况还要时时刻刻的照顾这个傻儿子。也曾想过要以帮人浆洗缝补度日,奈何现在这里都是灾民,大家都在为了最起码的生存条件而挣命,这些服务行业根本就没有市场。

“我儿确实……确实有些拖累的,不过我也是不怕,只要如旁人一般地挣命便是辛苦百倍也是无妨,哪怕是收成能及旁人的一半。我母子也不至于饿死的!”

孔家女子说都很是决绝,饥饿已经在她心目中留下了难以抹去地恐怖记忆,每当想起那个时候易子相食的人间惨剧,孔家女子便是如陷如噩梦之中。一想到当年自己曾经吃过人肉,就如同身陷地狱一般的煎熬。那凄惨的场面一次次的在睡梦之中出现……

若不是那个时候李二救下,只怕自己的这个傻儿子已经成为众人的腹中之食了的。

无论原来做过甚么样子可怖之事。好歹还有自己地孩子守在身旁,这也是唯一的安慰和精神支柱了。为了将来,只要不再受那饥寒威胁,哪怕是披星戴月含辛茹苦孔家女子也是心甘的了。

长平公主终究是出身好,即便是现在的艰难局面也是尽量的叫下人发挥粗粮细作地功夫,尽量把自己的饮食起居弄地精美以些,因此一些美味的零食碎嘴儿总也不曾缺了。

那傻孩子见到长平公主面前的几上摆了黄灿灿的煎糕,嘿嘿笑着上前取来便食,可不那孔家女子唬的不轻,急急的夺下孩儿手中的煎糕放回原位:“殿下的呐,我儿心眼儿不灵,也不晓得礼数,殿下饶恕……”

“不妨,不妨,取了食吧,这一盘子都拿了去,孩子么哪有不嘴馋的呐!”长平公主以为的很是平和,甚至把整个盘子的煎糕都递给孔家女子。

“驸马爷爷是老人,公主殿下也是好人哩,真真的都是好人哩!”孔家女子便要跪拜而谢。李二一把将他拉住:“对了哩,我帮你想到个营生的呐,听说母亲她们已经过了清彰,也不需多少时候便能够到达这里的,左右你母子也不是能做那耕田的活计,不若等母亲她们过来,便是帮助母亲做做杂事,工钱不工钱也不好说,混口子吃食总是有的,如何?”

“老夫人要来了的么?那可是好的哩,耕田种地的大活奴做不来,浆洗缝补我还是没有落下的,定伺候了老夫人……”有了好的营生就有饭吃,孔家女子欢喜的紧,没口子的道谢,欢天喜地的领了儿子下去,那傻儿子嘴巴里塞的满是煎糕,还用衣襟兜了几块子,不住的傻笑。

长平公主笑道:“母亲可不是习惯叫人伺候的,相公还真是好心,我看是给这母子一条生路的吧?”

“好心人终是多的,公主不也是把那煎糕都给了那孩子么?”

“嘿嘿,我那也算不上是好心肠,那孩子邋遢肮脏,他碰过的东西我是不食的,索性送了去做个人情!”长平公主说出真实想法:“不过有个孩子终是好的,这个月我也不见红来身上,也不晓得是不是有了……”

第273章…万岁←

因为得到了老太后的鼎立支持,秉承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惯例,在对内表明了不对那些异己的皇家叔伯清算旧账之后,延安郡王终于成为大宋皇家内定的官家,和以往的皇帝相比,他也只差没有进行正式的登基仪式而已。

延安郡王终于如愿以偿,有惊无险的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

总算是得偿心愿的延安郡王却没有那种得胜之后的狂喜,更是没有作为天子应有的自豪。

虽然他这个皇帝很快就要正式的登基,成为大宋名正言顺的官家,但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人都知道,这个皇帝最多算是礼仪性质的,并没有多少的实权,即便是任命从五品的官员也要得到太皇太后等人的首肯。

他费尽心机的来的这个皇位充其量不过是个摆设儿,虽然皇宫内外朝廷上下都是天子之礼,但是延安郡王这个还不是皇帝的皇帝却是心中有数,现在大宋真正的官家,真正的掌权者并不是自己,而是延福宫的那位太皇太后和资政殿上以司马光为首的那几个老顽固。

先皇的尊号已经上来了,延安郡王甚至是看也没有看就表示赞同,老太后和那些大员们还在左右的细细研究那几个文字,看看是不是能够准确而又充分的表达出先皇之功业。

在延安郡王看来,作为大宋的官家,先皇明显是勉强合格的而已。先皇“不治宫事,不是游幸”生活也算不上是奢靡,也算是守成之人,但是大宋需要的是开拓之君,而不是守着祖宗的家业过日子。那尊号因为委实的可笑,说什么“绍天法古”,真是笑死个人的。先皇两次变革祖宗法度,也算是法古?只不过先皇缺少帝王当有的魄力。不敢开罪那些官僚世家,这才把好端端的新法弄地不伦不类终于夭折;说什么“运德建功”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先皇数次兴兵讨伐西夏,不仅没有尺寸之功,反而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先皇的许多心思或许的好的,奈何缺少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为朝廷中的那些老朽所束缚。终于是一事无成。

延安郡王早就自己总结出先皇的成败得失,起码他个人认为这些自家闭门造车总结出来地经验教训是十分客观的。

“哼,若不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其实那时候不是叫做垂帘听政这个名词的,为了便于阅读才这么写的),我定然是要把司马光苏轼那杆子家伙贬到蛮荒之地。再把勇于变革的王安石请了回来,富国强兵,征辽伐夏,成千古未有之大事,建万事不拔地基业……”

一味意淫的延安郡王也知道自己想的太不靠谱。所有的这些想法只能深埋在自己心底,因为太皇太后以及司马光等人已经在为彻底的废除新法做准备,穷十年之功费万千之力辛苦建立起来地新法基础眨眼之间就要灰飞烟灭。

太皇太后甚至要自己任用那司马光为宰辅之臣。还是说司马光谨小慎微最是老成持国。新法党的失败必然要带来旧法党人的崛起,延安郡王对于类似这样地任命也是有心理准备的。最叫他不能接受的是,老太后和朝廷一致的赞成把苏轼调回,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