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傀儡皇帝 >

第106章

我是傀儡皇帝-第106章

小说: 我是傀儡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一个一言九鼎的封疆大吏,到如今成为一个被剥夺权力,手中空空如也的老人。大变之下,骤然失落,一病不起。

这样的案例,甄家兄弟在一生的行医过程中,早已经见到过多次。

“不管如何,还请甄神医全力施救。”卫度躬身行礼。

甄家兄弟连忙侧来,避礼道:“卫公子客气了,那是我们医者的本分。”

卫度送甄家兄弟离去,推开卫文升的房间走了进去。

“父亲!”卫度轻声呼唤。

卫文升吃力的睁开眼睛。看着卫度。

“明月,把明月叫来!”卫文升睁开浑浊的眼睛,吃力喊道。

“去,快把小姐喊过来!”卫度急忙吩咐道。

下人们赶紧跑去传信。

不一会,一阵紧急的脚步声传来。

“爷爷!”

卫明月双目通红,哽咽喊道,快步扑上床前,哭的梨花带雨。

卫文升吃力的坐起,眼神复杂的看着自己的孙女,良久之后。化成一丝叹息。

“你可怪爷爷?”

卫明月用力的摇头。原本她一肚子的怨气,可是看到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卫文升之后,所有的怨气一下子都消散了。

“你应该怨我的,就算你现在不怨了。等下你也会怨恨于我。”卫文升脸上浮现丝丝痛苦道。

“父亲!”卫度惊声道。

难道父亲还要出什么幺蛾子。卫度心中惊疑不定。

“爷爷?”卫明月也是一阵愕然。螓首满是惊疑。

“我已经不行了,活不了几天了?”卫文升道。

“父亲放心,甄神医兄弟都在卫府。父亲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卫度劝慰道。

“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卫文升摇了摇头。

“你们跪下!”卫文升喝道。

卫明月和卫度连忙跪在地上,心中不由的凄然,他们知道卫文升这是要交代遗言了。

“我死后,立即搬出尚书府,另觅宅院,或者等到形势稳定回到运城老家。”卫文升吃力的说道。

“父亲,我知道了。”卫度哽咽应道。

“第二,我死后,卫家所有之人,守孝三年。”卫文升又道。

“啊!”卫度惊呼。

“孩儿愿意守孝三年,只是所有之人……”卫度迟疑道。

守孝三年一般做一个形式,全家只有一两个人即可,但是卫文升竟然要所有之人都守孝三年,这就有点过了。

卫度不由自主的看向卫明月,守孝期间,可是不能婚嫁。

等到三年过去,卫明月已经是十**了,十八岁的姑娘还没有嫁出去的话,在这个时代可是让人看笑话的。

更为重要的是这直接堵死了卫明月和杨侑的亲事,皇家是不可能等卫家三年的。

“这是为父的最后的要求!”卫文升眼露出精光,脸色潮红,曾经尚书的威势显现。

“是!”

卫度叹息一声。

他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就是不看好如日中天的代王殿下,偏偏要阻隔卫家和东宫的联姻。

“不要怪我!”卫文升看向一脸苍白的卫明月,再次说道。

“孙女知道。”卫明月垂下螓首,低声道,如瀑般下垂的长发掩盖了她的面容,看不清其表情。

一日后,卫府传来丧讯,刑部尚书、京兆内史、大兴城副留守卫文升去世。

一时之间,天下震动。

距离代王殿下夺权,仅仅过了半月,这不禁让人唏嘘。

同时卫家宣布,卫府所有之人,全部为卫文升守孝三载,百姓听闻之后,交口称赞卫府孝义。

杨侑脸色阴晴难明,看着手中卫家的丧报,心思复杂。

卫文升果然怨气极大,竟然用他的死给了杨侑一记反击,卫文升将守孝的大义搬了出来,他和卫明月至少三年内不可能在一起。

人死为大,这些老家伙可是运用的炉火纯青,对他们自己更是狠辣无比。

窦平如此,卫文升也是如此,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全他们的家族。

“等我统一天下之后,坚决推行六十岁退休制度!”杨侑恨声道。

…………

尚书府哀乐响鸣,连绵不绝。

今天是卫文升出殡的日子,为此大兴宫休朝一日。

幸亏这个时代不流行旗帜,否则以卫文升的地位,降半旗是妥妥的。

“礼部侍郎康大人到……”

“民部侍郎李大人到!”

“工部侍郎平大人到!”

“……”

之后一连串大兴城大大小小的官员纷纷来到。

卫度带领卫府男儿,赶紧出迎,将这些官员恭迎入内。

“京兆郡丞骨大人到。”骨仪出现在卫府大门。

“骨大人前来,卫府上下倍感荣幸。”卫度行礼道。

“卫大人和本官同朝为臣,平时虽然政见不同,但是一直都是惺惺相惜,如今故人已经西去,徒留本官伤神!”骨仪神情萧索道。

他和卫文升斗了几年,一直都被卫文升压在身下,如今卫文升去世,他的内心仿佛少了点什么。

“左翊卫大将军阴将军到!”阴世师同样到来。

一时之间大兴城的重臣全部都云集到卫府。

不少人不由的向外张望,不知道那个人会不会出现。想到他和卫文升的恩怨情仇,众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越王殿下特遣悼念卫尚书!”一个年约二十岁的黄门太监出现在卫府。

众人哗然,没有想到越王杨侗竟然派人悼念卫文升,这可是了不得荣耀。

现在两都相互扶持,杨侗得到卫文升去世的消息派人悼念也在情理之中。

随后一大批洛阳的官员派人送上花圈。

两都的官员集体悼念卫文升,这让卫府上下倍感荣幸。

眼见时间原来越近,代王杨侑的依然没有出现,众人不禁心生失望。

就在众人以为代王殿下不会来的时候,一声尖锐的声音震惊众人。

“代王殿下到!”

众人心中一震,不由得向外望去。

代王杨侑,一个在大兴城留下无尽传说之人,每做一件事情,都会轰动天下。

同时更是所有关中百姓的保护神。

就是因为代王殿下,大兴城才得意重新崛起,收容百万流民,击败叛逆的进攻,保证关中的安稳,而代王殿下和卫文升更是师徒相称,

洛阳大兴两都重臣悼念,越王殿下遣使前来、代王殿下亲至。

卫文升死后享受极尽荣耀。

第二百零七章青黄不接

世界的残酷就是在于它的永不停息,不会为任何一个人停下脚步,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为任何一个人停留。

卫文升去世如同一个石子投入波涛的大海,在大兴城嫌弃一阵涟漪之后,随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兴城真正迎来的代王时代,所有人都相信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杨侑一脸的平静,看着前方连绵的农田,阡陌纵横,谷田一望无尽。

一阵微风吹拂,谷浪滚滚,绿色的波浪一起一伏,十分的壮观。

谷田中,不少农民站立在谷田之中,正在紧张的劳作中。

谷田一侧,一个清澈的河渠缓缓流淌,六月正是丰水期,河渠中水位很高,水流很急。

不少农民正在水渠中挑水,浇灌谷田。偶尔又一两个水排架在河渠之上,一两个壮汉正在用力的踩踏,源源不断的渠水流淌在谷田中,滋润着谷田,所有能够浇灌的谷田全部涨势喜人,今年的收成一定很好。

“看来今年是个丰收年!”杨侑轻声道。

“今年雨水并不充足,能够如此的丰收的场面全赖代王殿下收拢流民,大力清理河道、兴修水利,才有如今的场面。”大司农呼延凯说道。

今天杨侑特意前来视察农田,大司农呼延凯亲自陪同,农业乃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在这个任何时代,重农没有一点错误。

无商不富,无农不稳。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杨侑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大兴城长远稳定考虑都要做出重农的姿态,视察农田都是在他的必定的行程之中。

“只要等到秋收,相信大兴城的粮价一定会降下来!”大司农呼延凯语气中带着点欣喜。

杨侑点点头,忽然一怔,猛然回头盯着大司农呼延凯。

“大兴城粮价上涨?”杨侑声音微微扬起。

“呃!”大司农呼延凯顿了顿,不明白代王殿下为了会关注这个问题,。

“启禀代王殿下,在这个时节粮价上涨实属正常,每年这个时候。粮价都会上涨的。”大司农呼延凯解释道。

每年在六七月份。全国各地的粮价都会上涨,这是几百年以来的习俗了。

杨侑恍然,脑海中浮现一个词来,脱口而出:“青黄不接。”

“青黄不接!”大司农呼延凯低语一声。随即沉默。

这个情况的确是青黄不接。他没有想到久在深宫的代王殿下竟然能够看得如此的深远。

杨侑看着眼前的长势喜人的农田。原本喜悦的心情荡然一空,原来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竟然如此的冷酷。

关中地区地处西北。天气偏冷,降水较少,一直传习几千年的春种秋收传统,农作物一年一季。

每年三月份,农民伯伯开始播种,所有的农田一片生机勃勃,青色的农作物连绵不绝,夏季降水较多,农作物欣欣向荣,**月份农作物成熟时,开始泛黄,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如此年复一年,恒久不变。

然而在一年中,有一个时节对农民来说是一年中最为难熬的时节,那就是六七月份。

每年的六七月份,农民去年的粮食已经差不多吃完,而新粮还有一两个月不能收获。

这个时节,无数农民忍饥挨饿,变卖家产,或者向地主借贷粮食,更甚者卖儿卖女,或者背井离乡沿路乞讨,成为流民。

同时这个时节也是农民起义最为频繁的时节,无数饥民形成流民,只要有人振臂高呼,那些饥饿交加的流民哪管什么家国天下,只要有口饭吃,什么都愿意干。

去年七月,杨侑从洛阳回来,在潼关遇到的那些流民就是因为青黄不接而出来逃荒的,从而引发了,大兴城百万流民的狂潮。

如今一年又过去了,似乎这样的一个轮回又将开始了。

“粮价涨了多少!”杨侑转身逼视呼延凯。

呼延凯沉默了一下,说道:“目前大兴城粮食价格已经涨了三成了。”

“三成。”杨侑沉吟。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当时洛阳城被瓦岗围困,杨侑运送到大兴城的粮食价格也不过增加了一倍左右。

“我知道了!”杨侑意味深长的看了大司农一眼,淡淡的说道。

“是!”

呼延凯微微一颤,低头道。

他知道杨侑既然说知道了,那就代表代王殿下已经放在了心上。

“回东宫!”杨侑淡淡道,他失去了视察的兴趣,直接的返回大兴城。

“是!”呼延凯杨侑应道。

深夜,东宫。

杨侑看着手中的情报,脸色沉重。

“目前抬高粮价的,多为大兴地主,以三原庆家、武功徐家、郑县吴家为首,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外郡的地主参与其中。”王喜禀报道。

“庆家、徐家、吴家。”杨侑低语,眼中闪过一丝狠戾,这些人真的是胆大妄为,关中地区人多地少,本身就是粮价稍贵,如今更是涌入大量的逃难流民,粮食更加紧张。

这些大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拥有海量的粮食。

这些人深受国恩,不但不思进取,反而恶意抬高粮价。

“如今大兴城涌入百万流民,粮食本来就不够用,要不是陆家为首的粮商,压制价格,大兴城的粮价早已经涨上去了。”

“据说陆家已经受到这些世家多次威胁了,要不是陆家拥有代王金令,陆家早已经顶不住了。”王喜禀报道。

杨侑脸色稍缓,大兴城到底还有忠心为国的一些人。

“以后对陆家多多关注一些!”杨侑吩咐道。

王喜稍微一怔,他知道对陆家稍微关照可是代表着多大的利益。

杨侑就是这个性子,谁要对他好,他会加倍的回报与他。

“那要不要对这些世家警告一下,如果任由粮价上涨,可是对大兴城不利呀!”就算是王喜也知道粮价过高的危害性。

“不用!”杨侑摆摆手。

用行政手段解决虽然简单快捷,但是后遗症很大,长久之下,隐患很大。

杨侑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丝邪恶的笑容:“如果他们想玩,那本王就陪他们玩一下。”

“是!”王喜应道,

王喜心中期待,能让代王殿下亲自出手,那些世家地主也算是虽死犹荣了。

ps:这几天一更对不起大家了,勉强保持不断更已经是尽力了,好在假期即将来临,有的是时间补偿大家,明天尽力更新,

第二百零八章先礼

“启禀代王殿下!目前大兴城粮价上涨,米价已经涨到斗米一百三十文,谷价也涨到每斗百文钱。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恐怕对关中百姓会心生怨恨。”大兴县令苏升上奏道。

承天殿中,杨侑稳坐王座,俯视群臣。

“粮价?”杨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一个月前,大兴城粮价几何?年前粮价几何。”杨侑问道。

“一个月前,大兴城斗米百文钱,谷物每斗七十文钱,年前的价格米价和此相持平。”苏升道。

“那也就是说粮价就是在最近才涨了起来。”杨侑微微直立身子问道。

苏升顿了顿,立即坚定地回答道:“是!”

“启禀代王殿下!这个粮食价格实属正常,每年的六七月份粮价都会上涨的。”御史庆云出列道。

他乃是庆家之人,当苏升禀报粮价的时候,第一时间出言反驳。

“正常?”苏升冷哼一声,“粮价上涨在任何时候,都不正常!”

就算是粮价不上涨,依然还有吃不饱饭的百姓,更何况粮价上涨,苏升对这些贪婪的世家之人深恶痛绝。

“你……”庆云大怒,他乃是堂堂御史,地位清高,那里经得起苏升的阴阳怪气的讽刺。

“好了!”杨侑喝道。

整个承天殿立即安静了下来,都盯着杨侑看。

“大司农!”

“微臣在!”呼延凯出列道。

“去年此时,粮价上涨时间多久。粮价最高的时候价格几何?”杨侑问道。

庆云眼神微缩,他发现代王殿下两个问题都是问在了要点之上,心中不由得暗暗叫苦。

代王殿下可是历来有仁王的称号,要是让代王殿下知道粮价上涨将会造成普通百姓的生活困难,那今年的粮价恐怕有些波折了!

其他大臣也是眼露兴奋之情,不由的拿着玩味的眼神看着庆云。

代王不可欺,这已经是成为大兴宫众臣的共识了,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