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傀儡皇帝 >

第30章

我是傀儡皇帝-第30章

小说: 我是傀儡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家湾位于大兴北方,高陵县境内,濒临郑水,地势低洼,每年夏季的时候,这里都会积涝成灾,久而久之形成了几十万亩的盐碱地。

李家湾工程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开垦这里的盐碱地。最初这个工程出现之后,所有人都认为杨侑是异想天开,因为盐碱地是种不成庄稼,土地里含的盐分太高了。

而杨侑却力排众议,坚决要执行这个工程。

“别人治理不好盐碱地,不代表本王治理不好。”杨侑此话一出,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要是别人估计大家都会嘲笑起来,但是这话是出自于屡次创造奇迹的代王殿下口中,这不得不让人有点迟疑。

但是反过来又一想,要是代王殿下真的将这几十万亩的田地开垦出来了,那将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呀!

不光京兆郡有盐碱地,哪个郡县没有呀!。

杨侑之所以这么有底气,那是因为他高中时期的地理学得好,在其中有一篇就是讲的中低产田治理。

其他的方法以隋朝的科技暂时达不到,但是有一种方法却是最为适合现在的情形,那就是治理盐碱地最笨,也是最根治的方法:鱼塘——台田模式。

它脱胎于江南的桑基鱼塘模式,不过这个时候江南还没有开发,桑基鱼塘还没有形成,以后谁借鉴谁还不一定呢!

秋季正是枯水期,这个季节正是治理的好时节。

五万流民加上周围各郡县的打工者,一共有八万人。

在赈灾司的有序的规划下,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挖坑,有的平土。

很快,一个个台田、一个个鱼塘的位置规划好。

这个时候,众人才知道杨侑的打算,这貌似的确可行。

盐碱地治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洗地之后,过上几年要变成盐碱地,现在将低洼的土地垫高,上面铺上肥沃的淤泥,可以说是彻底根治了盐碱地。

不过这个方法也就是京兆郡能够使用,因为别人地方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劳动力。

浩大的工程量既能够容纳尽可能多的流民,也能开垦出土地。

在这个土地价值最大时代,大量的流民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很低,哪怕开垦出来,十万亩田地,那也是大赚特赚。

得悉了代王殿下的全盘意图之后,所有人都心中叹服起来。不知道这个代王殿下是怎么想出来的。

当然这一切,杨侑都推给了那个万能的皇家藏。杨吉儿这几天在藏发奋苦读,就是想要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一鸣惊人技能。

杨侑好笑之余,当然不会点破,让杨吉儿多看看书,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李家湾。

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活,在不远处,杨侑和杜如晦正在视察工程的进展。

杜如晦指着李家湾对杨侑说道:“盐碱地的收成很低,根本没有利用的价值,洗地的代价太大,况且如果遇到了旱涝天气,这里将会颗粒无收。”

杨侑点了点头,下了马车,点了点脚下的土地,现在才十月份,地上已经白茫茫的一片了,这些都是蒸发出来,留在地表的土碱。

杨侑伸手点了点白沫,放在舌头上尝了尝,苦涩的味道顿时遍布口中。身体受罪却嘴硬的说道:“嗯,这些土碱面是可以食用的。”

杜如晦心中好笑,脸上却做出了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道:“代王殿下所言极是,李家村的人每年的收成仅仅够食用,但是却是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却很好,这全都要归功于这些土碱面。”

李家村的人掌握了制作土碱的方法,大兴城所有的碱面百分之六十来自于这个李家湾。

杜如晦担忧的说道:“代王殿下,我们的这样开垦李家湾,以后这些李家村的人就会失去了生活来源了。”

“这你放心,我们开垦的都是略微轻微的盐碱地,和中性的盐碱地,那些产碱最高的盐碱地,用工太多,效果轻微,根本没有开发的价值。”杨侑回答道。

“不过,这也的确会对李家湾的人造成一定的影响,等土地开垦出来之后,给李家村的每人三亩地作为补偿吧!。”杨侑补充道。

杜如晦敬佩道:“代王殿下真是宅心仁厚。”

第五十六章砖路联盟

“参见代王殿下。”

赈灾司中,河池、扶风等七个郡县的代表躬身行礼。

在十五万流民平稳进入京兆之后,七个郡县的代表不约而同的齐聚大兴。都往赈灾司捐献了十万贯钱。

大兴地处京兆郡,于京兆郡相邻的有西面的河池郡、扶风郡;北面的北地郡、上郡、冯翊郡、东面的河东郡、

弘农郡、以及南面的上洛郡、西城郡。

这九个相邻的郡县中,冯翊郡之前已经捐献过了,弘农郡则是杨侗的势力范围,这次没有来。

“本王多谢各位的一片忠心,请转告各位太守,他就说你们的心意本王已经收到了。”杨侑道。

杨侑知道这些太守眼干巴巴的给自己送钱的原因。现如今京兆郡中四十万流民中,有一半都是从这七个郡县里过来的,甚至有些郡县还亲自引导这些流民进入京兆郡。

如今杨侑撑过了这道坎,在皇上面前肯定大功一件,再加上又是嫡长子,以后继位的可能性大增。

自己的辖区内清净了,却将代王殿下置于危险的境界,是谁都会生气。

作为能够爬升到太守这个职位的人都不是傻子,当然不愿意冒着得罪未来皇帝的风险,纷纷派代表前来消除误会。

“代王殿下不愧为仁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赈灾司的宗旨,我们扶风郡作为京兆郡的西方,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扶风郡的代表义正言辞的说道,一个字也不提安排流民进入京兆郡事情。

“作为帝国的一份子,当然不能看着普通的百姓生灵涂炭,我们北地郡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北地郡的代表慷慨激昂的说道。

杨侑意味深长的看了北地郡的代表一眼,貌似最早组织流民进入京兆郡的就是北地郡。

北地郡的代表被杨侑看着心中一阵发颤,知道这个少年并不是一个久居深宫、不懂五谷杂粮的王爷,北地郡的

那些小动作绝对瞒不过他的眼光,连忙补充道:“如果赈灾司还有什么困难,北地郡一定尽所能的支援。”

“河池郡也愿意支援”

……

其他的郡县也纷纷表态,如果赈灾司有困难,还会再支援。

杨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趁机狮子大开口,现在流民缺少的物质还很多。

杨侑的要得虽然多,但是平均分摊到七个郡县之中,还是可以承受的。

不一会,七个郡县都纷纷表示愿意在一个月内筹集这些东西,看着他们答应的这么干脆,显然在来的时候,已经得到了保证。

“那本王就多些各位了。”杨侑这才脸色稍缓,露出丝丝高兴的表情。

这几日,赈灾司大笔的钱财指出,钱财早已经吃紧了,现在骤然之间增添了七十万贯横财,又加上一个月后大笔的物质,支撑到春节是没有问题的。

各郡县的代表看到杨侑的脸上露出了喜色,这才放心,那就代表之前的事情以及过去了。

“我们扶风郡还有一件事情请求代王殿下!”这个时候扶风郡的代表突然上前道。

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这个时候也不好直接的拒绝。

杨侑一怔,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道:“说吧!”

其他的郡县代表也差异的看着扶风郡的代表一眼,貌似这次共同捐款中就数扶风郡表现得最积极了。

扶风郡代表大约四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捋了下胡子道:“我们扶风郡距离京兆最近的县就是武功县,微臣身体不适,只能坐车,从雍县到武功县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然而从武功到大兴却仅仅用了三个时辰。”

扶风郡代表说到这里顿了顿,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纷纷点头,知道扶风郡代表说的是砖路,进入京兆郡之后,他们也对砖路的好处深有体会。

整整齐齐的砖路将他们的郡县内的那些官道甩了几条街,进入京兆境内的这一段道路是他们一生之中最快、最舒适的旅程了。

“扶风郡的父老乡亲恳请代王殿下将砖路继续往西修建。”扶风郡代表一个大礼拜倒。

这是扶风郡太守给他的另一个任务,扶风郡是紧邻京兆,砖路经过这两个月的传播,早已经传开了,要是利用砖路和大兴城联系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京兆郡的经济政治资源。

这对扶风郡的好处不言而喻了。

“起来吧!”

杨侑挥挥手,几个侍卫上前将扶风郡代表扶起来。

杨侑心中暗喜,眼见京兆郡的村村通就要实现了,眼见已经没路要修了,正在发愁这些熟练的修路工人呢!

培养这些熟练的修路工人不容易,要是让他们荒废了,实在是太可惜了,这几日正在发愁,没想到现在刚瞌睡就有人送来崃枕头。

但脸上也是露出了为难之情,沉吟了一下道:“你可知道砖路修建耗费的人力物力几何?”

扶风郡代表一看有机会,急道:“扶风郡也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官道也是年年修正,依然颠簸不平,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劳永逸的修建成砖路。扶风郡愿意支付所有的修建砖路的费用。”

扶风郡这是在仿照冯翊郡的方式,知道在其他郡县愿意承担费用的情况下,代王殿下还是很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

果然听到了扶风郡愿意承担费用之后,代王殿下的为难之色一扫而空。

有冯翊郡的例子在前,扶风郡也依葫芦画瓢,现在看来效果貌似很好。

杨侑爽朗的道:“既然这样,本王怎能拒绝扶风郡乡亲父老的期盼,这件事情,本王同意了,但是有一点,你们扶风郡要记得。”

“请代王殿下吩咐。”扶风郡代表应道。

“不能征收重税,不能摊派给百姓。”杨侑警告道。这个年代没有银行,官员筹钱的方式就是加税,冯翊郡就是加税逼反了大荔县的百姓,这才让孙华钻了空子。

“代王殿下果然宅心仁厚,一心为民。”扶风郡代表拜服道。

反正他们想修建只是从扶风郡城雍县到武功这一段,扶风一直都是除了京兆之外最富裕的郡县,年年被评为上郡,这点钱财完全没有压力。

“如今赈灾司的事情本王已经交给了杜如晦来办理,来人,将杜如晦请来。”杨侑道。

人们都说,金桥银路,可见修建道路的利润多高,在杜如晦还没有来的时候,杨侑又将魔爪伸向了其他的郡县。

杨侑坐在王座上,努力的散发出王八之气,环视一圈道:“如果其他郡县也愿意修建的话那可以和扶风郡的待遇一样。如果是中郡,本王可以允许缓交三分之一的修路款;下郡的话,可以免去其三分之一修路款,剩下的缓交三分之一修路款。”

隋朝按照税收高低,将各个郡县分为三等,上郡、中郡和下郡。再京兆郡周围中,只有扶风郡和上郡被评为上郡,其他的都是中郡和下郡。

杨侑此话一出去,其他的郡县代表纷纷露出兴奋的表情,纷纷表示回去禀报太守再做决定。

“杜如晦参见代王殿下!”在侍卫的带领下,杜如晦进来。

各郡的代表纷纷好奇的打量着杜如晦,各郡县毗邻京兆,对于杜如晦这个代王殿下亲自去请,而且用实际行动证明代王殿下慧眼的风云人物怎能不好奇。

“如晦,这是我们临郡的各位官员,他们对砖路很感兴趣,你带着他们好好测参观一下。”杨侑狡黠的眨了眨,相信路上侍卫已经对他说了情况,囊中羞涩的他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宰肥羊的机会。

“是!”杜如晦应道。

然后才转向其他官员拱手行礼道:“各位大人请跟我来。!”

“不敢,不敢!”对于代王殿下身边的红人,他们可不敢大意。

向杨侑行了一礼,众人随着杜如晦离去。

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各个代表乘坐着工部赠予的四轮马车离开大兴城,回去向太守禀报。

当天下午的时候,离大兴最近的上洛郡就已经回话,表示愿意共同修建从大兴到上洛的砖路。让上洛郡答应的最大的因素就是上洛郡就是一个下郡,可以省去三分之一的费用,缓交三分之一,这样以来他们的花费只剩下三分之一需要今年交上,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再说,修路对于太守来说上下手的机会多得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第三天的时候,其他的五个郡县都表示愿意修建。

毕竟砖路的优越性已经得到了证实,修好了可是一个政绩,又没有什么风险性,还能连接京兆郡,共同享有京兆郡的资源。

只要砖路修通,他们共享了京兆郡的资源之后,同样也会绑在大兴这个战车上,一荣共荣一损共损。

至此,被后世称为‘砖路联盟’的集团开始形成,杨侑的势力第一次踏出京兆郡,小心翼翼的踏出吞并的步伐第一步。

第五十七章燕来

大片的盐碱地被分为二十个小块,八万人分为二十队,每个小队负责一个一块。

其中最靠近砖路的一块土地上,一下子聚集了近万人,杨侑必须要先开发出一块台田,让别人看到成绩,这样才能堵住别人的嘴。

说是一小块,但是至少也有二百亩,每队四千人分散在这二百亩土地上,都中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挖鱼塘的奋力的将土壤抛到岸上,铁锨过后,不一会就渗出一洼水来。

随即一个平板车过来,将这些湿润的泥土拉倒中央的空地上。

一群人上前将这些土壤卸下来,平铺在地上。

每人分工明确,都在拼命的干自己的工作,因为干得多,挣得就多。

有些精明的人心里计算一下,如果可以常年这样干下去,一年的收入将比种地多得多,这让不少人心中暗道,这次逃荒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在活命和金钱的刺激下,所有人都努力的干活,短短三天,这一块台田基本形成。

杨侑上前量了量,成型的台田高处地面大约一米,而且这并没有完全完工,上面还有铺上一层熟土。

也就是我们说的地表土壤,因为从地下挖出来的土壤是没有有机物的,如果直接在这些土壤上种植植物,同样也是无法成活。

杨侑打算将李家湾附近修理河道的淤泥运过来,;李家湾地势低洼,流经附近,这才造成李家湾附近旱涝成灾,形成大片盐碱地。

一块二百亩土地,可惜形成七十亩鱼塘和一百三十亩台田。若论价值的话,鱼塘的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