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傀儡皇帝 >

第41章

我是傀儡皇帝-第41章

小说: 我是傀儡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和士兵都知道,他是靠贡献自己的武艺,换来的权势和地位。

眼前的士兵已经离去,还剩下最后一百一十五名士兵,史万宝上前领着跑步离去。

………………

…………

特种兵训练成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杨侑安排妥当以后,随即投入了另一项工作之中——棉花。

从西域运来的棉花已经到达了大兴城。

赈灾司对于棉花无限制收购的命令,让所有和西域有往来的商人欣喜若狂,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大量的商人蜂拥至西域,开始大量收购棉花。

棉花在西域到处可见,价格低廉,西域的价格每斤不过是两文钱,只需要很少的金钱就能够收购很多。

大兴城中,赈灾司收购的价格高达二十文一斤。

十倍的利润足以让所有的商人赚的合不上嘴,而且棉花的价格是代王殿下指定收购,一路上根本没有盘剥,最大头的消耗就是一路上的车马消费。

饶是如此,除去工本费,也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棉花已经运到了大兴城。

赈灾司再次挂起招工的牌子。不过这次全部招的是女工。

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是千古流传的古训。

然而对于一直逃荒的女子来说,这句话没有一点作用。

如果流亡的女子不努力工作,那她的下场可不会太好。

陈氏一直都要强的女子,丈夫早逝之后,陈氏辛辛苦苦的拉扯两个年幼的儿子。

三人相依为命,家里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就一路逃荒来到了大兴城。

代王殿下赈灾之后,陈氏母子三人得到了简单的安置,得以活命。

陈氏却不满足于此,她开始拼命的工作,修桥、做饭、铺砖路,甚至开荒田地都抢着干,哪怕工钱比男子要低得多。

赈灾司招收女工的时候,陈氏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陈氏第一时间摸到棉花,她就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此刻的陈氏正在聚精会神的将手中的棉花送到面前的木架子上,轻轻一摇,面前的纺花机器发出嗡嗡的声音。

这是工部最新研制出来的纺花机器,陈氏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熟练掌握了。

随着纺花机器的转动,大大团团的棉花被拉扯成为细长的棉线,卷成一个个棉锭。

从早上一直工作到下午,中午胡乱吃了几口饭,又开始工作。

放工的时候,陈氏的身后已经摆满了密密麻麻的棉锭。

不用说,这一次又是她的最多。那也意味着她领的工钱也最多。

简单的结算今天的工钱,

临走的时候,陈氏照例抵押两天的工钱,又扛起了一麻袋棉花回家。

这时她夜里的工作,今夜她必须将这些棉花的棉籽剥出来,明天纺花就靠这些了。

“娘!”

两个儿子看到陈氏的回来,欣喜的围了上去。

陈氏看着两个活奔乱跳的儿子,露出微笑。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麦芽糖,一人一个,塞在儿子的嘴里。

三人回到自己狭窄的家中。两个儿子很自觉的将上前帮忙剥棉籽,一边向母亲汇报一天的事情。

母子三人其乐融融。

夜已深。

两个儿子已经沉沉的睡去,陈氏将棉花塞在双层的被单里面,做成简易的棉被,盖在两个儿子的身上。

她则继续借着月光将剩下的棉籽剥完。

这样一天的收入已经可以比肩一个陈年男子的收入,这样的日子和以前相比,简直如天堂一般。

甚至她还想着,过一段时间攒够了钱财,就把两个孩子送到学堂去识字,这样白天去识字,晚上也可以帮自己干活。

陈氏陷入对未来期望的美梦之中,然而她并没有忘记,赐予她这样生活的人是代王殿下。

第七十九章棉布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大兴宫,尚织坊。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宫女坐在织布机面前,熟练的将手中的棉线连接。

棉线被拉扯的整整齐齐,宫女手法上下翻飞,一举一动都有一种韵律之美。

显然这个宫女已经浸淫此道多年,纺织早已经融入她的灵魂。

在宫女高超的技艺下,不一会,二尺宽的棉布就已经织好。

“代王殿下请看!”

平弘归托起洁白的棉布神情迷离道。

薄薄的一层布再,在他的手上如同珍宝一样珍贵。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布可是能够当作货币来使用的。

隋朝的布大致分为几种,第一种是丝绸,最为昂贵,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起。

第二种就是绢,富裕的人家多穿这个。

最后一种就是麻衣。清苦人家只能穿得起这个。

然而在尚织坊中,自己竟然有幸见到第四种可能大规模生产的布,平弘归不由得颤抖起来。

这可是了不起的发现。如果已经推行,那可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功绩。

“代王殿下真是天纵之才,棉布一出,造福万千百姓。”平弘归激动道。

杨侑摆摆手,道:“现在说这些还很早,我们大隋朝不产棉花,必须要从西域进口。光是原料就是问题。”

“代王殿下所言甚是,据前往商人传来的信息,是西域商人大肆的收购棉花已经引起西域诸国的注意,虽然西域诸国不明白殿下购买棉花的用途,但是据商人回馈,产棉最多的高昌国已经开始对收棉花的商人征收重税。”杜如晦上前道。

杜如晦一直全程掌控棉花的收购,对于棉花的情况最为了解。

如今棉花的用途已经展现在她的面前,可以织布,可以保暖,而且价格便宜。

国之重器,这样称呼棉花一点也不为过。

“高昌!”杨侑冷哼一声,这是一个从来都不老实的国家。

“真是不知死活,一个西域小国竟然敢挑衅上国的尊严。”平弘归怒声道。

“好了,现在皇爷爷远在江都,对西域诸国的震慑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杨侑阻止了平弘归的口诛笔伐。

“代王殿下,棉花既然重要,那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能让别人拿捏脖子。”杜如晦眼光犀利,一眼就看出利害关系。

“杜如晦,立即将所有剥落下来的棉籽收集起来,作为种子保存下来,准备来年大规模种植棉花。”

“是,代王殿下!”杜如晦应道。

平弘归迟疑道:“启禀代王殿下,据微臣了解,棉花在西域诸国生长良好,恐怕在关中地区不宜生长呀!”

杨侑点了点头,显然平弘归还是做了不少的功课,对于有想法的臣子,杨侑向来是很欣赏的。

“王喜,传令给司农大人,命令司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在关中地区大量种植棉花方法。”

杨侑想了想道,既然后世整个中原地区遍地都可以种植棉花,那现在也是可以的。

杨侑想了想道:“秘密派人前往西域诸国,探查他们种植棉花的方法。”

相信双管齐下,明年关中地区遍地都是棉花。

“是!”王喜快速记录下来。

杨侑轻轻的摩擦手中的棉布,大量廉价的棉布出现,棉衣棉袄的大量出现。

只要努力工作,绝对能够买得起棉衣。

这个冬季已经不再担心取暖问题了。

…………

哒哒的马蹄声急促。

平整的官道上,一匹快马飞奔,骑士头上红翎鲜红如血。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认出来人——红翎信使。

可是大兴城和江都已经失去联系进一个月了,哪来的红翎信使呀!

“难道?”有人想到一种可能,颤声道。

随即其他人也意识到了,和江都已经联系上了。

红翎信使一路狂奔,来到大兴宫前。

见到了目的地,信使心里一放松,只感觉天旋地转,一头从马上倒下来。

一个侍卫眼疾手快,猛然上前扶起。这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更有侍卫接过信使的任务,匆匆的奔向大兴宫。

“好!”

听到侍卫的禀报,杨侑大喝一声,等待多日的消息终于来了。

“好好安置红翎信使!告诉他,本王重重有赏。”杨侑兴奋的说道。

“是!代王殿下!”侍卫应道。

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杨侑自觉地神清气爽,一直笼罩在杨侑头上的阴霾终于散去。

“吾皇万岁,万福金安!”越来越多的大臣听到消息,高声欢呼。

所有人脸上都露出笑容,仿佛有了杨广的消息之后,所有的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一样。

此刻,杨侑不得不承认,杨广才是整个大隋朝的定海神针,只要杨广在,一切都是风平浪静。

哪怕是仅仅是一个消息,都让所有的大臣们如同吃下定心丸。

“代王殿下,老臣请求将与陛下取得联系的消息张贴出去,让百姓共享。”卫文升道

“准!”

杨侑点头应允。

大手一挥,传令的侍卫迅速离去。

很快整个大兴城传来如雷的欢呼之声。

和江都联系上的消息一旦传来,流传整个关中地区的各种流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满朝文武立即精神抖擞的开始工作,开始处理积压了一个月的工作量。

杨侑坐在王座上,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是不是消息迟钝,杨广竟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丝的干预。

杨广给满朝的命令上,没有关于京兆郡近况的只言片语,无论是关于名满大兴城的青楼案,还是毁誉各半的“禁止买卖人口令”,这些统统没有提。

杨侑有点迷糊了,不知道杨广是什么意思。

不光是杨侑,满朝大臣也是满脸的问号,代王殿下在大兴城这么胡搞,你老人家难道没有一点指示。

既然想不通,那就不再想了,宅男的思想就是这么简单。

杨侑抛开杂念,恢复傀儡的身份,机械的盖着大印。

满朝文武一天的劳动,杨侑在一刻钟的时间内给他们画上圆满的句号。

………………

……………

“杨侑,你看父皇给我写的信!”

杨吉儿满脸幸福的拿着一张信纸向杨侑显摆,眼睛就眯成了月牙。

杨侑心里暗自好笑,顺着她的意思哄了几句,将她欢快的送走了。

看着远去的杨吉儿,杨侑叹了一口气。

韦妃和自己苦口婆心都劝不动杨吉儿,杨广一封薄薄的书信就让她如此高兴。

可怜的娃!

杨侑心中不由得泛起丝丝酸楚,缺少父爱的杨吉儿竟然为一张薄薄的信纸兴奋良久。

是时候该给杨吉儿带点童年的快乐。

伸手一招,王喜上前。

“代王殿下!”

“给出云公主的新年礼物准备的怎么样了。”杨侑问道。

“代王殿下放心,奴婢一直在盯着这件事情,一定能够在新年之前完工。”王喜保证道。

第八十章大雪

韦妃躲在房间内,痛快淋漓的大哭一场。

发泄之后,韦妃走出房门,恢复端庄,整个人焕发出一种夺人的气魄,依旧是那个高贵美丽的太子妃,在东宫转了一圈,直觉得东宫缺少点稀奇,就指挥宫女太监将整个东宫重新装饰,打扮的焕然一新。

杨侑也感受到韦妃的喜悦,知道她性格柔弱的她一直在提心吊胆,现在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杨侑留在东宫,陪着韦妃和杨吉儿在吃了一顿饭,好好的陪了她们一天。

打发了又来诱惑自己的如雪、蓉儿二女,痛快的大睡一觉。

一觉醒来,外面又是白茫茫的一片。

不经意间,第二场雪已经来临。

雪下得很大,一连下了好几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整个关中地区都茫茫大雪,赈灾司所有的工程都已经停止,流民大都留在屋中,躲避老天爷的怒火。

如果是往年,这么寒冷的天气总会有一些悲剧发生,冻死冻伤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今年却一个也没有。

赶在大雪来临来临之前,大量的棉花已经运到了大兴城。

赈灾司并没有在其中赚取一分钱的利润,不剥棉籽的棉花依旧是二十文一斤,剥了棉籽的棉花稍微贵了一些,四十五文。因为棉籽占的重量多,而且需要付剥棉籽的手工钱。

很多有女人的家庭,都青睐那些没有剥棉籽的棉花,回到家中自己剥。

棉衣,棉袄加起来也不过二斤左右。五十文。

一个棉被五斤,按照一个家庭两双来算,十斤,二百五十文。

再买上百文钱的麻布,这是市面上最便宜的布料了,

一家五口人的棉衣所需要的消耗也不过是六百文钱,

二十五文,一般是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工钱,也就是说只要你认真努力的工作,认真的干上一个月的工作,就足以买到足够的棉花来御寒。

没有人舍不得这个钱,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已经是最便宜的御寒衣物了。

人们纷纷穿上棉衣棉袄,温暖的棉花有效的隔绝了寒冷。

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把白色当成丧色,但是流民发现自己的喜欢上白色。

大雪是白色的,棉花是白色的,没有染色的麻布是白色的。

白色给了寒冷,又给了他们温暖。

有棉衣穿,又棉被盖,不用担心冻死饿死。这样的日子对于流民来说,如同天堂一般。

大雪洋洋洒洒的下了五天。

雪刚停,在屋中闷了五天的大兴城的市民纷纷走出家门。

“沙沙。”

扫雪声不断,

走出家门的市民发现整个大兴城一片忙碌,在门前的大街上十来个人正在清扫积雪。

这些人个个身穿白色的棉衣,和雪的颜色融在一起。如果不认真看,还以为雪在自动减少。

这是赈灾司发布的另一项工作扫雪,每条街道都安排了十来个人打扫。

很多人从清晨都已经开始打扫了,现在街上的积雪都已经快清理干净了。

刚出门的大兴市民,干干净净的门口,嘴上不说,心里肯定美滋滋的。

看着一个个朴实的脸庞,汗珠点点,却依然在忙碌。

不少市民觉地自己的为他们捐款没有白费,都是值得的。

这一切事情都是杜如晦的安排,利用流民庞大的劳动力,为普通的市民做些事情。

现在看来效果很好,简单的回馈就让这个世界充满美好。

不少市民自发的拿起瓷碗,倒上开水招待扫雪的流民,甚至不喝还不行。

柱子低着头,努力的和厚厚的积雪作斗争,对于大兴城他是有种说不是的感情。

柱子抬起头,抹了把汗,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老地方。

金凤楼。

就是在这个地方,他救出了小草,成为轰动京兆郡大案的导火索。

此刻的金凤楼已经空空如也。没有了卖身锲的约束,又恢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