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温侯 >

第12章

汉末温侯-第12章

小说: 汉末温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夫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夫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夫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也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夫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若举世黑尔独明,尔等待何为之?”卢植问道。

众人一阵议论。

袁术左右环视,见无人应答,便轻声对身边的荀衍道:“兄何不直言。”

荀衍笑道:“恐引众笑然。”

“奉先呢?”

吕布只是微笑道:“堂中多才,我还是不急一时。”

果然,不一会,就有一人起身说道:“即使世道已如此浑浊,吾却也不会让其染身,自当归隐山水间,学伯夷、叔齐般不可丢了气节。”

众人皆是赞叹。

荀衍怕袁术等人不认识,便介绍道:“此人唤作张举,博闻强记,很得卢公的赏识。”

待得张举坐下,又一人起身道:“张举兄洁身自爱,不亏为高风之士。只是学究之途漫漫,若只得一人却也未免太多寂寞。”

张举道:“不知兄有何见解?”

“不若授学传徒,光大儒家之仁德。”

吕布向荀衍问道:“荀衍兄可识得此人?”

荀衍笑道:“实不能全知。”

座下气氛渐浓,一人接着一人说出心中所想。

不过身为提问者的卢植却是不否定一人也不认定一人,只是微笑,偶然点上几句,却也就是说前面这十数人所说的并不是卢植所想。

袁术道:“奉先,如何?”

吕布笑道:“见笑了。”

“某以为纵然举世黑,百姓苦然;我辈既有救世之能,又岂能只顾惜自身之名声,不若破黑而上,为世之星火,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吕布说的好啊。”在下首的荀衍笑着对袁术道。

“那是自然。”

那堂上正坐的卢植也是动容,笑道:“少年,我再问你——家之繁荣该如何?”

“父爱子,子敬夫,家必繁荣。”

“国之兴盛又该如何?”

吕布略想一会,道:“武将不惜命,文臣不爱财,则国之兴盛。”

卢植道:“年少而识厚,奉先果然不错。”

吕布道:“小子吕布,见过卢师。”

卢植笑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今你吕布亦可为我良师也。”

吕布大窘,连称不敢。

随后,卢植又讲解了一些其他儒学,足足用了两个时辰。

结束后,还是有不少青年才俊围着卢植。

吕布也想上前,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袁术本就是来凑凑热闹的,让他枯做了两个时辰早已不耐烦了,便拉着吕布张邈一起去喝酒。

荀衍却是没去,看来到底是读书人。

不过,临行之时,有一人急急行来,恭声道:“这位小哥慢行。”

吕布诧异道:“何事?”

那人笑道:“我家主人说刚才闻小哥言语,大感安慰,只是不能尽兴。这几日,恐不得空闲,故而令小人告知一声,待过几日,请小哥再入府一叙。”

原来这人居然是卢植的人。

除了袁术,张邈这等于吕布交厚的人外,周围等人皆是大惊,何时冒出个吕布,平日山水不露,今日大放异彩,居然还让卢植青眼有加,实在是天大的好处。

吕布却是一脸平静,笑着回道:“数日后,定亲上山来,聆听卢师的教导。

荣辱不惊,可造之才。

听了下人的回报后,卢植不禁赞出这么几个字来。

当然,吕布是不知道的。

只留下这些学子纷纷打听。

有人突然道:“听说中秋之日有人做了一曲《水调歌头》,好像叫做吕布,刚才见那袁家公子也是这般称呼那少年,莫不就是他?”

又有人道:“若是如此,倒也明白了。这《水调歌头》不但在杏林多有人传诵,就连那风月之地,也是有人做成小曲,甚为盛行。”

“这样说起来,这曲也是不登大雅之堂,无足在意啊。”

“对啊。哈哈……”

却说,吕布袁术等人离开缑氏山后,又去喝了一场酒。

期间,袁术也问起张邈,得到这样的一个消息后,叹道:“你我年纪都已经长成,家中的事情的确是要开始接手了,莫要让世人说我们不学无术,仰仗家中势力。”

张邈点头同意,他也是有抱负之人,自然不愿意做吃等死,与袁术情况相仿,由袁术口中说出的几句话,更能打动。

吕布一改以往对袁术的印象,觉得这个能在后来称帝的袁公路到底是有些见解的,若是年长后也能保持这样的想法,他们袁家又怎么会被那阿瞒给打败呢。

这是这些却不是吕布所能说的。

吃过一场后,吕布告别众人,往武馆行去,见到淳于琼,因为平日他与张邈感情很好,便将张邈日后要回陈留的消息告诉了他。

淳于琼叹道:“想不到德卓也就要离开洛阳了。”

吕布问道:“还有谁也要离开了吗?”

淳于琼回答道:“听说本初近日也要去濮阳就任濮阳县令了。”

吕布道:“本初,现今不过十八九,已经可以就任一方官员,的确令人羡慕啊。”

“我可看不出你有什么羡慕的地方,你啊,这段时间风头正劲,连卢植都请你过去,你的面子可不小啊。”

“好你个淳于琼,居然开始敢说起我来,莫不是这段时间没有与你切磋几下,你倒是忘了我的厉害。”

淳于琼笑道:“正好有这个想法。”

二人抛开其他,兴致勃勃的开始斗武。

第十九章:卢植大寿宴群英,天子送牛为贺礼

自从吕布与卢植那次短暂的相谈后,已经不知不觉的过了数月,而吕布也渐渐的与卢植相熟,到他的府邸也是几乎成了吕布每日的任务。

卢植自然不会反对,相反还十分看重,每每会问上几个问题,考验考验吕布。

终有一日,吕布正式拜入卢植门下,这是他刻意安排的最好结果。好在吕布心里也是极为愿意的,因为卢植实在是一个好师傅。

另一方面,吕布与袁术的关系也日益加厚。

在结交了袁绍之后,吕布依旧不避嫌的结交了另一位袁家少年,看情况甚为不智。

虽然不明显,但是吕布觉察到袁绍与袁术已经开始在建立自己的势力了。

此时的袁术却不像日后那昏庸之人,不但广交好友,更是谦虚有礼,学识不凡,众人对他的评价并不比袁绍低多少。

而且这洛阳城内势力最大的氏族就是袁家。

因为吕布与卢植交往,也开始有一些人与其相交,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些家世并不显赫的子弟。

对于这点,吕布也注意到了,并且也刻意的交好。在三国的历史洪流中,吕布相信还有相当一大部分的人没有显现出实力,隐世的,枉死的,时运不济的,说不定这些人中就有一个“诸葛亮”呢。

至与其他,吕布对那两兄弟也时常的走动。只不过袁绍现在已经去了濮阳,所以跟袁术的交往则更为频繁。

今日恰好是卢植的五十寿辰,吕布正要去缑氏山拜访,途中却被一人叫住,原来是那日与袁术一行的荀衍。

“奉先,可是要去卢师那?”荀衍问道。

吕布道:“不错,兄是否也要去,若是,不如一起同去。”

荀衍笑道:“如此正好,对了。我还恭喜你拜入卢师门下呢。”

吕布笑道:“多谢。”

“听说今日不但有郑玄,蔡邕等当世大豪前来。因为卢师也是当今天子的授课之师,听说连天子都是极有可能要来呢。奉先兄,到时若能一睹天子龙颜,也是我等的造化。”

“如此,我等速速前去,寻个好位置才好。”

其实卢植尊为“帝师”,他的寿宴上位置都是安排好的,像吕布这样的小辈本来最多只能在外围,入不得大厅,当然若是能得到大人物青眼有加,代为引见,也是能入大堂。

幸运的是,吕布是卢植亲传弟子,有得了吩咐,早早就安排了下人带着吕布去他的位置。

荀衍本人虽然学识不凡,加上身世清白,荀家威望在外,但是辈分着实太小,与满堂之人比起来根本就是不显眼了。

吕布只得歉意一笑。

荀衍倒是毫不在意。

吕布随着那人找到自己的座位,虽然不是靠近主位,但是比起其他人却也是不错了,毕竟自己不过十六岁,而且自己因为过于白皙英俊,看起来年纪还要小。

吕布左右皆不认识,只得一人坐着,却是想着在这汉末立足,必须要有一个好名声,而这名声来的最容易的莫不是拜在大儒卢植手下,在这个氏族林立的社会,名声比无敌的武力更为重要。只是自己虽然已经拜了卢植为师,但名声却是不显,这却是与卢植的为人处世甚为相似。

一阵喧哗,却是打断了吕布的乱想。

原来是今天的主角卢植起身请到场的诸位共饮一杯。

卢植大声谢道:“我卢植今日能有如此多的知心好友能够来府中一聚,实在是大慰平生。诸位,请满饮此杯。”

待众人齐齐饮完一杯后,卢植再道:“诸位请尽情,某再谢。”

众人还了一礼,气氛开始活络起来。

袁隗带着袁术前去敬酒,吕布却是无聊的与旁人随意的意思了几杯。

哎,没人搭理的感觉就是不爽。

正想着,过不了一会,倒是来人了。却是刚刚跟着袁隗去敬酒的袁术。袁术凑上前来笑道:“奉先怎么一人前来啊?”

吕布道:“倒是与荀衍一同前来,只是后来分开了。”

袁术道:“不若与我一同去敬酒吧。”

吕布笑着推辞道:“还是一人在此的好。”

“我也闷得慌,一个个名气那么大,可是家父就是要拉这我一个接着一个认识,害的我寻了个间隙就来找友人去了,正好看见你,我就来了。”

吕布见袁术手上还拿着一个空的酒盏,便为其满上,说道:“陪你饮上一杯。”

袁术笑道:“奉先敬酒,我不得不喝啊。”

二人痛饮,相视而笑。

正说着,却听得外面一阵喧哗。

卢府的下人尚不得通报,已经被来人进入这宴堂中。

众人也是停下,一看来的人,不由暗自感叹。

“咱家左丰,特来宣天子旨意,贺卢公大寿。”

原来这批来人却是宫中的宦官,带头那人是拜在中常侍张让手下的左丰。

卢植接过圣旨,脸上却殊无笑意,淡淡道:“多谢天子挂念,请左公公入席一饮。”

左丰为人圆滑,如何不知道这卢植痛恨宦官,堂中更是有不少人疼恨,见其只是客气几句,更是不愿意留下,就开口道:“咱家还得回宫返旨,就不打扰了。不过,除去这圣旨外,陛下还令咱家送上一件大礼给卢公。”

左丰特意加重“陛下”两字,却是在表明这是天子的贺礼,你卢植必须收下,随后便令手下把礼物带上堂来。

这下,不但众人疑惑,就连卢植也是不解。

以往大臣能够得到天子祝贺,最多也就是真金白银之类的赏赐吧了,怎么这次的还要从堂外带上,一开始居然还是不报。

不过等众人看了天子赏赐的礼物后,皆是惊异,不过却也就明白了,因为那大礼居然是一头牛。

天子居然赏赐一头牛给当今的帝师大学士卢植?!

尽管卢植的修养已经够好,脸上还是青红交加,显然已经气愤到了极点。

与卢植交好的袁隗等人更是起身,就要上去一番理论。

那太傅袁隗上去就是指着左丰鼻子开骂道:“你们这是何意?”

刚才袁隗用了“你们”,显然已是算上了张让。

左丰倒是平静,这袁隗可是先下少有能够跟自己义父抗衡的角色,代表着士人,就连上峰都不能轻易得罪,可不是自己可以开罪的。

左丰只能陪笑道:“这是陛下的旨意,可不是咱家可以乱预的。”

袁隗道:“陛下圣明,岂会,岂会……更别说在这牛头上题上子干的名讳,分明就是有人在今日故意刁难。”

众人看去,那拉来的大青牛头上还挂着一块木牌,上书“卢子干”三字,这分明是说此牛就是卢植嘛。

虽然在汉朝的时候,尤其是东汉开始的时候,刘秀曾经大力鼓励发展农力,对耕种有大用的牛更是在当时被当做赏赐,但是牛到底还是农民的产物,是上不了权贵的眼中的。即便以卢植的修为,也不能避免对农户的轻视。此时,被人比喻成青牛,岂能不怒。

不过,那左丰口口声声说是天子所赏赐的,若是不接岂非是抗旨不尊,不免给小人口舌;可若是借了,更是令人气恼。那袁隗先前虽然气愤,却也是不敢露出令人退回青牛的意思。

接还是不接?

正当卢执左右为难之时,人群中有一人越身而出道:“恩师,弟子今日前来贺寿,还没有送上什么象样的贺礼,不过却有一副字想在这堂中献上,还请恩师允了。”

众人视之,却是不熟悉的一人,想必不是什么大才。

这样的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出什么风头,还敢出言要当堂献字,这不是添乱吗?

不想当事的卢植看到这少年,只是闪过一丝惊疑,继而露出了笑意。

第二十章:赋诗赞誉孺子牛,借今讽古千夫指

东汉末年,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张让颍州(今河南禹州)人。他从宫中一杂役太监,逐步爬上太监首领中常侍。他怂恿昏君汉灵帝刘宏设立“四园卖官所”,公开卖官敛财。又在汉宫西苑设“裸游馆”,专供灵帝淫乐,哄得灵帝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