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温侯 >

第96章

汉末温侯-第96章

小说: 汉末温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府,何进与其幕府数人商讨要事。袁绍“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被何进看重收入幕府。袁绍道:“大将军,十常侍乱我朝政,应早除之。”

何进道:“本初所言,我岂不知。可是太后说先帝晏驾不久,就擅杀旧臣,乃是不尊重先帝,不尊重宗庙之举,哎,这叫我如何是好啊?”

袁绍道:“今张让等人散布谣言,中伤大将军与太皇太后的死大有关系,何不趁此机会,一举击杀。”

何进叹道:“太后不许啊。”

袁绍笑道:“大将军,我等若是不方便,何不召四方英雄带兵入京以除阉党,等杀了他们以后,最多被太后责骂几句而已。”

何进赞道:“妙啊……”

“大将军,万万不可啊。”

何进视出言打断者乃新收的曹操,不禁不悦道:“有何不可啊?”

曹操道:“大将军请容操言。此事只须杀掉张让等带头之人,不必尽数除之,更惶论引外军入京。”

何进大笑道:“哦,我记得孟德乃是宦官之后,故而对阉党怀有私情,是否?!”

其余在坐闻言,多有发笑者。

曹操大怒,拂袖离去。

其后,何进授命外军入京,有董卓与十常侍交好,竟泄漏机密为十常侍所知。十常侍知道此次何进是不会放过他们了,于是鼓惑何太后召何进进宫议事,同时召集皇城内的“小黄门”,埋伏与东门。何进依诏欲入皇城,曹操劝道:“今日太后招大将军进宫,定是张让等的计谋,恐是要害大将军的性命啊。”

随行的袁绍笑道:“孟德多虑了。大将军手握天下兵马,十常侍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是万万不敢动大将军的。”

何进大笑道:“说的好。孟德啊,你太多心了。”

曹操还欲再劝,袁绍却是说道:“若是孟德不放心,我帐下有一人,武力超群,等闲人不能近身,可随大将军前去,就算张让他们有不轨之心,凭他们这些阉人,还能有什么作为?”

于是一行人行至东门,何进与勇者入内,其他人以及随从留与原地。趁次机会,曹操对袁绍道:“本初,你如何看不出大将军此行的危难啊。”

袁绍道:“孟德安心,那十常侍手中无兵,若敢动大将军,就不怕我等杀入皇城吗?!”

曹操道:“哎,只怕他们狗急跳墙啊。”

正交谈着,突然有一物飞出门墙,细视之,居然正是刚才入宫的何进的项上人头。众人一时间还没法反应。那袁绍已经是拔出佩剑,大喊道:“十常侍杀害大将军,预谋造反。众将士随我攻入皇城,诛杀十常侍,以正朝纲。”

“杀啊……”那皇城大门,多为装饰,不堪一击,不久就被袁绍攻入内城。

一路上,众将士是看见宦官就杀,那赵忠等人也难逃一死。曹操与数十亲卫也是紧随其后,只见何进那无头尸身就被扔在那里,却是不见那勇者身影,心中若有所思,不由望向前面冲杀的袁绍。入得何太后寝内,袁绍,曹操等人居然发现少帝不在宫中,而十常侍中的张让、段珪也一并不见。

袁绍见此,对曹操道:“孟德,陛下恐为张让等人所劫,我率一军四处搜索,你与众人剿灭宫中残逆。”

时至天明,宫中宦官多被诛杀。袁绍也在洛阳城外与挟持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的张让等人相遇,下令诛杀之,保得刘辩,刘协周全。正当袁绍率军护卫刘辩,刘协回城时,前方有一军行来,浓尘滚滚,不知人数多少。袁绍命部将上前言明在此处的乃是当朝天子,不可妄动。

那支行军主将正是受诏于西凉来的董卓。董卓得知天子在前,连忙领着手下众将上前参拜道:“西凉刺史董卓救驾来迟,望陛下见谅。”

二:董仲颖仗势欺主,丁建阳领兵叫战

“西凉刺史董卓救驾来迟,望陛下见谅。”刘辩,刘协正欲回攻,巧遇奉诏讨贼的董卓。此次董卓为早日赶到洛阳,先行带了三千虎狼之师。这三千精锐久在西凉边界与敌作战,自是有一番杀伤气势。

那少帝刘辩自幼生长在宫中,平日见得不过是些阉人宫女,尽是些阴柔景象,何曾见过如此雄壮压抑的场景,心中害怕,一时忘了该说些什么。倒是身边年幼的陈留王刘协,却早以在董太皇太后的调教下,学习了帝王之道,见兄长不语,便代其对董卓道:“董刺史,记得那黄巾贼叛上作乱之时,你损兵折将,可知罪?”这话先是问的董卓之罪,意在立威。

董卓连忙拜服,口称有罪。

刘协再道:“今十常侍作乱,你能率军前来护驾,倒是大功一件,望你能再接再厉。”此话却是说的董卓之功,意在示恩。

果然,董卓大声道:“臣董卓对陛下忠心耿耿,定会保社稷安稳。”

刘协道:“如此甚好。你军中人马不少,不可入城引起百姓恐慌,可于城外扎营,随后再行入宫议事。”

“诺。”

董卓与起部众再拜,然后寻地安营扎寨。

刘协见董卓退去,转身对刘辩道:“陛下,我等先回宫吧。”

惊魂稍定,刘辩急忙应道:“好,好,就速速回宫。”

经过这么个小插曲后,刘辩,刘协终于回到皇城,与何大后相拥大哭。然后由太傅袁隗,尚书郑泰主持大将军何进的葬礼,其中行事不表。

再说那董卓随后入京朝拜,其后大队人马开来,因其军力强大,居然公然把军队开入洛阳,一路上那些西凉兵何曾见过像洛阳这样的繁荣。一个人开始抢,另一个人也就开始夺,渐渐的西凉兵便越加放肆,可以说是目无法纪,胆大妄为。不久,董卓仗着手下兵强马壮,慢慢的开始露出他的真面目,越发的蛮横起来,即便是少帝也是不放在眼中。这日夜里,董卓秘密招来自己的心腹,在座的有智囊李儒,谋士李肃,女婿牛辅,随有一文士,另有大将张济,李催,郭汜数人尽皆在场。

董卓道:“今入得朝堂,可惜我等久在西凉,朝中既无根基,又无权威。日前,我与诸位商量欲废少帝而改立陈留王,扬我威信,尔等现下如何看待此事啊?”

作为西凉军的智囊,李儒自然是第一个回答:“主公欲借废帝以扬威,确是妙计。既能长我威严,又能控得新帝,今后朝野上下还有谁敢不从?!”

董卓哈哈大笑道:“你之所言,甚合我意啊。”

“父亲……”

“哦,牛辅我儿,也有意见吗?!”

牛辅憨笑道:“孩儿自父亲那日提出废帝之事,与帐下众人商讨,有一人姓贾名诩字文和,甚有才智,也论出此策益害。”

董卓道:“不想我儿帐下也有能人,那贾诩现在何处啊?”

牛辅一指那文士道:“此人便是贾先生!”

贾诩起身道:“拜见主公。”

董卓道:“可是那‘段颎外甥’啊?!”

如李催,郭汜已是大笑起来。

原来,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有病辞官,西还至汧,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是段公的外孙,我家必定会用钱财来赎回我。”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此事传遍西凉,因为西凉人尚武,多以为耻,故众人闻董卓言皆大笑。

贾诩被众人讥笑,面不改色,只是再向董卓一拜,便退回席位。

李儒突然道:“我曾想,若那时我是贾先生,遇上氐人,是否能够逃得性命?不料我思前想后,似乎只有一死了。贾先生急智,令李儒叹服。”

贾诩道:“区区小计,只为保命,让军师见笑了。”

李儒赞道:“荣辱不惊,贾先生凶怀大才也。”

得李儒一句赞赏,众人细细的想到,这贾诩不像自己是武将,只是一文人,手无缚鸡之力,能逃出生天,真当不容易。

便是那董卓也向贾诩问道:“刚才牛辅我儿,言文和论废帝之益害,不知这害为何出?”

贾诩答道:“主公,恕贾诩直言。本朝自章,和二帝起,手握大权者,例如窦宪,邓骘,陈蕃,乃至新死的何进,无不是横死。如今主公欲废少帝而改立陈留王,虽然可以权倾朝野,却也是让主公成为众矢之的,望主公三思。”

李儒接口道:“贾先生所言,与某意同。”

一番言语,让董卓对贾诩是刮目相看,起身走向贾诩,亲切的抓住他的手道:“文和大才,确为我着想。不过我董卓才不是那屠夫子可比,尽可放心。刚董某多有得罪,还望文和见谅。”

贾诩道:“主公,这是折杀小人了。”

李儒道:“恭喜主公添一智囊。”

董卓笑道:“我儿,抢了你的人,可莫要见怪哦。”

牛辅道:“此是贾先生的福气,也是孩儿的福气。”

看到这里,众人已是明白过来,这贾诩怕是要高升了,也是连忙恭喜几句。

就这样,董卓等人商定明日朝堂言废立之事。

不想,第二日于朝堂之上,董卓言这废立之事,引得朝臣众怒,更有袁绍争锋相对,受诏而来的另一人——并州刺史丁原兵戎相见。只因董卓不但交好何进,更与宫中的张让等人也有联系。何进因为惧怕,听从了袁绍的意见招外兵而来。而张让等人在汉灵帝病危时候就已经想到只需天子变更,他们就由性命之忧,故而早早向董卓吐露天子病危的消息,希望他能带兵前来。这便是为何董卓能够早于丁原先到一步。

丁原为人刚烈正直,岂能受董卓胁迫,自然是针锋相对,最后带人愤而离去。在座诸人皆有愤慨之色,尤以袁绍为最,只是细看之下,还有几分异色。原来袁绍本是打得好主意,提出外兵进京之策,就是为了造成威慑,然后用计出去何进,到时候大权旁落,寻得少帝,袁绍再是等高一呼,大事可成矣。只是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的是那董卓早早准备,来到洛阳的时间为预算中多了十几日,不等袁绍收拾残局,反倒是让董卓捡了个大便宜,不但洛阳军中群龙无首被董卓收编,就算是少帝也是被其控制在手,此局,败得无可奈何。

丁原第一个反对董卓的废帝之议,拂袖而去。董卓眼见朝堂百官多有异议,也是怒而离去。此次朝会,不欢而散。

不想到了朝会第二日,董卓还在睡梦中,去不料有军情报并州刺史丁原率军在洛阳城东搦战。

三:赤兔为礼说张辽,人头晋进窥董卓

洛阳城东门,因董卓擅谈废帝之事,惹得并州刺史丁原大怒,挥军来伐。

董卓不原落了威风,率了一军出洛阳,与丁原约战与这东门。

丁原驾马上前几部,大声道:“老贼,你逼迫陛下,残害忠良,纵容部下涂炭百姓。你这无君无夫,不忠不义之人必不得好死。”

董卓恼羞成怒,道:“左右,谁与我擒下这老匹夫?”

部将王方请令出战。

“文远,诛杀此将,长我军威。”

张辽闻言,拍马上前。

王方道:“敌将通名。”

张辽大笑道:“无名小卒,有何能耐知你家爷爷名号。”

王方大怒,挥刀砍向张辽。

两马相交之时,二人兵器互拼,张辽力大,一扫,震得王虎口破裂,身形不稳。

张辽一击之后,在二人岔开时,利用邴天枪的长度优势,接着再是转身一扫,将王方扫落马下,然后拍马上前不待其人逃跑将这王方刺了个透心凉。

有将李庆,见王方被杀,向董卓讨了一令,便要上前取张辽性命。

张辽见又有一将以长枪刺来,居然不用兵器格挡,只待看准时机,一把抓住枪身,再一发力,便把李庆举于空中,既而一刺,把那李庆如同腊肠一般刺于戟上。

一时间,两军寂静无语,只剩下李庆临死的惨叫。

那丁原也是看的目瞪口呆,原本以为张辽不过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想不到居然厉害至此,总算是恢复过来,见因张辽之功全军士气正盛,看准这大好时机,下令冲击敌阵。

董卓见张辽三招杀二将,唬得军心全失,只得暂退城内,以高墙强弓拒之。

丁原兵少,也只能鸣金收兵。

回到府邸后,董卓是大发雷霆:“枉你们称是西凉好汉,竟无一人是那将对手,尔等可知那将来历?”

有谋士李肃道:“主公,此将名为张辽,字文远,本聂壹之后,为避灾祸改姓张,有万夫不挡之勇。因鲜卑侵犯雁门郡,此子勇猛杀敌得丁原赏识,不但委以重任,待其亲厚,更是将其收为义子,常伴左右。”

董卓闻言,却是一叹:“哎,此等猛将竟不能为我所用,如今被丁原匹夫所得,奈之如何?”

李肃上前笑道:“肃有一计献上,可得张文远。”

董卓大喜道:“速速道来。”

李肃道:“肃与张辽俱是并州人氏,乃是同乡,今可以我三寸之舌,说动那张辽来投,只是尚需主公一物。”

“哦,是何物?”

“神驹‘赤兔’。”

董卓想了一会,实在难割‘赤兔’,问道:“非此物不可吗?”

李肃答道:“主公,‘赤兔’虽珍贵,但对主公来说,不过是宠物,但对张辽这等厮杀战场之武将来说,无异于性命一般。今,主公可先用珠宝动其心,高官厚禄随后,再有此马,某定能说得张辽来降。”

董卓闻言,还是难以抉择,只得目示李儒,希望他能帮他下个决心。

李儒知道董卓素来就喜宝物,不忍割之,然现张辽若能得之,必能成为董卓一大助力,因而笑道:“失一马而得一虎,主公还想不明白吗?”

董卓细想之,终于下定决心,让李肃带着财宝,‘赤兔’去那张辽军中招降。

时夜,李肃来到张辽军寨前,言己是张辽故友,特来拜访。

张辽得听李肃之名,他乡遇故知,心中欢喜,便亲自出帐迎接李肃,后与其在大帐饮酒畅谈。

酒过三巡,李肃又为张辽满上一杯,似不经意道:“两多年不见,不知贤弟得意否?”

张辽笑道:“现为并州刺史丁公帐下偏将,得公信任,倒也快活。”

“一偏将尔?”;李肃假意大惊道:“弟之才能胜兄百倍,兄尚能官拜虎贲中郎将,弟怎会……”

张辽道:“此事不说也罢。”

李肃笑道:“不知贤弟可闻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侍。我观贤弟跟随这丁原,怕是无出头之日了,何不早作打算,另谋出路,一展贤弟雄才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