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且听无常说 >

第65章

且听无常说-第65章

小说: 且听无常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畔响起了声音,许文偌抬头朝路头看过去,刚好看见披着厚披风喘着气跑过来的陆馨,他眉眼挂着笑意,几步上前迎接:“你迟了。”
  “抱歉!许大人,我已经尽力跑了。”姜青诉双手撑着膝盖,心想还是做鬼好,之前跑许多时间都没喘几口,这身体才跑不过半条街就气喘吁吁差点儿跪地上了。
  许文偌抿嘴:“你要再不来,我就要陪你一起放皇上鸽子了,我可是拿自己的项上人头与你玩儿呢。”
  姜青诉朝他看了一眼,眨了眨眼说:“您不是已经去姜府拿到东西了吗?想必也看了吧?有无我出面,您都是立功的。”
  又被人噎了一句,许文偌憋着一口气不怒反笑,伸手轻轻敲在了她的头顶上:“走!”
  两人先后坐在了两架轿子里,姜青诉全过程都是掀开窗帘往外看的,大理寺距离皇城并不算远,坐轿子不过是当官的怕冷怕累为了挡风遮雪。
  姜青诉瞧着一路熟悉的场景心思百转,自己当年在朝为官时也是这样坐轿子一路到皇城外头才停的。
  到了皇城,姜青诉下轿,眼前所瞧见的是红墙金漆的宫门,亦是午门,他们刚才绕过了罪臣砍首的地方,姜青诉只远远瞧见了街尽头落了厚厚一层雪的高台,此刻跟着许文偌一步跨入了宫门,她心情别提有多古怪了。
  京都外头的面貌变了许多,皇城中的样子却没怎么变,除了有些旧处被翻修了之外,其余的并无不同。
  姜青诉跟在许文偌身后一句话都没说,全过程半垂着头,入宫的礼仪学得比许文偌还要精些,许文偌都看在眼里,越发觉得她的身上藏有秘密,至于是什么秘密,他看不透。
  “皇上在紫晨殿。”许文偌道。
  姜青诉点头,许文偌又说:“面圣时要行礼……”
  “我懂。”姜青诉打断他的话,这一刻面色凝重,那张年轻无邪的脸上,就连天真的表情也不愿再装了。
  领许文偌去紫晨殿的人是跟在皇上身边几十年的太监,当初皇上还是五皇子的时候,姜青诉就见过他,名叫‘明安’,现如今已经是太监总管了,许文偌见了他也得礼让三分。
  明安领着两人一路到了紫晨殿前,巍峨的宫殿就在眼前,白石砖铺成的路两旁是堆着高高的白雪,紫宸殿的门只开了一扇,挂着厚厚的帘子挡风,门口站了一排伺候的小太监。
  小太监为许文偌掀开布帘,许文偌让她在门外等着,自己先进去,姜青诉的耳朵灵,里头的谈话听得清楚。
  赵尹的声音变了,有些浑浊,还有些无力,带着苍老,缓慢地对人说:“叫进来让朕看看。”
  只此一句,就是里头伺候的太监出来传话,让姜青诉进去。


第92章 君臣辞:十六
  挂在门前的帘子掀开; 姜青诉低头弓着腰进去,紫晨殿她以前来过许多遍,脚下步子距离不增不减; 速度不快不慢; 直到看见了大理寺卿衣袍的一角她才停下,她没看那人; 只跪地拜之。
  “民女陆馨,叩见皇上,吾皇万岁。”
  “真是个孩子……”赵尹开口,语气中听不出什么,他的声音很弱; 似乎有气无力的:“起来说话吧。”
  陆馨站了起来,靠站在许文偌的右手边往后一点儿,这时她才慢慢抬头看向赵尹; 身穿明黄袄子的男人倚靠在铺满软垫的长椅上,他的腿上盖着兽皮取暖,脚边还有两个碳炉,手上捧着一杯热茶,杯盖在右手上; 左手上杯中茶还在冒烟。
  对上他视线的那一瞬,姜青诉突然有些陌生。
  赵尹老了。
  人的心啊; 总归是有些不甘的; 姜青诉即便现在放下,刚来到京都的时候; 她也想过或许能碰到赵尹微服私访,让他瞧见自己,瞧见被当众斩首披着二十多年叛国之名的人,还好端端地站在他的跟前。
  姜青诉想象过那般场景,赵尹或许是惊喜,或许是惊吓,或许是懊恼,也可能是悔恨,毕竟姜青诉知道,就连她赵尹都能下令杀之,这世上也再没人能对他掏心掏肺的好了。
  他该是后悔的,该是被这种苦痛缠绕一生的。
  此时姜青诉的心里,闪过一些疼,她看见了岁月在这个男人的身上没有半分留情,他甚至较为同龄的人更加孱弱一些,比她想象中的瘦,那双眼睛也再没有以往的意气风发,略微耷下的眼皮底,是披着浑浊的黑,可他依旧精明。
  赵尹在看见陆馨脸的那一刻有些失望,与自己期望中的样子不一样,好似也没有许文偌说的那般独特。
  于是他浅浅地尝了一口茶,安静了好一会儿,将脑中想过无数次不同版的开场话都给弃了,不是他想要的人,他便不说他想说的话。
  姜青诉的视线在紫晨殿里扫了一圈,许多东西都没变,除了赵尹长椅旁边办公的桌案后方,挂了一副画,那是一个人的全身画,穿着霜色的长裙,妆容简单,脸上挂着浅淡的笑,一切染色都很模糊,唯独五官很清晰。
  姜青诉看见画上的自己,心中微微一沉,这画是出自赵尹之手,在他没想过皇位之前,是个不学无术的五皇子、文王,但他的字画很好看,姜青诉认得出。
  却没想到,原来自己在那人的心里想起来,居然还是十五、六最烂漫的时候。
  “许卿说你有意为姜相翻案,还说你找到了有利证据。”赵尹开口。
  姜青诉回神,再度看向男人,他已经垂着眼眸看茶,不再露出兴趣。
  “回皇上,民女在姜府姜相的房中找到一样物件,与当年污蔑姜相叛国时的证据相左,有此可证,叛国一事或许有人刻意栽赃陷害。”姜青诉道。
  赵尹嗯了一声,许文偌立刻把方才呈上没说是什么的东西打开,放在了赵尹长椅面前的小桌上。
  赵尹朝里面看了一眼,第一眼便瞧见了他曾送给姜青诉的玉佩,手中的杯子晃了晃,赵尹伸手朝玉佩过去,将玉握在手中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他才问:“证据是什么?”
  声音有些哑。
  姜青诉道:“信,是姜相亲手书写,却从未交出的信。”
  赵尹将玉佩放在了膝上,又将信拿起来,那信纸厚厚一层,已经非常陈旧了,枯黄的纸张上还有淡淡霉味儿,一张张打开,的确是姜青诉的字迹。
  姜青诉压低声音道:“民女去大理寺时看到过当年确定姜相叛国的证据,指正她的原因正是她爱慕敌国将军,为此叛国。不过民女入了姜府之后才得知,原来姜相在生前所爱之人……从很久之前起,就没变过。”
  生前没变,死后变了,她没撒谎,只是说这话的时候,看着年迈的赵尹瞧书信入神,有些不太忍心。
  她虽知赵尹待自己不好,却也从来没恨过他,毕竟那些不好都基于她的心甘情愿之下,这二十几年赵尹能将她的画像挂在紫晨殿,便表示他即便不爱她,也知自己愧对于她。
  如此,为了翻案,姜青诉还是将他那已经修复了二十多年的心,重新刺伤了。
  对赵尹来说,不看这些信,他尚且可安慰自己姜青诉对他的感激大于爱慕,看了这些信,便是将姜青诉的死再一次拖到他的面前,更加血淋淋地重现一遍。
  赵尹看信很慢,一字一句看过去,连墨点也不放过。
  紫晨殿安静了许久,直至他将书信放下,安静被赵尹的一声苦笑与长叹打破。
  “字迹既然可以模仿,那谁又知这信是真是假?或许大理寺中的证据为真,你拿出的这些才是访的呢?”赵尹问。
  这回他抬头看了姜青诉,与姜青诉对视的时候,眼眶微红,姜青诉不认为他会哭,这么多年的帝王不是白当的,身处高位之人,眼泪消亡得越快。
  姜青诉抿了抿嘴,道:“还有一样证据可证明此信件是真的,但民女有个要求。”
  许文偌听见她这话,微微皱眉,压低声音道:“现在不是求官的好时候。”
  姜青诉朝许文偌看了一眼,嘴角挂着浅淡的笑,感激对方的提醒,但她要说的不是这个。
  赵尹将许文偌的举动看在眼里,眸色微变,只问:“你说。”
  “民女希望,民女接下来说的话,皇上不要问缘由,只需派人去查证即可。”姜青诉道。
  赵尹点头:“好。”
  “另一样可证明姜相在临死前心中想的另有其人的证据,就在大理寺的死牢中,当年关押姜相几个月的牢房里,石床靠墙的缝隙,第二块石头上有一首诗。”姜青诉说到这些,记忆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她甚至都快想起当时的心境,嘴角挂着苦笑,道:“长夜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赵尹手中的杯子最终还是落在了地上,啪嗒绽开时,许文偌惊讶地往后退了一步,几个小太监吓坏了,纷纷跪着,以为皇上要发火。
  “你知道这首诗?”赵尹问她,眼神里带着震惊。
  姜青诉直视对方的眼,她看见赵尹眼底的震惊,心中又是一片凉意,原来当年她的让人带的信,赵尹看到过。
  姜青诉抿嘴,拱手行礼:“皇上答应不问的。”
  许文偌糊涂了,他的眼线从未告诉他姜青诉去过大理寺的死牢,那里即便是有令牌也不可进入,她年纪轻轻刚来京都,又如何得知死牢里面会有一首姜青诉生前留下的诗?
  “朕不问……朕、不问。”赵尹看着姜青诉,上下打量,他也不敢问。
  怕问出一些更让他无法面对的东西,犹如这旧盒子中他从未看过的书信,还有那牢狱里,他从未面对的诗。
  那年那夜暴雨,曲昌连夜赶到了宫门,将一样东西包裹完好交给了宫中的太监,让太监务必交到皇上的手中。
  那破旧的黄油纸包裹着的东西一层一层往里传,直至传到了在紫晨殿休息的赵尹手中,他没睡,从姜青诉被关入大牢开始他就没怎么睡了,他没有办法救她,斩首的诏书已下,一切都无法改变。
  赵尹看着桌案上满是雨水的黄油纸,他知道这东西是从哪儿出来的,他知道曲昌是谁的人,他胆怯,他不敢看,他红着眼在紫晨殿里来回踱步,那封信在他的桌上放了足足一个月,连动也没动,甚至书桌那一块,赵尹都不敢去了。
  一直到姜青诉斩首当天,他心慌难耐,眼睛盯着那封黄油纸几乎滴血,最终还是颤抖将它拆开。
  里面没有骇人的东西,只有一张粗糙的纸,纸上是被雨水晕染的字,字迹依稀可见,便是那首诗。赵尹当时觉得心口猛地疼痛,颤抖的手按着胸腔难以呼吸,一口血直接喷了出来,吓得紫晨殿中的小太监晕了一个,其余的手忙脚乱去找太医。
  太医还没到,一则匆匆写下的圣旨由快马奔出了宫门。
  她不能死!
  纵使代价惨烈,她也不能死!
  可最终快马比不过利刀,太监捧着带血的手帕进来时,太医正在给赵尹治疗,在看见血的那瞬,赵尹疯了一般将面前的东西推翻,他不断咳嗽,血顺着嘴角一直流,太医与太监吓得跪在他跟前直呼:皇上息怒,保重龙体。
  然后赵尹就晕了过去,这一晕浑浑噩噩好几日,他没能早朝,对外称是身受风寒,实则连床都下不了。
  那封黄油纸包裹的信,那首诗,赵尹烧了,他以为这样便能欺瞒自己,哪怕姜青诉在死的时候是恨他的也好,至少……别再是爱了。
  陆馨知道这首诗,赵尹很惊讶,他怕知道得更多,已经沉了几十年的心会再度凌乱起来,所以他不问。
  赵尹吩咐人去大理寺查探,然后紫晨殿又归于安静,等地上的杯水全都清理好了之后,赵尹才开口:“许卿出去等,朕有话单独问她。”
  许文偌担忧地看了陆馨一眼,还是退下了。
  赵尹屏退了太监,就连贴身的明安也没留。
  最终就剩他们两个,赵尹问陆馨:“你可知,人心狠,也脆弱,你如此聪明,却想不通,若朕想向百姓承认与霏月之间有感情,当年她的案子,就不会落实叛国。”
  言下之意,是这证据他不愿作数。
  姜青诉大约也猜到了这个结果,只说:“皇上让许大人交给民女的事,民女尽心办了,如何做,是皇上的意愿。”
  “你看过这些信,可觉得朕心狠?”赵尹又问,这一眼,他看见陆馨垂在衣角的手,紧张地用拇指刮擦了食指指节,赵尹的身体晃了晃,突然后悔问出这话。
  “皇上说过,人心狠,但也有脆弱,民女……不觉得皇上心狠。”姜青诉道。
  “你骗人的时候,与她有一样的动作。”赵尹动了动手准备起身靠近,后来想想,还是算了:“我与她一同长大,儿时胡闹,曾在姜府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树,树还未长成,她便背着污名走了。”
  “有时朕想,那年槐花树下,朕不该借着酒意,拉她入朝局,若无那一时的自私,就不会有这么些年的寂寥了。”


第93章 君臣辞:十七
  “不如我入朝为官; 帮你磨了那些不听话的棱角。”
  当年的姜青诉在说下这话时,槐花落了几瓣在她的发梢上,年轻的赵尹手指动了动; 想去帮她把花摘下; 心中却又因为这句话而起了心思。
  他知道姜青诉的聪明,她毕竟是跟在姜宇身后长大的; 姜宇是天生的官场中人,姜青诉耳濡目染,甚至在姜尚书的面前,都提过一些要紧的话。
  赵尹惊喜,若姜青诉为官; 他可借由国事邀她入宫,即便暂时无法娶她,却能给她高官厚禄; 不再受人鄙夷,还能日日见她,已是良计。
  当时的赵尹答应了,他咧嘴笑着,脸颊微红:“好啊!你入朝; 我封你做大官!”
  话一出,就难改了; 若要再来一次; 赵尹想他不会再说那句话,他从娶太子妃之时就欠下姜青诉的了; 若能再来一次,赵尹想他不会在大婚之日给姜青诉写信,以此将那个人锁在自己的身边。
  他给了姜家一个公道,却吞了姜青诉接下来的自由,困了她的一颗心,永远给不了回应。
  赵尹想到这儿,嘴唇动了动,突然觉得口干舌燥,也不明白自己为何对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说这些,毕竟说了,以她这天真烂漫的年纪,也未必懂。
  “朕与霏月,都不信这世间有鬼神,朕刚被封文王有了自己的府邸时,姜宇胆子大,与霏月串通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