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汉争鼎 >

第123章

楚汉争鼎-第123章

小说: 楚汉争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顿,田讨又道,“末将还想奉劝将军一句,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哪。”
    ##########
    洛阳,楚王宫。
    项庄将密信递出,说道:“学剑,子良,你们看看这个。”
    毕书和百里贤先后传阅了密信,不禁微微变了脸色,密信上说的是关于历下的战事,乌木崖的情报的确很厉害,现在都已经将触角伸入了韩军、赵军的高层,所以才能这么快就原原本本地掌握整个历下战局的始末。
    不过,密信上提供的情报却让人有些吃惊。'~'
    周亚夫,一个十八岁的年轻后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就像是突然间冒出来的,却一下就兵不血刃地攻陷了历下这座坚固的城池,尤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周亚夫竟然还迫降了申屠嘉带去救援历下的三万齐军!
    “周亚夫?没听说过此人呀。”毕书沉吟着说道。
    百里贤也是沉吟不语,显然,他也同样没听说过周亚夫此人。
    项庄作为一个穿越众,对周亚夫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不过在历史上,周亚夫好像要到三十多年后才会横空出世,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枯拉朽般的摧毁了七王之乱,而此时,周亚夫还只是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就已经恁的厉害了?
    站在项庄身后的屈不才不失时机地解释道:“上将军,军师,这个周亚夫是汉故太尉周勃的次子,冠军侯周冠夫的胞弟。”顿了一顿,屈不才又道,“据可靠消息,这个周亚夫还曾师从白墨,学了几年兵法和韬略。”
    “这就难怪了。”百里贤看了看毕书,恍然。
    心里却想,毕书和白墨同为鬼谷门人,若论统率三军、决胜沙场,白墨不如毕书,可是论政略、谋略,毕书却又明显不及白墨了,周亚夫是白墨的亲传弟子,太子则又是毕书倾囊教授的传承人,此次齐地争锋,却不知道哪个能更胜一筹?
    项庄又从案上抽出一封书信,递给毕书道:“还有件事,寡人考虑了快半个月,却还是难以决断,所以,想听听你们两位的意见。”
    毕书看完后又将书信递给百里贤,然后陷入了沉思。
    百里贤接过书信一看,却原来是太子写给大王的信,太子在信中提到,田氏作为齐地几百年的王族,树大且根深,影响力实在非同小可,楚军兵不血刃夺取鲁县之后,便有当地的不少世家豪族建议,将故齐王田横封回齐国。
    纵观整封书信,太子的态度可谓十分明确,那就是他明确赞成将田横封回齐国,并且列出了两大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制约措施。
    首先,分封田横的份量跟分封魏王魏错、北貂王昭涉乞买全然不同,因为田横在被灌婴逐出齐地之前就是齐王,将他重新封回齐国,则天下咸服,通过这件事,项庄就能更加确立伯王的地位,从根本上动摇连横同盟的基石!
    其次,田氏是齐地几百年的王族,干枝众多、树大根深,将田横封回齐地,不仅能够迅速恢复齐地的局面,更加可以让齐地的世家豪族、平民百姓迅速归心,这一来,就可以迅速摧毁汉、韩、赵国扶植的傀儡,解除腹背之隐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太子在信中还提出了制约田横的措施。
    田氏是齐地百年王族,田横又是故齐王,将他封回齐国当然得冒极大的风险,因为一旦让田横脱离了掌控,就极可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反过来对楚国构成真正的威胁,所以,在将田横封回齐地的同时,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太子的建议就是军、政、人事分开,简言之,在田横之下设国相以及大将军,田横管政事,总理齐地的大政方针;国相管人事,一应郡县官员的任免皆须国相说了才算;大将军则管军事,军队的编成、训练以及调动,只听从大将军号令。
    有一句话项政并没有在信中明说,但项庄、毕书和百里贤全都听出来了,那就是新齐国的国相以及大将军,必须得由楚国委派。
    项庄之所以犹豫了快半个月也没有下决断,是因为他足够了解田横,他知道田横跟他是一类人,绝对不会甘于人下,更不会甘心当一个傀儡,因此将他封回齐国之后,必然会与楚国委派的国相、大将军发生龉龌,而结果却殊难预料。
    毕书并没有沉思太久,很快便有了决断,肃然道:“大王,臣赞同太子的主张。”
    项庄又拿眼睛望向百里贤,百里贤也微微颔首道:“臣也赞同太子的主张,将田横封为齐国,虽有风险,却仍不失为一步好棋。”
    “好,那此事便定了。”见麾下首席大将以及首席智囊都赞成此议,项庄当场拍板,又道,“至于齐国的大将军人选,恐怕非庞钰莫属,只有这个国相的人选,学剑、子良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
    毕书知道这事轮不到他发话,便拿眼睛望向百里贤,百里贤也没有推诿,当即说道:“这个齐国的国相有些特殊,因为他不需要治理国政,却必须与在田横以及齐地诸多世家豪族之间周旋转圜,所以急智、口才才是首要素养,臣以为非上大夫莫属。”
    “武涉?”项庄捋须沉吟片刻,终于还是点头道,“可,就是他了。”
    确定了大事,项庄不禁心情放松,对两人说道:“学剑,子良,寡人得感谢你们哪。”
    项庄这话说得没头没脑,不过毕书、百里贤又岂能不明白他的言下之意?大王之所以感谢他们,是因为他们对太子项政的倾囊教授。
    若不是毕书、百里贤等太子傅的倾心教授,的确不可能有太子的今天。
    说实话,在委派太子项政领兵前往齐国之前,项庄还是有些担心的,但是在领兵出征之后,项政完全没有辜负项庄的信任以及期望,无论是兵不血刃拿下鲁县,还是兵分两路迷惑汉、韩、赵军再奇袭临淄,或者是分封田横的见解,全都是可圈可点。
    项庄甚至都有些期待,期待项政还会继续带给他更多的惊艳表现。(未完待续……)
    p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更方便!永久地址:】
楚汉争鼎 
第533章 奇袭临淄
    经过将近十天的艰苦行军,项政所领三千精兵终于翻越东泰山,趁夜潜行到了临淄东南二十里外的密林之中。'~'
    此时,三千将士早已经累得精疲力竭,项政一边下令就地休整,一边通过乌木崖紧急联络上娄敬,当天晚上,娄敬便匆匆来到了项政军中。
    自从上回逼死赵炎之后,娄敬便已经彻底倒向楚国了。
    听闻项政只有三千甲兵,娄敬顿时大惊失色道:“太子,这不成!”
    项政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望着娄敬的眼神里却显得无比的坚毅。
    娄敬叹了口气,沉声道:“太子有所不知,齐王韩阖极为敏感,前几天他又增加了驻扎在小城的禁军兵力,现如今,进驻小城的禁军已经达到了五千余人,而城外的大营里更是驻扎了不下两万军队,太子只有三千甲兵,兵力相差实在悬殊,不成哪。”
    项政脑海里立刻浮起了太子傅百里贤对娄敬的评价,百里贤认为,娄敬在政略、谋略上的表现堪称优异,但在用兵方略以及魄力上却颇有不足,这样的人才,只可为国相,不可为上将,现在看来,真可谓一语中的。
    当下项政道:“所谓兵贵精不贵多,在下虽只三千甲兵,却也无惧于十万大军,只望国相能够全力相助,在下不胜感激。”
    对于即将到来的临淄之战,项政可谓信心十足。
    决定战争成败的三大因素乃是天时、地利以及人和,齐军对楚军的到来懵然不止。楚军可于暗夜发动奇袭,可谓得其天时;通过乌木崖,项政有临淄大城、小城的完整防图,可谓得其地利;兼有娄敬及城中世家豪族襄助,可谓得其人和。
    此战,楚军占尽天时、地利以及人和,想不胜都难矣。
    娄敬无奈。心想这可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兵事哪有说的这般轻松?等打起来你就知道凶险和诡谲了,可对方毕竟是楚太子。当下说道:“既然太子心意已决,在下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有什么需要在下帮忙的。太子尽管吩咐便是。”
    “好,那在下便抖胆直言了。”项政微微一笑,道,“国相回去之后,当立即联络城中可靠之豪族,于明夜子时打开南门,再于小城东门外多置干柴,待我军进城,即引燃大火,再劳动国相亲往城外大营。俱言齐王已经举火**。”
    娄敬闻言顿时眼前一亮,一下就猜到了项政的用意,仔细想想,还真有可能成功,当下向项政揖了一揖。转身就走。
    “国相稍候。”望着娄敬匆匆远去的背影,项政却忽然心头一动,扬手喊道,“有劳国相转告城中各世家豪族,就说在下已上书父王,提议分封田横将军为齐王。若是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父王当会应允。”
    “在下必定俱言转告。”娄敬返身再揖,然后迅速消失在了夜幕中。
    ##########
    次日下午,临淄城中几十个世家豪族的家主便齐聚到了娄敬的国相府上。
    听说楚王答应分封田横为齐王,这些世家豪族的家主无不振奋异常,自两百年前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齐国的王族便由姜姓变成了田姓,经过两百年的繁衍生息,田姓已经成了齐地最大的姓氏,可谓枝繁叶茂、树大根深。
    直到傍晚时分聚议才告结束,各世家豪族的家主各自回府准备不提。
    这也是娄敬足够谨慎,各家主傍晚回去准备,今夜子时便马上发动,准备虽难免有些仓促,却杜绝了泄密的可能。
    ##########
    时间在暗夜中悄然流逝,子夜即将来临。
    项政已经领着三千铁甲悄然潜行到了南门外,抬头望去,临淄城头上一死宁谧,负责守夜的哨卒早不知道躲到哪里打磕睡去了,只有几枝松明火把斜插在城头上,向四周散发着淡淡的幽光,给城池映衬出几分冷肃气息。
    刚才,项政已经察看过漏刻,离子时只剩半刻钟。
    算算时间,现在差不多到点,当下吩咐身后小校道:“发信号!”
    “喏!”小校应了一声,遂即打着火把、引燃火箭,然后挽满强弓将火箭射向了南门城楼,幽幽燃烧的火箭在漆黑的夜空中划出了一道淡淡的流虹,遥遥落向城楼,就在流虹即将消逝时,南城门内陡然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
    项政从蒿草丛中一跃而起,引刀长嗥:“打起火把!”
    一大片火把呼喇喇地打起,霎那间将整个南城门外照得亮如白昼,火光下,一排排楚国甲兵横刀而立,杀气凛然,那一片黝黑的铁甲,在火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炫目的寒光,有个齐军哨卒从睡梦中惊醒,探头往下一张望,顿时吓个半死。
    不片刻,一大群家丁武师打着火把、擎着剑戟涌上了城头,一阵乱战过后,守城的齐军兵丁很快被斩尽杀绝,遂即紧闭的城门嘎嘎打开,高悬的吊桥也缓缓降了下来。
    项政举刀往前一引,厉声下令道:“左司马,率本部人马攻打临淄小城,中军司马、右军司马,率本部人马随本太子去城外大营,走!”
    项政一声令下,三千精兵霎时兵分两路,一千甲兵蜂拥进了临淄大城,直趋小城,另外两千甲兵则明火执仗、鼓噪向东,先在东角小门外汇合了十几个世家豪族家主的私兵,然后浩浩荡荡地杀奔城东齐军大营而来。
    ##########
    韩阖在睡梦中被隐隐约约的杀伐声所惊醒,急披衣起身,出禁宫察看时,只见小城南门外已经燃起了冲天大火。而刚刚还显得隐隐约约的杀伐声也骤然间变得大了,距离也似乎更近了,韩阖这一惊当真是非同小可,这是哪来的敌军?
    很快,便有禁军校尉神情仓皇地来到了韩阖御前。
    “怎么回事?”韩阖擎着王剑,厉声喝问道,“哪来的杀伐声?”
    “大王。祸事了,祸事了!”禁军校尉扶了扶头上的皮弁,惨然道。“一支楚国大军突然杀出,临淄大城已经失过了,现在他们正猛攻小城南门呢。”
    “胡说。你他娘的胡说八道!”韩阖难以置信地道,“楚军不还在薛郡么,怎么就到临淄了?难不成他们是从天上飞过来的?”
    “大王,真真切切就是楚军,真是楚军哪。”禁军校尉苦笑不迭。
    “走,看看去。”韩阖先后两次参加泗水大战,毕竟也是见识过大阵仗的,倒也不至于乱了阵脚,当下带着宫中内侍匆匆赶到禁军大营,又点起禁军直趋小城南门城楼而来。登上城楼往外一看,外面果然已经是火势滔天了。
    透过熊熊燃烧的火光,隐隐可以看到严阵以待的楚国甲兵,却不知道有多少兵卒。
    “大王,现在怎么办?”禁军校尉心胆俱寒。问韩阖道,“要不要弃守临淄去临朐?”
    楚、汉、韩、赵、燕、北貂六国大军分兵三路来犯,韩阖早已经做好了迁都的准备,琅邪、胶东、济北或者薛郡是断然去不得的,真要是迁都,那也只能够迁往临淄郡更深处。最佳的选择便是朐下山的临朐小城。
    临朐城池小是小了点,但是易守难攻,是避难的首选。
    韩阖甚至已经做了些安排,先期派一部禁军进驻临朐,又派了几百内侍以及几千工匠过去修筑修缮住所,以备不时之需。
    “慌什么?现在敌情未明,还不到迁都的时候!”韩阖冷然道,“传令下去,各门加紧守备,杜绝内外,没有朕的旨意,断然不可打开城门。”
    ##########
    南门外刚刚变起时赵夕还没有安寝,当时就被惊动了。
    作为齐**界硕果仅存的沙场老将,赵夕这半个多月来几乎是食不知味、睡不安寝,他曾极力劝阻韩阖别称帝,奈何韩阖不听,现在真的招来了六国的联兵讨伐,赵夕作为齐国上将军,那也是别无选择,只能战战兢兢、整军备战。
    老将军刚刚点齐人马,大营外便开来了一彪楚军。
    赵夕不敢轻忽怠慢,急令大军摆开阵势,准备迎敌。
    两军阵圆处,一骑小将从楚军阵中打马而出,及到五十步外,冲赵夕拱手作揖道:“在下项政,见过赵老将军。”
    “项政?”赵夕勃然色变,道,“楚太子?!”
    “正是。”项政欣然颔首,又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