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好父母好孩子 >

第3章

好父母好孩子-第3章

小说: 好父母好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们生活中有谁没有感受过那至真至切的母爱呢?母爱是雨天的一把小伞,给我一方无雨的晴空;母爱是深夜里的一盏灯,给我一份独享的光阴;母爱是寒冬里的一盆熊熊烈火,是炎夏里的一缕清爽的凉风……是母爱给了我生命,是母爱伴我长大。

孩子们甚至想把世界上最美的词都奉献给自己的妈妈。

孩子对人生的理解,是从妈妈开始的。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当妈妈的应该用自己的生命来珍爱“妈妈”这个名称,把最美好的形象,献给你的孩子,同时,也把一个最美好的人生,摆在孩子的面前。

5.走出行为误区……孩子眼中的妈妈

家家户户有杆秤,那秤砣是孩子的心。

小时候,坐在妈妈腿上,抬起头瞪大眼睛望着妈妈:“妈妈,我眼中有什么?”

妈妈指着我的鼻尖,笑着答道:“小傻瓜,当然有妈妈啦!”

我找来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看。“妈妈,什么也没有啊!”我惊奇地说。

这时,妈妈更乐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的。”

于是,我注意寻找眼中的妈妈。

终于,我找到了眼中的妈妈。

和写下这段作文的初三女学生滕秋香一样,许许多多孩子找到了眼中的妈妈。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前夕,3万多名中国孩子参加了题为《我眼中的妈妈》的征文活动。

评委会顾问余心言(徐惟诚)同志亲自阅过孩子的征文,他被孩子们一片真诚深深感动,欣然为征文集写了序言。他写道:

母亲,是给了我们生命的人。她又用自己的生命哺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流着母亲的血,我们的灵魂打上了母亲赐予的烙印。爱自己的母亲,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

孩子们都记得,自己怎样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特别是当自己遇到困难、挫折、病痛时,许多人都曾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温暖、支持和力量。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整个的生命,也从母亲身上获得全部生命的信息,他们看见,母亲是怎样日复一日地辛勤劳动,努力学习,是怎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他们看见,母亲是怎样以他人为重,尊老爱幼,济贫扶困;他们看见,母亲怎样对待诚实和谎言、成功和失败,把母亲为人处世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记在了自己心中。

做母亲的,当能从孩子们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叫以自己的生命来教育后代,从而更加注意自己的处世之道。

这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

可以这样说:“家家户户有杆秤,那秤砣是孩子的心。”不同的母亲发出的生命信息,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图像。妈妈的好行为、坏行为,孩子都看得清。

那么,孩子们是怎样评价今天的妈妈的呢?

从孩子写妈妈的作文中我们看到,这些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母亲的职业也不相同,但对母亲的评价都是雷同的。孩子喜欢妈妈什么样的行为呢?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三种。

一、建功立业、敬业进取的妈妈

在孩子们的笔下,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女性,她们用自己的双肩,支撑幸福的和不幸的家庭,同时,又十分出色地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她们用自己的行动,给予孩子一个支撑生命的支点,让孩子懂得什么叫自尊;用自己平凡而勤恳的人生,告诉孩子生命的价值在哪里,一个人该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孩子们的笔下,虽然许多妈妈从事着一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但妈妈的敬业精神却使孩子产生了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妈妈

在孩子的眼中,妈妈的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当教授、当老师、当警察的妈妈,还是扫街的、卖菜的、养猪的妈妈,只要尽心尽力去工作的,孩子们都引以为自豪,引以为榜样。

我想,我们每一位女性,都应瞧得起自己的工作,平日在家谈起自己的工作,要充满自豪和自信。这样,你的孩子、你的丈夫才能以你为荣。只有看重自己,别人才能看重你。

同时,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去工作,这不仅是为了挣钱养家,而且也是教子做人。孩子是最先从母亲身上读到“敬业”、“进取”这些词的。老师们常讲,看到孩子他妈妈什么样,就知道他孩子什么样了。那些每天早晨不睡懒觉,按时去上班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一般上学都不会迟到。

三、充满爱心、亲切活泼的妈妈

孩子的眼睛很亮,对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观察得十分细致。对妈妈的优点、缺点看得一清二楚。

有的孩子得出这样形象而准确的结论:“妈妈是个万花筒。”在大量的来稿中,我们发现了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儿、北京宣武区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尔晴写的妈妈。在她笔下,赫赫有名的节目主持人变得有血有肉,亲切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妈妈从来不叫累,也不怕苦,不怕脏。她没有闲着的时候,就连打电话,也要拿一块抹布擦电话。

妈妈脾气大,她每次发脾气差不多都是冲着我或爸爸。

妈妈不挑食,很节省,从不乱花一分钱、浪费一粒米,要是爸爸扔了一个纸盒子,妈妈就会再捡回来。

妈妈很爱我,她经常带我出去,让我长知识,开眼界。我请别的同学到我家来时,她很欢迎,热情地招待每个同学,给同学和她的家长倒水、拿水果,跟同学的家长聊天。同学要走了,她就把同学送到楼下或车站。

王尔晴的作文获奖了。发奖那天,敬一丹和她的丈夫都来了。女儿在台上读获奖作文,妈妈在台下流泪。我十分理解她:妈妈从孩子的眼中看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来都没注意过的优点和不足。用敬一丹的话说:“我自己获奖,有的是成就感;而女儿获奖,我感受到的是幸福感。”

孩子们对妈妈哪些行为有意见呢?从孩子的作文中,我们看到,由于妈妈的行为不正,使一些爱妈妈的孩子变成“恨妈妈”。归纳一下大概有这样几点。

一、只图享乐、不关心孩子的妈妈

请看江苏某县一名初一学生写的《打麻将的妈妈》。

三万、八条……妈妈又在客厅里打麻将了。此时的我已无心再做作业了,一股无名的恨从我胸中升起。我恨,恨她,恨这个爱打麻将的妈妈。

妈妈为了打麻将,竟然不顾我的学习了!一次测验,我得了个满分。我满心欢喜地把试卷带回了家,想让妈妈也高兴高兴。但当我把试卷递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竟不屑一顾地说:“考及格就行了,不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考满分。考及格妈妈同样高兴。”妈妈随手递给我一张10元钞票说:“这是我昨天打麻将赢的,给你做个奖赏吧!”我气愤得把钱撕成两半,伤心地哭了……

每次读到这样的文章,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想到那次我去上海采访,几个男孩子非要我去他们居住的小里弄走一走。他们说,到了晚上,家家的窗子里都可能传出“哗啦哗啦”搓麻将的声音。我真担心,这一代在麻将声中长大的孩子明天会怎样。

二、心胸狭窄、处事不公的妈妈

每一位妈妈怎样为人,怎样处事,是对是错,孩子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山西一名三年级学生在《妈妈偏心眼》的作文中写道:

妈妈在姥姥那儿笑脸如花,有什么好吃的总让我给姥姥送去。她还常常陪姥姥说话、散心。可不知为什么,只要看到奶奶,她的脸就拉得好长,连话也说不上几句,更不用说陪奶奶去外面走走了……

孩子的眼睛可真厉害!婆媳之间那点事,他全看到了。这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是大有人在的。我曾对这些妈妈说: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管孩子的奶奶叫“老太婆”,总有一天,也有人叫你“老太婆”。“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是从小看来的,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自己的老人,发展到爱别人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发展到爱别人的孩子,这是人间爱的需要。我们做妈妈的正应该用自己爱妈妈、爱婆母的行为教育孩子怎样去爱别人。

三、缺少教养、不讲公德的妈妈

“家长行为”,说到底是“社会行为”。

父母的行为,每天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引导和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就目前小学生而言,由于少数家长的“社会行为”的误导,使孩子长期耳濡目染,形成“定型思维”,其“阴影”在孩子心头筑巢栖息,驱之不去。

据调查,家长对孩子影响最坏的行为有:

夫妻吵架,互不相容。有些年轻气盛、个性极强的夫妻,平素相敬如宾,一旦失和,便大动干戈,各不相让,互相谩骂。这种最不负责任的“社会行为”,深深刻进孩子的大脑,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

公共场所,不守公德。有的家长不拘小节,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随地吐痰、擤鼻涕、抢座位、跨越栏杆、摘花草……其行为完全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相悖。这些不经意的行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小便埋下了目无法纪、危害社会公德和秩序的“种子”。

邻里相处,举措失当。有的父母不善于和邻居和睦相处,常常因小事耿耿于怀,指桑骂槐,恶语相对,有的还去伤害人家……孩子慢慢地便会上行下效,到处欺凌弱小,大耍无赖,养成霸气。

怀疑一切,不满社会。由于不正之风的影响,有些家长愤世嫉俗,把社会看得一团漆黑,在茶余饭后大谈“走后门”之道:“有钱有权好办事,无钱无权干瞪眼”;“朝中有人好做官,要想当官找靠山”……这些偏激思想,一旦进入了孩子的心灵,就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孩子的“权力欲”和“金钱欲”。年轻父母“怀疑一切”的心理不计场合、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使他们自食其果,导致家长权威的削弱,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诲常常不当回事,有抵触情绪,影响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每一个家庭实际上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培养教育祖国下一代的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有各种条件、因素和方式,但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那么这个家庭就是一个幸福的、有希望的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定祥和,充满朝气。

6.走出语言误区……家庭亮起的“红灯”

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正信息;否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负信息。

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家庭语言是一种最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笔下的妈妈和一些儿童教育专家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代年轻的妈妈使用最多的不良语言有三种,我们将这些语言称为“家庭红灯”。

一、否定词

孩子们在家每天所听到的、妈妈常讲的词语中,由“不”组成的否定词为最多:“不许”、“不能”、“不要”、“不可以”……有个孩子在一篇名叫《不许妈妈》的作文中,写了妈妈讲的很多很多“不许”的语言:“不许淘气”、“不许玩沙子”、“不许晚回来”、“不许去同学家”、“不许看电视”、“不许乱花钱”……

这种家庭的子女教育是由一连串的“不许”组成的,家长像警察似的,他们的任务是不断向孩子亮起红灯。可是,准许干什么,家长又没说。于是孩子只有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受指责。

二、限制词

“应该”、“必须”是妈妈常用的词。这是表达主观愿望、主观想象的词。妈妈强调的只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客观存在,用一种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进入某种规定的位置,并按家长的设计修剪孩子。其结果,孩子常常陷入不知所措之中,极大地影响了孩子思维的发展。

三、挑剔词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挑剔词比激励词的用量多好几倍。许多家长几乎是不停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及时拉出来进行施教,以为只有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才能使孩子获得帮助和改变。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中国家长对孩子使用各种挑剔的语言时毫不犹豫、决不心软。其中最常用的有“太笨”、“不成”、“太差劲”等等。这些消极的词,完全是一种“负信息”,强化了孩子的弱点,最终是让孩子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一定结出“爱”的果子;恶的语言多了,会结出“恶”的果子。肯定的话,是孩子成长的正信息;否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负信息。

家庭亮起的“红灯”,使孩子觉得很累很烦,使他们觉得整天生活在噪声中。父母每天用不变的腔调、老掉牙的语言,和一连串的否定词、限制词、挑剔词进行说教,令孩子们感到生活索然无味。

其实,在家庭中,真正的“红灯”,是应该禁止不利于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的语言。

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忌语”,我想,家庭成员间也应有一些“忌语”。

只有讲文明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讲文明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出言不逊、打架骂人,你是否查查自己?如果你的孩子不守秩序、不讲公德,你也要查查自己;如果你的孩子出口伤人、不讲礼貌,你还要查查自己……

“您好”“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打扰您了”“谢谢您的帮助”等礼貌用语,不仅小孩子要学会,我们做父母的更要学会。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讲过:“今日的儿童转眼即青年,稍不注意就难补救了。”因此,就青少年的成长而言,“重要的是教育父母”,不知年轻的妈妈们是否认同这个说法?

写在前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