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可汗 >

第115章

天可汗-第115章

小说: 天可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个鬼脸,直叫人哭笑不得。

    这时一个宫女挑开幔纬,薛崇训跟着太平公主走到了外面的栏杆上。只见李守一正在那儿忙乎,他撑起一跟长竹竿,那竹竿几丈长,恐怕是好几根竹子绑在一起做成的。撑上去之后,他又用绳子将竹竿固定住,这才用另一根竹竿把一条带钩的银丝撑上去挂在了半腰的银丝上。

    而银丝的一头正栓在一只小白羊的脖子上。

    玉清走出来观看,她不知道大伙在搞什么,只是默默地看着,白七妹倒是心知肚明。

    李守一把东西准备妥当之后,便转身执礼道:“臣在现场现的蛛丝马迹便与此类似,雷电是否能因此引导下来,臣也不敢断定。如今仿照现场试验,如若白羊披雷而亡,那便证明臣的猜测无误,崔莫死于谋……”

    “喀嘣!”李守一话还没说完突然就一声巨响,众人的眼前一闪,皆尽失色。待大家回过神来时,只见那只羊已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连叫都没叫唤一声。

    李守一见状,啥也不解释了,事实就摆在面前。

    太平公主看了薛崇训一眼,哼了一声,转身便走回敞殿中,后面的薛崇训纳闷地看着地上四仰八叉死瞧瞧的绵羊,心道:真是立竿见影,见效也太快了,李守一那老小子还聪明,知道用绝缘的竹竿接线,不然连他一块儿劈|死岂不是少了个麻烦东西!

    他看罢也忙跟着进去,只见太平已坐到了软塌上双目微闭养神,真有点清修的气质,看来是这段时间受玉清的影响。

    不知她在想什么,过了许久才睁开眼睛唤道:“李相公。”

    李守一急忙抱拳道:“臣在。”太平问道:“这事除了你还有谁知道?”

    “京兆府王少尹当时和臣一起勘劾现场。”李守一沉声道,“臣已晓之厉害,嘱其守口,王少尹是臣共事多年的好友,值得信赖,他答应了不说出去定然不会有差错,殿下且放心。”

    太平公主饶有兴致地看着李守一说道:“晓之利害?什么利害你说说看。”

    李守一用不经意的眼神瞟了一旁的薛崇训一眼,将那日薛崇训的一番道理复述了出来,保密自然是为了国家稳定。

    太平公主听罢十分满意,赞道:“果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李相公胸怀大局,真乃国家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李守一忙道:“在其职谋其政,为相之分内事耳。”

    太平公主将目光移到薛崇训身上,面有怒气:“不成器的逆子,你还有什么话说?”

    薛崇训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道:“儿臣无话可说,请母亲降罪责罚。”

    太平公主冷冷道:“你这郡王早当得腻烦,从今天起就别称王了!明日我便叫有司给你下正式公文,给我滚出京师,去陇右自省罪孽!”

    王位没了他心里确实挺郁闷的,王爷那是多得劲的名号……不过去陇右正合他意,没什么不能接受的。不过他看了一眼李守一,便故作伤感地说道:“儿臣甘愿受罚,只是舍不得母亲大人……”

    太平公主依旧冷言:“我意已决,休要求情。不给你点惩戒,你便恃宠而骄不知好歹。”

    杀了人只是降爵,李守一也没什么好说的,更没有假惺惺地为薛崇训求情,只是一言不。过得一会,他好像觉得没自己什么事儿了,便行礼告退先走了。

    太平公主也站了起来,走到门口时回头说道:“还杵这儿作甚,跟我来,我有话要给你说。”

    “是。”薛崇训垂头丧气地应了一声,正待要走时,忽见白无常在旁边作手势……薛崇训又不懂哑语,哪知道她什么意思,这时候心里还挂念着要被一顿训斥,也没心思管她,便点了点头应付了事,急忙跟在太平公主后面向敞殿外面走。

    一行人通过弧形飞桥,走到了另一间宫室内,这宫殿比方才的星楼要矮一层,但更加宽敞。东面有间楼台,上面是亭顶遮盖,要是早上坐到这处楼台上看日出,坐得高看得远,定然意境非常。

    这里没有外人了,太平公主依然没有好脸色:“你太让我失望了,你连李守一都比不上,人家还知道大局为重,而你成日都胡闹些什么?”

    薛崇训道:“当天李守一现了现场的疑点后原本打算嚷嚷出去的,是我劝说之后他才愿意保密。”

    “哦?”太平公主疑惑地看着他。

    薛崇训继续说道:“我并不是成心要和母亲作对,可金城已经是我的人了,无论如何我也无法遵从母亲的意思,这是做人起码的尊严!”

    太平怒道:“你们四个兄弟,我最宠的就是你,还没给你尊严?金城已经是你的人,是什么意思?你瞒着我都做了些什么事!”

    母子俩又吵将起来,太平公主的性子便是如此霸道,她想所有人的人都听她的,所有的事都按照她的意思来办,但薛崇训却老是要自作主张,怎叫她不生气?如果是别人这样和她对着干,肯定要极力打压,可对薛崇训却下不起手。

    吵了许久,太平公主有些累了,挥了挥衣袖道:“此事就到此为止,不必再扯你那些歪理……过几日你去鄯州做鄯州刺史,眼不见心不烦!”

    虽然吵了那么久,薛崇训自个倒没动气,这时露出一丝笑意:“过些日子母亲见不到我,一定会念叨。”

    太平公主没好气地说道:“没人气我都得多活几岁,念叨你作甚……你到鄯州之后,刺史怎么当都行,别忘了正事,多和京师联系,明白?”

    薛崇训忙道:“母亲交代的事我自然会办好,可您别背着我又把金城往外送……不行,我想带着她跟我一起去。”

    “你带她做什么?”太平公主皱眉道,“崔家的人都死了,我送给谁去,谁敢要?你别再挂念这事了,要带女人可以,带程婷。”

    “程婷……”薛崇训沉吟不已。

    太平公主正色道:“你一定要多看着程千里,一有什么不好的征兆,提早报知长安……我也不信程千里有问题,但十几万甲兵在他手里,就怕被歹人煽动,不得不防。”

    薛崇训点了点头以示了然:在陇右边境和吐蕃作战,鄯州一向是唐朝的大本营和根据地,让薛崇训这样背景的人控鄯州,等于是掐住了兵马的粮草补给线,也能就近监控掌兵者的动向,这便是太平公主安排他做鄯州刺史的主要原因。

    这么一想,薛崇训现自己的娘对下边的人是恩威并济,|搞|政|治确实有点手段。

    薛崇训无奈地说道:“如此说来,我就算不想带女人也不成了?”

    太平道:“你又不是去带兵,是去当地方官,带个女人有什么关系?随时带着程婷在身边,不仅能表明宠爱,到时候在程千里那里你还能通过她密切关系不是。这些道理不用我说你也懂吧?”

    薛崇训转头看着楼台外的大雨,一时默然无语。

    太平公主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说道:“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你就留下来吃完饭,晚上在我宫里歇了吧,叫程婷陪你。”

    “哦……“薛崇训苦笑道,“幸好母亲的气儿总算消了,不然我还得冒着雨再赶回去。”

    其实让程婷和他好,程婷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他没什么不情愿的,可是这男欢女爱之事都要被人指定,总觉得有点别扭。

    薛崇训想了想又说:“边关烽火之地安危瞬息万变,就算是重镇鄯州也曾被攻破,我想带飞虎团一并去,也好多些帮手。”他一面说一面心道:万一程千里作战不力,我有飞虎团骑兵保护,跑路的时候也方便啊。

第一章 使君

    唐代交通不便,地方官的职权一直就很大,刺史是一州的最高军政长官,治下郡县的军政财全权集于一身,并有直接任免甚至杀罚中下级官吏将领的专权。其权力相当于明代的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三司使的集合,不过刺史的权力仅限于一州。

    薛崇训封鄯州刺史,在鄯州范围内他就是老大,无论是文事武事,还是提刑按察,他都有权节制。除此之外,太平公主又封了他个御史的头衔,对陇右道的各级官吏都有监察上报之权。

    这么一来,他的爵位虽然降级到卫国公,但实权比在长安时大多了。以前在长安基本没啥自主权力;一去鄯州,不仅掌一州大权还能影响整个陇右道。

    但如今战争临近鄯州的情况有点复杂,薛崇训在那里算不上老大,因为逻些道行军大总管、陇右节度使程千里驻在鄯州,城内外布置的十万大军也在程千里的手里。

    鄯州各地原本有驻军二十个团四千余人,这股军队本该薛崇训掌管,但为了在战争中军令协调,节度使程千里除了掌十万健儿,还节制陇右各州驻军三万余,其中就包括鄯州二十个团的府兵。于是在军权上薛崇训在鄯州还算不上老大。

    薛崇训从来没见过程千里,本来以为是个身高九尺威|猛不可一世的猛将,但当他在鄯州见到程千里的时候,现完全不是想象中那样,颇感意外。

    ……

    他们到达鄯州的时候已近黄昏,夕阳西下的场面让天地都仿佛害羞得犯上一片红晕。地方官是迎出十里长亭外接到薛崇训一行人的,但程千里比薛崇训的官大,按礼仪不能迎出城。好像他也不是为了巴结权贵做恶心事的人,硬是没来迎接,只等在城里,让薛崇训自己去见他。

    薛崇训进城之后现鄯州变化非常大,上回送金城的时候鄯州刚被战火洗劫,一片萧条悲惨,可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就恢复了繁华似锦……鄯州这处河湟谷地不仅水草丰富适合农牧生产,且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人到这里来,恢复人口数自然十分容易。

    从东门入城,沿着东西延伸的横大街走了一阵,迎面便走来一队人马,前头一文一武俩人,一个穿官袍一个穿盔甲,走到薛崇训跟前后都从马上翻下来,抱拳为礼。薛崇训见那文官的衣服颜色是青色,便大咧咧地坐在马上没有下来。

    文官说道:“程使君在箭楼上等卫国公,您要不要先回府歇歇再说?”

    薛崇训也很想看看程千里是个什么样的人,心情有些迫不及待,便说道:“带我的随从先回府安顿,我自去见程使君……婷儿和我一起去,你也好见见你的叔父。”

    侧后的张五郎说道:“初来乍到,让飞虎团与郎君一并过去。”

    薛崇训想想让一支装备精良的卫队随从挺有排场的,便点头同意。他骑马,程婷乘车,在众军前呼后拥中继续向西行。鄯州有两条宽约两丈的主道,分别以东西、南北延伸,横平竖直贯通四城,这两条大街中间没有任何障碍,正说明了这座城池作为军事要塞的功能,一旦打起仗来,能够十分快地通过大道分调军队。薛崇训等人便是沿着东西大街直走,程千里在西城箭楼上。

    沿途的官民认得刺史的旄牛尾旌节,都提前让到道旁,并躬身侍立不敢喧哗。薛崇训见此情形,倒有些洋洋自得起来,有种当上土皇帝的快|感,但转念一想,这也是因为封建**的残暴,要是官僚心情不爽,随便就可以安个不敬之罪云云砍几个人,百姓敬畏是没办法的。

    来到西城城下,只见城楼上下五步一岗戒备森严,那些军士虽然穿得破旧,盔甲下面多是麻布,但站得笔直如树一动不动。薛崇训见此情形,自然看出程千里治军有道,这些健儿刚从各地征兆而来就被训练得有板有眼的。

    他向楼上喊道:“鄯州刺史薛崇训拜见程节度使。”

    不一会,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将领便从石梯上跑着下来,到薛崇训的马前抱拳道:“程使君请卫国公移步上楼一叙,请!”

    薛崇训翻身下马,走到马车旁边拉开车厢木门,说道:“婷儿,到地方了。”说罢伸出手去,扶着程婷下车来……这种事儿可以说是风度,但在唐人眼里就很不可思议,哪有对妾室这样的?来传令那将领见状脸色也露出了惊讶之色。薛崇训不以为意,现在这情形表现出对程婷的宠爱并无不妥。

    一身浅色襦裙的程婷从马车上下来后让众人的眼睛都是一亮,就连那些站得一丝不苟的将士都忍不住悄悄看来。其实程婷长得不算惊艳,身材在唐朝看来还显得有点瘦弱,颇有点家乡邻里某漂亮姑娘的气质,普通而清纯,没有多少贵妇的雍容华贵。但她出现在如此环境中,在古城、夕阳、陈旧的盔甲等事物的映衬下,仿佛给这苍凉呆板的环境中加入了柔美和活泼的色调,所以就很引人注目了。

    薛崇训穿着朱色小科官袍,腰系草金钩,和他黑乎乎的皮肤倒是相得益彰,红和黑本来就是比较搭配的色彩。品级降了,突然穿着红衣服还觉得有点掉价不习惯。他牵着程婷的小手拾阶而上,大凡城墙内侧,都有这样的石阶,方便城内的军士上墙宿卫。此情此景让薛崇训颇有些不爽,有种被接见的感觉,想在长安时,除了太平公主能接见他,谁能在他一个王爷面前装大?

    不过算起来程千里这个封疆大吏,头上挂的是陇右节度使的衔,在陇右各州是最大的官,接见薛崇训这个刺史并无不妥……如果不考虑他皇亲国戚的身份的话。

    上了城头,忽见墙上站着一个“落魄教书匠”……薛崇训第一眼看到他的背影,确实就是这么个感觉,那中年人一身陈旧的灰布长袍,花白胡须迎风乱飘,翘看着夕阳,不是一个落魄文人的形象是什么?

    那文士远眺远方一言不,城头的风吹得长袍动来动去,就像要作诗了一般,又像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可薛崇训心道:真正的牛|逼诗人在我手下,程千里算毛诗人,史书上根本没记载。

    但除了刚上来的薛崇训二人,周围都是穿盔甲的武人,就他一个穿长袍的背着手,如此身份定然就该是程千里无疑。

    薛崇训在后面抱拳道:“鄯州刺史薛某见过节度使。”

    这时那文人才转过身,抬起袖子和蔼地说道:“卫国公不必多礼了。”虽然说得很和气,但在薛崇训面前这么个口气不是架子是什么?

    他说罢埋头看了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