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96章

大宋第一太子-第96章

小说: 大宋第一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涛还是原来的那个户部尚书,听到皇上叫他立刻出来跪奏道:

“启禀皇上现在有曲阜的孔宜,他是孔子的第四十四代孙,他是孔仁玉的儿子,现在人曲阜的主簿。”李涛老实的说道。

孔宜,字不疑。孔仁玉的儿子子。宋太祖乾德四年任曲阜县主簿、密州通判。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累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文宣公。

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大将曹彬等北伐辽国,孔宜奉命督运粮草,溺死于拒马河中。

不得不说还真有这个人,历史上的他还真的就是在宋朝的时候当上了文宣公的。这是正常的历史,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既然如此那就恩准他世袭祖上的文宣公爵位,让他不要辱没了祖上的贤明,择日派钦差去山东宣旨。”

这个本来要在很久之后,才能成为文宣公的人,在赵旭这支蝴蝶的煽动下早了好多年。

第156章配享太庙

就这样孔子的后代顺利成章的就被封为世袭的文宣公了,没有任何的意外。

“皇上圣明”这些文臣们说起来,都是孔子的徒子徒孙的,现在他的后代受到了皇帝的敕封,他们也是跟着高兴。

所以都是在这里拍着赵匡胤的马屁,皇帝圣明的叫着,其实皇帝做的符合他们的心情,他们说圣明,不符合的话,在心里骂你。

这就是这写文臣的毛病,他们就是在这里等着你呢,你有什么办法。

“父皇您这样做是十分正确的,我想孔圣人的后人也会尽心尽力的为我们大宋效力的。”

这都是废话,历朝历代的山东曲阜孔家的人哪一个不是尽心尽力的为朝廷尽忠,不然人家凭什么用你们呢?

“是的,陛下太子殿下说的很对,这是朝廷对孔家的隆恩,是天大的恩赐,他们不会不感恩戴德的。”

大臣们纷纷跳出来支持赵旭,或者说是支持赵旭说的话,他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官的团体了。

赵匡胤不在乎他孔家是不是感恩戴德,他要的是天下的读书人,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效忠朝廷。

这个时候许久没有露面的赵光义也跳了出来,看来是有话要说的,其实也是老赵安排好的。

“皇上臣弟,也有话要说。”

“原理是光义呀,你有什么话要说,就说吧。”

“是,皇上。臣弟也是对孔圣人十分的推崇,臣弟认听说很多的帝王都把他请进太庙,让他享受祭祀,不知道陛下的意思?我朝是否也要这样做呢?”

将他请进太庙祭祀,实际上就是已经承认了孔子的超然地位,配享太庙。

你要知道太庙里面放的都是谁的灵牌神位,那是皇家的祖先、先人的牌位。

也就是说里面要么是皇家的亲人宗族,也就是那些对国家有十分重大贡献的人,这些人可以被皇帝特旨恩准配享太庙。

不就是一个牌位放在一间祠堂里面吗?有什么好说的,用得着在这里大张旗鼓吗?

这样想你可就错了,而且是打错特错了,错的是没有一点的谱了,别人如果听到你这样说,非抽你丫的不行。

你应该清楚太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它的由来已久了,在夏朝的时候她就出现了。

不过那时候她不叫太庙,而是被称为“世室”,后来殷商的时候叫做“重屋”。周仇叫它喂“名堂”。秦汉的时候才开始正式称为“太庙”。

古代的人很重视这个宗庙的祭祀的,就在周武王灭掉商朝的时候,还要封商的王子微子为诸侯,让他延续殷商的祭祀呢!

起初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在皇帝的特批下也可以把神位放进去了。

这样也就说只要这个国家的社稷存在一天,就不会忘记你们的,只要能够进入太庙,那你的后人也不用愁了。

所以对大臣们来说,死后能够配享太庙绝对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谁人不想呢?

现在赵光义提议让孔子进入了太庙,就是说以后四时祭祀绝对是少不了他的了。

这不是他们考虑的,这是孔家的后人应该考虑的,朝廷的大臣们,特别是那些文臣考虑的是以后朝廷的风向。

做官的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定要学会看朝廷的动向,就比如说这一件事情吧。

如果皇上真的同意赵光义的提议,让孔子配享太庙,拿不仅仅是放个牌位的事情。

你是说朝廷以后就会重用文臣了,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你就一个文化人请进太庙是个什么意思呢?

这些人能够站在朝堂是的都是帝国最为聪明又或者说是老奸巨猾的人,他们的头发丝都是空的。

就像一只猎犬嗅到了猎物,个个都是面露喜色,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等人的机会。

打天下靠的是武将,可是要说治理天下还不得要我们这些文臣吗,看来陛下是准备收兵权。

范质能几个老家伙,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了,他们猜得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陛下,赵大人说的对,我们应该将孔圣人请进太庙,为天下读书人做出表率,让他们一心为我而大宋。”

这一次是王溥抢先出班了,他也是一名儒学弟子,自然双手赞成了。

他这一出列后面后面也是跪倒一大片,全部都是一边倒的支持孔子配享太庙的。

不用看了这些全部是文官,他们是孔子的坚定支持者和信仰者,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支持。

武将们在一班没有一个人出来赞成,更有甚者,还有反对的,在赵旭的一个眼神的示意下,呼延赞沾边了出来。

“启禀陛下,末将有不同的看法。”

“哦,呼延将军也有看法,恩都平身吧,听听将军有什么高见。”赵匡胤招呼着大家起来。

大家也想看看这个大脑袋的呼延赞能够说出什么道道来,其实大家都是被他这憨厚的外表所欺骗了。

“陛下我只是不明白,我等将领浴血奋战尚不能死后配享太庙,为什么一个死后的一千多年的老头却却能呢?”

呼延赞用手挠了挠头,一副天真的样子,惹得大家想笑而不敢笑,呼延赞说完又有几个将领在赵旭的示意下走了出来。

无非就是说一件事情,还是说孔子配享太庙的事情,快演变成文武大战了。

“好众位爱卿都不要吵了,朕就给你们解释一下。这个孔圣人,建立了儒学,也立下了三纲五常的规矩……”

赵匡胤刚才还让范质给他讲孔子,现在说的比谁都好,这不是扯淡吗?

“所以光义说这样就让他配享太庙是十分合乎规矩的,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这些大老粗哪里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他们都是在赵旭的示意下才出来的。

现在皇帝问起,他们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只能求助的看向赵旭。

看来又该赵旭出马了,其实他内心里是十分的不希望孔子能够配享太庙的。

太庙是我家的宗祠,凭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拜你,这可能吗,我一定要阻止。

赵匡胤却盯着他在看,好像是在说:

“昨天不是商议好的吗,现在你小子怎么变卦了,你小子一定要给我一个交代。”

“启禀父皇,我认为赵大人说的不错,孔圣人确实是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尊重,我也同意。”

赵光义现在还没有被封王,赵旭可以在私下里称呼他为二叔,但是却不能在这里成为他为王叔。

只能称呼他为赵大人,这是体制的问题,赵旭也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规矩。

听到赵旭这个太子也是支持,文臣们个个是喜笑颜开,当今的第一把手和二把手都是同意了,就没有什么变故了。

“但是我朝新立国,还没有统一,有功的臣子尚不能进入太庙,现在就把孔圣人请进太庙,我把寒了功臣们的心。”

赵旭又将一颗重磅炸弹投了下去,我个人比较同意,但是我也要考虑一下这个大局。

很多时候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做主的了,总不能一意孤行吧,那样我们的江山也快完了。

还没有等赵匡胤和大臣们有所反应,他就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不过既然孔圣人是圣人我们还是要尊敬的吗,我们可以建立孔庙祭祀吗!”

孔庙那是有的在山东曲阜那不是孔庙吗,还要费力建个什么劲,文臣们在心里犯嘀咕。

“也许众位大臣会说,不是在山东有孔庙吗,哪里有最大的孔庙我们还再建什么?”

赵旭岂会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一言就道破他们的小心思。

“呵呵众位大人你们忽略了一点,既然是要尊崇孔圣人,我们一定要有个拜祭的地方,以后皇上也会拜祭他。”

“但是皇上不可能经常去曲阜吧,所以我们要新建一座孔庙,将圣人的牌位放到里面去,这样也可以方便我们时时的拜祭吗!”

废话谁没有事情的时候总是跑到山东去祭拜孔子,这样哪里还有时间去处理政务。

那些文成们还是强烈的反对,但是赵匡胤不鸟你,自己的儿子说了,我的功臣还没有资格配享太庙,你也不行。

所以赵匡胤一锤定音了,在和皇城一墙之隔的地方建立孔庙,用于事实祭祀孔圣人。

不过这一次赵旭有出来捣蛋了了,他说以前的那个国子监要修葺了,要不在孔庙的旁边重建一个国子监。

他的理由很充分,国子监是朝廷的官学,自然要重视起来,再者说了,和孔庙在一起能够时时的起到督导作用。

既然理由这么充分,没有一个人反对,就这样办吧,孔子最终没有配享太庙。

只能去他的孔庙去安家了,赵旭没有想到这次的事件,赵光义居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就是因为他提出了让孔子配享太庙。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却是赢得了满朝大臣们的好感。

这也是赵匡胤父子他们后悔不已的事情,但是现在他们还没有知道这件事情的多么的严重。

第157章发布科考消息

关于孔子配享太庙的这件事情句这样结束了,孔子到底是没有能够进入赵宋皇朝的太庙。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例外,居然把他排除在了太庙之外,这连赵匡胤也是没有想到。

本来他们两个安排的好好的,这件事情之后在宣布明年秋天举行科举,现在全部是改变了。

不仅是赵匡胤就连赵个始作俑者,也是没有想到,他也是临场发挥的。

下朝之后一大群文臣都是将赵光义团团围住,邀请他去赴宴,其实变相的感谢赵光义今天在朝堂上的帮忙。

赵光义一想这也没有什么,这样以来既能和大臣们搞好关系,也能树立自己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旭儿今天是怎么回事,不是商议好的说是呀把孔夫子请进太庙的,你为什么临时变卦了?”

下朝之后,赵匡胤没有去赶着处理公文,现在他要弄明白赵旭今天为什么要改变主意。

“这很简单我们将他请进太庙的目的就是为了笼络天下的读书人,现在不让他请进太庙也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再者说了,我也不想去祭拜一个不是我们先人的人,即使是象征性的也不行,他凭什么和我们赵家的先人一个待遇。”

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将他也请进太庙,那就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祖宗之一了。

每次去太庙祭拜的时候,你总不能少了孔老二吧,这让赵旭很不舒服,你一个死了一千多年的人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可是这个孔夫子在历史上真的很出名,历代的帝王对他也是十分推崇的,从汉朝的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他的地位就尊崇了,现在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

以前都是百家争鸣的,各种思想十分的兴盛,也创造出来了十分灿烂的文化,这是华夏文化十分繁盛的时期。

可是后来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他的思想开始逐步的没落,或者是融入了儒家思想里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思想真正的统一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这在当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是慢慢的儒家思想就变味了,他们打着孔老二的大旗,慢慢的改变了正统的儒家思想。

使得儒家思想成为阻碍人们进步的思想,使人们的思想极大的禁锢起来。

这一点赵旭知道是是做清楚的,特别是在宋一朝,为了限制那些武将,采取的是大力扶持文臣。

这样武将的地位是越来越低了,文人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了,整个大宋是文风盛行。

儒家思想也是十分的流行,什么程朱理学这种禁锢人性的东西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儒家思想宋朝的流行,是的送人变成了一个个温柔的小绵羊,没有丝毫的骨气。

骨头渐渐的软了,再也找不到或者没有了秦汉时期的彪悍之风,盛唐风骨也彻底的断送在这这种风气之下。

虽然这不是儒家思想的错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他是占了很大的因素的。

赵旭知道他的到来是绝对不会再让他出现什么宋岁币求和的事情了,更不会出现靖康之耻了。

但是只要是后世的每个华夏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

所以赵旭对孔老二并不十分感冒,虽然这不是他的错吧,我就是对你不感冒,你能怎么样?

“您看,您也说了那是历代的帝王,这并不包括你,你不是说要成为一个前无古人的帝王吗,那你何必要和他们一样呢,况且我们现在和他们处的环境也不一样。”

汉朝的时候国家已经统一了,只有匈奴一个外患,推行儒术有利于维护他们的统治。

唐朝也是在强盛的情况下实行的,我们宋朝呢,内忧外患都是存在的,我们没有那个条件去这样做。

我们要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并不一定非要学前人,我们要做自己的路。

这是我们现在的环境所决定的,也许到了我们统一天下的时候,也可以学学前人,但是不是现在。

我们现在并没有必要在这上面纠缠,我们重要的是要将精力放在我们统一大业上。

再说了孔夫子的徒子徒孙们只能帮助我们治理天下,能帮我们打天下吗,这还不是靠我们自己吗?

就这样赵匡胤在赵旭几番胡诌八扯的情况下,脑袋也被他给扯糊涂了。

但是他却清楚的记住了一句话,那些文人只能帮他治理这大宋的天下,可是却不能给他打天下。

所以这件事情他晒是放下了,并说这件事就交给赵旭全权处理了其他的他也不过问了。

说完他就去处理奏章了,这边剩下赵旭一人,他也没有闲着,先吃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