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123章

本草王-第123章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轼性格豪爽,当下答应,改称知秋。叶知秋也叫的表字子瞻。
    当晚,叶知秋再次来到客栈,陈承却一直守在这,他不是关心这个少年,而是很想知道叶知秋如何治好这个怪病。
    叶知秋先前走之后,苏轼吃了药,听了数日的大便果然开始通了,拉出了不少又黑又臭的硬屎。接着,小便也通了。
    叶知秋对苏轼道:“这才是刚刚开始,后面会拉得很厉害,我再开个方子给你,是弥补大量泻泄之后造成的身体亏虚。这个药需要长期吃,因为你前面吃了太多的泻药,体内蓄积了大量的泻药,这些药必须全部拉干净才行,所以不能给你用固涩止泻的药,以免泻药留在你体内造成损害。你这拉肚子没有一两个月是好不了的!我现在开这药,要边拉便吃,一直吃到不拉为止。明白了吗?”
    这时候的苏轼还不懂医术,但是叶知秋讲得比较通俗,所以也就听明白了。连连点头。
    叶知秋又对那老者道:“你要随时注意你们少爷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他出冷汗,手脚逆冷,心慌心悸,就立即来叫我!”
    老者忙点头,用心记住。
    叶知秋又道:“你们带的银子够吧?”
    苏轼忙道:“够的,文叔,快给知秋拿诊金。纹银二十两!”
    叶知秋微笑摇头,摆手阻止了老者去取银子,道:“我不是催要诊金,也用不着这么多诊金。我是担心你们的钱不够吃药的药费。因为我这方子,要用人参,量还很大,而且要连着服用两个月,钱少了恐怕不行。”
    苏轼笑了,道:“没事,我们苏家家底还算殷实,这次出来,带足了盘缠,连吃两个月人参,应该能吃得起。”
    “这就好。”
    叶知秋把方子给了老者。苏轼还要让老者拿纹银二十两给叶知秋,叶知秋却说能他病全好了再说,先留着保证药费要紧。然后就走了。
    陈承也跟着走了,他很满意,对叶知秋的医术深感佩服。
    等他们都走了之后,老者拿着方子去买药,回来是苦这脸的。苏轼一看,有些奇怪,道:“怎么了?”
    “钱不够。”
    “你拿了多少钱?”
    “二两!”
    “二两银子还不够一付药钱?”苏轼眼睛都瞪圆了。
    “是,就是京城的人参太贵了。算下来,一付药,要将近三两!”
    苏轼傻眼了,一付药只够吃一天的,也就是说,一天的药费差不多要三两银子!连吃两个月,他们的盘缠可不够,更别说还要吃饭住宿,还要回去的路费。
    苏轼苦笑,他明白了叶知秋先前执意不要诊金的原因,只因为,这药费也真的太贵了!”
    叶知秋隔三差五的去客栈给苏轼复诊,还算幸运,没有出现叶知秋担心的脱水休克的症状,只是,连续的泄泻,把苏轼的身体搞得一团糟,经过一个多月的药物调养,身体才渐渐恢复,这才勉强能下床行走。
    叶知秋见他已经没有了危险,这才放心。叮嘱他好好修养,医馆治病很忙,也就没有再去。苏轼给的的诊金,他也只收了一两。无论苏轼如何坚持,执意不要。苏轼也无可奈何。
    又过了一个多月。
    这天是休息日,叶知秋陪可馨逛街购物,但凡女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除了清朝那种变态时代,但凡女人能上街的,都着迷于逛街购物。可馨这等绝世美人,更是乐此不疲。所以差不多每个休息日,叶知秋都要陪她逛街购物。
    他们沿街逛到了市中心的一条主街之上,突然看见路边有个字摊,也就是给人帮着写书信、誊抄经书等等的摊子。摊子后面坐着一个少年,面黄肌瘦,眼窝深陷,显得那本来合身的一件青袍倒成了帷帐似的,松松垮垮的挂在肩膀上。
    这人好生面熟,叶知秋仔细一瞧,竟然便是少年大文豪苏轼!旁边坐着的一个老者,正是他的老仆文叔。
    他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了?
    叶知秋很是惊讶,忙过去,拱手道:“子瞻!”
    苏轼正埋头给人写一封家书,听到有人叫他,忙抬头一看。见是叶知秋,神情颇为尴尬,忙起身拱手道:“知秋!”文叔也起身见礼。
    叶知秋道:“你这是……?”
    苏轼苦笑道:“上次承蒙你医治,把病治好了,只是,为了调理身子,盘缠也告罄了,所以,摆个摊子卖文赚些盘缠。”
    叶知秋道:“你缺少盘缠,怎么不来找我?百十两的还是拿得出来的,等你将来再还我啊。”
    苏轼笑了笑,道:“不用了,这摆摊卖字赚钱也不错,也是一种阅历。可以结识三教九流的各种人,嘿嘿。”
    叶知秋看他笑得很勉强,显然是不得已为之。想想也是,大文豪,怎么可能安于街头卖字。看他这黄皮寡瘦的样子,肯定吃了不少苦头。
    他拿起桌子上苏轼写的斗方和楹联,见果然笔力雄厚,丰腴跌宕。不禁赞叹,苏轼是历史上有名的书画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宋四家。这时虽然还年少,但是书法已经大成。
    叶知秋道:“这些字我都买了,还有吗?全部我都要了。”
    苏轼面露感激之色,却正色拱手道:“多谢,如果你是可怜我,那没有必要,每天卖字还是能养活我们主仆二人。”
    叶知秋笑道:“我是的欣赏你的书法,何来可怜一说,别人可以买,我就不能买?”
    苏轼勉强一笑,道:“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可以把字卖给别人,但是如果你要,我分毫不取,全部奉送,若还需要我写什么,尽管说,也是分毫不取。”
    叶知秋当真是欣赏他的字,只是,他这么说了,反倒不好意思要了。
    旁边等着苏轼写书信的一个老妇有些不耐烦了,催促道:“你们说完了没有?说完了,赶紧的帮我写书信啊!写完了,我还要回去做饭呢!”
    苏轼忙赔笑着说好。叶知秋见他忙,不好再打扰,便拱手告辞,带着可馨慢慢地走了。
    走出老远,看见苏轼埋头疾书的样子,不禁感慨。
    走到前面一个十字路口,这里路边有一块告示牌子,是用来张贴各种公告的。叶知秋晃了一眼,突然咦了一声,停下了脚步。凝神瞧着牌子上其中的一则告示。可馨很奇怪,也跟着观瞧,只见上面是悬赏黄金百两求医的。是一个姓庞的富商,因为便秘,百医无效,痛苦不已,所以告示求医。为了让看见布告的人心中有底,布告上还附了医者四诊情况,以及前医曾经用过的药方,这是避免其他医者重蹈覆辙耽误时间。
    叶知秋仔细看了那四诊和方子,微笑摇头。可馨笑道:“你能治这病吗?能治,咱们就去赚这百两黄金去!”
    叶知秋眼睛一亮,突然想到了一个帮苏轼的点子。

第195章 悬赏
    叶知秋立即拉着可馨返回了苏轼的字摊,看见几个人正在围着他,看他写字。便过去,等他把这个人的字写完了,便道:“对不起各位,我要请我这位子瞻贤弟到家里抄书。”
    众人一听,都各自散了。
    苏轼开始收拾书坛,对叶知秋微笑道:“知秋兄,需要小弟抄写什么?是医书吗?小弟可不懂医,只怕抄不好啊。”
    叶知秋左右看看,低声道:“不是要你抄书,而是要你帮忙去给一个人治病。治好了,有一百两黄金可以赚,咱们两二一添作五!一人五十两黄如何?”
    五十两黄金,那不仅可以还清客栈房钱,还能有充裕的盘缠继续游历天下了!苏轼不禁怦然心动,可是随即转念又一想,讪讪道:“我又不会医术,干嘛要拉上我,你还是想变着法的帮我,对吧?我说了,不用了。我卖文能够攒足盘缠回去的。”
    叶知秋道:“你错了,我真不是帮你来的,只因那个病人跟我有过节,我本来不想给他治病,他这人讨厌得很。不过,看他病得可怜,我这人又面慈心软,而且又有一大笔黄金可以赚,所以才决定帮他治,不过,我要是出面,他肯定不接受我的治疗,所以我才想到你。因为我的朋友这病人都认识,找他们去,他也不会接受,你是外乡来的,他不认识你,你替我去,这样既帮他治好了病,又能赚一大笔钱,咱们两不是皆大欢喜嘛!”
    苏轼将信将疑地望着叶知秋。叶知秋赶紧摆出一副坦诚的表情。
    苏轼道:“可是,我一点医术都不知道啊。”
    “我会啊!——你相信我的医术吗?”
    一听这话,苏轼笑了,道:“你是我知道的大夫里年纪最小。医术却是最高明的!我的绝症都是你治好的,如何不信!”
    “那就好。我有方子能治好他这个病!这个方子很简单。你听我说!”叶知秋凑上去,低声在他而便嘀咕几句。
    苏轼惊讶道:“这样就行吗?”
    “放心!绝对没有问题!不过,是去京城富豪家给京城有名的富豪看病,需要点胆量倒是对的。”叶知秋上下打量了一下他,道:“看你相貌堂堂。一肚子学问,只是不知道胆量如何?”
    常言说的好,请将不如jī将。苏轼到底年轻气盛。容不得别人拿话来jī。当下xiōng脯一tǐng。道:“这有何难,别说只是个财主,就是王侯将相,又能如何!我去了!”
    叶知秋击掌赞道:“好样的!”
    苏轼让文叔收拾摊子,自己跟着叶知秋来到十字路口招牌处,按照叶知秋的指示。走过去把上面的那张求医文告揭了下来。
    文告旁边有看榜的庞家的家丁,看见是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把眼一瞪,怒道:“你这小子作什么?胡乱揭榜,不要命了?”
    苏轼冷笑道:“我便是来给你们老爷治病的人,怎么,揭不得吗?”
    那家丁一呆,上下打量了一下苏轼,道:“你?你能治我们老爷的病?那么多大夫名医都没有治好,你这个小家伙,也想赚这一百两金?别做梦了,赶紧把文告还给我,哪凉快哪呆着去!”
    苏轼到底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少爷,见过世面的,知道这些奴才是欺软怕硬,当下浓眉一竖,怒喝道:“你这狗奴才!本少爷有专治你们老爷的病的秘方,你偏偏在这推三阻四的,耽误了老爷治病,到时候教你好看!”
    那家丁见他气宇轩昂,底气十足,不禁吓了一跳,气焰顿时也没有了,赔笑道:“好好,小的这就领公子去见我们老爷,若是真的治好了老爷的病,公子可别忘了赏小的一点跑tuǐ费。”
    “那就要看你伺候得如何了,要是还是刚才那狗眼看人低的奴才样,少爷赏你两耳刮子还差不多。”说着,从怀里掏出自己这天卖文赚的一吊钱,扔给了那家丁,“你要是帮着本少爷,等治好了老爷的病,少不了你的好处!”
    家丁大喜,急忙接过,点头哈腰连声道谢,把苏轼请上旁边的一辆豪华马车,拉着绝尘而去。
    看着他们走了,可馨问叶知秋道:“你认识这个庞员外?”
    “不认识。”叶知秋微笑道。
    “那你刚才……”
    “这位少年名叫苏轼,来自蜀地眉州,他来京城游历,因为一场大病,把盘缠折腾光了,沦落到了卖文为身的地步,竟然还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接济,十分令人佩服。”
    “所以你就假装跟这个庞员外也过节,假手他医治。又担心把全部诊金都给他的话,他怀疑你还是同情他,想接济他,因此才说一人一半?”
    “还是我的可馨聪明。”
    可馨莞尔一笑,道:“但是,这毕竟是治病,他一点医术都不会,真能治好那庞员外的病吗?那可是很多大夫都没有治好的。”
    “嘿嘿,正因为这些大夫都没有治好,又把他们的方子公布出来了,所以我才能有前车之鉴啊。才有把握治好这治病!”
    苏轼坐着马车来到了庞员外府邸,果然气派,不同凡响。
    来到内宅,这庞员外正在chuáng上痛苦地shēn吟,他已经多日不能大便,连说话吐气都有大便味道,当真痛苦不已,什么方子都用了,还是没有用,开出了黄金百两的求医文告之后,倒是吸引了好些个名医来,只是,还是不能治好他的这便秘。
    庞员外几乎要绝望了,都开始想着如何安排后事了,就在这时,有家丁进来禀报,说有个少年揭榜,说个少年说了,他有家传秘方,专门治疗便秘的。
    庞员外现在是看见稻草都当成是救命的原木,又听说人家有家传秘方,哪里还管是少年还是老者,赶紧吩咐请进来。
    苏轼进来之后,看见两边站着几个老者,这些都是庞员外家里的食客。其中有好几个是医术不错的郎中。只是治不好庞员外的病,一脸惭愧站在那里。
    庞员外哼哼叽叽招呼着道:“神医,救我!”
    现在在他们眼里,但凡是来给他看病的,都是神医,当然,看不好,立即就变成庸医,当即哄将出去。
    苏轼一颗心怦怦乱跳,脸上却是满不在乎的神情,点点头,在chuáng边坐下,也不问病情,他半点医术都不懂,生怕张嘴一问立即lù出马脚,所以只是拿过庞员外的手腕诊脉,他微闭双目,一付老气横秋的样子,可惜下巴还没有胡须,要不然,捋着胡子,更有几分模样了。
    诊了半天脉,又望舌,也是费了半天劲,越是如此慎重,就越让人感觉神秘莫测,庞员外瞧着他的神情,更多了几分希望。
    旁边一个老者轻咳了一声,问道:“请问这位小哥,世翁这便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百医罔效?”
    苏轼没有回答,只是很冷漠地看了那老者一眼,老者老脸一红,因为这给人的印象是在打探人家治病的方法,难怪吃了白眼,忙退了开去。
    他这么一来,更显得高深莫测了,一个个都把小视之心收了起来。
    苏轼终于看完了,也不说话,走到书桌前,提笔写了一道方子,终于开口问道:“谁是管事?”
    旁边庞府的管家忙过来,拱手道:“老朽便是。”
    “照方抓药,不必煎熬,让药铺把药碾成粉,一钱即可。”
    那管家接过方子,看了一眼,一脸的惊诧,望了苏轼一眼。见苏轼yīn着脸瞧着他的,神情颇有不快,赶紧把方子合上,快步出门去了。
    苏轼端坐在chuáng头的凳子上,好象老僧入定一般。庞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