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81章

本草王-第81章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曙艰难地吞了一下口水:“喉咙好痛!好冷!”
    高氏抱紧了他mō了mō他的额头,惊呼道:“哎呀好烫,病得不轻啊,要不,还是让人叫太医吧?”
    赵曙现在还不是太子,虽然仁宗皇帝早就把他接到宫里了,但是皇帝并不死心,他希望自己还能生个自己的儿子,将来承继大统,甘心就这样把江山拱手让给旁人,所以尽管宰相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策太子,但是仁宗皇帝始终没有答应,而皇宫里除了皇帝有自己专门的shì御医之外,就只有太子自己的御医,所以赵曙病了,也只能去请太医。
    赵曙为人十分的谨慎小心,自从懂事开始,他就知道官家把他接到皇宫是为了什么,虽然没有皇子跟他竞争,但是他知道得很清楚,他不是官家亲生的,而且只是包养在皇宫,甚至都没有确定过继为嗣子(四年之后才正式过继的),只有拜宗祠正式过继为嗣子,才能算是皇帝自己的儿子,也才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所以,他必须事事小心,生怕错了半点,惹皇帝不高兴,不让他过继,可就丢了可能到手的皇位。
    保养跟过继那是两回事,过继需要拜宗祠之类的一套规定的正式程序,真正过继之后,才能成为嗣子,也就是承继宗桃的孩子,从法律上,属于正式的儿子,跟原先家庭再没有任何关系。而保养没有,只是放在身边抚养培养感情,同时防备着万一没有孩子,到时候再过继为嗣子。
    叶知秋过继给吴王曹玘,就是经过了这种正式的程序,所以叶知秋法律上已经成为吴王曹玘的儿子,除了无法割断的血缘,跟孙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赵曙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当初他老爹赵允让就曾经被宋真宗保养过。赵允让是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当时宋真宗的儿子死了,真宗膝下无儿,为了以防万一,便用绿车旌节把赵允让接到宫中抚养,等到真宗有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真宗就把赵允让用箫韶部乐送回去了。
    赵曙自幼体弱多病,纵然生病,也极少延请太医来诊治,生怕给皇帝一个弱不禁风的印象,认为他不堪承继江山,那可就因小失大了,所以每次生病,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请太医来看病的。
    随着皇帝年岁越来越大,一直没有儿子,赵曙承继皇位的可能也就越来越大,所以他更加小心,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出半点差错。特别是生病。没有好的身体,谏官们只怕到时候过继时会上奏劝谏让皇帝另找强壮的继承人的。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他现在虽然十分的难受,喉咙跟火烧似的,全身冷的好象斤进了冰窟,还反胃恶心,但是,他还是想tǐngtǐng过去,便摇头,对妻子道:“不用了,没事,把那青金散拿来,给我吹到喉咙里,便好了。”
    赵曙因为不想请太医,免得官家知道,所以平素在寝宫里备下各种成药,以便需要的时候自己取用。宋朝非常重视医药,特别选出若干常用经方配成各种丸药散剂,治疗常见的头痛脑热什么的,供认选用购买,这青金散便是其中之一。
    高氏的母亲是曹皇后的姐姐,她也是自幼就在皇宫里成长,跟赵曙可以说是青梅竹马,自然知道赵曙的心思,自从嫁给赵曙的那天起,她就打定主意要帮丈夫得到皇位,以她女xìng天生的敏锐时刻提醒着赵曙,避免出错。
    所以,赵曙生病,只要不请太医,她从不叫shì女,这种事她从来都是自己来,免得假手别人消息走漏,她翻身起来,从赵曙较后爬过,顾不得穿衣服,光着身子快步来到梳妆柜前,蹲下身子,从台子下面柜子里取出一个小箱子,打开,里面放着各种小瓷瓶,上面贴着红纸条,写着药的名字,找出青金散,又找到吹管,攥在手里,快步回来,坐在chuáng边,先把药小心地倒进吹管里,然后让赵曙长张开嘴,要给他吹药。
    赵曙艰难地咽了一下口水,勉强道:“你还是先把衣服穿上吧。”
    高氏摇摇头,微笑道:“先给你吹药,早点治好,你也少受点罪。”
    赵曙知道,妻子外表柔弱,却是xìng格坚韧,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只好张开嘴,让高氏吹了药。
    高氏把药和吹管放回去,又拿了一个小瓷瓶,到了几颗药丸在手心里,端了一杯水,把药丸送到他嘴边。
    赵曙问道:“是什么?”
    “神术丸,治头痛的。”
    赵曙赶紧把药吃了,让她赶紧穿衣服,天寒地冻的,受凉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看着丈夫吃了药,高氏这才略微放心,叫了shì女进来,服饰自己穿衣,一边对赵曙道:“父王家连着莞了好几个王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王爷和王妃娘娘只怕都要疯了,咱们回头跟父皇说说,去看看他们,怪可怜见的。”
    赵曙仰面躺在chuáng上,闭着眼睛,嗯了一声。
    高氏只当他是伤风了,他本来就多病,隔三差五的就要病一回,高氏也习惯了,吃了药,慢慢就会好,见他不说话,便找话说来引她高兴,故又道:“吴王爷新过继的王子,叫知秋的,就是前次治好了永康公主,官家特旨送他去太医局学医的那个孩子,呃,应该叫他国舅。呵呵,去太医局的前一个晚上,做梦梦到了药神壶翁,这还不是奇事,最奇怪的是,这壶翁竟然的指点他说翰林院的藏书阁里有宝贝,按理说,一个半大孩子的话是没人信的,偏偏吴王妃特稀罕这个过继的孩子,事事都顺着他,竟然信了,叫了若干人,把个翰林院藏书阁陈年历代书简都翻了出来,还真是神了,愣是从哪里面找到了宝贝,你猜是啥?一却是失传了七八百年的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我听皇后娘娘说,官家高兴得什么似的,已经下旨让林太医负责整理出来,还说要论功行赏,皇后娘娘便乘机求官家,看在知秋国舅这孩子里立此大功份上,就赦免了孙家死罪,改为流刑。你猜官家怎么说?”
    赵曙还是嗯了一声,没说话。
    高氏道:“官家说,知秋国舅现在已经不是孙家的人,而是曹家的人,不要再管孙家的事,再说了,已经说好了,再给他一年时间,证明他们孙家说的那个什么温病不是伤寒的说法,不然还要给他孙家加上一条欺君之罪,定斩不饶,所以不要把知秋国舅的功劳跟孙家的事情扯在一起。官家到时候自然会给知秋国舅适当的奖赏……”
    刚说到这,就听见赵曙哇的一声,趴在chuáng头呕吐起来!吓得高氏huā容失sè,急忙跑过去,坐在chuáng边,替她轻轻拍着后背,shì女们赶紧把地上污秽清理了,端来铜盆放在chuáng头,赵曙又呕了几声。
    高皇后心疼道:“这一次,只怕病得不轻,要不,还是叫太医吧?”
    赵曙喘着气摇头,低声道:“不用,能顶得住,你把先前的药丸拿来我吃,刚才吃的都吐了。还有吹的药。”
    高皇后让shì女都出去,然后取了药丸来,给赵曙吃了,又重新拿了吹药给他吹了喉咙。然后坐在chuáng边守着他,见他这副样子,也没心情做别的,只是忧心忡忡的。
    赵曙生怕她担心,强笑着,忍着喉咙剧痛,道:“知秋国舅这一次只怕得的奖赏不少呢,不过,这段时间事情忙,父皇恐怕没时间管这件事……”
    高皇后忙抬手挡在他嘴上:“别说话,你喉咙痛,说话难受。”
    赵曙还真的难受极了,喉咙跟塞了一块火炭,火烧针扎似的。
    努力张开嘴,道:“你给我看看,喉咙是不是有什么东西?”
    高皇后把他的脸侧向窗户明亮处,侧着头一瞧,先前没有细看,这一看,不由大吃了一惊,只见喉咙里通红肿胀,而且已经有一些白sè脓液,开始化脓了!
    以往赵曙生病,也曾经喉咙肿痛过,吹了药慢慢就好了,但是这一次,吹了药不仅没好,反而更重了。道:“这次的病,当真厉害,还是叫太医吧!”
    赵曙还是摇头:“看看再说,哪里就到了这步田地。”
    赵曙这话说早了,到了下午,他的病进一步恶化,不禁又呕吐了好几次,而且,到下午时分,说话已经很艰难了。皇后再次给他吹药,拿着药管让他张嘴,便看见他舌头发红,而且肿大得吓人,舌苔上满是珠子一样的白点,再看喉咙,好大一块都糜烂了!
    高皇后手中吹管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我让人去叫太医!”
    “不用,我……,我顶得住……”
    高皇后垂泪,低声哽咽道:“不行!就算不要这江山,也先顾着xìng命!”!。

第129章 束手无策
    赵曙知道,不到万不得已,妻子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心中一凉,道:“拿镜子我看看!”
    高氏跑去拿来了铜镜,赵曙对着光亮处仔细一瞧,顿时心头一阵冰凉,前两天去汝南郡王府探望生病的弟弟,看见的症状,跟自己现在的一模一样!而弟弟当晚就死了一个,第二天另一个也死了。急忙道:“你,你看看我的脖子和身上,有没有斑疹!”
    因为已经是严冬,高氏给他围了一个狐狸围脖。挡住了脖子,一听这话,赶紧帮他解开围脖,果然,脖子上斑斑点点满是红sè的丹疹,又给他解开衣服察看,在腋下、腹股沟、大tuǐ内侧等处,也是一片片的丹疹!
    脖子上的赵曙看不见,解开衣服,大tuǐ上的他能看见了,果然跟死去的弟弟一样。他一颗心已经沉到了底,道:“去,去叫太医吧!”
    江山固然重要,没有了xìng命,连看着别人坐江山的机会都没有了。
    高氏急忙吩咐shì女赶紧去叫太医。
    唯一的shì御医林亿已经派到了汝南郡王府,只能叫别的太医。
    太医来了,老眼昏花看了一会,也没看喉咙,便道:“小王爷这病,乃是麻疹,麻疹一般小孩子容易得,但是大人有时也可以患上的。却也无妨,老朽开药吃下,等麻疹出透了,这病也就好开了。”
    所谓久病成医,赵曙体弱多病,加上宋朝皇家本来就特别的~重视医术,所以也懂一些医理,听了这话,问道:“麻疹,有没有喉咙糜烂的?”
    太医一愣,道:儿偻咙糜烂,那是王爷你患上麻疹的同时,又感染了风寒,入里化火,所以高热咽痛,这个也无妨,老朽会在药方里加上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药,一并治了。
    说罢,起身开方,告辞走了。
    高氏要拿方子给尚药局抓药,赵曙让她先把方子拿给自己看,看完后,赵曙苦笑摇头:“这方子只怕没用,给我弟弟看病的太医,用的方子跟这个差不多,但是弟弟吃了没好,反而死了。我这病跟弟弟的差不多……”
    一听这话,高氏顿时慌了:“那怎么办?”
    “另外找个高明的太医来吧。”
    “可是,父王那边,听说先后找了好几个太医,都没有治好病啊,能成吗?”
    “不能成又能怎么办?医术最高的孙老太医死了,苏太医到灾区救治瘟疫去了,林太医到父王府邸给弟弟们治病呢。”
    “我禀报官家,请林太医来给你看病!”
    “不用!先不用!”到这时候,赵曙还是不愿意惊动官家,“再去请太医吧,兴许下一个太医就能看好了。”
    他不知道,丹毒也叫烂喉莎,属于温病,而这个时代的人,对温病的认识才处于起步阶段,远没有研究透彻,一般都是按照伤寒的思路进行医治。所以,尽管是太医,却也治不好这种病。以林亿这样的顶尖名医,将孙思邈的各种奇怪的方子都搬了出来,还是只能救活两人,其余的都死了,一般的太医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又请了一个太医来,开了方子,虽然也觉得不对,但还是没法子,只能吃。果然无效。
    高氏衣不解带守了一夜,到了深夜,赵曙全身滚烫,不停喝水也不解渴,在chuáng上烦躁不安,而喉咙糜烂已经到了恐怖的地步,全身丹砂更是触目惊心。高氏抱着他哭得梨花带雨,几次要去找皇帝禀报,都被赵曙拉住了,他还不死心,还希望自己能熬过去,还希望太医的药能起作用。
    等到黎明时分,赵曙两手不停在chuáng边乱mō,还冲着天上傻笑,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不是还用两手在空中乱抓。高氏一看,他明显已经神昏澹语,哪里还顾得什么江山,哭着问了皇帝没有去嫔妃处,自己住在坤宁宫里,便乘轿直奔坤宁宫。
    值守的太监不让进,陪笑着说官家忙到深夜四更天,刚刚睡下没有一个时辰,让等等再来,高氏哭了,悲声说了赵曙病危的事情,那太监却是见多识广,很多皇亲国戚为了见皇帝,都编出各种事由,便陪笑着让他赶紧去请太医。
    高氏说了已经请了两个太医,都没有用,只能禀报官家。那值守太监执意不肯通报,说官家好不容易睡下,就算叫醒了,也只能说叫太医来治,没别的办法,还是再去请太医来的好。
    高氏无法,站在门口,扯着嗓子哭喊起来:“官家!赵曙病重!太医治不好啊,官家!你想想办法吧!”
    这下子把那值守太监吓得够呛,慌忙阻止,可是高氏为了夫君xìng命,哪里还顾得这些,推开值守太监,就往里冲,便冲还便一路高声喊着。里面的太监宫女也不敢阻拦,只能跟在后面劝阻。
    高氏自幼便在宫廷里长大,对皇宫了如指掌,小时候就经常跟赵曙在这坤宁宫里捉mí藏玩耍,所以一路直奔皇帝寝宫。扯着嗓子哭着喊:“官家,不得了了!我家夫君赵曙,便要病死了!赶紧救命啊!”
    宋仁宗这几天连续受到噩耗,堂兄赵允让家接二连三的死儿子,他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死了,现在堂兄家也这样,当真是心惊肉跳,好不容易躺下睡着了,睡梦中忽然听得有人叫喊说赵曙也病危快死了,顿时将他从梦中惊醒,一骨碌爬了起来,liáo开帷帐道:“怎么回事?”
    shì女急忙把事情说了,宋仁宗一听自己保养得赵曙也病了,又听见高氏冲进自己寝宫惊驾哭喊,便知道这个病绝对不轻,不然高氏不会如此,慌得他急忙起身,宫女忙乱地服shì穿好龙袍,快步出门来。
    那高氏先前已经冲到了仁宗皇帝卧室门外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