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212章

我是秦二世-第212章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之所以支持胡亥将原本本该驻守关中充作机动力量的朱雀军调入九原,同时还将辛胜的陇西军调往九原驰援,正是因为皇帝陛下的坚持。而随后征召劳役运送粮草辎重前往九原,也同样是为了这个目的。
    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确切的情报,胡亥以及尉僚都以为这南下的尽皆都是匈奴人。此次蒙恬的信报送达,才知道原来莫顿仅仅带了不过二十万匈奴骑兵南下,其余尽皆都是归附匈奴的东胡人。
    胡亥先前所做的准备,只不过是为了将莫顿这五十万匈奴人不能说全部留在九原,至少要大半留在大秦境内。如今,随着东胡一族的投效,显然大秦和莫顿双方实力的对比已经是天壤之别。大秦已经有足够的兵力来进行一些之前不曾想过的计划。譬如,是不是要趁机覆灭匈奴。
    覆灭匈奴,如今已经到达九原官职最高、德高望重的蒙恬显然是最好的人选。
    但是,蒙氏一族如今在大秦的军方的实力虽然因为五大军团的成立,而屈居第二,却依然是大秦数一数二的力量。更不是那些意图复辟的六国遗族乌合之众可以媲美的精锐。
    南越有大量的蒙氏族人投效了已经自立为皇帝的子婴麾下。如果蒙恬的态度有变的话,那么覆灭匈奴的大功不仅不能为大秦带来福音,反而会给大秦带来无穷的祸患。
    即便蒙恬依然选择忠诚于胡亥,以如今已经有功高震主之势的蒙恬的声望,如果再加上覆灭侵扰大秦数百年心腹之患的大功,不管蒙恬愿不愿意,都必然会严重的冲击胡亥这个大秦皇帝在老秦人以及军队兵卒心中的威望。
    覆灭匈奴之事,正如平定六国遗族叛乱复辟一事一样。只能由身为皇帝的胡亥来做,而不能交给别人,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不能交给蒙恬。
    显然,胡亥正是看到或者说意识到了这点,才会如此询问尉僚。
    “陛下,太保大人年事以高,此次自咸阳回返九原,本就连曰奔波,如若再领军北进千里深入阴山以北草原深处,怕是……”尉僚淡淡的道,剩下的话尉僚没有说完,不过意思已经很是明确。
    那就是担心蒙恬身体吃不消,匈奴人没有见到,自己先挂了。
    “恩,爱卿言之有理。”胡亥点点头道。
    虽然他跟尉僚两人都知道为什么不派蒙恬趁此机会一举将匈奴整个连根拔起,不过表面上的功夫显然要做足才是。显然,尉僚找的这个借口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至于大军北上所需之粮草。陛下,茫茫草原,有无数的匈奴人在放牧。先前我大秦不知匈奴人根底,如今有东胡人带路自然不同以往,东胡人自然知晓何处有匈奴蛮夷放牧。如今秋收之时,怕是牛羊正肥,这些放牧的匈奴人所圈养之牛羊,正好可以充作大军之粮草。如若再加上大军随身携带之补给,粮草之事迎刃而解。”
    说道这里尉僚顿了顿道:“如此行事,既可以解大军粮草之困,又可削弱匈奴蛮夷根基。岂不是一箭双雕之事?”
    “好!”胡亥击掌赞道,随即似乎想起什么,“此次虽然不能一举将匈奴连根铲除,但是朕也必须给那莫顿一个教训,让他知晓我大秦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之地。”
    胡亥很不甘心,就这样放莫顿回到草原。如果此次是他自己亲自领军,不管付出何等代价,他也必然会选择将莫顿给留在大秦境内。
    正如先前所言,匈奴人不能交给蒙恬铲除,莫顿更是不能让蒙恬杀掉或者活捉。
    生命中有许多你想做却不能做的事,这就是命运。
    (未完待续)
第两百五十章 蒙毅的恐惧
    不能让蒙恬将冒顿诛杀或者活捉,那就意味着必须要放冒顿回到大草原,回到狼居胥山。意味着等胡亥整顿好大秦国内的叛乱再次北上之时,又要耗费无数的钱粮,又要牺牲很多本不应该死的大秦兵卒。
    尉缭没有再说话,他知道这个时候不再是自己给皇帝出谋划策的时候。蒙恬不能灭掉匈奴这件事情,他同胡亥的想发一致。
    但是在冒顿的事情上,他也拿不准该如何处置。放非他所愿,不放让蒙恬领军将冒顿诛杀,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也不是他一个空有虚名而无多少实权的太师以及国尉能够控制的。
    最为重要的是,蒙恬到如今的爵位和官职再加上三公中的太保之位,无论是爵位、官职还是虚名头衔,已经是升无可升。
    如果蒙恬诛杀掉冒顿,此等大功如果不封的话,皇帝首先就要面武崇尚军功的秦人汹涌的民心和人言,必然会激起蒙恬麾下三十万九原军兵卒心中的不满;甚至于会令身处咸阳的蒙氏族人因为此事同大秦离心离德。
    而如果要继续给蒙恬这个大功进行加封的话,那么该怎么对蒙恬进行加封?尉缭当然不会想到封王之议,毕竟封皇子以及异姓王镇守天下各地也只是从刘邦开始,这个时候的大秦刚刚将原本诸侯遍地走的天下统一,尉缭自然不会也不敢想到这一点之上。
    在尉缭看来,如今的蒙恬即便获得再大的军功或者政功,都已经是赏无可赏,封无可封,反而会给他自己、给大秦带来无穷的祸患。
    书房之中顿时陷入沉寂。
    “启禀陛下!”
    一个带着别样磁姓的女生陡然自书房外响起,打破沉寂良久是皇帝书房,说话的是守候在书房外的龙媚。
    “何事?”胡亥看了一样低眉垂目的尉缭,问道。
    “回陛下,冯丞相、李丞相、嬴宗正以及蒙长史四位大人觐见。”
    “宣!”
    “喏!”
    过了片刻,一阵脚步声响起,冯去疾、李由、赢腾以及蒙毅四人出现在书房门口。
    “臣等参见陛下!”
    “四位爱卿不必多礼!坐吧!”胡亥摆摆手道。
    “谢陛下!”
    四人似乎丝毫没有因为看到尉缭先自己等人前来而感到惊讶,躬身谢过胡亥之后,对着尉缭微微一礼,随即纷纷落座。
    “陛下帝威浩荡,使数十万东胡蛮夷归附,四夷皆服之期指曰可待,陛下万岁!”冯去疾屁股还没沾上凳子,就马上起身深深对着胡亥一礼,送上一记无比响亮的马屁。
    李由、赢腾、蒙毅三人听到冯去疾这记送给皇帝的响亮马屁,顿时一头黑线。即便是老神在在的尉缭,也被冯去疾这马屁给熏的花白的眉毛直抽抽。
    冯老匹夫原来说漂亮话也很有一手啊。
    “陛下万岁!”
    冯去疾已经赶在前面,赢的了皇帝的第一好印象,再加上东胡一族数十万人归附大秦确实是大秦自立国来数百年不曾发生过的大事,大喜事。所以不管尉缭、李由、赢腾、蒙毅四人作何之想,此时自然也唯有起身一起给胡亥送上马屁。
    胡亥被冯去疾突然弄出来的一出给弄的有些发愣。此时他才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拍马屁的潜质,只是一直没有暴露出来而已。一向以古板著称的冯老丞相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好了,诸位爱卿不要恭维朕了。落座吧。”胡亥笑着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虽然明知道冯去疾在故意讨好自己,不过冯去疾那番话还是让胡亥原本有些焦虑的心情好上了不少。
    “谢陛下!”
    众人齐齐应道。书房内原本稍显沉闷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等到五人都一一落座之后,胡亥开口道:“东胡人既有效忠我大秦之心,我大秦怎能拒之门外?诸卿,听旨。”说着胡亥长身而起沉声道。
    这就下诏了?不是还没有议上一议吗?
    虽然心中疑惑,不过冯去疾几人马上就想到也许是皇帝已经同尉缭商议过了,闻声齐齐起身,脸色一正,肃声应道:“臣等接旨!”
    冯去疾的一记马屁不至于让胡亥真的飘飘然,笑过之后却是让他对心中某个一直犹豫不决的想法坚定了下来。此刻,蒙恬、九原军还有王乾的朱雀军以及东胡莫乎尔那二十余万同九原军大战一场的东胡骑兵显然都在等侯自己的诏令旨意。
    从九原传信到咸阳,虽然信鹰速度很快,但是却也要至少两个时辰,再加上刚刚同尉缭的讨论、等待冯去疾几人到来的时间,如今已经近三个时辰过去。如果再加上传诏到九原的时间,至少还需要两个时辰甚至三个时辰。
    胡亥相信蒙恬定然会处理好东胡那二十余万骑兵,不过对于冒顿那退往云中的十余万匈奴骑兵,胡亥还真不好猜测蒙恬是否已经做出应对。
    所以时间没过去一分,就代表着冒顿将远离九原几分,同样也代表着冒顿逃出大秦的机会就将大上数分。
    “传诏九原侯蒙恬,我大秦接受东胡人归附,命蒙恬妥善安置东胡投效之士;命东胡莫乎尔领十万东胡骑兵归朱雀将军王乾统领,命朱雀将军王乾领朱雀军并莫乎尔十万东胡骑兵自九原城北上前往匈奴蛮夷圣地狼居胥山,务必救回归附我大秦的东胡子民。沿途所遇匈奴蛮夷部落,一概杀光、烧光,牛羊充作军粮补给。
    九原候蒙恬驰援九原,长途跋涉恐身体不适,着九原候统领剩余十余万东胡骑兵并九原军,追赶退往云中郡方向的匈奴蛮夷骑兵,普通匈奴蛮夷死活不论击溃即可。但匈奴单于冒顿不能留,命九原候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将那冒顿诛杀,或生擒!
    传诏负责押送运往九原方向粮草辎重的黑冰台将领,命他三曰内赶至九原城,若有延误,杀!”说到这里胡亥停顿了一下道:“不得打骂劳役,违者,杀!”
    说完这两个杀,胡亥停下目光从冯去疾、李由几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深深看了一眼尉缭问道:“此几诏,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听到胡亥的话,心中惊讶莫名的尉缭抬眼就看到皇帝的眼神从自己身上扫过。
    尉缭不清楚为什么胡亥会临时改变主意。皇帝既然知道蒙恬不能领军覆灭匈奴,却又为什么选择命蒙恬不惜一切代价要将那匈奴单于冒顿诛杀?他难道不知道这样一来,即便蒙恬没有真正的领军覆灭匈奴也同领军覆灭了匈奴没有什么区别吗?
    两种方式,唯一的不同也不过是一种是摆在明面上的,一种则是放在暗地里的。皇帝就不怕,对蒙恬赏无可赏、赐无可赐之后,会让蒙氏一族成尾大不掉之势吗?
    这一点,不仅胡亥、尉缭想到了,冯去疾、李由、赢腾、蒙毅四人又有哪一个人不是沉浮多年、老谋深算之辈,他们四人在来的路上听闻赢一诉说如今九原局势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层。
    不过于尉缭、冯去疾等人不同的是,蒙毅心中却是恐惧万分。他很清楚,此次东胡人临阵反水投效大秦后续产生的连锁反应会对匈奴、会对冒顿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在回返咸阳的途中,蒙毅曾经同蒙恬相遇在驰道上。虽然无论蒙恬还是蒙毅,从来都没有产生过丝毫不臣之心,但是两人在身边都有皇帝派来护卫的龙卫跟随“保护”的情况下,两人只是匆匆一会,然后就各奔东西,一人北上一人南下。
    不过就是那匆匆一会,蒙恬却告诉了蒙毅一个令他震骇的几乎昏厥过去的消息。扶苏公子的嫡子子婴逃到南越自立为皇,当然这还不至于叫蒙毅震骇的几欲昏厥。真正让蒙毅震骇的是在跟随任嚣、赵佗南下平定南越的五十万大军中充任各级将领的众多的蒙氏族人选择投效子婴的事情。
    先前仅仅是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借口,皇帝就将兄弟两人羁押数个月之久,几欲斩杀。如今发生蒙氏族人投效子婴反叛大秦欲要推翻如今的皇帝陛下之事,岂不是正好给了朝中那些早就看蒙氏一族不顺眼之人以口实?
    虽然皇帝一如既往的信任自己两兄弟,甚至在得知南越的消息之后,依然将兄长蒙恬遣往九原统领九原军旧部镇守九原,但是却也让蒙毅心中愈发的小心。
    人,往往都是这样,愈是未知,愈是恐惧!
    谁都不知道年轻的陡然变得英明的二世皇帝陛下心中在想些什么!
    此次东胡人归附大秦,可以说是给了大秦从未曾有过的一举将为祸大秦北部边疆数百年的匈奴蛮夷铲除的良机。而正好处身九原的蒙恬显然是领军覆灭匈奴的最好人选。
    蒙毅很清楚如今已经位列三公之位的兄长就爵位和官职来讲,在大秦如今的官制体系下几乎可以说是再无可授之爵,也无可升之官职。
    那么覆灭匈奴,这个对大秦来说的天赐良机,就变成了催命的号角,催蒙氏全族上上下下数千口人姓命的号角。一个弄不好,整个蒙氏一族都将灰飞烟灭。
    这一点,蒙毅相信自己能看出来,别人也定然能够看出来。皇帝看不看的出来蒙毅不清楚,但是老谋深算的尉缭定然要比他蒙恬看的更深更透彻。
    (未完待续)
第两百五十一章 皇帝所想
    皇帝既然先将尉缭召来,九原因为东胡人而发生的变化和局势两人必然是已经商讨过。以尉缭的老谋深算以及对大秦的忠心来讲,不可能不将兄长领军覆灭匈奴后将要产生的后果告知皇帝。
    那么,皇帝为什么还要下达这样的诏令?兄长如果真的诛杀了冒顿,本就名满天下的兄长声望顿时会一时无两。那么皇帝又该怎么封赏兄长?又该拿什么封赏兄长?
    更为重要的是,皇帝迄今为止都没有将南越子婴反叛的消息告知天下。整个大秦也仅仅只是有限的几人知晓而已。如果关键时候,皇帝拿投效子婴参与反叛的蒙氏族人说事,那么无论是兄长也好,还是整个蒙氏一族也好,定然会立时从云端跌落尘埃。
    到那时,朝中又该有多少人跳出来攻讦蒙氏?
    皇帝,是不是等的就是今天?
    蒙毅不知道,所以蒙毅恐惧!
    听到胡亥的问话,尉缭看了一眼垂首不语面色苍白的蒙毅一眼,眼中闪过莫名之色,嘴巴开合几次,最终却是什么都没有说出来,微微垂下眼睑。
    皇帝的做法让他看不懂也猜不透,言多必失的道理尉缭懂得。所以即便他也同蒙毅一样想到了皇帝将要行捧杀之事,却最终还是选择了旁观不闻不问。
    如今的大秦,四处的叛乱在朝中众臣看来已经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即便还有南越子婴那数十万枕戈以待随时准备北上的大军,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