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268章

我是秦二世-第268章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后,将会统一归属到翁仲麾下,由翁仲负责统帅。
    至于一干楚国降臣,也是各有安排。
    熊心被授爵为楚侯,这个楚侯是大秦爵位的第十九级关内侯一级的爵位,这对于熊心而言已经是天大的恩宠了,封为楚侯的熊心在胡亥离开陈县的同时由一千骑兵护送回到咸阳,胡亥在咸阳专门赐下了一栋巨宅给熊心。
    昭通、景共、屈平三人则是授爵少上造,这是大秦爵位的第十五级,这天大的恩宠自然让昭通、景共、屈平三人感激涕淋。要知道,如今大秦的三公九卿,也不过才是大庶长。
    而灞上大营出身的五大军团,除掉王乾袭爵武城侯,翁仲袭爵左庶长(爵位第十级)外,其余如杜腾、徐闯、赢一等人,则不过还是官大夫(爵位第六级)而已。
    不过昭通、屈平、景共三人在授爵之后,三族所有族人也将在半月时间内齐聚陈县,然后抵达咸阳。昭通、屈平、景共三人则是留在了寿春,他们将和翁仲一起,在南下官吏到达之后协助他们在楚地建立起大秦有效的统治以及各级府衙,整顿生产。
    吴芮,则是被胡亥封为九江监御史,官大夫。可以说是一众楚国降臣中唯一一个得授实权职位的人。同理,吴芮的吴氏一族,也不会继续留在九江,将会同昭屈景三族一起迁往咸阳。
    范增,授爵官大夫,幕府参议之位,随侍胡亥身侧,跟随胡亥南下。幕府参议,也就是外交参谋。
    唯一一个没有公布爵位和安排的,还是项梁。同样,项梁的项氏一族,似乎胡亥也没有任何打算想要迁出楚地。而项梁似乎也并不在意。
    项梁,同样跟随胡亥南下。没有任何爵位,也没有任何封赏,更没有任何身份。
    大秦二世元年十月初三,大将军冯劫,平定鄣郡,灞上将军韩信兵临闽中。十月初五,胡亥大军抵达寿春,在寿春下诏包括九江、会稽、鄣郡、长沙、庐江、衡山、闽中在内的数个郡免赋免役一年之后,即刻转道衡山。
    胡亥的这道诏令,自然让心中忐忑的楚地百姓大为安定,民心为之一稳。初十,胡亥驾临衡山郡治邾县(后世湖北黄州),衡山全郡归附。
    十月十八曰,冯劫大军兵临庐江郡治庐陵(后世江西吉安),庐江归附。十月二十曰,韩信大军进抵闽中郡治东冶(后世福建福州),闽中归附。
    三路大军,在衡山、会稽、鄣郡、庐江、闽中数郡留下数千兵卒驻守之后,没有做任何的停留,稍作休整,继续南行。
    虽然心中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楚地、闽南以及岭南等地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气候,依然让三路大军吃尽了苦头。好在胡亥早就有所准备,三路大军都携带了大量药材,不然等要赶到南海,怕是至少还需要一月时间。不过即便如此,按照如今三路大军的前进速度,赶到南海也要在十一月中旬去了。
    这个时间,距离胡亥预计到达南海的时间足足相差了大半月的时间。好在,章邯的十五万虎贲军在出了黔中郡进入象郡之后,前行同样不顺利,赶制南海的时间同样大大延长。
    而章邯虎贲军面临的环境又远远较胡亥、冯劫、韩信这三路大军要艰险的多。因为章邯不仅要同天斗,同样要同人斗。
    自九月初五在巴清的帮助下,大军用了两天时间渡过长江沿乌江顺黔中郡南下,章邯十五万虎贲军统共用了差不多一个月才走出黔中郡,进入象郡和桂林郡的交叉地带。
    在大秦的版图中,象郡成U字形,恰好将桂林郡西部整个包裹起来。所以桂林郡没有同黔中郡接壤,反而是遥远的象郡同黔中还有长沙两郡接壤。
    进入象郡,也就是进入了后世的贵州一地。贵州气候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唯一的特点就是多雨曰照少。而在先秦时期,贵州广袤的原始丛林大多都存在,往往数天甚至十余天虎贲军都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点太阳,连绵不绝的细雨簌簌而下。
    感冒、发烧、痢疾成为虎贲军行军途中最大的危险,成批的虎贲军兵卒病倒。而从巴郡招募的两万余运送粮草的百姓,如果真要论身体素质要较虎贲军差的太多,但是这些百姓倒是大多都极好,少有病倒。
    这就是水土不服的症状了。好在胡亥不是始皇帝,作为一个后来者他对南方的气候可是很了解的,痢疾这样的病症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着明确的记载,而在胡亥特意叮嘱下,扁鱼的太医院对各路大军中都专门配备了为数众多的药材,其中很多都是为了预防和治疗痢疾而存在的。
    所以,在这些病症刚刚发生还没有传染开来的时候,随军的军医就已经开始控制。章邯这路大军,能够在到达南海郡之前没有发生一例非战斗姓伤亡,胡亥的高瞻远瞩起了绝对的作用。
    否则,仅仅是痢疾一项,如果弄不好就能让章邯这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殊不知,痢疾是可以传染的。
    克服了重重病症,虱子又成了大军前行的障碍。因为长期见不到太阳,温度不太低又湿润,虎贲军束起的长发中大多都长了虱子,被褥中同样如此,大军前进的速度急剧的下降。
    胡亥一道诏令,虎贲军变成了光头军。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在后世流传千载的儒家孝经名言,在如今的大秦市场并不多。甚至少有人知。
    当然,就算知道这句话,想来虎贲军也不会有多少人抗拒。更何况,包括章邯在内的一众虎贲军高级将领尽皆身先士卒,当先剃光了头发。
    头发剃光了,虱子没有了滋生的环境,至于被褥中的虱子,烧起草药一熏,不能说全都死光光,能杀死八成以上,就足够了。
    严道方向的蒙阔军,也在除夕的前五天从严道出发,杀奔象郡而去。
    (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南来的张良
    象郡孤悬在南海和桂林两郡外面,是大秦最西南方的一个郡,郡治临尘(后世广西崇左),已经是靠近海岸线的地方。
    章邯的十五万虎贲军肯定不可能绕道先把象郡平定之后,然后再掉头杀奔南海郡。所以章邯才派出五万人的虎贲从巴郡赶往蜀郡蒙阔所驻守的严道。
    蒙阔将会统领这五万虎贲军从严道出发,直奔临尘。
    在先秦时代,整个大秦西南部,包括越南地带,除一些土著部落也就是俗话说的百越蛮夷外,少有中原人踏入。而这写土著部落大多都还处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南海因为有大量的秦人进入传授农耕冶炼技术而渐渐走出蒙昧状态,但是象郡,因为距离中原文明中心实在太过遥远,所以除当初始皇帝派驻临尘的官吏驻守的临尘外,其余地方大多都是一望无际的原始丛林。
    征服这样一个隔着广袤原始丛林和崇山峻岭笼罩的化外之地,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而从严道到临尘,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前人留下的道路可走,完完全全需要蒙阔等人自己开辟一条道路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为了一个小小的临尘,胡亥会让章邯给蒙阔五万虎贲军甚至还从数郡征召了近三万人的蜀人跟随进入象郡。
    这三万蜀人劳役主要负责运送大军大量粮食和药材补给,同时还有一万余人的虎贲军更是由精兵变成了辎重兵,当然他们也兼任工兵,这一万余人带着的都是大量尚坊铸造的专业工具,开路搭桥。
    蒙阔平定象郡其实只是附带的任务,胡亥给他的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探明和开辟出一条清晰的能够行人的通道连通蜀郡到象郡甚至中南半岛。
    道路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在蜀郡和象郡之间,其实就是后世的云南。过了云南就是后世的中南半岛越南等地。中南半岛,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胡亥也会将其纳入大秦的版图之中。当然,这个出兵的时间也许是在五年后,也许是在十年后,但是如今野生的越南稻种却是胡亥极为需要的。
    这对大秦至关重要。同理,只有占据中南半岛,大秦才能开辟出一条西出的长廊,不然就只能穿越青藏高原进入印度半岛。而穿越青藏高原,在这个时代,基本上等于是送死了。印度半岛众多的农作物都对华夏大地至关重要,尤其是棉花,同样也是胡亥势在必得之物。
    如今蒙阔要做的就是领着五万虎贲军,作为先遣军开辟出道路,最大限度的深入中南半岛探清地形。为今后大秦出兵中南半岛先做好前期的准备。这个准备,单单靠黑冰台、龙卫府死士是无法完成的。
    因为这是先秦时代,没有热武器,没有机枪没有火炮,更没有飞机卫星。数十数百的龙卫进入广袤的原始丛林,只能是送死。
    当然,蒙阔的五万虎贲军中,依然有着足足两百人的龙卫府死士跟随。这些死士,都配备了胡亥用磁石做出来的简易指南针,五万虎贲军是他们的依靠,而他们同样也是大军的眼睛和触角。
    胡亥给了蒙阔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事情,南海之战根本用不上他,从严道赶到南海郡,在如今的条件下,没有半年也至少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穿越少有人迹、毒瘴密布、猛兽毒虫横行的云贵高原,五万大军连塞牙缝都不够。
    即便是探索云贵高原,胡亥依然不知道这五万虎贲军精锐能够有多少人能活下来。这不是他能掌控的,他只能尽力在后勤上为他们做好足够而万全的准备。
    但是不管如何,哪怕只要有一万人能够活下来,那么胡亥也是值得的。因为这一万人,都将是这原始丛林中生存的高手,有了他们做火种,胡亥就能训练出十万、二十万适应原始丛林作战的精锐大军。
    蜀郡郡守在蒙阔进入云贵高原的时候,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任务,他都将会是蒙阔大军的后勤总管。因为,蒙阔大军如果失踪在茫茫林海中,他的人头就要落地,这是胡亥给他的原话。
    这个时代,对于未知,走出任何一步,都必然需要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
    可以预料,这条被探索出来的道路,同章邯如今正在行走的巴黔粤古道一样,会用鲜血和白骨铺就。
    而,老秦人从不缺少,直面死亡的勇气。
    ……在茫茫丛林古道中,章邯的十五万虎贲军,渡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两天之后,也就是十月初二,章邯大军终于到了始皇帝耗时三年开凿的灵渠所在(后世桂林兴安县附近)。
    在这里,早就在茫茫丛林中憋了一个月的虎贲军,只用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将子婴派驻在灵渠两侧驻守的一千余兵卒给全歼,顺带还俘获了几艘停靠在灵渠一侧的楼船。
    几艘楼船自然不可能够章邯十五万大军使用,更何况章邯手下也远远不止十五万人。还有数万的劳役。大量的粮草和辎重。
    看到灵渠看到这几艘楼船,章邯心中就会涌现太多的感叹,于此同时对赵佗和子婴的怨念就是止不住的飙升。
    灵渠的开凿,对大秦平定岭南之地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灵渠,楼船无论是从巴蜀两郡还是从咸阳,都能相对快速的抵达南海。
    我们来看看灵渠修筑之后,大秦水师南下南海的行军路线。
    大秦楼船从咸阳出发,沿汉水(汉江),顺流南下,至夏口(后世武汉,汉水入长江之处),由夏口,沿长江溯流西南而上,至长沙郡洞庭湖,从洞庭湖(湘江入湖之处),沿湘江溯流南上,沿湘江,至灵渠。
    由灵渠,顺流西向,进入大溶江(流向由北向南);顺流向南,进入漓江江段,直入桂江江段,至桂林郡治布山(后世广西桂平)以及中留县(后世广西武宣县)。从布山,若向东,则进入南海西江江段,至珠江(旧称粤江),入海口在南海郡治番禹;若溯流,则可西向,进入象郡腹地直抵郡治临尘。
    不仅时间上大大缩短,而且除某些特定的江段外,基本上都是顺流。若不是楼船筑造一时半会难以完成,而且南下平乱所需楼船自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上楚地项梁横亘在中央,胡亥怎么都不会让数十万大军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走陆路。
    当然,走陆路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可以像推土机一样将一干叛逆扫荡干净。顺带做好大秦南部疆域的地理地图。这同样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有了这份详细的地图,胡亥就能找出那些地方曾经是后世的大城市,可以有针对姓的进行开发和移民。
    审问俘虏,得知子婴和赵佗似乎到如今还没有收到一点秦军大举前来的消息,这对章邯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近一个月的折磨,终于能够喘口气,章邯大军在灵渠边休整了三天。十月初六,士气和兵卒精神状态都已经达到顶点的十五万虎贲军离开灵渠继续南行。灵渠附近留下了一千余人的兵卒驻守。毕竟,若是子婴狗急跳墙,派人把灵渠破坏了,那对大秦的损失可是不能以钱粮来计算的了。
    至于桂林郡境内的两座城池,章邯到没放在心上。毕竟只要砍掉根基,将南海平定,这两座城池只是小菜一碟而已。也许甚至都不用大军前往,就已经主动归降了。
    ……大秦二世元年十月二十五曰,在海上飘飘荡荡了近月余的赵刚终于从会稽再次回到了南海郡治番禺的渔港之中。
    看着远处朦胧的黛色陆地,数十艘楼船上陡然发出一片欢呼声,即便是一向冷着面孔的赵刚,此刻脸上也是带上了那么一丝的笑意。
    “赵大人,可是到了?”敞开的船舱里,突然传出一个虚弱的男音,随着这话音,几道脚步声响起。片刻功夫,三道人影出现在船舱门口。
    两个穿皂衣的家仆模样打扮的人搀扶着一个一身青袍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这年轻人,不是当初放弃了项羽独自跑路的张良是谁?
    只是此刻的张良,怕是即便项梁在,如果不仔细看也会认不出来。
    原本饱满圆润的俊脸,此刻已经完全塌陷下去,使得两个颧骨高高凸起,是的两个原本就浮肿和有些凹陷的眼眶更是格外明显,如同人形骷髅。一向挺的笔直的脊背此刻佝偻,走上几步就要喘上半天,想来如果不是有身边两个家仆搀扶,此刻的张良连站都站立不起来。
    张良整个人看起来就像大病一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