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335章

我是秦二世-第335章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有人在其中添油加醋的缘故。而这人,似乎同西域接壤的月氏、匈奴、乌孙、羌族人都有可能。
    只是胡亥想不明白的是,这西域小国大多都不过大秦一县之地,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主动进攻大秦的边疆。这不是找shi的节奏么?
    可以预料的是,笔架城的九原军必然会遭遇些许损失,但是这一件事却同样也给了大秦一个借口。一个后面名正言顺的进军西域拿下西域的借口。
    不过,即便没有今天这件事,西域大秦也必然会进军西域。强权即公理,先不用说在后世本就通用,在如今这大秦似乎更为通用。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个强权到底需要强到何种程度。是同汉王朝一般,继续保留西域那些小国国王原本的统治,采用驻军的方式进行名义上的统治,还是直接灭掉王室直接并入大秦,设置大秦的郡县机构。
    从心底来讲,胡亥更倾向于后一种。但是杀人并不是解决问题。胡亥并不想因为杀了这些王室而让西域人对大秦抱有敌意,或者说留下一个混乱的西域烂摊子给大秦……
    毕竟西域诸国离大秦中央之土实在是有些太过遥远了。叛乱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定叛乱所需要的军队以及军队需要的补给,那漫长的补给线也许一时动摇不了大秦的根本,但是长此以往仇恨只会越来越深,最终会演变城一个埋在大秦西北边疆的定时炸弹。
    叛乱,平叛,再叛乱,再平叛。如此反复,大秦占据西域目地为何?
    好在这一次的笔架城事件,算是给了胡亥曰后进军西域进行清算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进
    胡亥对这一次到底是什么人什么族袭击笔架城其实根本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九原军在笔架城兵卒的伤亡和这件事情能对大秦今后的战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老臣请领大军西行以全我大秦威名!请陛下恩准!”
    既然弄清楚了这可能存在的袭击者,一众群臣心中马上活泛了起来。所以身为内阁辅政大臣的冯去疾率先站了出来。
    如今大秦相比十余年前始皇帝之时无论军力还是实力,都要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当然,这其中始皇帝留下的海量财富也是其中一个方面。
    不过,同始皇帝当政的时候相比,大秦如今最大的变化却是国家的稳定。至少六国遗族已经很少见到,原属六国的百姓对大秦的认同度也在飞速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胡亥这个皇帝的名声,同始皇帝的名声,更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而在始皇帝当政大秦刚刚统一六国立足未稳之际,面对咄咄逼人的匈奴人就敢抽调数十万大军北驱匈奴,更不要说现在了。更何况如今的二世皇帝对开疆扩土之事远比始皇帝要热衷的多,这是大秦朝野上下公认的事实。
    没见到在才不过登基四年不到,就已经陆续新设了七郡之地,直接将大秦的版图扩大的几乎三分之一么。
    所以,冯去疾话一说出口,十几位掌控大秦中枢权柄的重臣们大多都是出言赞成。当然,他们赞成的只是朝廷出兵惩罚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西域小国的事情,而不是冯去疾亲自领兵去西域。
    于情于理,这领兵之事都轮不到老迈且还是内阁辅政大臣的冯去疾老大人不是。
    尉缭、嬴腾、李由、顿弱四个内阁辅政大臣以及蒙毅、张苍、田仁、苏沫、范见等几个少数尚书和侍郎倒是都没有说话。
    他们大多都还在揣摩胡亥的态度。
    谁都清楚,相对于强势的始皇帝,这年轻的二世皇帝通过一次次风轻云淡的改革,通过一次次交换和改革,不仅对大秦的掌控要超过始皇帝,他的强势更要远甚于始皇帝。
    大秦大小诸事,其实也仅在这大殿之上的年轻皇帝一念之间而已。
    不过虽然年轻皇帝要比始皇帝更加强势,但是在听取朝臣谏议方面也要比始皇帝要开明的多。最为主要的是二世皇帝对权力的态度,同始皇帝似乎是两个极端。
    内阁府的成立以及当初李斯理政都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听到冯去疾的话,胡亥笑笑不置可否。
    “陛下,如若西域诸国真如龙卫府信报所言最大不过我大秦一县之地,想来即便诸国联军也定然不堪我大秦精兵一击。河西境内如今驻有五万九原军精兵,对付此等弹丸小国何须冯大人亲自领军。更兼之河西距离我大秦路途遥远,如若调遣大军,数千里补给辎重必然耗费巨大。杀鸡焉用牛刀,老臣以为,为今之计可命河西郡尉苏角统领五万九原军西进,长我大秦威风。”
    这一次说话的是尉缭,作为如今大秦硕果仅存的军事大家,他显然考虑的要比冯去疾要全面的多。
    “老臣附议!”
    “臣等附议!”
    ……尉缭话落,嬴腾、顿弱、苏沫、范见等人就纷纷出言附议。
    “张爱卿,如今大秦各地府库仓禀存储几何?”胡亥听到尉缭的话,点点头没有出声,而是将眼神看向了大殿内的户部尚书张苍。
    “回陛下,除内史郡境内的灞上仓、栎阳仓、咸阳仓、砀郡的陈留仓四仓储粮不过一成;蜀郡的成都仓储粮还余三成;其余七苍尽皆储粮在八成以上。新增枹罕仓,储粮百万石。”
    张苍听到胡亥问话,慌忙起身躬身应道。
    作为户部尚书,大秦十二大官仓、尚坊府库、少府府库以及各地郡县仓禀尽皆都被归于户部下辖,由户部统一监督和管理。
    “田爱卿,尚坊府库中军械储备如何?”胡亥点点头,看向了工部左侍郎田仁。
    “回陛下,臣等依陛下诏令,尚坊府库中各类强弩、弩箭、弩机、铠甲、兵器一直在加紧督造中,如今尚坊府库之新造兵械可供应我大秦三十万大军一年所需。”
    作为工部左侍郎兼尚坊丞,田仁同样对尚坊的一切了如指掌。
    因为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皇帝会突然问起分内之事。
    “蒙爱卿,各郡吏员到如今可都齐备?”
    “回陛下,除新设七郡之吏员如今正在赶赴七郡路途当众,三月前我大秦原四十六郡上到郡守下至乡亭小长已经尽皆齐备。”
    “内阁府,迁移北上之三十万百姓如今到了何处?补给可都曾跟上?”
    “回陛下,北迁之三十万百姓在九万虎贲军护卫下昨曰已过广阳地界,一路北上各郡郡守秉朝廷诏令尽皆用心齐力补给用度准备妥当。”
    “章爱卿,四十六郡郡卒征召如何?”
    “回陛下,四十六郡郡卒征召完毕如今正在兵部吏员的统领下分赴六处大营。蓝天大营数千虎贲军已经提前出关赶赴各个大营。”
    “嗯!”胡亥点点头,起身踱了两步,猛然转身目光灼灼的盯着殿下群臣道:“一月时间,朕给内阁以及六部一月时间,一月之内,无论是北上之百姓还是分赴给地之虎贲军教官,必须赶至各郡。”
    “臣等遵旨!”
    殿下群臣齐齐应道。
    “这一月时间,内阁和六部还有几件事要办。邯郸铁场、烟台船厂建造之事尽皆不得延误,各部一定要确保邯郸铁场、烟台船厂顺利进行,此其一。
    其二,传诏巴蜀两郡,征召劳役从成都仓运送粮草至枹罕,朕要枹罕仓存粮足够二十万大军三年所需。
    其三,兵部做好准备,抽调原镇守陈郡之翁仲玄武军入关;朱雀军驻扎南阳各郡之三万大军南移至陈郡、砀郡一线,驻扎河内、河东、上当一线之三万朱雀军北上至邯郸巨鹿一线,配合原驻守邯郸铁场周围的五万玄武军看守建造铁场之十五万江东降卒。
    其四,灞上大营白虎军,命杜腾传令下去,大军一月之后开拔,西进!”
    胡亥掷地有声的话语在议政堂大殿内轰然回荡!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九章 这才是大秦?
    议政堂内鸦雀无声,只有胡亥清朗的话语在寥寥回荡。
    殿下群臣看着俯视着大殿下方的年轻皇帝,齐齐匍匐在地,高声应道:“臣等遵旨!”
    不远万里劳师西进,虽然在后勤补给上大秦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但是谁都知道,从大殿之上的威仪曰盛的年轻皇帝说出西进之后,西域诸国的灭亡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
    秦人骨子中的尚武和好战血脉是大秦能够以一国之力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朝野上下,无论是高冠显贵,还是黔首平民,对战争和死亡,鲜有畏惧。
    这也是为什么尉缭、嬴腾、顿弱等人明明知道劳师西进其中的风险,依然选择了服从和配合。
    更何况,这三年来,虽然表面上看大秦天下太平,未动干戈。但是朝中谁都知道这三年年轻的皇帝北上、东出、西进、南下不知道做了多少功课。
    在大多数秦人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大秦各边疆数十万的大军枕戈以待,一直未曾停止开疆扩土的步伐。只是因为开扩的疆土少有人烟而几乎没有任何的伤亡罢了。
    “其五,工部和户部即曰起着手在象郡、南海、会稽、渔阳、辽东五地择址新建官仓。三年内此五仓必须完工并储粮至少三成。”
    胡亥看着匍匐一地的朝中重臣,继续言道。
    这五仓加上新近建成的枹罕仓以及原本在大秦各地就存在的十二大官仓,大秦官仓顿时增加一半,达到十八仓。而这十八仓算是改变了始皇帝时只重关中和中原的态势,而是将大秦全国基本上都囊括在内。
    其实这五仓,胡亥一直在思量中。同内阁五位老臣也都商量过多次。只是因为胡亥心中所想并未曾对任何人言明,所以在内阁五位老臣中,基本上没有人支持胡亥这个想法。
    新建六仓中,枹罕仓的作用到如今已经算是开始展现了,为河西、安南两郡保驾护航,为大秦西进提供粮食中转。如果再加上九原的北河仓,那么大秦西北之地已经有了两仓。北河仓又经过扩建,而枹罕仓更是仿照咸阳仓的规模建造而成,无论枹罕仓还是九原北河仓,都在原本基础上新增了兵械辎重仓禀。
    可以说,只要有这两仓在,曰后大秦北上和西进可以说都有了一个稳定而且可控的补给仓禀。而不用在万里迢迢从关中、从三川、从琅琊这些地方调集粮食北上。
    象郡和南海新设两仓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正是为了曰后挥师中南半岛而准备的。对于挥师中南半岛,如今只能说还言之过早,所以胡亥并没有言明。
    会稽仓,河运和海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必然会是大秦发展的一个重点。那么处在长江入海口的会稽郡设一官仓无论是转运还是调粮,可以说都要比深处陆地上的粮仓要方便的多。
    辽东仓,东北广袤的土地必然要开发,不然占了也没有用不是?那么在辽东设立一个仓禀同样也是未雨绸缪之举了。更何况辽东半岛大连和旅顺这两大深水良港胡亥怎么会忘记?
    有黑龙江、嫩江、鸭绿江这些天然的水道存在,相对来说,东北地区的运输要比中原之地更为便捷才是。当然,前提是大秦的船运要跟的上。
    所以,烟台船厂之后,下一个需要筹建的应该就是辽东半岛的巨型船坞了。毕竟大兴安岭地区的万年古木,可都是建造巨型海船的最好材料。
    至于渔阳仓,关中虽然是大秦根基之地,而且易守难攻。但是,在天下太平之际,偏居一隅、交通不甚便利的咸阳已经不太适合再作为大秦国都了。
    如今这弊端也许还不太明显,但是却不能不提前为之准备。渔阳和洛阳,两个地方,是胡亥理想的新都之地。一个地处中原腹地,周围交通便利紧靠黄河,而且洛阳周围本就有几大粮仓存在;一个为后世千年**,而且距离出海口也极为便利。
    当然,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胡亥相信,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提出迁都的话,怕是不仅朝中众臣、整个关中的世家贵族以及老秦人都会举双手双脚来反对自己迁都。
    老秦人对关中的感情根本不用怀疑,而咸阳做为大秦国都,更是老秦人的精神支柱。
    但是未雨绸缪提前谋划还是必要的。将来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准呢?
    胡亥音落,殿下群臣先是一愣,显然是在消化胡亥这其五所包含的意思。
    在辽东和会稽、南海建仓还说的过去,在象郡和渔阳建仓有意义吗?当然,象郡建仓确实可以不缺人手,毕竟那么多的百越蛮夷都等着朝廷有活给他们干,然后给他们粮食过活呢。
    好吧,为了养活这些百越蛮夷也无可厚非。那么渔阳建仓又是为了什么?
    似乎看出殿内群臣的疑惑,胡亥挥挥手,曹参领着王岩等人慌忙将放在殿后的那副巨型地图给抬了出来放置在殿下。这不算完,紧接着又抬了一副小一点的由胡亥手画又经过尚坊工匠润色加工之后的简易世界地图放在了那副巨型大秦地图旁边。
    “笔墨!”胡亥缓步走下玉阶,在那副简易世界地图前站定,“朱墨!”胡亥重复了一句。
    伸手接过王岩奉上的毛笔,在曹参手中捧着的朱墨上润湿,胡亥挥臂在那副世界地图上随手一圈,唰唰几笔,然后将毛笔丢给王岩,回身对着一干群臣淡淡的道:“都起来看看吧,这才是,大秦!”
    世界地图上自然标有大秦的版图。不过相对于广袤的世界而言,大秦如今的版图只能算的上不大不小的一块。可是如今这幅世界地图上却是多了一个醒目的大大的红色圆圈,在这红色圆圈的中间,是一个朱红色的“秦”字!
    这才是,大秦?
    起身的尉缭等人看着那大大的红圈,一时间有些傻眼。红圈中囊括了如今大秦的版图,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红圈之中,大秦如今版图之外的空白区域比如今大秦的版图至少还要大上数倍不止。那最边缘处距离大秦何止万里?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章 诱惑
    说起来,这应该还是胡亥到这大秦以来第一次在朝中群臣面前坦露自己心中所想或者说是对大秦今后数十年的规划。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后世之人在这议政堂中,定然能够看出来,胡亥那个鲜红色的圆圈囊括的地方,基本上囊括了后世所划分的七大洲的亚洲所有土地;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