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沙泪 >

第38章

沙泪-第38章

小说: 沙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动开始!”
  于是这支陆军中有名的装甲师,在奉命前来指挥的装甲兵总监加勒特中将的指挥下,启动坦克的引擎,往兰尼亚与曼尼亚接壤的山区处前进。那时,天边的一弯月亮正隐入云层中,大地陷入了寂静。没有人知道,在这个幽暗难行的地区,会迎来一支可怕的部队。
  在第1装甲师前行到位于曼尼亚边境防线的空隙、即曼尼亚兰尼亚之间的灌木林带时,由于前方被曼尼亚人在路上埋设了地雷,所以不得不暂时停下。加勒特中将从他所在的装甲指挥车里探出头来,他看到了小路旁那块蒙着厚厚灰尘的道路牌。那上面写着:
  “桑代克山区,注意山火。距离边境五公里。”
  这里也不知有多久没人来了,小路显得沆沆洼洼,黑夜把它的羽衣覆盖在这片静谧的地方,只有奥军先头部队那些威力十足的坦克在发出间歇的喘息声。加勒特无声地冷笑,回头朝他身边的参谋人员和通讯兵说道:
  “就让我们从这里,迈出胜利的步伐吧!”

第三十八章 攻陷边境(2)
  在工兵的努力下,那些地雷都被排除掉了。奥军的坦克,继续往那灌木林区驶去。说曼尼亚人幼稚也好、不设防也好,其实也是和这片地形有关。因为这里确实不是一个行军的好去处。可是谁能想到,当初认定的障碍,今天却居然成了敌人先锋部队的突袭之处。也许正是因为太过相信以前的经验和对自己的自信,才会导致曼尼亚自己亲手埋下祸根。
  在事前,奥登尼亚一方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情报,知晓了有关曼尼亚防线的种种事宜。这个死角,位于其防线的北端,如若突破,必将包抄曼尼亚防线背后。第1装甲师现在正在努力把这个方案变为现实。在路上,他们果然遇到了一处由曼尼亚一个连防守的阵地,虽然是配备了两门火炮,不过它们还没来得及在自己人手里发挥作用,就被敌人坦克的火力压制得无法动弹。在睡梦中被士兵喊起来的该连连长,听说阵地遭到奥军坦克的突袭,他还在大喊:
  “这不可能!奥登尼亚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是的,依照曼尼亚的设想,奥登尼亚人当然不会出现在这里,因为他们将正面冲击边境的坚固防线,然后被曼尼亚军打个落花流水,再乖乖投降。可是,事实毕竟就是事实,奥军偏偏选择了这个难以突破的桑代克山区,直杀入对方背后。在第1装甲师强大的火力下,这个阵地的曼尼亚守军很快败下阵来,他们举起白旗,放下了武器。这是奥登尼亚军在前进路上所俘虏的第一批战俘,他们也是第一批见证奥军突袭战术成功的阶下囚。在把他们转交给后方的宪兵部队后,第1装甲师继续前进,随后而来的第10装甲师同样顺利地通过了这个看似不可能通过的山区。因为不相信敌人会在这里找到突破点,所以曼尼亚人甚至没有在连接河两岸的桥上安好炸药,只是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在此作防守。因为敌人突破得太快,所以后边负责防御大桥的军队根本还没有接到情报,同样的,他们遭到了第1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在对岸用火力传递来的“奥登尼亚人的情谊”。随后赶来的威廉一世步兵师也在坦克等火力的掩护下,开始向桥对面的阵地发起猛攻。对方的阵地几乎被炸得瘫痪,根本无所作为。当那些穿着灰绿色军服、头戴钢盔的奥军士兵奋不顾身地冲进桥对面的阵地里,曼尼亚的指挥官就明白到大势已去。他们只能无奈地投降。当他们被押到奥登尼亚军装甲兵总监的车前接受盘问时,曼尼亚军官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奥登尼亚人竟然想到把众多兵力投放在这个地区,不仅成功地突破进来,还打得他们措手不及。面对这支威风凛凛又杀气腾腾的军队,曼尼亚人明白他们已经不可能阻止敌人的入侵了。
  在占领了这座连接山区与外界的大桥后,两支装甲师就能没什么阻拦地绕到曼尼亚防线的后边去了。这时,距离他们跨入曼尼亚的国土那刻起,还不到24小时。在桥上敌人的阵地那里,士兵们还截获了关于曼尼亚边境防线的兵力分布图。当这些情报交到加勒特中将以及后来送到了第一集团军群的司令德克元帅的手上时,他们才真正明白到,施泰因的方案是多么具有先见之明。曼尼亚把他们在国内的部队几乎全部都调动到了东边的堡垒防线上,而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官兵,都藏在那个号称坚不可摧的防线里,静待敌人的到来。现在,他们要为自己的愚蠢和自信付出代价了。
  3月8日和9日,奥登尼亚军的其它后方部队陆续跟上,越过大桥,绕道往防线背后而去。至于身为前锋的第1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它们已经在曼尼亚的国土上横行,沿路清除了一些不足为患的阵地或工事,往曼尼亚防线的另一个出口地点而去。其间,那些呆在防线里的守军,竟然对此毫无知觉。由于背后是国内的土地,所以他们的炮口压根就没有朝向这里,而是指向东方的奥登尼亚。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奔袭,第一集团军群辖下的军队,已经把边境防线团团围住,使得里面的人再也不可能逃往别处了。当奉命指挥其部队防守在此的曼尼亚陆军司令接到友军死命送来的情报,显示敌人已经把他们包围的时候,他甚至还不大相信。因为根据上面的指示,奥军应该出现在侧翼或正前方,而不是在防线的背后啊!
  可是他的这个幻想很快就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奥军堵住了防线的两端,把这些无处可逃的曼尼亚士兵困在里面。抄到敌人后面的奥军士兵,由于已经有了两乌战役时的作战经验,所以这时他们非常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通过堡垒和防线后面那些没有设防的入口,他们把身上带着的手榴弹往里面扔去,逼迫得敌人死伤不少,然后才冲进去缴了他们的武器。毫无防备的曼尼亚士兵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些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奥登尼亚年轻人,带着胜利的喜悦,把丧失战意的他们赶出地下防线,暴露在更多的奥军士兵眼前。还有更多的曼尼亚官兵,根本不清楚发生什么事,就成了敌人的枪下亡魂。当然,大多数的守军,都被迫投降,然后被敌人用枪指着,命令他们走出地下防线。当看到这些一批批双手放在脑后、神情惶恐不安的曼尼亚人从里面源源不断地走出来时,旁边一个负责押送俘虏的士兵这样向自己的同伴说道:
  “真像一窝老鼠!”
  在敌人的枪口下,曼尼亚人素日的威风也没有了。这支号称整个米德加尔德大陆上数一数二的军队,竟然就是这样,被奥登尼亚军防不胜防的战术弄得没打过一天仗,就此全部投降。曼尼亚防线,守了边境不到五天,在没有放过一枪一炮的情况下,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而在这个时候,第二集团军群也在北方迅速突破。曼尼亚的那些周边小国和地区,防守力量本来就有限,再加上曼尼亚根本无暇来协助它们,所以只能任由奥军蹂躏。不过虽然他们没有先进的现代化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也一律欠奉,不过这些土地上的人民,还是不愿看到自己的国家落入奥登尼亚之手,所以他们都进行了拼死抵抗。这些也让奥军吃了一点子苦头,不过这些伤亡对于他们所取得的胜利来说,真是微不足道。由于见势不妙,所以这些小国的领主——那些摄政王和亲王以及他们的家人们,都逃往对面海峡的昂尼亚去了。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那些微弱的抵抗也被压制了下来。第二集团军群,在指挥官的命令下,用滚滚车轮和履带,压过这些被征服的国家的土地,往曼尼亚方向而来。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首相等人的坚决要求,所以禁卫军装甲师此次也承担起了第二集团军群的先锋作用。旗队装甲师、胜利装甲师、还有神箭装甲师,除了旗队装甲师,另外两上都是新成立起来的装甲师,其成员当然也全都是禁卫军。虽然在开始时节略有些不适应和慌张,不过在冲击曼尼亚北方防线时,禁卫军装甲师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毅力,着实令其陆军友军也自叹不如。原先那些对他们心存疑虑的陆军军官们,也不得不打消自己的想法,承认禁卫军确实并非浪得虚名,而是真正的打硬仗的部队。
  当3月13日,加勒特中将向后方总指挥部发来电报,显示他们已经拿下了边境防线并且全数俘获敌人的守军时,国防部部长利亚姆对此还半信半疑,他向收到这份电报的通信军官说道:
  “你们确定吗?这会不会是假情报?”
  就连首相本人,也无法马上接受这个喜讯。他命令总指挥部向前线发去确认的电报,询问对方:
  “前锋部队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请详细列明。”
  当再一次收到加勒特中将的电讯和由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德克亲自发来的电报后,远在后方的大本营里的人,才真的敢相信,他们确实拿下曼尼亚的防线了!而且那些被缴获的物资,除了一部分被用到前线的部队外,还有一部队正运往奥登尼亚本国内来,以作为日后军需之用。这个天大的喜讯,让首相及他的亲信欣喜若狂。没有了这条坚固的防线,那么曼尼亚也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想反抗也很难了!施泰因计划,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第三十九章 在《三剑客》的故乡
  在创世历1085年3月7日之前,曼尼亚在外界人们的心目中,依然是米德加尔德大陆上最强盛的大国,这一点,连不喜欢曼尼亚人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不过只经过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号称拥有整个大陆上最先进武器、军队作战力最强的国家,却像一门被人打哑了的火炮,只剩下那个威风的外壳,谁知内里却是连一枚炮弹也没有了。
  虽然曼尼亚并不是所有的守军皆被俘虏,不过在被敌人攻破了其防线的那时起,该国的大部分部队,都成了敌人砧板上的待宰之肉。由于军方的错误估计、再加上敌人的战术实在太过难以预料,所以导致了现在这样的结果。如今,曼尼亚军方统帅在接二连三地收到有关前线节节溃败的消息后,不得不尽全力调动剩余部队前去阻击敌人强大的兵力。事先那些对曼尼亚防线信誓旦旦,认为国家肯定能像上次大战那样击败敌人的军事将领、理论家,如今都通通闭上嘴,忙于自救去了。因为他们中有些人的家乡就在敌人的先头部队之前,要是再不赶快逃命,那么可就全完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奥登尼亚的军队了。由于根本来不及组织起来进行防守,所以大部分曼尼亚国内的军队在他们各自的阵地上都只能作小型的抵抗。而且他们之间的联络,不管是无线电还是空中的,都被敌人一手掌握,所以形势对曼尼亚军越来越不利,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这也并不是说曼尼亚人就会因此而完全放弃、尽早向敌人投降。相反,在奥登尼亚军经过的地区,那些坚守阵地的曼尼亚官兵们,用自己的力量去牵制对方。在第一集团军群辖区下的禁卫军旗队装甲师,负责夺取南部城市康拉特。和他们一样,还有另外几个装甲师,都在向曼尼亚内部全速前进。他们甚至用不着命令,都明白这次作战的任务就是要把那些曼尼亚的守军通通赶往北部的海峡沿岸,把他们全部包围起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这些军人们前进的步伐了。
  旗队装甲师是在3月16日来到了距离康拉特城外约二十公里处,这点子距离,对坦克而言不在话下。不过由于城外曼尼亚军的激烈抵抗,所以他们也不得不暂时停下,先清除了这些“障碍”再说。担任主攻的是装甲师最前方的101营,让坦克乘员们觉得奇怪的是,这里并没有看到什么明显的火炮或是敌军坦克,那些步兵也逃入了城中,似乎一下子不见了踪影。是不战而逃吗?还是说另有埋伏?该营1连的连长在炮塔出探出身子,用望远镜察看该城入口的情况,他没有什么发现。看样子似乎里面早已被我方军队给炸哑了,没有抵抗之力了。于是他命令坦克全速前进,冲入城内。奥登尼亚这些涂着新式灰绿迷彩的坦克,沿着城内的石子路进入到康拉特里。
  这时,在后方的101营2连排长米歇尔…卡洛所乘的坦克,正在城外的壕沟和仓库外,对那里的敌军车辆进行“一一清理”。令这位一向能以喝酒而闻名的少尉米希觉得奇怪的是,这里只有一些轮式车辆,而传说中的曼式坦克和半履带式车辆却几乎没有。难道他们全都逃跑啦?
  不,不对,这不可能。虽然米希像其他军人一样,都希望我方能用小代价换来大胜利,不过他也不会因此就认定敌人是那种望风而逃的鼠辈。曼尼亚人在哪儿?当米希用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看到离仓库不远的那片因下过雨而变得泥泞不堪的草地时,他相信自己找到了答案。在那片通往康拉特城的泥地上,留下了许多履带式车辆驶过的痕迹,这些痕迹消失在了离城不远的地方。
  “那些家伙,已经进去了!”
  米希浑身一抖,他赶紧朝自己坦克上的无线电操作员大喊道:
  “汉斯,马上通知第1连,让他们赶紧回头!那些曼尼亚佬和他们的坦克,正在里头等着我们呢!”
  同时,他自己也利耳机联络上了2连的连长,把这一情况指给他看。连长梅比斯在观察过那片地形后,马上又看向城内。在城门的茅舍附近,果然发现到了坦克的炮筒,只是被干草巧妙地掩盖起来。他们原来之前的抵抗都是作作样子而已,难怪我方会进行的如此顺利!梅比斯上尉也想和已经进入城内的1连连长取得联系,让他们赶紧先离开那里。而2连的坦克炮手、装填手还有驾驶员,都全神贯注的作好准备,等待一有情况就马上冲进城里营救战友。
  第1连连长此时并不是没有收到来自队友的联络,可他以及其它坦克上的人,都没有发现有这样的险情。康拉特城内依然保持着中世纪时期的建筑风格,只是已经人去楼空,所以道路都是些不大宽敞的石子路,只能勉强容纳一辆坦克在路上行进,所以这种情况对进入城内的奥登尼亚军十分不妙。
  正当头一辆坦克来到城区中心的小广场时,它的车长终于在望远镜里看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