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医卫 >

第229章

锦医卫-第229章

小说: 锦医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得他哑口无言才好呢!”张懋修一边恨恨的话,一边踮起脚尖朝里面看,想听听秦林怎么回答。
    大哥张敬修却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妹妹,心就算秦林表示得再优秀,父亲大人也不可能把妹妹许给他做平妻?那她为什么得知李青黛是正妻、徐辛夷是平妻之后那么高兴?真是奇哉怪也!
    大堂之上,帝国中枢众位尚书侍郎的目光都聚集在了秦林身上,好奇的想听听这位首辅帝师亲自点明的锦衣武官能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不过大家见他年纪轻轻,都不相信他能真的提出有实际价值的意见,大约只要有那么点意思,也就算过得去了。
    秦林不慌不忙,老实不客气的道:“其实边军经费、治理水利、停止折俸这三条都可以并行不悖,如果下官没有记错,去年国库结余应有二百万银子……”
    张学颜听到这里立刻红了脸:“这是应急的,要备着讨伐叛乱、抵抗北虏、赈济大灾,一两也不能动!”
    张居正则叹口气,又原谅了秦林三分,若不是秦林夺回那五十万漕银,这两百万马上就短了四分之一呢。
    “下官其实不打算动那二百万,”秦林赶紧摇头,解释道:“下官是既然太仓库有白花花的现银子,便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兜底,完全能用分期付款的办法解决河工钱粮,像治河民工所需的粮食,下官可以服两位巨商代为垫支,比及明年冬解,漕银便没必要千里迢迢上京,直接在江南加上五分利息偿付给他们就行了。”
    张居正一怔,马上知道秦林所谓的两位巨商其实是漕帮和五峰海商,这又是秦林做中保建立的同盟,对他这位执政首辅的大力支持。
    秦林做这件事利国利民,也不担忧朝廷赖账,有张居正做着首辅,明年冬解漕银直接在江南偿付粮食款项,漕帮和五峰海商还能有点利润呢。再者,如果洪武年这么显眼的拿出来垫支,还怕落得沈万三的下场,这万历年嘛,呵呵……历来只有商人赖朝廷的税,什么时候见朝廷抢过商人的银?
    潘季驯闻言又惊又喜,喜的是治河工程可以迅速上马,惊的是怕秦林胡吹大气,他忍不住问道:“秦将军,治河所需的粮食不下五十万石,那两位富商朋友能垫支得出来?”
    张居正笑着摆摆手:“潘侍郎,这个没必要担忧,秦林能垫支,就没有问题。”
    河工有了定计,工部尚书李幼滋、侍郎潘季驯两位眉花眼笑,兵部侍郎曾省吾就忍不住坐立不安,好像屁股上长了钉子。
    “曾侍郎,实话与了罢,那掣电枪、迅雷枪也是秦林鼓捣出来的,”张居正难得的笑了笑,颇为揶揄的道:“这人不学无术,歪点子却是有几个。”
    秦林没脸没皮的笑着:“世叔谬赞,侄是不学有术。”
    这厮!张居正把胡子一吹,本想骂秦林两句,又换了心思,脸色一肃:“新枪也要想办法,若有事理,老夫有赏,若不出个所以然,莫怪老夫重重责罚!”
    潘季驯是老实人,忍不住劝道:“就想不出好办法,秦将军在河工上也立大功了,似乎没必要……”
    李幼滋是张居正同乡,这时候已看出老同乡对秦林的态度有些儿奇怪,连忙把潘季驯拉了一把,叫他别瞎掺合。
    爹爹太过分了!外面听着的张紫萱,娇嫩的红唇嘟了起来,觉得父亲这么穷追猛打,只怕把秦林逼得太狠。
    张敬修、张懋修两兄弟也哭笑不得,记忆中父亲还历来没有这么“蛮不讲理”的情形呢。
    秦林是掣电枪、迅雷枪的主要发现者,他应付这个问题,可比他人轻松多了,微笑着侃侃而谈:“下官听戚大帅编练的新军,以车营和骑兵为主,使用鸟枪的步兵其实其实不多,曾侍郎,这可是有的?”
    曾省吾点颔首,因为的准,越觉察得秦林有门道,便回答确实如此,因为地形和机动等原因,南方浙兵以步兵、使用蛇矛管的鸟枪为主,而蓟镇编练的新军则是步骑车炮混编,炮有什么将军炮虎蹲炮,这里的是枪,暂时就没必要提了,而骑兵用的主要是三眼铳。
    “鸟枪经费浩大,只因合格的枪管难以制造,而这掣电枪的花费,反比鸟枪廉价很多,”秦林着觉得缺了什么,曾省吾忙从怀中掏出图样递给他。
    秦林便指着图样介绍工艺。
    这个时代没有钻床,手工钻枪管最繁难,一支鸟枪的枪管要一名工匠花一个月时间来钻,相比起来安药池、做扳机这些工序就简单多了。
    掣电枪的枪管长度只有鸟枪的三分之一,理论上时间只花十天,实际上因为枪管变短,制造难度和废品率都大大下降了,仅仅两天时间就能做出一根。
    所以虽然是新式枪支,因为枪管大幅度减短的原因,掣电枪的费用反而只有鸟枪的三分之一。
    射程嘛当然比鸟枪近,可它取代的是骑兵三眼铳,那可比三眼铳射程和精度都强多了——蛇矛管的迅雷枪才是取代鸟枪的。
    “原来掣电枪这么廉价,”曾省吾恍然大悟,“那么我们先批量制造掣电枪取代三眼铳,花费就不会太多,将来等国库宽裕了再慢慢以迅雷枪取代鸟枪,倒也不急于一时。”
    “其实鸟枪改迅雷枪也很简单的”,秦林笑着在图上比比划画,只要加装几个部件,把鸟枪夹火绳的龙头换成迅雷枪的击锤,就可以完成改装,花费其实不多。
    曾省吾大喜过望,禁不住上下打量秦林,啧啧赞叹道:“难怪帝师首辅张老先生如此看重,原来秦友学问如此精深!年轻有为,果然不是那些皓首穷经的腐儒所能相提并论的。”
    王国光早已急得不可,曾省吾刚完,他就不等张居正提问,先问着秦林:“折俸的事情,不知秦友如何看待?”
    好嘛,这才叫能者多劳呢,连官员折俸都要秦林来想办法了。
    谁叫他表示得太抢眼,好像无所不能呢?
荆湖卷 352章 整修衙门
    352章整修衙门
    折俸,即折支俸禄,将一些外国进贡的贡物按价值折算成粮食和银两,发放给官吏,以冲抵其原本的薪俸。(免费/小说 首发)
    这种办法盛行于永乐到成化年间,因为三保太监下西洋,前来朝贡的南洋国极多,胡椒、苏木等贡品在府库聚积如山,朝廷便推行折俸来降低库存,到了一百年前的成化中期,因为库存下降,便逐步废除了。
    张居正当国,隆庆开海,前来进行朝贡贸易的国家又逐步增多,贡品也多了起来;同时民间海贸日益兴盛,福建月港的提督市舶太监和奸猾商人通谋舞弊糊弄朝廷,弄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海外物产充作实物税,全都运来京师,堆在府库里面。
    正逢张居正推行新政,希望开源节流,便廷议重开折俸,用这些货物充当薪俸发给官员们,以节约原本的粮食现银支出。
    可刚刚实行一个月,就搞得麻烦大了,南北两京的官员叫苦连天,尤其是那些穷酸苦熬的给事、御史等中初级官员,一时间物议鼎沸,而众多皇亲勋贵也极力反弹。
    强力推行,众多初级穷京官已生活无着,勉强要把人家薪俸折成不当吃不当穿的奇怪东西,未免没有事理;就此收回成命,又有朝令夕改之嫌,朝廷、内阁,尤其是首辅帝师的威信何存?
    现在张居正都有骑虎难下的感觉,所以当王国光提出此事之后,他颇为期待的看着秦林,希望他又能出个歪点子,解决这个麻烦。
    秦林却是摸着下巴苦笑,心们把我当作哆啦梦了?
    河工民夫所需的大批粮食,因漕帮和五峰海商财雄势大,势力规模正好位于稻米高产区江南水乡,自己又具备强大的运输能力,这才能够让秦林轻松解决。
    掣电枪、迅雷枪装备新军的经费问题,新式武器原本就是秦林鼓捣出来的,曾省吾等人虽是能吏,接到魏国公呈来的样品和图式才几天时间,当然不如他驾轻就熟。
    而折俸这件事,秦林还是第一次听,之前完全没有任何准备,要是他立马就能把完美的方案拿出来,好嘛,张居正直接让贤得了。
    “这个嘛,下官暂时还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秦林讪讪的笑了笑,朝王国光拱拱手:“等下官回去慢慢想一想,若是有了什么一孔之见,再请王天官指教。”
    王国光却是没什么,究竟结果秦林已经解决了兵部和工部的两个难题,要是连折俸事件的处理办法也信手拈来,那简直就太妖孽了。
    张居正听了有些失望的叹口气,或许是前面秦林特出的表示,首辅帝师在不知不觉间已把他看可能和王国光、曾省吾这些尚书侍郎同级的人物,甚至机谋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秦世侄,老夫知道颇有点歪脑筋,折俸这件事回去再多想想,若有什么鬼主意,无妨径来告诉老夫。”
    张居正和颜悦色的着,原本打算拿几个难题考倒秦林,再拿他狠狠发落,可现在首辅大人改变了主意,顿了顿,又道:“若是办法好,老夫重重赏!”
    秦林嬉皮笑脸的坏笑,心道怎么重赏?把张紫萱许给我,那就差不多。
    等在窗外回廊上的张懋修却是很解气的道:“哼哼,秦某人总算也有被考倒的时候,我只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刘伯温再世呢!”
    “我却是觉得秦林不错了,至少咱们就办不到河工和新枪这两条,”张敬修笑了笑,觉得弟弟过于苛刻,六部尚书都没想出好办法,偏就要秦林拿出来?
    “喂,妹怎么?”张懋修推了推妹妹的肩膀。
    “折俸的事情,中初级京官受损大,勋臣贵戚反弹强……”张紫萱喃喃的念叨着,漂亮整齐的门牙轻轻咬着嘴唇,斜飞入鬓的修眉微微皱起。
    张懋修奇道:“什么?我们问怎么看秦林呢……”
    “这还用问吗?”张敬修无可奈何的看看弟弟,又看看妹妹,一切尽在不言中。
    张紫萱反应过来,俏脸霎那间变得绯红——原来刚才她正一门心思替秦林琢磨办法呢!
    大堂之上,工部尚书李幼滋、侍郎潘季驯,兵部侍郎曾省吾这三位喜笑开怀,他们的难题都有了着落;户部尚书张学颜喜忧各半,喜的是有两件紧迫的国库支出有了解决办法,朝廷开支不再像预料那么紧张了,忧的是折俸还没合适的办法,他这个户部尚书势必成为众矢之的。
    唯有吏部尚书王国光、侍郎王篆两位闷闷不乐,他俩一个年近七旬,一个年过花甲,两把白胡子,在那里埋怨:“都讲求吏治,洪武爷定下的俸禄原本就低,还要折俸,这不逼着人去贪污吗?”
    “能贪污,能弄点冰敬炭敬还算好的,可那些个穷京官连贪都无处贪,原本俸禄低,正好京师衙门破旧冬季严寒,拿这个做借口,都缩在家里头烤火,衙门里空空如也……”
    任何王朝到了中期以后必定制度松弛,就拿朝会来,成化年间锦衣卫做过统计,有一次应到的两千多名官员竟有一千多名没到,从公侯伯开始直到低品官员都有,以至于到了张居正执政,干脆把每天的早朝改为逢三六九日举行,省得官员们老是想方设法的逃避上朝。
    官员们连面见皇帝的早朝都可以肆无忌惮的“逃课”,衙门办公更是随便溜号了,天气好还正常一点儿,入冬以来天气严寒,借着衙门破败四面漏风为由,许多官员干脆公然罢工了,要推行严查吏治的考成法,就遇到了大面积的软性抵当。
    秦林听到这里,忽地心头一动,接口道:“所谓做官不修衙,其实都是面子上显得清廉,各位官员自己家里都是富丽堂皇的,故意把衙门弄得破破烂烂,一来省了银子往自己荷包里揣,二来正好借衙门破旧为由不去值班,躲在家里舒舒服服的行乐。”
    张居正闻言果然大为光火。
    他用能吏不用清官,像王国光、曾省吾这些官儿,或多或少都有点儿贪财、好色的错误,但个顶个的能干,处理政务也极其勤勉。
    相反,首辅帝师最恨的就是一是沽名钓誉假清高之辈,二是庸官懒官昏官,秦林的,正触到他恼火之处。
    “这些庸碌无能之辈,尸位素餐,真乃国之蛀虫!”张居正生气的着,把手往下一切:“老夫早晚要将此辈尽数革退。”
    秦林笑眯眯的道:“世叔,以侄愚见,折俸一事或可容后再议,衙门确实该修修了。衙门太过破败不但有碍国家观瞻,失了天朝体面,并且给官员趁严寒酷暑偷懒逃班的借口,可不是什么好事。”
    修衙门就要花钱,张居正原本极恨庸官懒官,可一听要花钱就又沉吟未定。
    工部尚书李幼滋想了想,帮着道:“新建当然花费浩大,如果只是维修的话,其实所费不多。”
    “并且秦将军解决了军械、河工两个难题,这点维修费用咱们户部还是拿得出来的,”户部尚书张学颜也赞成修修衙门,他和王国光编辑万历会计录的时候,就调查过各衙门营建修整的费用问题。
    “好,”张居正轻轻拍着桌子,点了颔首:“就由户部拨款、工部负责,把京师各衙门修一修,免得庸官懒官以此为借口逃避坐班,逃避老夫的考成法!”
    秦林咧着嘴嘿嘿直乐,这家伙心怀鬼胎。
    他朝李幼滋作了一揖,笑道:“不是下官叫苦,下官在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处事衙署,实在破得不成个样子,既然要修衙门,我就在这里求个情,请李尚书派人先把我那衙门给修修!”
    呃~张居正、王国光、张学颜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哑然失笑——夸夸其谈的清流、处事能干的能吏、老成稳重的官场老手、飞扬嚣张的贵戚纨绔,大家都见很多了,可像秦林这种没脸没皮的家伙,诸位朝廷大佬还是平生头一次遇到。
    李幼滋忍不住莞尔,取笑道:“原来秦将军赞成修衙,早已把自个儿的主意打在前头了,请问张老先生,贤侄这算不算借公行私?”
    张居正捋着胡须,微笑不语。
    秦林厚着脸皮连声道:“公私两便,这只算公私两便。”
    “无赖,真是个无赖!”张居正忍不住呵呵大笑,又正色道:“秦林,别处耍无赖倒也罢了,唯独有件事别乱打鬼主意,否则老夫决不饶!”
    老泰山……秦林苦着脸,心您还真是严防死守,咋人和人相差就那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