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

第146章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146章

小说: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老两口对他们还是友善的,毕竟,出嫁女是泼出去的水,为了嫁出去的女儿举债,还让儿子来承担债务,这种事情放在谁家,谁家的儿媳妇不得闹个天翻地覆的,丁氏没有闹腾,他们觉得已经是万幸的事情了。
  “娘,以前的事情,过去了就算了,没必要把亲戚弄得像仇人似的。”赵虹玉温声劝道。
  “那可不行,虹玉,你就是太好心了,娘跟你说,那些个人就不安好心,凑近咱家,就为了想让咱家推荐他们去胡家干活,你可不能心软应下,你想看,那些人的品性,去了胡家,万一做了什么偷鸡摸狗的坏事,那还不得把你和你哥嫂都连累了,所以,你可千万别犯糊涂啊。”潘氏敲打着自己闺女,生怕她一个心慈手软应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亲戚。
  “娘,我知道的。”赵虹玉闻言,急忙点头,胡家对她如再造恩人,她可不能给胡家招揽这些品性不好的人。
  潘氏见女儿听得进劝,安心的舒了口气。
  她从筐里挑出一个梨子,坐在堂屋的方桌上削皮,削着削着,她瞄了一眼赵虹玉的脸色,小心开口说道:“上次跟你提的事情,你觉得咋样?”
  赵虹玉的脸上一僵,没有答话。
  “唉~”潘氏叹了口气,“娘知道,你不喜欢,可是咱们这条件,王媒婆能寻的人实在有限,娘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可以的,你年纪也大了,再拖几年会更难,还是考虑考虑吧。”
  赵虹玉低头垂眸,掩盖眼里复杂的情绪。
  年初时,潘氏托了说亲的王媒婆,想着赵虹玉才二十五,趁着还算年轻美貌,看看能不能寻一门合适的姻缘。
  王媒婆当即应下,赵虹玉相貌好,个性也温顺,找户合适的人家理应不难。
  死了媳妇的鳏夫或者因各种原因未娶的老小伙,都是合适的人选。
  可是,王媒婆从年初跑到深秋,硬是没找到几户愿意相看的。
  原因很简单,赵虹玉和离的对象是梁虎,在十里八乡恶名昭彰,即使已经死了三年多了,心存顾忌的人还大有人在。
  好不容易有两户人家意动,可赵家人却看不上了。
  赵家能看上才叫怪事。
  一户是四十三岁的鳏夫,家里十余亩良田,两儿子两儿媳,孙子都有两了。
  另一户年岁倒是不大,二十八的男子,媳妇病死了,留有一小儿,如今八岁,家里做着小本买卖,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潘氏当时听了,立刻眼睛一亮,觉得与自己闺女挺般配的。
  于是,派了赵虹山去打听。
  打探的结果,把潘氏气得差点鼻子都歪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 拒绝

  那个男子,家里有点闲钱,是个时常出入青楼眠花宿柳的浪荡子。
  家里有个小丫鬟,还被他弄大了肚子,去年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如今还养在家里呢。
  赵虹山跟他们所在的街坊邻居一一打听,得到的结果,都大致一般。
  他气得当时就想冲进男子家中,揍他一顿。
  听到这样的消息,赵家老两口先是气愤恼恨,随后又唉声叹气,好好的闺女,如今连门合适的亲事都难寻,天意弄人呀。
  王媒婆也知道自己这事办得不地道,可那户人家出的谢媒礼很高,王媒婆秉着试一试的想法,心虚的提了提。
  谁知道,事情一戳就破,平白惹了赵家一身气。
  而后,王媒婆好长一段时间没了音信。
  几天前,王媒婆突然出现,给赵家带来了一户人家的消息。
  潘氏听完,觉得可以试着相看。
  男子是广一村的村民,三十八岁,在村口开了家肉铺,是村里的屠夫,家里有良田十二亩,旱地十八亩,是广一村数得上数的富户。
  膝下一儿一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在私塾念书,他媳妇三年前病逝,男子守了三年,才开始谈及续弦的事情,是个重情重义的个性。
  他听说过梁虎的事情,却没有因此而退却,只道想寻一个温柔顾家的女子,要是相看成功,他不在乎她从前的事情。
  老两口商量后,觉得人还算靠谱,就又让赵虹山去广一村探听一番。
  探听的结果,还是挺让老两口放心的,广一村是个大村,男子的肉铺开在村口,每日的销量不小,家里起了四间大瓦房,儿子十二岁,在私塾念了五年书,明年准备去考童生试,男子为人稳重性子平和,很得村民称赞。
  赵虹山回答他们的口气,却有些闷闷不乐,他妹妹花骨朵一样的年纪,居然要嫁一个比她大十三岁的老男人,他怎么能高兴得起来。
  可,不高兴,又能怎样,妹妹还年轻,有个知冷知热的人陪着,总比孤独终老好吧。
  打听出可靠的消息,潘氏就找来了闺女。
  赵虹玉对父母的话一向是顺从的,老两口为了她的事情愁白了头发,是真心替她着想,她从不想忤逆他们。
  可是,这次,她却犹豫了。
  垂着脑袋,绞着衣袖,就是不肯开口。
  “虹玉,你是咋想的?跟娘说说?”潘氏轻声问道。
  “……”赵虹玉的头垂得更低了。
  “哎呦,你这妮子,还跟娘生分不成,有啥话不能说的呀?”潘氏心急。
  “娘~”赵虹玉抬起头,犹豫再三,终于鼓足了勇气道:“我……我不去相看。”
  潘氏一愣,没想到女儿会拒绝,忙问道:“为什么呀,那人我让你哥去打听过了,王媒婆给的消息没出差,虽然年纪大点,可人品还是好的,错过了这家,下一户不一定能比他好呢。”
  赵虹玉摇摇头,又咬了咬下唇,“娘,你就别问了,就当女儿任性一回吧。”
  说完,她站起了身子,“娘,我先回胡家了,你二老就别为我操心了。”
  “唉~”
  潘氏看着一溜烟跑出院门的赵虹玉,一声叹息。
  也许,他们真不该逼着孩子,可为人父母的,哪个不是为了孩子着想,不趁着年轻颜好找个伴,以后老了谁来照料她。
  赵奎啃着桃子,吃得不亦乐乎。
  “小奎,桃子有啥好吃的,姐给你买了好多糖和糕点,你过来看看嘛。”赵彩霞瞥了一眼那半筐水果,胡家真小气,就分这么点水果给小奎。
  赵奎朝她白了一眼,从他进门,他这大姐就叨叨个没完,什么胡家小气呀,沐休日让你们干活呀,越有钱越抠门呀……
  巴拉巴拉的,一付长舌妇的架势,赵奎十二岁,三年的学堂生涯,早就有了自己的主观和想法,对赵彩霞这种无知妇孺的行为,很不想理会。
  “大姐,你咋还不回去,难道要在家里过夜么?”赵奎看了一眼天色。
  赵彩霞一噎,这才下午,离天黑还早呢,这死小子是嫌她烦了。
  田贵枝从里屋拿出一件小衣裳,嗔了赵奎一眼,“小奎,你大姐难得回来一趟,你怎么这般说话呢。”
  赵奎却不领会,嚷道:“难得什么呀,这个月才几天,都回来两三次了吧,你去村里问看,哪家出嫁的女儿像她这么爱回娘家的。”
  田贵枝一愣,看着有些恼羞成怒的赵彩霞,连忙轻喝道:“瞎说啥呢,你姐是心里有咱家人,你这没眼界的孩子,彩霞,别跟你弟计较,他还是个孩子呢。”
  “切~”赵奎翻了个大白眼,啃着桃子出门找小伙伴玩耍去了。
  “彩霞呀,这是你弟小时候的衣裳,你晚上睡觉压在枕头底下,明年一准能生个大胖小子。”田贵枝喜滋滋的把手里的小衣服递给了她。
  赵彩霞接过,稀罕的放在自己的肚皮上,脸色闪着得意之色,“娘,杜大富说了,这胎要是生个男孩就给我买个大金镯子。”
  “怎么还直接喊人家的名字,小心你公婆听到,不高兴。”田贵枝听到大金镯子眼睛亮了起来。
  “哼,怕什么,我现在可是怀着他家的金孙,他们才不敢对我咋样呢。”赵彩霞撇嘴道。
  “啧啧,你也不能太过了,当初我给你挑人的时候,你还不乐意,看看,现在日子过得好吧,等你生下儿子,那整个杜家还不是你说的算。”田贵枝脸上意得志满。
  赵彩霞原本得意的脸上,暗淡了一下,随口问道:“爹呢?咋半天还没回来?”
  田贵枝一顿,脸跨了下来,不得劲得说道:“他和彩凤去了你姑家。”
  赵板凳对赵彩霞的婚事一直很不满,导致这两年看田贵枝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咋都不顺眼,更对她放了狠话,说小女儿彩凤的婚事不许她插手,好好的女儿去给别人做后娘,赵家的脸都给她丢尽了。
  “彩凤的婚事还没定下呢?”赵彩霞知道她爹不待见杜大富,所以很少领着杜大富归家。
  “没呢,你大姑那边又能有什么好人家,穷乡僻壤的,嫁过去还得下地干活,平白糟蹋了彩凤,像你这般有什么不好,嫁镇上好吃好穿的不用干活,相公知冷知热还心疼人,不就年纪大点么,这有什么。”赵板凳那木头疙瘩怎么就这么不开窍。
  赵彩霞木着一张脸,她也不乐意嫁给人做后娘,可是有什么法子,她喜欢的人嫁不了,既然嫁给谁都一样,那当然得选一个有钱的。
  潘氏在王氏的房里抹着泪絮叨着。
  胡家与赵家相邻,两人岁数也相当,这几年两家常来常往的,相处得很是密切。
  “你也别太老催着虹玉,她当初嫁了那样一个人,怕是心里烙下了阴影,害怕成亲这事也说不定。”王氏安慰着她。
  “这道理我知道,孩子吃了苦受了罪,我心里也难受,可是,做娘的心情,嫂子,你也了解呀。”潘氏抹着泪叹着气。
  “虹玉是个好姑娘,她会理解你的用心的。”赵虹玉在小儿子家做了三年厨娘,从来都是兢兢业业,踏实认真的,王氏对她的印象很好,“你看,是不是你姑娘心里另有打算呀,你得多问问她的意思,别自顾的就只知道给她相看对象。”
  “有啥打算?嫂子,你知道虹玉有啥想法么?”潘氏忙问。
  王氏笑笑,她这几年新长出的头发乌黑油亮,脸色的褶子随着脸颊的圆润,变得平整光泽,加上肤色白皙双目有神,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一大截,六十岁的人了,乍一看,像四十出头的妇人。
  “我哪会知道虹玉的想法,就是这么一说,让你多问问。”
  潘氏却像抓住了救星,“嫂子,你替我去问问吧,虹玉一向尊敬你,你问了,说不定她会与你说说心里话。”
  王氏“哈哈”一笑,潘氏是心急了抓住什么都当救命稻草,不过,她能理解她的心,当娘的,总是盼着孩子们能有个好归宿的。
  “行,我得闲替你问问,你别着急上火的,那个广一村的,岁数差得太多了,不一定就是良配,慢慢来吧。”
  潘氏自然千恩万谢,无论成不成,王氏的善意她记在心里。
  从胡家老宅出来,潘氏回头看着老宅新扩建的院落,一水的粉墙黛瓦,青砖铺路,高高的院墙上爬满了紫藤和蔷薇,入秋时节,粉色的蔷薇依旧迎风招展,给阔绰气派的房子平添几分鲜艳的色彩。
  胡家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短短几年的时间,不单是钱财上的富足,精神外貌上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王氏一身清雅的藕色衣裙,料子应是价格昂贵的杭绸,身材高挑气质稳重,远远看着,还以为是哪家年轻金贵的夫人呢。
  而且,胡家除了梁氏,所有的人员都跟着学堂里的凌老先生和秀才娘子习文练字。
  他们这一举动惊呆了望林村所有的村民。
  胡全福和王氏都六十的人啦,还跟着先生学习?难道还想去考秀才不成?
  潘氏把村民的酸话带给王氏,她却哈哈大笑,随后解释道,她家孙女,也就是珍珠说,如今家里办了学堂,没道理自家人却大字不识,人生在世几十年,花费两三年的功夫,跟着先生学习,虽然不一定有什么具体的功效,但是,活到老学到老,总能对事情的见解或是人生的阅历有所帮助。
  潘氏对王氏的话,很多没能了解,但不妨碍她对胡家的敬佩。
  加上,赵虹山和赵虹玉也在跟着学习的范围,他们一家更是只有感恩戴德的份。
  每次,虹山或者虹玉把他们习字的字帖带回家时,尽管她看不懂,可光看着她都觉得很幸福。
  他们一家能与胡家做邻居,实在太幸运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何必顾虑太多

  翌日,王氏吃过早饭,就牵着平善的小手去了小儿子家。
  “哎哟,平善来了。”李氏抱着秀珠笑着打招呼。
  秀珠挣扎着下地,就跑到了平善身边。
  “平善,来、来,玩积木。”
  秀珠从来不叫平善哥哥,无论大家怎么纠正,她就是不叫,在她的认知里,平善和她都是一样大的小娃,平安平顺那才是大的哥哥。
  秀珠的积木,是珍珠特地让鲁有木用木材的边角料做的,做了满满一箩筐,是两个小娃最喜欢的玩具之一。
  “荣娘,珍珠呢?”
  “在后面浇花呢。”
  珍珠最近的日常,就是浇花练字带秀珠,偶尔也会做点针线活。
  王氏看到她的时候,她正用木制的浇花水壶给后院的花草浇水。
  这种浇花水壶就是仿制现代浇花水壶的模样,只不过是换了木制的而已,也是托了鲁有木做出来的。
  样式一样,简单方便,只有一个小毛病,就是比较重手,浇花久了,珍珠感觉自己的手臂都要练出弘二头肌了。
  “奶,吃早饭了么?”珍珠瞥见了她,招呼道。
  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射在亭亭玉立的少女身上,雪白的肌肤在阳光下显得透亮莹润,秀美的脸庞似空谷幽兰的散发出幽幽的芬芳。
  王氏心中感叹,怎样出色的男儿郎能配得上她家的珍珠哟。
  “吃过了。”王氏脸上溢出慈爱的笑容,走了过去,“种了这么多花草,浇水都得费气力呢。”
  后堂的游廊两边砌了花圃,花圃里依次种满了各色花草,很多花草的种子都是尤雨薇从京城送来的。
  有着灵泉的依仗,所以的花草都长得繁茂旺盛。
  一到花期,花开满院,香飘满园。
  “没事,浇花淋菜还不是一个道理。”珍珠微微一笑,她每天都挺闲的,不找点事情打发时间怎么行。
  王氏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