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

第155章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155章

小说: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多请?去年请来切肉的妇人就有八个了,今年还要多请几个?”李氏倍感压力。
  珍珠莞尔一笑,想了想才道:“那边有奶在管,你就别操心了,看着秀珠和平善就行了,去年有两个妇人偷懒耍滑头,被奶揪了出来,今年咱们请人,要仔细些,嗯,冬日山庄那边的活干到下雪前也要停了,先让郑叔和二牛爹过来帮忙,他们都是勤快能干的,帮着爹和大伯杀猪,分解肉骨,切肉灌肠,都可以。”
  听她细细地安排,李氏频频点头。
  “对,去年那个刘二嫂要死要活的过来干活,可没几天就偷懒耍诈,居然往裤脚里塞猪肉,唉,也不嫌臊得慌。”
  说起这件事,珍珠忍不住笑出声来,去年入冬,胡家开始制作腊味,继续请了几个相熟的妇人帮忙切肉灌肠,那个刘二嫂,找到王氏抹泪哭穷,一个劲的求着王氏,让她也到胡家的腊肉作坊干活,王氏一心软,就答应了。
  同刘二嫂一起去的,还有一个同村的妇人。
  这两人刚来的前几天,倒老实勤快,不过,没过多久,就开始原形毕露了,切肉的速度慢不说,还经常插科打诨,挤兑老实肯干的老员工,后来,开始把肉塞在裤腿内,封口扎实,用长裙遮掩,夹带出胡家。
  她们头一次得手后,第二天又想故技重施,被一直注意她们的王氏逮了正着,东窗事发的两人,不仅没有认错,反倒怪胡家小气,家大业大还跟她们计较这几块肉。
  闻讯赶来的珍珠,听了这话,气急而笑,招呼了王氏,直接送去了村长家中。
  赵文强把她们一通臭骂,再叫来两家的男人,一并训斥了一顿。
  事后,王氏很自责,明知刘二嫂平日是个什么性子,居然还心软放她进了胡家,平白生出这些糟心事。
  胡家自然没有谁会责怪王氏,珍珠更直言,这些都是小事,不必要为了不相干的人生气。
  老员工有六个妇人,张氏和她的大儿媳妇小张氏,东胜奶奶潘氏,赵黑豆的媳妇黄氏,以及另外两个后来添补进来的妇人,都是老实勤快的厚道人。
  原本赵大山的媳妇马氏和东胜娘丁氏,也在干活的行列,不过,她们去了另一个稳定的岗位,所以今年还能多添两个妇人。
  胡长林和胡长贵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日程。
  收猪宰杀分解,每日五六头猪的分量,忙得他们连饭都是赶着吃的。
  今年,珍珠特意给他们招了两个有力的帮手,郑双林和赵黑豆。
  两人终于能歇口气,不用忙得脚不沾地了。
  切肉和灌肠的妇人,一声招呼,大伙二日就早早过来了,制作的流程都是做惯了的,她们一来就自觉的端上屋角的板凳,开始剥肠衣,等猪宰杀完好,再动手切肉。
  珍珠则在自家后院的杂物房内,开始用石磨把香料磨成粉,这活也不好干,香料太多,半天都磨不好,好在,平安下来学,就过来帮忙。
  几个大布袋里的香料,通通要磨成粉末,工程还是挺大的。
  “姐,土旺问我,今年咱家是不是要多招人手,我就问他,谁想要来干活,他说他奶想过来试试。”平安磨着香料问道。
  土旺奶奶?年纪快六十了吧,珍珠有些犹豫,不是嫌她年纪大,而是怕她太操劳。
  “他奶奶眼睛咋样了?”
  “好很多了,除了晚上看东西有些模糊,白天都能看得很清楚。”平安和土旺混得好,不时会去他家玩耍。
  “哦,那你看他奶手脚利索不?”
  “挺利索的,土旺奶奶说,都是因为吃了咱家的鹿肉,所以现在身体比五十岁之前还要好多了,养鸡种菜动作都挺灵活的。”
  土旺是个内敛孝顺的男孩,家里的活都经常抢着干,可是,土旺似乎对农活不那么上手,种的菜都是蔫蔫的,养的鸡都是瘦瘦的,土旺奶奶接手后,家里的菜和鸡都变了个模样。
  “呵呵,那行,你跟他说,让他奶明天吃完早饭过来吧。”土旺奶奶她这些年也接触了挺长时间,知道她是个本分的,做些切肉灌肠的活,还是可以的。
  东胜奶奶也快六十了,手上的动作一样爽利,只要土旺奶奶速度不是太慢,那就不必太过计较。
  土旺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这几年,靠着胡家不时资助,加上土旺每个月送草料的零碎工钱,日子倒不算太难过,只是肯定是存不了什么银钱的。
  土旺奶奶出门干活也好,自力更生才是生存之道,依靠别人多资助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土旺是个聪明的孩子,杨秀才说,明年他们下场考童生,土旺考中的几率极大。
  有了一个土旺奶奶,珍珠的预算里,还想多添一个人,正想着村里谁家的妇人比较合适,李氏就在门外叫唤她的名字了。
  “娘,咋啦?”她起身拍怕身上的香料粉末。
  “那个赵婶领着她二儿媳妇来了,你去看看吧。”李氏神情有些紧张。
  赵婶和她二儿媳妇?是谁?村里姓赵的人太多了。
  等她到了厅堂,就看见了头发有些花白的村长夫人黄氏和她家的二儿媳妇廖氏。
  “哎呦,珍珠呀,几天不见,又漂亮了许多呢。”黄氏见了她就猛夸。
  “……”珍珠笑笑,这又是有啥事相求了吧。
  她笑着和她们寒暄客套一番,才开口问道:“有啥事就直说好了,你们也知道,我家最近开始忙着冬日腊味的事情了,要忙的事情挺多的。”
  黄氏与她儿媳妇廖氏互看了一眼,忙支了笑脸,“珍珠呀,我是从你奶那里来的,听说你家今年要多招两个帮手,你看,我家柏成他娘咋样,能进你们作坊干活不?”
  黄氏昨夜去了老宅,找王氏商量,王氏经过去年的事情,轻易不愿答应,只让她们到胡家去问珍珠的意见。
  照理说,村长家应该不会缺钱银到让儿媳妇去帮工的地步,偏生他家的赵柏铭考中了秀才,还要往举业上走,家里要供出一个举人,可不是几两银子的事情,光是进县学就得花费不少钱银,加上打点关系结交朋友,花钱更是厉害。
  赵柏铭是懂事的孩子,非必要的交际应酬都推脱了,可是,完全推脱是不可能的,被冠上孤僻高傲不合群的名声,对他的未来也是有影响的。
  所以,赵文强是咬紧了牙关过日子,把钱都省给了赵柏铭的日常花销上。
  村长两个儿子,大儿子赵繁荣两夫妇只有赵柏铭这么一个儿子,赵柏铭中了秀才后,回过一趟村里,如今依旧在南面为儿子的将来做准备,二儿子赵繁茂两口子育有赵柏成和赵美月一儿一女,两口子只会在家务农,每年出产的粮食,够一大家子的口粮,还有剩余的,就都卖了攒钱银。
  赵柏成是望林学堂最新一批的学生了,家里如今还有两岁的赵美月。
  家里供着赵柏铭,虽然一家人一年挣的钱银也不少,可抵不过,读书的费用太过高昂,这些年赵文强勉强攒下些银子,把县学的费用一交,加上供给他的生活用度,购买笔墨纸砚,口袋立刻空了一半。
  一家人的嚼用都紧张起来。
  这才刚开始呢,秀才每年要重考“岁试”,合格后,可以准备秋闱的“乡试”,考取后方为举人,举人才有资格赴京赶考。
  每一轮,都需要足够的银钱支持,读书考举是件费钱的事情。
  赵文强和黄氏很忧虑,孙儿考中了秀才,家里的钱财却相形见绌。


第二百四十章 入冬前的忙碌

  胡家的腊味作坊给的工钱是十二文一天,按天算,不包午饭。
  约莫要忙活四个月,每天月的工钱在三百六十文左右,具体得看干活的天数。
  干完四个月,每个帮忙的妇人,大多都能拿到一两四钱的工钱,这钱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农妇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加上,胡家的福利好,每个月结算工钱的时候,都会添上不少额外的东西,比如猪骨、猪皮、猪板油等等。
  过年前的日子,还会送一份价值不菲的年礼。
  换算成银钱,至少也值四五百文钱呢。
  珍珠对村长家的二儿媳妇不熟悉,只偶尔碰见过几次,似乎是个性子内敛的妇人,接人待物都有几分生分。
  真的很不像是村长家的人。
  珍珠笑笑,对着坐在一旁不吭声的廖氏道:“赵二婶子,我家是还缺一个人手,不过,腊味作坊味道大,活腻手,见天的就是切肉灌肠,就怕你干不惯。”
  “哎呀,不会,珍珠呀,你二婶子呀,在家就是干活的好手,家里的三餐可都是她一个人捯饬的,厨房里的活保准干得利利索索的。”黄氏忙抢着回答,她这二儿媳妇是个闷葫芦,见人都不惯打招呼。
  珍珠沉吟一会儿,说起来,胡家和村长家很有可能成为亲家,赵柏铭考得出息,翠珠以后的日子也好过。
  能帮得上忙,自然是要帮的。
  “行,二婶子,你明儿一早,吃了早饭就到旁边的院子去报到,明天土旺奶奶也会和你一起,她也是我家今年新请的帮工,你们一起去找我奶,她会给你们安排事情的。”既然决定要帮忙,那就把事情交代清楚,“不过,我们可得先说好了,去年,刘二婶她们的事情你们也看到了,进了胡家的作坊,就得按着胡家的规矩做事,要是,觉得干得不愉快,可以提出辞工,万不要做出有损大家颜面的事情。”
  黄氏和廖氏脸上立刻浮现笑容,廖氏更是打破沉默,出声保证道:“珍珠,你放心,二婶子不是那样的人,绝对不会像她们两人那么没脸没皮的,定会和大家一样,遵守规定的。”
  “是啊,你二婶子最是规矩不过的人了,她要是有啥不懂的,或是做错了啥事,你们尽管责骂,不用担心。”黄氏乐呵呵的直点头。
  事情定好了,黄氏也识趣的起身告辞了。
  等两人出了胡家的宅院,黄氏脸色的笑容突然敛了起来。
  “娘,咋啦?”廖氏见婆婆脸色不愉,不由心中忐忑。
  “刚才胡丫头说,土旺奶奶明早和你一起去报道。”黄氏气闷,土旺他奶比她还大一岁呢,胡家居然也收,“早知道,我也去胡家干活多好,两个人能挣双份的银钱呢。”
  廖氏闻言,不由放松了心情,“娘,你去可不合适,怎么说你也是村长夫人,还是秀才的奶奶,算是有身份的人,怎么能去胡家帮工呢,我就不同了,我只是柏铭的婶子,帮人干活不掉他的面,你可不行呢。”
  黄氏脸色露出了得意之色,可不是嘛,自家的孙儿如今是秀才,只要再考中举人,那就可以入仕当官光耀门庭了。
  没错,她是柏铭的亲奶,不能为了点小钱掉了他的面。
  廖氏见婆婆脸上自得的神色,知道打消了她去帮工挣钱的想法。
  廖氏松了一口气,美月才两岁多,需要人照顾,要是婆婆不帮忙带孩子,那可如何是好,而且,她出门干活,家里的活计也不少,婆婆不干,自己干了一天活,回去还要继续干家里的活,她怕自己受不住那累。
  婆婆在家做饭带孩子,自己才好放心的在外干活。
  新招的两个人手,已经定好,珍珠就无需为作坊了操心了。
  这两年,腊味作坊都是王氏在管理,她只需把香料磨碎,分包装好,其余的活,王氏都不用她过手了。
  腊味作坊就在原来胡家自建的院落里。
  凌显一家三人住在前院,后院则稍稍隔开,用做作坊,大伙都从后门出入,便不会扰到凌老先生一家了。
  凌老先生的小课堂也设在了前院的一间厢房里,晚饭后,胡家的三个老学生加上赵虹山与柳常平五人,会自觉地坐在灯火明亮的厢房里,开始抓耳挠腮的复习凌老先生布置的功课。
  当初,凌显对于教授这些过了上学年纪的学生,心中是颇有抵触的,几个大男人笨手笨脚的,拿笔的姿势都要纠正半天,更别提写的字有多难看。
  只是,秉着拿人俸禄替人办事的原则,他依旧认认真真的教着这几个大老粗。
  三年坚持下来,居然也颇见成效。
  就连年纪与之相当的胡老爷子,都可以顺溜的默写上一篇不短的文章了。
  反观他那两个儿子,比老人家还不如,字迹还是那般难看。
  而另外两个常年帮着胡家干活的熟人,倒比胡家三人学得更好些。
  特别是那个柳常平,读书写字都算是五人中的佼佼者,当然,也就是矮个里的高个,对比另外四个要好一点而已。
  一旁,凌希和潘雪兰也跟着学习。
  虽然他们可能一直不被赦免,但是,凌显希望,两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对他们的未来总不会有坏处。
  凌希和潘雪兰今年都十五了,凌显早就想好了,他们身份特殊,于嫁娶上,很为艰难,两个孩子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家庭遭遇都相似,等两人满十六岁,就做主给两人完婚。
  当然,这些他都是问过两个孩子的。
  潘雪兰没有意见,凌显能从恶劣的环境把她带出来,她已经感恩戴德了,如果,当初把她留着流放地,那她可能早就下了地府找爹娘去了。
  凌希也没意见,他向来对爷爷都是眷恋而敬重的。
  而且,和潘雪兰从小一块长大,两人也有着情义。
  所有,他们的婚事水到渠成的定了下来。
  只等,明年秋天选个吉日完婚即可。
  年底,一向是胡家最为忙碌的时节。
  光是作坊的活,胡长林和胡长贵两兄弟就忙个不停,所以,过冬的柴火就与往年一样,和村民们收购。
  这活,珍珠交给了阿青和平安,每日中午和傍晚收购。
  胡家的话一出,村里得闲的村民就开始进山伐木去了。
  晒干的柴火,一担七文钱,与村民挑到集市上卖是一样的价钱。
  附近的村落多少都靠着山脉,除了少数富裕的人家,很少有人花钱买柴烧的。
  挑去镇上路远,一担柴火不轻,卖柴火的钱也不易挣。
  胡家就在村口,收柴火的价钱与拿到镇上卖的一样,村民不傻,知道这是胡家优待自己村子的举动。
  于是,个个卯足了劲开始上山砍伐,晾晒干后,挑到定点的地方卖了换钱。
  有那头脑灵活的村民,早在入秋时节就开始伐木囤柴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