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

第439章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439章

小说: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顺、二牛和土旺就不同,三人上次就没考过,如今跟着凌老先生学了这么久,准备得足够充分,大家对他们的期望都很大。
  “能过当然好,不能也没事,他们最大的才十五,最小的才十三,都还是半大的小子,以后还有机会再考过。”
  李氏看得很开,平安明年去参加乡试,能过她当然高兴,不能过她也不会失望。
  他们都还小,有考得过童生试,已经算是祖坟冒轻烟了。
  “确实,当初修建学堂让村里的孩子们念书,目的也不是为了参加科举,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基础打好了,加上勤奋肯干,做哪行都不会混得差的。”
  珍珠洗干净石榴,递给了李氏一个,然后自己一口咬了下去。
  嗯,真甜。
  李氏笑着点头,闺女从小主意正,说话做事自有她的道理,她也啃了一口石榴。
  嗯,是真的很甜。
  ###
  先一更,稍候二更。


第六百九十九章 厌恶

  母女两人正悠闲地啃着石榴,院门外有马车声响起。
  小黄晃悠地朝门口跑了过去,它小腹微鼓,又怀上了狗宝宝,这次离上次生产已经隔了一年多的时间。
  “汪汪~”小黄叫了两声,就没再叫唤了,不用说,来的是熟悉的人。
  果然,陈嬷嬷扶着张秋岚走了进来。
  “来得正好,过来吃石榴。”珍珠笑着招呼她们。
  “刚摘下来的么?可真新鲜。”张秋岚看着她手里青翠的石榴笑道。
  她们常来常往,彼此都熟悉亲近了很多。
  “嗯,刚摘的,走,到后院乘凉去,我给你们洗几个石榴尝尝。”珍珠走到箩筐前,选了几个大石榴。
  “胡姑娘,奴婢来吧。”陈嬷嬷笑着过来帮忙。
  陶氏虽然走了,可陈嬷嬷对胡家的态度却是越发恭敬亲和了,能让夫人如此厚待的人家,除了她们胡家,陈嬷嬷再也没瞧见过谁了。
  “哎,不用,不用,来者是客,怎么能让客人干活呢。”珍珠挥挥手,捧着几个大石榴避开了陈嬷嬷殷勤的手。
  陈嬷嬷无奈笑笑,到了胡家那么多次,她还是有点不习惯胡家姑娘对她的态度。
  总是把她当客人,看她的眼神和看张秋岚的眼神都是一样的,仿佛在胡姑娘眼里,小姐和奴婢都是平等地位一样。
  陈嬷嬷最不习惯这一点。
  走到后院,看见正在玉兰树下,秀珠正在竹床上认真堆着高高的积木。
  “秀珠,吃石榴么?”
  “吃——”小丫头大声回了一句,然后继续堆积木。
  张秋岚不是第一次看见秀珠堆积木了,她走上前在竹床边上坐下,“秀珠,今天堆得怎么高呀?”
  她有些感叹,虽然她不知道,珍珠为什么会想到,拿这些圆形、柱形、四方、三角、长方形等等的形状给秀珠堆着玩,但是,单看秀珠投入的小表情,就知道,孩子是真心喜欢堆积。
  “嗯,张姐姐好,我今天搭了一座高楼,一层、两层、三层、四层,还可以再搭一层。”秀珠数着数,又拿起了一旁竹筐里的散积木。
  “哦,好厉害呀。”张秋岚捧场笑道。
  秀珠的小圆脸上就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平善能堆六层高,我快追上他了。”
  平善在玩各种益智玩具上,都比秀珠厉害,比如积木、九连环、翻花绳和拼图。
  但是,需要体力的动作游戏,平善就比不上秀珠了,比如跳房子、滚钢圈、踢毽子、甚至捉蚂蚱。
  “秀珠真能干。”张秋岚笑吟吟地夸奖。
  “四姑娘,吃窝丝糖么?”陈嬷嬷捧着雕花的点心匣子过来了。
  秀珠眼睛一亮,转头看向陈嬷嬷手里的点心匣子,大声喊了一句,“吃——”
  坐在石凳上切石榴的珍珠“噗呲”一声笑了,“有什么是你不吃的。”
  现在想想,难怪陶氏当时那么喜欢秀珠,两人一个大吃货,一个小吃货,臭味相投,能不喜欢么。
  “先去洗手,玩了半天积木,手脏。”看她伸手就想接过窝丝糖,珍珠出声阻止。
  秀珠忙收回了手,穿鞋下了竹床,“蹬蹬蹬”自己跑到井台边舀水洗手。
  “四姑娘真是又听话又懂事。”陈嬷嬷感叹,一个五岁的小姑娘这么聪慧懂事,实在难得。
  “她调皮的时候,你又不是没见过。”珍珠笑笑。
  逗猫遛狗,捉虫撵鸡,上蹿下跳,爬山上树,像只猴子一样动来动去。
  “在奴婢看来,四姑娘那也不算调皮。”陈嬷嬷“呵呵”一笑,孩子么,都是活波好动的。
  珍珠笑着摇摇头,外人看着都是可爱的,真到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这么觉得了。
  太好动的孩子,没点精力,是真带不动她。
  秀珠啃着松酥香甜的窝丝糖,笑眯了眼,根本不理会她姐的吐槽。
  张秋岚掏出帕子,给她擦拭额头的汗水。
  陈嬷嬷瞧着竹床上有大蒲扇,立即拿了起来,给两人扇风。
  珍珠端过两盘切好的水果。
  “陈嬷嬷,给,这是你的。”
  抬手端了一份小的给她,陈嬷嬷略一犹豫,接了过去,她没有推辞,因为往常已经推辞过很多次,每次都推辞不掉。
  “张妹妹,吃水果。”珍珠给她递了竹签,盘子里不仅有石榴,还有桃子和梨子。
  “谢谢胡姐姐。”张秋岚也不客气,叉了块水果放进嘴里,真甜,胡家种的果实就是甜。
  “张妹妹,府城的院试已经开始考试了么?”吃完了水果,珍珠问道。
  张秋岚点点头,她来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张孝安作为鄂州最高官员,院试也由他主持开考。
  张孝安知道,望林村此番一共去了五名学子去参加,其中有一人还是胡家大房的孩子,他不由就留了心。
  “要考正试,复试两场,还得等几天他们才能回来。”张秋岚也知道他们村去了几个学生参加院试。
  “府城这几天一定很热闹吧。”
  各地学子都聚到到一处,定然很人声鼎沸。
  张秋岚闻言,似乎想起了什么,脸上顿了一下。
  确实很热闹,她出发到望林村的时候,马车还在街口拐角堵了一下,当时人多,马车挤在人群中,马还差点受惊了,结果,来了几名仆从帮忙隔开了人群,随后,她们才顺利走到了宽阔的正街上。
  车夫略一打听,那些仆从是同知大人兰清明府上的仆从,他们是三公子兰昌远派来帮忙的。
  同知府上的三公子兰昌远,张秋岚当然认识,张家作为新晋知州,为了快速融入和熟络成阳府的官员,就开始以各种名义办宴席,几次下来,果然很快融进了成阳府官员内部。
  张秋岚随继母接待宾客,也认识了很多官员子弟和女眷。
  兰昌远是其中一名。
  张秋岚对他的印象很深刻,不是有好感的那种,而是带了满满的厌恶。
  那人从看见她的第一眼起,眼睛里不仅带了惊艳与喜色,更多的,还带了贪婪、*,甚至猥琐。
  这让张秋岚非常厌恶。
  每次有他在的场合,她都会小心避开。
  只是,没料到出门的时候,还是没躲开他。
  想到,继母最近似有若无的提过她的婚事,张秋岚就浑身发寒。
  ###
  二更,晚上月票加更,下次加更在二千一百五十章 ,亲们,有月票帮忙投一下哦,每满一百五十张月票加一更,么么哒。


第七百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张秋岚今年十六,亲事一直未定。
  照理,她的亲事是该由继母负责操持的。
  可是,年氏虽不见对她有多坏,却也没对她有多好。
  兰昌远是同知大人庶出的儿子,照着父亲的性子,应该看不上他的。
  当然,如果继母从中作梗的话,就很难说了。
  张秋岚脸色有些黯然,如果亲娘在,自己的处境也不会如此艰难了,她一个姑娘家,还能自己为自己操持亲事么?
  “张妹妹,怎么啦?”珍珠看她脸色有些不大好。
  “没什么,府城最近是很热闹,毕竟附近县份的学子们都过来参加考试了。”张秋岚回过神,淡淡扯出一丝微笑。
  珍珠眨眨眼,不由看向她身后的陈嬷嬷。
  陈嬷嬷却一脸沉稳,神情也正常。
  她是陶氏派到张秋岚身边的人,既然陈嬷嬷没什么异样,那张秋岚应该没什么大事。
  珍珠没再过多纠结。
  张秋岚回到成阳府,已经是第二日的下午了。
  她这两日情绪有些低落,陈嬷嬷看在眼里。
  回到府内,陈嬷嬷就找了个借口,去了前院的议事厅找到了马先生。
  两人低语几句,就各自散去。
  等张孝安下了衙回府后,脸色黑沉沉的。
  他大步走回如今的居住院落。
  守门的婆子行礼后,忙掀开了珠帘。
  年氏一脸笑意地迎了上来,她白皙丰腴,有着少妇特有的风情,张孝安平日待她向来不错。
  可今日,看她笑意吟吟的脸,他却没有给她一个好脸色。
  “你最近是不是总与同知府上的二姨娘来往?”
  年氏一愣,有些不明所以,“不是您让妾身多与女眷们往来么?”
  今儿怎么一脸不高兴?
  “我让你和正经夫人多往来,你和那些姨娘妾室打交道干什么?也不怕失了身份。”张孝安瞪着她。
  年氏就是这点不好,出身商户,太小家子气,没有秋岚她娘那般懂事知礼识大体。
  “……”
  年氏脸色微变,她轻咬下唇,有些委屈,哪里是她不想和那些官家夫人打交道,而是那些人都嫌弃她商户出身,除了必要的寒暄之外,都不愿意搭理她。
  她正尴尬的时候,同知府上的二姨娘凑上来与她搭话,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不少。
  “你现在是知州夫人,整个鄂州官员的女眷,谁都越不过你,你要把架子端起来,不能与那些姨娘妾室多打交道。”张孝安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以免让一些人起了不该起的心思。”
  张孝安想起马先生的提醒,心里就有股憋气。
  兰昌远那混小子,一个同知庶子,仗着有两分才学,就敢宵想他的宝贝女儿,呸,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秋岚是国公夫人看中的人,岂是谁都能觊觎的。
  “你说谁起了不该起的心思?”年氏被张孝安骂得退缩了一些,随后又好奇他说的事情。
  “还有谁,不就是你亲近的那个二姨娘么,她是不是跟你打听了秋岚的事情?你有没有瞎说什么?”张孝安紧盯着她。
  年氏眼神闪烁起来,还真是如此,那二姨娘总是有意无意提及张秋岚,年氏没什么戒备,与她透漏了不少张秋岚的事情。
  张孝安一看她的神情就知道了,气得他咬牙切齿的,难怪兰昌远那小子知道张秋岚的行踪。
  “你给我记住了,以后不许再对外人说起秋岚的事情,要是让我再知道,你拿秋岚的事情到处说,有你好受的。”
  他恶狠狠的警告她。
  年氏小心地看了他一眼,小声辩解,“我其实也是为了秋岚好,她今年都十六了,多打听一下各府的情况,才能给她相一门好亲事嘛。”
  张孝安揉揉太阳穴,有些疲惫地说道:“秋岚的亲事不用你操心,我已经有了打算,你管好内院的事情就好了。”
  这两日忙于院考的事情,他已经够累的了,她还不能让他省点心。
  “啊?你的意思是说,秋岚已经定亲了?”年氏追问,“定的是哪家的公子?我怎么不知道?”
  张孝安淡淡扫了她一眼,坐到了一旁的太师椅上,自顾倒了杯茶喝了起来。
  年氏有些心急,却不敢催促。
  “你现在不用知道,等秋岚定下以后,就知道了。”
  张孝安面上淡然,心里却也有几分忐忑。
  他也不清楚国公府的打算,他只知道,国公夫人不喜欢让人知道她的行踪,除了他和女儿,谁都不知道,国公夫人与世子在一个小村子里待了那么久。
  ……
  八月上旬的天气,依旧热得让人汗流浃背。
  可,更为火热的,是衙役传来的喜报。
  院考的结果出来了,望林村再添两名秀才,一个是成熟平稳了许多的平顺,一个是读书认真刻苦的土旺。
  二牛、东胜和小磊都没考过。
  最失落的,莫过于二牛,同样埋头苦头两年,平顺和土旺考过了,他却落了榜。
  虽然,杨秀才一直安慰他说,他年纪还小,两年后再考也不晚。
  二牛只能苦笑,平顺与他同岁,土旺比他小两岁,他们都能考过,只有他留在了原地。
  难怪,平日凌老先生教导他们的时候,就批评过他,说他刻苦有余,却灵活不足。
  平顺平日虽然有些捣蛋,可他机灵活波,思维敏捷。
  土旺虽然是他们中间最小的一位,可论起刻苦认真,二牛都自叹不如。
  郑双林和张氏接走了情绪低落的二牛,两口子倒没有太过失望,多的是学子考了十年八年都没过,他们二牛才考了两次。
  如今家里境况也好了,能供得起二牛继续读书。
  人生总是如此,几家欢喜几家愁。
  平顺和土旺的好消息让望林村都沸腾起来。
  他们望林村这几年前前后后考出了五名秀才,其中三名都是出自望林学堂。
  大伙对杨秀才、凌老先生以及整个胡家都充满了敬佩。
  谁能想得到,短短四五年功夫,一件免费学堂能教出三名秀才。
  老宅敞开的大门里,胡全福与王氏知道消息后,就一直笑得合不拢嘴,胡长林和梁氏同样一脸狂喜,围着回家的平顺又哭又笑。
  珍珠和秀珠赶过来的时候,老宅已经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村民。
  看见她来到,都大声道贺。
  同样激动的,当然还有土旺奶奶,听说收到消息的时候,还惊喜交加晕了过去。
  等老林大夫赶过来,给她扎了几针后才幽幽醒来。
  土旺回到村里,立即跑回了家中。
  祖孙俩见面,顿时抱头痛哭,喜极而泣。
  令围观的村民唏嘘不已。
  后来,王氏去找了土旺奶奶,商量两家宴客的事宜。
  土旺家虽然这两年的家境改善了不少,可要举办一场像样的宴席,还是能力不足的。
  所以,王氏提议,两家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