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

第46章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46章

小说: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顾五坐起身子,下床汲着鞋,慢慢走向窗户。
  “少爷……少爷……外面还是很冷的,雪化的时候比下雪冷,您小心些……”顾忠赶紧拿过掉落在床上的貂皮大氅给他披上。
  顾五轻轻推开半扇窗户,清冷的寒风佛面而来,一扫房內温暖却浑浊的空气。
  院落里,地上的积雪已被清扫干净,而,树梢头房檐上依旧积雪厚重,偶有寒风吹过,树梢边上松散的雪球便簌簌直落。
  “少爷,这雪至少还得两三天才能化完,化雪天冷意入骨,冷风更是浸人,还是把窗户关上吧,冷着了可不好。”冷风不断的从窗口涌进,顾忠一脸焦急却不敢动手关起。
  “咳咳……”清冽的寒冷吹到顾五脸上,果不其然的引起了咳嗽。
  顾五转过身子,慢慢走回床沿坐下。
  顾忠连忙把窗户关上。
  还是太勉强了。
  顾五嘴角泛着苦笑,拖着这样一付脆弱的身体,自己真是没有一丝任性的权利。
  “少爷,您还没给夫人回信呢,要不,先给夫人写封回信。”察觉到顾五低落的情绪,顾忠眼珠微动,换了话题。
  “嗯……”顾五点头起身,坐到了一旁的黄花梨木书桌前。
  顾忠赶紧上前摆好笔墨纸砚,随后拿起墨条熟练的磨起一方松花石砚。
  看着眼前摆放的上好宣纸,顾五却有些无从下笔。
  母亲信里的意思,让他最好能回家过年,他出门远行半载,祖母父亲兄弟都甚为挂念,表妹尤雨薇来了好几次,一直询问他的消息,问要不要把他现在的地址告诉她。
  顾五名顾祺,字修柏,是工部尚书顾霖的幼子,顾霖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其中,只有长子顾玦和幼子顾祺是嫡妻安氏所出,其余一子五女都是妾氏所出。
  长子顾玦年岁二十有五,早已成家生子,膝下育有一儿一女。
  而幼子便是顾祺,年方十五,长年病弱卧床,其母安氏在怀他的时候,受了惊吓导致早产,从小便是泡在药罐子里长大。
  顾霖虽然妻妾儿女众多,但,世家出身的安氏也不缺心机手段,把顾府后院的实权紧紧攥在手里,除了一妾氏育有一懦弱胆小的儿子外,余下的妾氏生的全是女儿。
  安氏出身高门世家,自小秀丽聪慧,嫁与当时的顾霖还算是下嫁,新婚初时,顾霖自是对她百般疼爱万般迁就,生下长子顾玦后,日子过得更是一帆风顺诸事如意。
  唯一遗憾的是,生长子顾玦的时候伤了身子,随后的十年里,看着庶子庶女一个一个的蹦出来,自己的肚皮却依旧毫无动静,不免心意难平。
  直到长子顾玦已经十岁,安氏才满心欢喜的怀上了第二胎。
  好不容易怀上,安氏当然小心翼翼不敢有半分差池。
  尽管安氏一再小心,意外还是发生,怀孕七个月多月的时候,安氏在庭院散步,被窜出的野猫吓到,一不小心滑了一跤,当即下身出血腹疼如绞。
  艰难的把孩子生出来后,看着婴儿如小猫般孱弱的叫声,安氏愧疚得泪如雨下。
  一直过了这么多年,安氏每每想到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让顾祺长年累月的生病卧床,不能像正常孩子般健康成长,安氏的心就像被刀割般疼痛。
  而后,安氏基本上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顾祺的身上,其结果便是,长子顾玦有很长一段时间非常不喜欢顾祺,原因很简单,顾祺还没出生前,安氏对顾玦也是关心备至宠爱无度的,却不曾想,病弱的弟弟顾祺一出生便夺走了安氏所有的关爱和注意,直到顾玦成亲生子以后,有了为人父母的体会,才慢慢放下对顾祺的偏见。
  只是,从小不亲近的两人,没有太多交汇,即便是顾玦有心亲近,兄弟两人的关系依旧不冷不热。
  顾祺与父亲顾霖的感情也不亲厚,顾祺长年待在自己的院子里养病,很少有机会到上房问安,而顾霖身处居高位,时常忙碌不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关心陪伴病弱的幼子,只偶尔会抽空探望他一下。
  顾府最在意顾祺的,自是安氏,每日的行程都是忙着把府內事务处理妥当,便直奔顾祺的院落,无论炎夏寒冬刮风下雨,一天都不会落下,这份沉甸甸的拳拳爱子之心,陪着顾祺度过了很长一段灰暗干涩的病弱时期。
  安氏对顾祺极其溺爱,只要是顾祺想要的东西,倾尽全力都要弄到,而顾祺想要做的事情,安氏也从不阻拦,唯求顾祺病弱消瘦的脸上能有几丝笑容。
  是以,即便顾祺身体状况极差,却还要求离京远游,安氏满心不舍却还是泪眼汪汪的答应下来,若非安氏还得主持中馈管理顾府内务,她是恨不得一路陪行精心照顾。
  安排好亲信的心腹随行,安氏万般不舍的送别顾祺后,便开始十日一封的家信嘘寒问暖,从不间断。
  随行的韦大夫,每十日还得写信回去细细禀告顾祺的身体状况。
  顾祺对母亲的行为虽然很是无奈,但每次他还是会回信,这个世界上能这般毫无底线宠溺他的,也只有母亲安氏了。
  顾祺沉吟思索了好一会儿,才起笔回信。


第七十三章 大姐胡玉珠

  翌日,天空放晴。
  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胡家一早便开始忙碌起来。
  天气晴好,李氏把家中要洗的衣物被套全部收拾出来,小山堆似的高度,让珍珠皱起了眉头。
  珍珠和李氏抱着成堆的衣物走到山角的溪流边,溪边已经有人在清洗衣物了。
  “珍珠啊,和你娘来洗衣服呀。”说话的是郑二牛的娘张氏,三十五六左右的年纪,身形削瘦脸色枯黄,长年的辛苦劳作,使其鬓角已有了丝丝白发。
  “郑婶子,你也来洗衣服呀,今天天气好,脏衣服放了好些天,可不得拿出来洗洗干净。”珍珠见过她几次,张氏是很典型勤劳朴实的农家妇人,多数时间都在忙忙碌碌的操持家务。
  李氏放下手里的衣服,有些紧张的腼腆一笑,朝张氏打起招呼:“郑嫂子……”
  “哎,弟妹洗衣服啊,呵呵。”张氏连忙笑着回应,早就听说李氏的喉疾好了,能说话了,这还是她第一次和李氏说话。
  她们家与胡家住得最近,但她与李氏并不熟悉,李氏长年待在自己院里,又不会说话,偶尔出门洗衣服遇着,也只是笑着打声招呼,两人没有过多的接触。
  倒是她家的男人郑双林与胡家老二胡长贵称兄道弟,相互帮忙时常来往,偶尔还会凑一块喝喝酒,还有他家男娃胡平安,也会不时到郑家找二牛玩耍。
  张氏有些羡慕的看着李氏,一样是养儿育女的农妇,李氏却皮肤白皙,黑发如云,比同龄的妇人显得年轻秀丽许多。
  “啊,对了,珍珠,还没谢谢你送给二牛的一窝兔子呢,最近小兔子个头都长了不少,听平安说,过阵子就可以卖了,太谢谢你了!”珍珠送的一窝兔子,拿回家的时候,小兔个头已经不小,这养了一个多月,小兔基本有都长成了成兔。
  “郑婶子,不用谢的,抓兔子的时候,二牛帮了不少忙,应该的。”珍珠一边笑着与张氏说着话,一边动作不甚熟练的开始清洗衣服,“那些小兔可以卖掉公的,母兔则留下继续喂养,过一阵子它们也能生小兔了。”
  “呵呵,平安也这么说,他还帮着二牛分好了公母,这窝小兔有三只公的,两只母的,等过几天到镇上把三只公兔卖掉,正好能攒些钱过年了,你们姐弟俩都是心善的好娃子,谢谢你们了。”张氏谢得很诚心,胡家姐弟照顾二牛,把养殖兔子的各种事项与二牛说得仔仔细细,自家的一窝兔子,养了一月有余,都活波健康的长大,转眼就能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了。
  “呵呵,婶子客气啥,平时你家也没少帮衬我家,咱们隔壁邻居互相帮忙都是应该的,这次把母兔都留着生小兔,明年你家的兔子就能多起来。”珍珠抓着棒槌“啪啪”的敲打着脏衣服。
  两人就着兔子的话题,边聊边洗,李氏则埋头清洗着被单,不时抬头朝两人笑笑。
  张氏洗好便先行离开了,珍珠两人继续奋战了半个时辰,才把一整盆厚重的冬衣洗净。
  院子里的竹竿上挂满了浆洗干净的冬衣,冬衣后是一串串的腊味,难得的好天气,自然要把腊味拿出来晒干晒透。
  “呼~”珍珠长吁一口气,高举双手伸了个懒腰,“哎哟,要洗的衣服太多了,都攒着天气好才洗,手都搓累了。”
  正扭着腰拉伸筋骨,院外,平顺的声音响起:“三姐~”
  “平顺来了,今天咋一个人啊?二姐呢?”珍珠慢悠悠的迎了上去。
  “三姐,二姐在家呢,大姐回来了,奶让我来叫你过去一下。”平顺尽责的当着传话筒。
  “大姐?”胡玉珠?珍珠从记忆里搜寻着她的信息。
  胡玉珠是梁氏第一个孩子,梁氏从小带在身边,性子养得颇为刁钻娇气,脾气也略大,似乎很看不上原来的姐弟俩,两人与胡玉珠相处得都不亲厚。
  “嗯,是啊,她又来了。”平顺扁扁嘴,胡玉珠脾气大话还多,在家的时候就喜欢对平顺指手画脚的,平顺是梁氏一手宠大的,两个坏脾气对撞,平顺能喜欢她才怪咧。
  “呵~”看着平顺一脸不愉,珍珠忍不住笑了一声,“奶叫我去干啥呢?”
  “不知道,她们在屋里说话,我没仔细听,不过,大姐好像说也想养兔子。”平顺性子跳脱,不耐久坐,总是东跑西荡的,确实没细听大人们的谈话。
  “哦~”珍珠挑挑眉,又是兔子?这一个两个的,消息可够灵通的。
  她拍拍身上的浮灰,回身朝后院喊道:“平安~过来~”
  “哎~”穿着靛蓝色新棉袄的平安很快跑了出来,“姐,干啥呀?哥,你来了!”
  “嗯,平安,喂好兔子了?”平顺很羡慕平安,每天都可以喂兔子,和兔子玩耍。
  “大姐回来了,你和我去一趟奶那儿。”平顺头发上还粘着兔子的草料,珍珠笑着帮他拿下。
  “大姐?”平安愣了一下,大姐一向不喜欢搭理他们姐弟俩,这回找他们干啥。
  “是啊,走吧,咱们过去去看看。”珍珠顺手拍拍他的衣服,扯了扯褶皱,与李氏说了一声,才拉着他过去。
  刚一进门,屋里便传出尖细高亢的声音:“奶,怎么能把兔子全部养在二叔家?咱家至少要养一半才对。”
  珍珠拉着平安的手顿住了脚步。
  身后的平顺窜了上去,“奶,三姐和平安来了。”
  “哎,快进来。”王氏快步走到在门口向她们招手。
  “奶~”珍珠拉着平安进屋。
  屋里,胡老爷子、梁氏、胡玉珠、翠珠依次坐着,见两人进屋纷纷招呼。
  胡玉珠一身大红花袄端坐在椅上,一头黑发盘在脑后,发髻上叉着一只银钗,细眉圆脸,与梁氏颇为相像。
  胡玉珠满脸惊讶,不住的上下打量着进屋的姐弟俩。
  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没见,两人的变化竟然这般大,特别是珍珠,一直干瘪瘦小的丫头居然变得如此白润水灵,一身浅红暗花的新棉袄居然衬得她这般俏丽。
  而她那从小病弱的堂弟平安,原本削瘦的脸蛋长了些肉,脸色红润双眼有神,感觉健康了许多。
  “大姐~”珍珠平安两人唤道。
  “嗯,来,坐下来说话,这是大姐特地到镇上买的糖,给。”玉珠拿起桌上的两包糖分给她们。
  “谢谢大姐。”珍珠接过后,转手放到一边,并不打开。
  “谢谢大姐。”平安瞧了一眼珍珠,也学着她,把糖放到了边上,上次刘掌柜送的点心果脯里有几包核桃酥、芝麻糖、松子糖等,都是上好的糖点,平安吃惯了嘴,也就没那么馋糖了。
  “拆开来吃吧,平安,我记得你不是最喜欢吃糖的么。”胡玉珠见两人都没想吃的意愿,不由暗自恼怒,这些糖点她可是花了十几文钱买的,平时她自己都没舍得吃。
  “大姐,你这糖不好吃,上次别人送的松子糖才好吃。”平顺大咧咧的剥开一包,吃了一颗直接吐槽。
  “……”玉珠脸色当即沉了下来,看着平顺的脸,高声说道:“这糖怎么不好吃了?亏你还是我弟弟,别人送的就好吃,你姐送的就不好吃,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行了,你那么大声说平顺干嘛,他小不懂事,你都嫁人了,咋还这么咋咋呼呼的。”梁氏护着平顺,白了玉珠一眼。
  “娘,你咋光说我,他过了年都九岁了,怎么还小,买糖给他,他还嫌弃,我怎么能不生气。”玉珠瞪着平顺气呼呼的说着。
  “平顺,是你不对,你大姐给你买糖吃,不论好不好吃都是她的心意,给你姐陪个不是。”王氏沉声说道。
  平顺撅着嘴,不情不愿的说道:“我错了。”
  说完,跳下椅子,拉过平安,“走,咱们找东胜玩去。”
  平安看了一眼珍珠,珍珠笑着点头,他才放心的与平顺离开。
  “奶,你应该好好管管平顺了,都这么大了,见天的就会玩。”玉珠依旧心意难平。
  “嗯,以后他也没那么多时间玩了,开了春就把他和平安送私塾去了。”王氏说道。
  “私塾?”玉珠大吃一惊,“那得费不少钱银吧?”
  玉珠继续板着手指细数着,“村里的私塾光一年的束脩就要七八钱,加上一年的笔墨纸砚,最少也得花二两银子,那可不是小数呀,平顺都九岁了,这个年纪偏大了,去了还不是浪费钱银。”
  王氏看了一眼极力劝阻的玉珠,再看了一眼安静端坐着的珍珠,“这些我心里有数,送平顺去私塾,不指望他能出人头地考上秀才,而是认识些字多懂些道理,以后老胡家的顶梁柱就靠他了。”
  “没错,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没能送他们去私塾念书,如今有这个能力当然得送。”胡老爷子笑着点头附和。
  “如今家中有这个能力?爷,家里最近真的挣了很多钱么?”玉珠两眼放光,难道外面的传言都是真的?


第七十四章 玉珠的小算盘

  胡全福被问得眉头一皱,转头看向王氏。
  王氏正了脸色,看着玉珠的眼神有些复杂起来。
  大孙女胡玉珠是家里第一个孙儿辈,小时候不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