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

第489章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489章

小说: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他问了一句。
  为何?顾祺也说不清楚,他在翰林院待了两年多,每日忙忙碌碌,殚精竭虑,每年的考核评定确实不错,可是,每日应卯散衙,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等,让他感到倦怠,他突然很想外放走出去看看。
  这也是他第一次说起这件事情。
  很奇怪,他居然和一个不甚熟悉的人,说起他心中所想。
  “外放为官几年也好,以后再调回京中,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了外放的资历,加上优异的政绩,以后你的道路会好走许多。”罗璟见他不回答,也没有追问,顾祺自有他的志向。
  “……你,觉得可行?”顾祺有些诧异,罗璟居然认同他的想法。
  他还没和家里人说过这件事情,毕竟,好不容易进了翰林院,又选择外放地方为官,在别人看来,大约是愚蠢的行为吧,多少外放的官员挤破脑袋想调回京城为官,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当然可行,去地方历练,比在京城内坐井观天好多了,而且,以后你从地方再调回翰林院,那时的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语。”罗璟笑了笑,顾祺有顾府作为依靠,即使外放为官,以后要调任回京,也没什么困难,只要他在任上做出点成绩,那五年十年后,入阁拜相的道路定然走得更平坦。
  还有就是,他这些年在外面历练惯了,对于京城这些文绉绉,爱打官腔的京官,罗璟实在喜欢不起来,顾祺愿意外放去地方为官,倒让罗璟刮目相看起来。
  顾祺笑笑,他所图并非如此,只是想趁着年岁还在,父母健康的时候,离京历练,四处看看,以后有了年纪,即使想离京,怕也有心无力了。
  “要不要去大西北看看,民俗风景与这边绝对不一样,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人文气息。”罗璟给他提出建议,不过,转念一想,去西北的话,离他们似乎太近了些,他眉目不变,换了个方向道:“当然,西北苦寒,土地贫瘠,在政绩上不容易出成绩,说起来,还是南面好,江南一带气温适宜,经济富庶,学术盛行,人才众多,更便于管理和出政绩。”
  听他说到西北的时候,顾祺眉梢微动,再听到后面,顾祺不禁有些失笑。
  “多谢罗郎将的提议,我会认真考虑的。”
  两人走入泰安居,乐乐从厅堂内飞奔而来,围着两人不住转悠。
  尤雨薇和珍珠从厅堂内走出来。
  “你们怎么去了那么久?”尤雨薇跑到顾祺身旁。
  “父亲留我们说了会儿话。”顾祺朝她笑了笑。
  珍珠朝罗璟挑了挑眉,他回了她一个笑脸。
  四人走进了厅堂,紫玉亲自端上了茶后,退到了门外。
  “颐锦园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罗璟喝了口茶问道。
  顾祺在翰林院内,消息比他们灵通很多。
  “向港追查了几天,忙得焦头烂额,依旧没什么进展。”顾祺瞟了眼优哉游哉喝茶的珍珠,“吏部侍郎家的三小姐康云霞被列为嫌疑人,当时,只有她在玉华郡主身旁,别人都有不在场的证人,可是,康三小姐和玉华郡主都坚称,不是康三小姐干的,所以案情一直没有进展,贤王和玉华郡主都很生气,听说,玉华郡主气得这几日一直吃不下饭。”
  生气?珍珠嘴角勾起笑容,生气就对了,气不死你。
  “这件事情,确实有些蹊跷。”罗璟留意过案情的经过,画舫上都是世家夫人与小姐,船员又都排查过,没有发现可疑的信息,如果不是那个康三小姐推所为,那韩玉华是怎么掉下去的?
  顾祺瞥了他一眼,又转头看了一旁一脸从容的珍珠,心中突然了然,珍珠一定没有把她和尤雨薇听到韩玉华算计她们的话告诉罗璟,如若不然,凭着罗璟的敏锐,怎会没有觉察出其中的异样呢。
  他垂下眸子,掩饰眼中的笑意,珍珠似乎从来都是这般有主意的姑娘,即使成了亲嫁了人,依旧没有活得像别的女子那样,依附于丈夫,事事都要告诉他。
  珍珠确实没把这事告诉罗璟,她要是把事情告诉他,他立马就能猜出韩玉华要对付的谁,同样的,他也立即就会担忧和警惕,甚至会怀疑韩玉华落水与她有关联,为了避免暴露自己,她没把事情告诉他。
  “圣上寿辰将至,别的事情都要暂时放过一边,作为顺天府尹,向港需要忙的事情还很多,贤王和玉华郡主也不敢太过造次,案情没有进展,只好暂时搁置着啦。”顾祺道。
  “这样才好,省得她一天到晚骄傲得像个孔雀似的,同样是郡主,人家馨月郡主可比她低调平和多了。”尤雨薇和珍珠说起悄悄话。
  珍珠笑了,韩玉华与韩馨月两人,基本就是极端对立的性子,根本毫无可比性。
  中午,四人一起吃了午膳。
  午膳后,又一起在花厅喝茶聊天,气氛友好而温馨,一直到未时过半,珍珠和罗璟才提出告辞。
  回邀他们去罗府做客,尤雨薇立即毫不犹豫地应下。
  珍珠带着几分啼笑皆非,和罗璟离开了顾府。


第八百零七章 胖儿瘦娘

  回到罗府,罗璟牵着珍珠的手,慢慢走回轩皓居。
  “顾祺想外放去地方做官。”
  他们走到那片竹林旁,罗璟牵着她走进竹林里一处凉亭内坐下。
  “外放为官?”珍珠楞了一下,“他不是在翰林院做的好好的么?怎么想到要外放?那尤姐姐怎么办?也跟着去么?”
  罗璟把他们的交谈重复了一遍,“他要是真的外放为官,自然要带着他夫人一同去的。”
  珍珠沉吟了一会儿,“他要是真的外放也好,他们年轻,在外历练几年,再回京城,眼力和格局都会很不一样的。”
  罗璟点头同意,在地方任上做出成绩,再回京任职,眼界确实会开阔许多。
  一阵秋风吹过,吹得竹林“沙沙”作响,秋雨过后的竹叶上,残留的雨滴纷纷飘散而下,落在凉亭上“啪啪”直响。
  珍珠抬头看着洒落的雨滴,就想起了早上尤雨薇那一瞬间的忧愁。
  尤雨薇成亲两年多快三年了,肚子依旧没有动静,单这一项,就没少让她受到妯娌们的讥讽,
  顾府三房人住在一起,顾祺的堂兄弟数目众多,堂嫂堂弟媳同样数不胜数,大宅门内生活的女眷们,平日里的日常消遣,也不少不了闲话八卦,背地议论。
  顾祺是大房的嫡次子,从小备受安氏及其顾老夫人的宠爱,又是曾经的探花郎,长相俊朗,前程似锦,自然惹得其他两房的子弟羡慕嫉妒。
  尤雨薇作为顾祺的妻子,更是她们嫉妒议论的对象,但凡尤雨薇出现在她们附近,总免不了被她们以一种自以为关怀的方式暗讽一番。
  任尤雨薇的个性再开朗,也被那群女人气得够呛,虽然安氏一直站在她这一边,也架不住那些三姑六婆碎碎叨叨地念叨。
  尤雨薇在顾府里过得其实很压抑。
  如果,顾祺外放为官,尤雨薇跟着一起,肯定会好很多。
  “顾五哥哥有没有说,他准备去哪里?”
  “没有,他还没和父母商量呢,哪有这么快。”罗璟拉着她的手突然有些用力。
  珍珠转头疑惑地看着他。
  “你是不是该换个称呼?”罗璟幽幽地看着她。
  换称呼?对顾祺?珍珠顿悟,笑了出来,“都是从小就认识的小伙伴,你干嘛在意这个。”
  “……你都没叫过我哥哥,凭什么叫他哥哥。”罗璟吃味地噘起了嘴。
  只有在她面前,他才会表现出这么孩子气的一面。
  珍珠莞尔,“哥哥是哥哥,相公是相公,你是不是混淆了?”
  一句话,立马安抚了罗璟有些躁动的心。
  他噘起的嘴,顿时化为了一道上扬的弧线。
  珍珠很少会对着他叫“相公”,偶尔叫几次,也是在两人缠绵迷情之时,他逗着她,要求她叫他相公,十次能叫个两三次就不错了。
  罗璟心中甜如蜜,把她拥入怀里,对于“哥哥”的称呼,也不计较了。
  ……
  “墨哥儿,来、来、来……”
  金丝织锦珊瑚毯上,胖乎乎的萧墨正朝着一颗红色的圆球慢慢挪过去。
  萧墨正处于七坐八爬的时间段,这阵子开始慢慢学着爬行了。
  地毯四周丢了好些个颜色各异的圆球,都是用各种彩色布料缝制而成的。
  “哎,对,拿那颗红色的球球。”
  悦耳轻柔的声音传入萧墨的耳朵里,似乎有种非比寻常的魅力,让他忍不住就想照着她的话去做。
  萧墨以一种龟速,终于拿到红球后,咧着嘴就“咯咯”直笑。
  “哎呦呦,咱们墨哥儿真聪明。”陶氏边拍手边乐呵呵地笑,“还是珍珠有面子呀,平日叫这臭小子多爬爬,就懒洋洋的,挪一下屁股就不动了,你一来,让他拿哪个球,就拿哪个球。”
  “哈哈~”坐在绣墩上的珍珠就笑,“您稍稍有耐烦心些,他也一样听话的。”
  陶氏摇摇头感叹,“我已经够耐心的啦,要不,他屁股早被我打成四瓣了。”
  “墨哥儿最近不是渐渐少哭了点么,以后慢慢会更少的。”珍珠笑着安慰道。
  “唉,希望吧。”陶氏看着脸蛋圆像馒头似的胖儿子就叹息,“我也不奢望啥了,什么时候能让我好好睡一整夜,就阿弥陀佛。”
  珍珠看着她消瘦的脸颊,不由心生怜惜,胖儿瘦娘,一看就知道作为母亲,陶氏为养育儿子耗费了多少心力。
  虽然一开始嚷嚷着想要个小闺女,可儿子生下来后,也是一样心疼的。
  把球扔过一旁,“墨哥儿,去捡那颗蓝色的球球,蓝色的哦。”
  扔球捡球的游戏继续,萧墨抬起黑溜溜的眼珠看着她,水润润的嘴唇半张着,有点傻乎乎的可爱劲,他似乎在考虑,过了一会儿,才挪动圆润的屁股慢慢爬像那颗蓝色的球。
  “有你在可真好,你看,自从你进屋以后,小臭蛋都没哭过,你要是一直都在京城该多好。”陶氏拉着她的手感叹,墨哥儿真的少有这么好说话的时候。
  “欢迎您带着墨哥儿到嘉晋城来做客,到时候入住我家里,我可以天天给您看墨哥儿。”珍珠笑着提议。
  陶氏眼睛一亮,立即思考着可行性。
  珍珠见了,乐得“哈哈”大笑,“您可别当真了呀,墨哥儿现在还那么小,经不起长途颠簸,等他大些吧,您带着萧大哥一同去西北旅游一番吧。”
  陶氏扁扁嘴,知道这是实情,“等墨哥儿大些,还要等好久呢,他其实身体很好的,除了爱哭甚少有别的小病小痛。”
  虽然她对珍珠的提议很是心动,不过,这天气马上就要入冬了,西北的天气,听说比京城都冷上许多,大人可能都受不住,何况小婴儿,今年,她还是老实待在京城好了,等明年开春后再看看吧。
  “说起来,萧大哥的婚期是不是快要到了?”珍珠想起这件事情,两人确切的婚期,她还不知道是哪日。
  陶氏一怔,是喔,她还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大儿子的婚期快到了,光忙活这件事情,她就根本脱不开身,还想着要去哪儿玩耍。
  “哎呦,你不提,我还真有点忘了,哈哈,果然是一孕傻三年呀,珺儿的婚期就在十一月,这我都忘了。”陶氏一拍脑门,被自己的记性蠢哭了。
  萧珺十一月大婚,要提前准备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作为新郎的母亲,她哪里离得开。


第八百零八章 意动

  “十一月,那很快了,前期的准备也很耗费精神,夫人,您可要受累了。”
  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要成亲,也得提前准备三五个月,更不要说镇国公府这样的权贵人家。
  “那倒还好,有管事嬷嬷看着,我只要最后拿定主意就成了,而且,珺儿的婚事也不会办得太过铺张。”
  低调行事向来是镇国公府一贯的作风。
  “张妹妹从鄂州出嫁还是在京城出嫁?”珍珠好奇地问了一句。
  “应该是在京城,张孝安在京城有府宅,过一阵子,秋岚也该到京城备嫁了,你们要是晚些回嘉晋城,说不定还能见上一面。”陶氏也不清楚,睿王他们什么时候离京,所以只能估摸着算算时间。
  “那很好啊,也有半年时间没见张妹妹了,她应该挺好的吧。”
  她离开鄂州后,就没听说过,张秋岚的消息,她应该是被张孝安拘在家里,不让她轻易出门,当然,遇到节日还是会给胡家送节礼。
  “挺好的,他父亲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个宫中退役的教习嬷嬷,现在基本就在家中跟着教习嬷嬷学习礼仪规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陶氏淡淡一笑。
  张孝安对这桩婚事很积极,各种节礼问候样样不缺,隔三差五还让陈嬷嬷给陶氏写信,报备张秋岚的近况,非常主动的与国公府联络。
  与之相反,国公府的态度则显得很平静,既不会积极联系张孝安,当然也不会故意冷落,只是端正态度,该干啥干啥。
  反正,张孝安身旁有马先生盯着,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萧擎掌控的范围中,短时间内,张孝安的位置,不会再有所升迁,萧擎的意思很明显,先压制着,省得张孝安仗着女儿嫁入镇国公府飘得忘乎所以。
  张秋岚身旁也有陈嬷嬷帮衬着,所以,张府那边倒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
  萧珺定亲的消息传出去以后,镇国公世子要迎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地小官员的女儿,引起了小范围的热议,不过,镇国公府向来低调,这样的抉择也符合他们一贯的作态,所以,过了一阵子,议论声就渐渐没了。
  “不是有陈嬷嬷在么?还添教习嬷嬷?啧,张妹妹也是受累了。”珍珠摇摇头,见天就是学习规矩礼节,简直是烦不胜烦。
  陶氏不由笑了出来,“大多数人家的闺女出嫁前,都得学习一下礼仪规矩的,难道你没学过?”
  珍珠挑挑眉,抿嘴一笑,“没怎么学过,就是王嬷嬷跟在身旁,偶尔提醒一下。”
  “哈哈,那是你命好,罗家没有长辈要求你那么多,要是你嫁入的是一个大家族,公婆老人都在,那规矩礼节可不能不学,要不然,肯定是要被挑刺的。”陶氏笑着拍拍她,偶尔总觉着珍珠有些散漫,原来是真的没有认真学习过。
  “哎,瞧您说的,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