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

第70章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70章

小说: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大山住在胡家老宅附近,一家人与老胡家常来常往的,上次王氏借的小石磨,就是他家的。
  赶去镇上逛庙会的人很多,官道上三五成群,走路的,坐车的,附近村落的各个路口不时涌出一波一波的人流,通通都朝着一个方向前行,偌大的官道两侧人流如织。
  “哇,好多人呀!”平安坐在牛车上不住张望,即便是天晴无风,北边的天气依旧寒冷,可小家伙的热情却没有被这冷冽的冬日抹去。
  “是呀,真的好多人呀!”赵小磊也连连点头,他今年六岁,是第一次跟着大人去逛庙会,心情很是兴奋。
  “可不是嘛,去年我爹带着我走路去的,人可多啦。”平顺扬起下巴,去年胡长林带着他去庙会看过花灯,他可是得意了好久,“等到了庙会,人更多,平安,你可得跟紧你爹,人多,拍花子也多,你小心让人给拍了去。”
  平顺把胡长林教训他的话,转给了平安,一付过来人的傲娇表情。
  “嗯,嗯……我就抓着我爹的手。”平安立刻抓住了胡长贵的大手。
  胡长贵“呵呵”笑了两声,反手握住他冰凉的小手,双手合十给他取暖。
  “今儿天气好,出门逛庙会看花灯的人肯定多。”看着官道两旁的人流,赵大山厚实的声音感叹道。
  “可不是嘛,大山,你带着小磊可得注意些。”胡长林挥舞着牛绳小心的避开人流。
  “那是自然,你们也要小心些。”都是带孩子出门看热闹长见识的,安全当然是最重要的。
  一直到下了牛车,平安和小磊两娃左顾右盼的高亢的情绪才慢慢平复,随后转变成新鲜好奇的宝宝,看见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
  冬日日短,他们到达城门的时候,太阳已渐渐西沉,黄昏的夕阳,洒落一片金黄。
  把牛车寄好,与赵大山约好回程的时间,两兄弟才各自领着娃随人流向庙会走去。
  太平镇的庙会在西面的普隆寺,他们从南街随着流动的人朝慢慢向西门移动。
  南街两侧的铺面纷纷张灯结彩,夜幕降临前,各种精巧别致的彩灯将点亮上元节的黑夜。
  福安堂的刘掌柜正指挥着伙计悬挂彩灯。
  “珍珠,咱们要不要和刘掌柜打个招呼?”胡长林远远瞧见,不由低头悄悄的问道。
  珍珠犹豫了一下,抬头看了看天色,黄昏的夕阳透过云层洒在宽阔的街面上,远处的不少屋顶的烟囱已经是炊烟袅袅,正是晚饭时刻,这时前去打招呼,还不得招呼他们一行人的晚餐呀。
  珍珠立马摇摇头,她不想太麻烦别人。
  于是,一行人避在人群中,尽量随人多的一处前行。
  可是,刘平自从上次被陈鹏飞说过一次后,总会不时注意街上往来的行人,这不,他照例看了一下满街的人流,猛的眼睛亮了起来。
  “胡姑娘!胡姑娘!”边喊着边小跑过去。


第一百一十章 做客福安堂

  “……”
  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珍珠眼角一抽,转头就看见刘掌柜一溜小跑到了他们跟前。
  “胡姑娘,你们是来看花灯的吧?到了镇上怎么能不到福安堂坐坐,来,来,胡老弟,大家先进屋里喝杯热茶,现在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呢。”刘平热情的拉着胡长贵就往福安堂走。
  “呃……那个,刘掌柜,我们准备去逛庙会呢。”看见胡长贵一脸紧张的被刘平拉了过去,珍珠不由扶额。
  “不急,不急,庙会天黑后才是最热闹的。”刘平不为所动,继续不着痕迹的拉着胡长贵,“再说,这个时候,大伙都忙着晚饭呢,没什么好玩的,先歇歇,天黑以后,热闹才开始。”
  看着被拉远的胡长贵,珍珠一脸无奈,只得让大家跟了过去。
  福安堂内的待客厅里,胡家众人依次而坐。
  待客厅的两个角落分别烧着两个火盆,众人一进屋内,便觉暖意袭人,寒气渐退。
  伙计端上热茶点心,刘平附耳低言吩咐了几句,这才端起茶杯,“来,先喝杯热茶,赶了这么远的路,可别冻坏啦!”
  “不会,不会……我们庄户人家,皮粗肉糙的,没那么娇气。”胡长林连忙笑着接话道。
  “大人厚实,小娃们可冻不得,来,吃点点心。”刘平笑着给一旁的平安递着点心。
  平安有些怯怯的看着刘平,转头看看身旁的姐姐。
  珍珠温和的朝他笑着,“谢谢,刘掌柜。”
  “别客气,这是平安小哥吧?今年几岁了?”刘平一一打量着胡家的这几个孩子,还别说,长得都挺好的,女孩白皙清丽,男孩眉目端正。
  “八岁啦。”刘平温和的询问,平安渐渐放松下来,脆生生的接着说道:“明天我和大哥就要去私塾了。”
  “是嘛,那可是好事,在村子里还是到镇上来呀?”胡家倒也有些见地,舍得让家中的孩子都去念私塾。
  要知道,即便是镇上的人家,也不是每户都都舍得送孩子去念书的,毕竟,每年的束修加上笔墨纸砚是笔不小的费用。
  说话间,虚掩的房门被轻轻推开。
  羸弱清贵的苍白少年缓步走进。
  顾祺一身青玉锦袍,领口与袖口绣着精致的暗纹,头上的白玉冠衬着英挺的眉毛,幽暗如水的眸子温润清冷,整个人宛如水墨画中走出的人儿。
  珍珠心中不由暗自喝彩,这小子虽然一直病歪歪的,却丝毫无损他通身的世家风范。
  她放下茶杯,起身相迎。
  胡家人瞧着,连忙跟着站起。
  “顾五哥哥,许久不见,身体可好些?”少年的脸色依旧苍白无血色,但是,原本有些凹陷的脸颊却渐渐长了些肉,使其看起来,多了一丝少年人应有的生机。
  顾祺没有血色的薄唇轻抿,嘴角勾勒出一道上扬的弧线,温润的眼神随着笑意微微弯起,“多承妹妹记挂,已经好了许多。”
  “胡大叔、胡二叔。”顾祺拱手行了个晚辈礼。
  “……不,不敢当。”胡长林连忙紧张的回礼,世家大户的少爷给他们行礼,当真是担当不起呀。
  胡长贵更是诚惶诚恐,连连躬身回礼。
  虽然胡家兄弟都见过顾祺,可,潜意识里低人一等的尊卑观念还是深远的影响着他们。
  一番见礼,众人落座,刘平扶着顾祺坐好,便垂手站在了他身后。
  珍珠瞧着胡长林胡长贵都只坐了半边凳子,腰背挺得笔直,两人要多拘谨有多拘谨,反倒是小辈的平顺平安自在些,只一脸好奇的偷瞄着一身清贵的顾祺。
  翠珠则安安静静的待着,只是袖子下的两只小手不时绞动,道出了她心中的紧张不安,毕竟,翠珠十三岁了,对很多事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年龄在这时代,已经算是大姑娘了。
  似乎是看出他们都拘谨,顾祺微微一笑温和的说道:“上次去望林村拜访,承蒙款待,还没来的急道声谢呢。”
  “……不,不,顾五少爷能光临寒舍,是胡家的荣幸。”胡长林陪着笑脸,小心的回答。
  确实如此,他们望林村在这附近十里八乡,只是一众小村落里不甚起眼的小山村而已,村民即不富裕景色也不特别,几十年来从没出过啥大人物,绝大多数村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像顾祺这般世族大家出身的公子,在村民们看来,那就是天上的月亮般高不可攀。
  顾祺上次去胡长贵家后,村民们明里暗里羡慕的嫉妒的不知凡几,胡长贵不常出门,所以大伙都围着胡长林旁敲侧击的打听顾祺的各种消息。
  顾祺笑着与其寒暄了几句家常,胡长林都小心翼翼的回答着。
  没过一会儿,场面就有些冷了下来。
  顾祺毕竟只是个半大小子,而且长年病弱,对于接人待物寒暄客套都不甚熟悉,能和胡长林说上几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珍珠暗笑,瞧着场面有些尴尬,她便笑着开口:“顾五哥哥,你家的猪肉吃完了吗?”
  珍珠一开口,顾祺的眼神就亮了亮,转头看向她温和的笑道:“没有,那么大一头猪,哪有那么容易吃完。”
  “光你一个人吃呀?那可是近两百斤的肉呢,得吃到什么时候才完呢?肉放太久了也不好吧?”就算他一天一斤,都得吃半年多呢!即是有冰窖,肉放太久了营养都流失了。
  “都放冰窖里呢,你家的猪肉合少爷胃口,得好好留着,这猪得养一整年才能宰吧,吃完这头猪,少爷得明年才有猪肉吃了,可不得小心留着嘛!”刘平掐着日子算着,胡家一年才养一头猪,怎么地都得好好给少爷留着。
  “……”珍珠忍着翻白眼的冲动,耐心解释道:“猪肉还是不要放太久比较好,如今正值正月,天寒地冻的,还可以留一阵子,等到三月天气回暖,春雨绵绵空气潮湿的时候,就不要再吃了,我家的兔子和土鸡都给你们留着,不会缺肉的,猪肉还是快点吃完比较好。”
  春天空气潮湿细菌滋生,即便放在冰窖中,肉还是不安全的。
  顾祺看着女孩认真劝说的脸庞,有股暖流直没心房,他当即笑着点头,“好,到了三月就不吃它了。”喉咙一阵痒意,他没能忍住,咳了好几声。
  见女孩睁大眼睛担忧的看着他,顾祺反倒笑得坦然,如今他能只咳这几声,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家里的兔子有好几只个头都够大了,过两天给你们送过来,家里又多养了二十只鸡崽,等我家新房子起好,还要养上两头猪崽,顾五哥哥,你不用担心没肉吃的。”见他虽然咳了几声,却没再像从前般咳得撕心裂肺,想来病情已经有了好转,珍珠这才煞有介事的说道。
  刘平听着脸就有些抽抽,少爷哪是爱吃肉呀,只是吃不了别的东西罢了。
  “那顾五就多谢妹妹了!”顾祺朝拱手道谢,眼里满是笑意,“你家要起新房子?”
  “嗯啊,准备挖地基了,等新房建好,顾五哥哥来我家玩吧。”新房建成还需不少时间,到时已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顾五的身体应该能好上许多,出门散心还是可以的。
  “好,到时候一定会去的,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来找我,我不在的时候,找刘平也行。”顾祺认真叮嘱道。
  胡家有多简陋,他是亲眼见过的,新建一处房屋,是件好事,她家境不好,自己又不好明着资助于她,别看女孩年纪不大,可那心眼可不少,自己要是直接给她银子,她指不定拿什么眼神看他呢。
  好在,她家如今腌制起腊味卖与那酒楼,生意还算不错,年前他也让顾忠定了百余斤腊味,作为年礼送回京城。
  她家的腊味虽然他没尝过,不过,顾忠和刘平几人吃了都说好,他们都是吃惯了各地美食的,即是都说好,那滋味肯定差不了,生意做得长久,她家的生活自然会渐渐好转。
  这时,一伙计走近刘平,轻声说了句:“掌柜的,厨房说,饭菜已备好,可以上菜了。”
  刘平弯腰与顾祺低语几句,顾祺点头。
  “胡姑娘,天色渐晚,少爷令厨房备了饭菜,吃过晚饭去看花灯正合适。”刘平算是看出来了,胡家这一大家子,胡珍珠是个能说上话的,便笑着与她说道。
  珍珠眨巴眨巴眼睛,还没进福安堂前她便猜到了,也没纠结,便朝胡长林胡长贵询问了几句,两人自是让她做主。
  珍珠笑笑,道了声谢后,就不客气的招呼大伙跟着刘平去了吃饭的饭厅。
  顾祺身体不好,就让刘平出面待客。
  才走出房门没多会儿功夫,他就已经身乏体虚,脸色泛白,勉力站起身子笑着与众人告了别,顾祺便缓步回房歇息去了。
  顾祺最近慢慢吃得下东西,身体确实有所好转,可长久亏空的身体,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调养好的。
  珍珠午饭吃得挺饱的,可看到满桌热气腾腾的菜肴也感觉饿了,她大致扫了一眼,菜式多样摆盘精致,想来味道应该不错,最可贵的是有两盘绿油油的叶子菜,这大冬天的,吃了一冬天的萝卜白菜,翠绿的叶子菜才是精贵又稀罕的菜肴。
  一顿晚饭,胡家大小六人也算吃得尽兴,刘平尽职尽责的热情招呼着他们,不时的说些关于城西庙会的有趣的地方,或是看花灯的最佳场所,说说笑笑间,时间就过得很快。
  出了福安堂,天已黑尽,满街的灯火已点亮夜空。
  告别了刘平,六人随着人群一路向着西门走去。


第一百一十一章 碰瓷的?

  上元节的夜晚皓月高悬,灯火璀璨,天气虽然寒冷,却也浇不灭老百姓看花灯闹元宵的热情。
  汹汹的人潮喧哗不已,流光溢彩的花灯映衬着街道两旁,路人或抬头观赏或行止匆匆。
  “姐,你看,那边那盏花灯好漂亮呀!”男孩清亮的声音透着兴奋。
  “平安,别乱跑,人多,一会儿走散了,你可别哭鼻子。”一旁的女孩拉着男孩淳淳告诫。
  女孩一身浅红素袄月色襦裙,身形纤细脸庞秀丽,只见她脸上笑意盈盈,神态从容淡定,半垂的眼眸划出好看的弧形,正是出门看花灯的胡珍珠。
  “我才不会哭鼻子咧……”平安皱起鼻头不满的撅起嘴。
  “呵呵,我们平安长大了,不哭鼻子啦。”翠珠摸摸平安红彤彤的小脸蛋,笑着说道。
  这孩子自打知道能出门看花灯,便兴奋得跟打了鸡血似的。
  珍珠拽紧他的小手,怕他太过激动,自己跑哪都不知道了。
  城西的庙街热闹非凡,各种摊贩吆喝不断,许多摊位前都围满了大人小孩。
  卖吃食的、卖花灯的、卖胭脂水粉的、代写书信、算卦的、还有耍猴儿卖艺的……熙熙攘攘的排满了道路两侧。
  平安平顺一路两眼发光的看过来,看到耍猴儿戏的,纷纷迈不动步子,两人都一动不动的看着猴儿翻身打滚作鞠躬,直乐得手都拍红啦。
  随后猴儿捧着锣钵绕场一圈,有钱的会打赏几文赏钱,没钱的或是不想给的便后退散去,一圈下来,猴儿的锣钵里也能有个几十文钱。
  胡长贵带着两男娃看了半晌,看见猴儿过来,也自觉的摸出两文钱,让孩子们一人丢了一文。
  珍珠对耍猴儿没啥兴趣,便拉着翠珠去看旁边的猜灯谜台子,胡长林不放心两个小姑娘,便与胡长贵打了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