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

第90章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90章

小说: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四十一章 藕种

  “好,你慢慢想,不急。”顾祺含笑。
  “啊,我家前院要挖一个大池塘,池塘边种几棵柳树再好看不过了。”一想到夏天池塘边微风徐徐柳叶摇曳的景象,珍珠就觉得沁凉舒心。
  说起池塘,珍珠这才记起池塘里最为重要的植物,赶紧问道:“莲种能弄到么?赶在入夏前种上莲藕,深秋的时节你就能吃上莲藕啦!”
  莲藕?在整个北方都算是比较金贵的东西,不少家境殷实的人家会在自家的池塘种来观赏莲花,但种藕做为食用的却是少数,南方水产丰富种植莲藕的倒是不少,只是毕竟路途遥远,等送到北方时,都已经不新鲜了,可就算是不新鲜,价钱却不便宜。
  深秋就能吃上莲藕?顾祺若有所思的看着她,这丫头是有自信能种出藕?还是太过天真不知世事?
  “哎呦,珍珠呀,那莲藕可是老金贵的东西,可不是地里的青菜说种就能种的。”蒋氏听到这,忍不住插口说道。
  莲藕难种吗?珍珠歪着脑袋想,她记得她有个高中同学家里就是种藕的,几十亩的藕池,一到夏天莲花开放的时节,那情景真的应了那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男同学性格热情好客,暑假期间,她们全班几乎都去过他家观赏莲花。
  他家种了十几年的莲藕,是当地有名的莲藕种植大户,很多本地的外地的都跑到他们家购买莲种探讨种植经验,北方来的也不在少数。
  记得他说,莲藕是挺好种的,只要土壤和水质达标,然后间隔合理,施肥到位,注意病虫灾害,一般没什么大的问题。
  这里的水质和土壤都没有污染。
  施肥的话,人畜粪便都是上好的肥料。
  至于病虫害嘛?遇到了再说吧。
  总不能因为害怕病虫灾害,连试都不敢试就放弃吧。
  再不济,不是还有灵泉吗。
  “柳叔婆,就是因为金贵才种呀,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价值自然也是高的。”珍珠笑着回答。
  “你这孩子,这莲藕的银子要是那么好赚,还轮到你来种呀,你可长点心眼,别瞎倒腾,小心没种出莲藕,反倒把本钱赔进去。”胡家太惯着孩子了,这么大的事情,她一个小姑娘就敢自己做主。
  “珍珠呀,要种什么东西,你要问过家里大人才好。”表舅娘田氏也隐晦的劝导。
  “……”她不就想种些莲藕么,至于么。
  “舅娘,我知道的。”她笑笑应着。
  “无妨,我帮你找个会种莲藕的,这藕肯定能种好,咳~咳~。”顾褀侧身轻咳两声。
  “那可先谢谢,你就等着秋天吃莲藕吧!”珍珠眼睛亮闪闪,有懂行的人帮忙,那再好不过了,“顾五哥哥,你咳嗽还没好呀,一会儿带些生姜回去,没事的时候喝杯姜茶,驱寒除湿最好不过,老人家不是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嘛。”
  “……,你们这的俗语还真多,我怎么就没听说过?”顾褀好笑的打趣道。
  “哈哈~天下那么大,你没听说的事情多了。”珍珠乐不可支的笑红了脸,白润的脸庞透着粉粉的红晕。
  小丫头笑得眉眼弯弯,似乎从来都不会胆怯害羞,说话即大方又利爽,眼底没有敬畏和怯懦,仿佛他就是她的一个普通朋友,两人都是对等的没有差异的,顾褀晃了神。
  屋角边,蒋晓燕满心忿恨的揉着手里的丝帕,他们都在说些什么?珍珠为什么能和他说得上话?还这般不知羞的笑得那么开心?
  她很想上前一起凑趣,可刚才顾褀冷淡的态度又让她踌躇。
  这么一犹豫的时间,平安已经带着顾褀往堂屋走了。
  蒋晓燕一跺脚,只得返回屋内。
  堂屋内,客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村长和胡家的几个近亲正拉着家常,顾褀注意到胡老太太王氏站在堂屋门口,年祥林正低头与她说着些什么。
  “少爷!”刘平和陈鹏飞迎了过去。
  “嗯。”顾褀好看的眉毛一抬,“他们在说些什么?”
  陈鹏飞立即上前,低语了几句,习武之人耳目比常人灵敏,门外的声音他听到七八分。
  顾褀眉头微蹙,商人逐利,这年祥林还真是,来胡家做客还谈起了生意。
  王氏注意到他们,她朝平安一招手,附耳说了几句,小男孩一溜烟的又跑向了后院。
  没一会儿,鹅黄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堂屋门前。
  王氏拉过珍珠,对她低语了几句。
  珍珠听了不由一笑,这个年掌柜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生财之道的眼睛。
  她和王氏商量了几句,王氏频频点头。
  王氏走近年祥林,语气温和的道:“年掌柜,这些日子你照顾我们老胡家颇多,我和孙女商量好了,这道酸菜鱼的做法就送给你了,原本就是现成的菜品,只要多几样工序和配料而已,即使没有我家的法子,相信你们酒楼的厨子多做几次也能做出来的。”
  “哎,哪里,哪里,说照顾就严重了,咱们都是互惠互利,相互帮忙,真是多谢您老人家了,都是您灶上的手艺好呀,普通的酸菜鱼都能做得这般美味,要不是您有了年纪,还真想请您当我们酒楼的大厨呢!”得了王氏的话,年祥林心里甭提多高兴,他刚才一上桌就把满桌的菜一一尝了个遍,王氏的手艺真是没话说,一桌菜烧制的水平比他们酒楼最好的宴席都不差。
  他甚至觉得,同样照着方法卤的肉,胡家的似乎就是多两分说不出的滋味,要具体说有什么区别,又说不上来,最让他惊艳的是那道酸菜鱼,满盆的鲜香麻辣,鱼肉嫩滑香软,比他吃过的所有酸菜鱼都美味。
  王氏的厨艺着实让年祥林惊艳。
  “呵呵,年叔叔,我奶可是家里的镇家之宝,可不能上你们酒楼当大厨。”珍珠笑着开口。
  “啥镇家之宝,你这孩子这也能胡诌,让年掌柜笑话了。”王氏哈哈大笑,点点她的脑袋。
  “哎哟,珍珠这话说得没错,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老可不就是这样嘛!”年祥林乐得顺口奉承老人家一番,他与胡家打了这么久交道,当然知道胡家其实就是王氏和胡珍珠两人主意正,胡家一般都由这两祖孙做主。
  祖孙俩听着都呵呵直笑。
  既然决定要送酸菜鱼的做法,珍珠也不耽搁,家里善后的事情还一大堆呢,赶紧把事情解决。
  她回厨房拿了盛饭菜的篮子,让胡长贵给玉生送去,回来顺便抓两只兔子和两只鸡过来,平安太小拿不了这么多东西。
  随后领了年祥林进正屋,找来了笔墨纸砚,让王氏口述酸菜鱼的做法,年祥林自己写一份方子。
  她的毛笔字目前还处于不宜见人的状态,最近太忙,等她得了闲还是把字好好练练吧,毕竟总有需要自己动手写字的时候,她吐吐舌头,老实的在一旁帮着磨墨。
  年祥林把具体的细节都问了明白,这才满意的把写好的宣纸折起收好。
  对王氏谢了又谢后,便带着赶车的小厮回去了。
  原本年祥林是想搭着顾褀一行人一起回去的,可是被刘平婉言拒绝了,他自是有眼色的先行离开了。
  年祥林的马车走后不久,装好胡家送的兔子和鸡,顾褀一行人辞行离去,胡家一屋的亲戚看热闹似的都送到了门口,直到马车远去还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胡老哥,你家了不得呀,这顾家公子虽然看着病弱,可到底是京城来的贵人,能屈尊到咱们这小地方来,你家也算是蓬荜生辉啦!”赵文强一直留着陪客,语气里带着真切的羡慕。
  “可不是嘛,那个顾公子通身的气派,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少爷,啧啧,亲家公,你家攀上这样的人家,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照顾一下咱们这些穷亲家呀。”冯氏啧啧有声,说话更是直接,一把拉过身旁满身补丁的小孙子,就往胡全福身上推去,“你看,小墩子可是长林的侄子,这饿得骨瘦脸青的,你可不能不管呀!”
  胡老爷子原本笑呵呵的脸上,顿时僵了起来,这个冯氏,说话办事没有一点分寸,这种场合哭穷给谁看,带孙子来吃酒,都不给他换身干净点的衣裳,一身补丁不说,姜黄的布料都快染成深褐色了,一脸的土灰鼻涕,说有多埋汰就有多埋汰。
  王氏的脸色沉了下来,这冯婆子,逮到机会就哭穷嚎伤,她当年真是猪油蒙了心,怎么就找了这样一户人家的闺女做儿媳妇。
  “娘~”瞧着婆婆脸色不好,梁氏赶紧拉了拉冯氏。
  “咋的啦,你们胡家吃了肉,总的分点肉汤给咱们这些穷亲戚吧,发达了难道就六亲不认啦?平顺他大舅爷,你说说,是不是这个理?”冯氏没理会女儿的动作,朝王宏生拉着关系,都是胡家的姻亲,他要是站在她这一边,那胡家怎么也得给些好处他们才行。
  “哟,大妹子,话可不能这么说,长林长贵两家的日子才刚刚有些起色,谁家的银子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们辛辛苦苦攒下了,都是辛苦钱,你们家不是跟长贵学了养兔和烘蘑菇嘛,只要勤快些,光这两样收益,今年怎么都能过个好年的。”王宏生声音洪亮爽朗,一番话下来,冯氏的脸顿时尴尬起来。


第一百四十二章 顾褀回京

  照着胡家教的方法,梁家的兔子确实养得还不错,蘑菇也采了不少烘干存放起来,等待价钱走高的时候再卖。
  可是,这些利益都还没有见利钱啊。
  冯氏撇撇嘴,总不好说她眼馋胡家现成的东西,让胡家直接给些银钱她吧。
  梁氏借机打着哈哈把冯氏拉离人群。
  “娘~你是觉得我日子太好过了还是咋么地,非得让我婆家不自在,你没瞧见我婆婆脸色多不好啊!”梁氏气得都快哭了,“上次我才给你二两银子,你怎么还不知足,你把我婆婆得罪狠了,以后我想攒些私房钱补贴娘家都难了,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呀?”
  “我……我又没说什么呀,亲戚间相互帮忙不是应该的嘛,你婆婆心眼也太小了。”冯氏嘟嘟囔囔,想起上次女儿偷偷塞给她的二两银子,觉得自己确实不能把王氏得罪狠了,连忙笑着朝女儿说道:“行了,娘知道了,不说这些了,一会儿我去给你婆婆赔个不是。”
  梁氏的火气这才慢慢消了下去。
  冯氏这一打岔,门边的一群人不好再说些什么,都是胡家的亲戚故友,村长赵文强没再逗留,小孙子成哥儿染了风寒,黄氏在家照料,他有些放心不下,便笑着辞了众人,先回家去了。
  赵喜文老两口惦记着家里的闺女赵虹玉,辞了胡家二老准备回去,珍珠却让两人等了一会儿,她一路小跑回到厨房,把顾褀剩下的大半锅鸡汤全都装进一个干净的大瓷盆里,让两老带回去给赵红玉补身子。
  老两口没有推辞,含泪道谢,闺女重伤骨折,正是需要补身子的时候,可他们家为了凑够银子给梁虎,家里值钱的能卖的都卖了,五亩水田卖了三亩,八只孵蛋的母鸡一个不留卖了,地窖的粮食卖了一半,剩下的粮食省着吃能撑半年,最后还欠了胡家一大笔银子,才把那和离的银子凑够。
  老两口心疼闺女,自己吃糠咽菜,尽量让闺女吃好些,可也仅此而已,却是没能力给她买些肉食滋补身子了。
  胡家心善,不仅借了银子给他们,还雇了赵虹山做长工,都没干几天活呢,虹山每天回家手里基本都不是空的,今天猪骨头明天猪尾巴后天猪板油,虹玉最近的身子都是靠这些补回来的,他们心中虽然羞愧,最终还是厚着脸皮都收下了,毕竟如今闺女的身体最重要,人养好了,才能把这人情还上不是。
  老两口心里明白得很,交代了儿子儿媳好好在胡家帮忙,这才小心的捧着鸡汤回去了。
  这边,黄延成拉着不情愿的胡玉珠也提出辞行。
  他爹托人在镇上给他找了差事,在一家杂货铺子做账房,原来的账房先生年纪大了,准备回乡养老,他好不容易才得了这样的机会,刚去不到一个月,正忙着跟老账房学习如何管理店里的进账出账,今天他只请到半天假,胡玉珠是直接去了铺面等他一起过来的,趁着下午还有些时间,他还得回家看看家里的长辈呢。
  对于这个孙女婿,王氏还是很满意的,虽然模样长得普通,性格却温和实在,如今在镇上谋了稳定的差事,更让王氏欣慰。
  王氏刚才就让胡长林回去拿了半匹靛蓝细棉布,到镇上当差自然要穿得体面些,以免让人小看了去。
  半匹布料能制好几身衣裳呢,给相公缝一身长衫,剩下的都归她啦!胡玉珠喜滋滋的抱着半匹布料跟着黄延成回去了。
  留下的王宏生一家、柳常平夫妇、赵虹山夫妇,自觉的帮忙整理起满院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
  胡秋香母女瞧着,也跟着东跑西转,捡些轻省的活计干了一会儿。
  没多久便借口累了,躲在一旁嘀嘀咕咕的说起话来。
  珍珠收着碗筷,耳朵不时传来她那大姑和表姐的谈话。
  听着听着,她不由嗤笑,原来胡家不是没有极品亲戚,只是这个极品已经嫁出去祸害别人家了。
  这两母女正在讨论她家正房里的东西,哪些可以讨要。
  蒋晓燕一再强调对六瓣葵花铜镜的喜爱,胡秋香则对炕柜上那几匹颜色鲜亮的细棉布料眼馋不已,两人自以为没人听见小声的嘀咕着。
  珍珠瞄了她们一眼,端着一摞碗筷目不斜视的从她们前面走过。
  蒋晓燕的视线就落在了那身清新鲜亮的嫩黄春衫上,眼中的妒意藏都藏不住,这身衣裳穿在她的身上一定比那小丫头穿好看。
  “娘,珍珠怎么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我记得以前她又黑又瘦的,可不起眼了,怎么一年多没见,变化那么大?”特别是那透亮白皙的肌肤,比她都不差,蒋晓燕手里的丝帕又搅动起来。
  “这不是你二舅家有钱了嘛,以前穷,经天吃着杂粮饭青菜粥,那脸色能好看嘛,如今不同了,你看刚才的席面,几乎每样都是荤菜,鱼肉蛋一样都不少,你说,天天吃得这么补,变化能不大嘛,况且,那丫头还是长身体的时候,肯定越养越水灵。”刚才上菜的时候,她就啧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