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229章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229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凡却是知道一些原因,这倒不是他当年历史课有过什么惊鸿一瞥,听了老师所说的几句话。而是当年地理课所学来的知识。
  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全球的气温偏低,被五百年之后的人们称之为小冰河期。这个时期,可谓是对全球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向北欧一带,在其巅峰的时候,饥荒肆虐。
  尤其是明朝中后页的时候,正是它最巅峰的时候。气温的寒冷倒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干旱。粮食产来呢个骤然下降,这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来说绝对是最致命的打击。北方的寒冷使得降雨偏南,这导致了明朝几乎全国各地连年受灾。秦晋、河洛、齐鲁、吴越、荆楚、三辅,然后就是全国性的大旱灾。在十六世纪中,旱灾的发生次数,有文字记载的就高达八十四次,绝对是到现在为止,绝无仅有的。
  甚至于,那些退回了北方草原的蒙古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疯狂的厮杀,然后疯狂的南下。
  总的来说,就是明朝点儿有点太背了。而张凡之所以想要让赵显德开展那个海外的赚钱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只不过这是合乎中原大地之民的一种“温顺”的掠夺方式而已。
  原先的历史,欧洲人是怎么躲过这一全球性的天灾人祸的?靠的就是掠夺,而且是裸的暴力掠夺。但是张凡心里面清楚的很,暴力掠夺在明朝根本就不会有人同意,他也只得换成这种方式了。
  总之,张凡以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但是现在,他却是发现自己无所事事了。而且那个总是给他找麻烦的高拱,如今好像也应该是没有什么招数了。看来这高拱,这一段时间应该能够安生一会了。
  一边想着这些,张凡一边有些漫无目的的在自家庭院里散步。
  “凡儿,听说你回来了。我也是今天才好些,要不然昨天就去看你了。”张玉方的声音突然传了过来。
  “伯父,小侄有礼了。”张凡赶紧说道,“昨日回来就进宫了,还没来得及和伯父说一声,实在是抱歉。”
  “哪里的话,你朝中有事,自然是要以大事为重。”张玉方很是客气地说道。
  “对了,伯父你身体可好了?”
  “没什么事情了。”张玉方回答道,不过他随即又皱着眉头问道,“扬州……江南那里,怎么样了?”
  看来他还是有些担心自己家中的情况。
  
第三百三十八章 弹劾再来
      张凡听见张玉方见到自己之后,开口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扬州如今怎么样了,心里面明白的很,自己这个伯父定然是放心不下家中的情况。如今,即使张凡已经是平安归来了,张玉方却还是要有此一问。这倒不是说张玉方一点也不相信张凡的能力,只不过是他关心则乱罢了。
  “伯父还请放心。”张凡一副非常轻松的样子,说道,“家中一切安好,那些倭寇根本连扬州城都没有进来过。小侄临行之前也已经吩咐那扬州知府王德照派了人好生照料着,绝对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唉,看来我也是太会胡思乱想了。”听了张凡的话,张玉方并不显得高兴,反而是一副不开心的模样,“昨天晚,嫂子她就已经过来跟我说过了。可是我自己,唉……不提也罢。”
  “伯父还是不必如此。”张凡说道,“这关心之情乃是人之常情,毕竟那里是咱们张家的祖屋,伯父身为一家之主,紧张那里也是正常的。”
  “我倒不是紧张家中的钱财什么的。”张玉方也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要对张凡解释一番,“毕竟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失了可以再赚回来。我所担心的是家中供奉我张家历代先祖灵位的祠堂,那可是万万不能有一点疏忽的啊。”
  “伯父还请放心。”张凡说道,“小侄也是张家之人,又怎么会不照看好祖宗之身呢。”
  “这样就好,就好。”这会儿,张玉方才算是完全放心下来。
  “对了,伯父。”张凡突然问道,“婶子她还好?还有堂哥、堂嫂、堂妹,他们都没事?”
  “延儿他们并没有什么事情。”张玉方说道,“只不过你那小侄子毕竟年纪还十分幼小,这一旦染了一些小病却也是很难马就好起来。倒是婷儿,啥事都没有。话说这女子就是……”
  张凡没有接张玉方的话,看来他这位伯父,倒是还有几分大男人主义的。
  “大人!”
  张凡正和张玉方二人说着话,身后却是响起了王猛的声音。
  “伯父,小侄还有些事情,就先告退了。”张凡略显歉意地对张玉方说道。
  “不用如此,你有是要做,快些去。”张玉方一副自己非常了解的模样。
  “大人。”看到张凡走了过来,王猛再次抱拳说道。
  “有什么事情吗?”张凡问道。面色不算很差,但也绝不会好。毕竟今天他才刚刚打算按照隆庆所说的,给自己放几天假,休息休息,这事情却是又来了。
  “是今日早朝的事情。”王猛说道。
  “哦?早朝有发生了什么?”张凡听了之后,立刻好奇地问道,虽然他几乎都能够猜到一些。
  “还是那高拱。”果然,王猛所说的话不出张凡的预料。
  原来这高拱昨日几番试图弹劾张凡不果,却也一直没有放弃。今天,他又再一次出击了,而目标正是如今刚回京城并没有几日的徐阶。
  高拱要弹劾徐阶的事情非常简单,而且张凡之前也是早就知道了。正是那正在江南开展的彻查地主豪强大肆侵占土地一事。
  高拱显然是做过了很多准备的,事情说起来更是一套一套的,而且不管是人证还是物证,在他说来全都是有名有姓,完全不像是胡编乱造的。
  朝堂之的朝臣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并没有显出太多的怪异。自从嘉靖一朝到现在,大明内阁之间的争斗就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其程度堪称是激烈,甚至是血腥。从首辅夏言语严嵩之间的争斗,到严嵩与徐阶之间,再到徐阶与高拱之间,总之就是没完没了。有的被抄家了,有的被流放了,有的就是被满门抄斩、一命呜呼了。
  如今,高拱可以说是已经胜利了,徐阶已经是被他给整回家去了。可是高拱显然对此还并不觉得满意,还想要更进一步的落井下石,最好是能够将徐阶打入谷底,弄得身败名裂才来的痛快。
  所以今天朝廷里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会觉得意外。就连孤坐高台之的隆庆也没有对此表现出什么诧异。
  而作为徐阶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兼其弟子的张居正,这一次居然也没有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果真是所谓的“墙倒众人推”吗?其实不然,徐阶做了内阁首辅,被人称为阁老这么多年,还是非常有威望的,起码朝廷里的众臣就算不喜欢徐阶,也不会对他有太多的讨厌。他们之所以没有开口说话是因为,自己不想惹什么麻烦而已。毕竟现在朝廷里是高拱一家独大,谁也不想去触这个霉头。
  然而更加重要的是,这一次有些人对此更加是胸有成竹。
  果然,高拱弹劾徐阶的话才刚刚说出来不久,没有过多的议论,只是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只不过这个人会在此时站出来,倒真是让满朝文武以及隆庆本人都觉得非常惊讶。
  李春芳,这位平日里在朝堂之就如一个闷葫芦一般的人,从来都不会对于纷争之事,特别是对于这种他自己身处的内阁之中所发生的纷争之事做出任何评论的李春芳,这一次却是站了出来。
  这也就罢了,毕竟李春芳也是内阁大臣,朝的时候开口说话也是正常的事情。然而当李春芳拿出一件东西之后,则是更加让在场的大臣们惊讶了。
  李春芳从怀中掏出了一本不大的册子,要呈给隆庆,而且口中更是说道:“陛下,此册乃是徐阁老名下田产之的那些农户百姓们联名签字画押,请求能够一直成为徐家雇农的本子。”
  他的这句话以说出来,整个朝堂顿时就沉寂了。相比起他所说的话中含义的震撼,众人对于李春芳居然会如此不顾和高拱交恶,明言要力挺徐阶的行为,感到十分的惊讶和不解。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张凡听到这里,已经是忍不住询问了起来。他记得明明白白,自己是将那本册子派人交给了张居正,并且隆庆那边,他也是了折子知会过。可是如今,这本册子竟然会出现李春芳的手里,实在是让张凡根本无法理解。
  “卑职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王猛说道,“后来打听了才知道,据说兄弟们有人看到李春芳在前几天去过张大人的府邸。听说是李春芳自己主动去找张大人的。”
  张凡听到这里,更觉得不可思议了。李春芳会知道这件事情他并不奇怪。他所奇怪的是,李春芳这个一直都表现得不声不响,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的人,怎么会突然想要管起这件事情来了。
  “事情后来怎么样了?”张凡继续问道,他想要知道后面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关于徐阶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好争论的,隆庆虽然懒惰、奢侈、好色了一些,但是他并非一个昏庸无道的昏君,事理还是能明白的。再加如今又有了这份百姓们联名签字画押的册子,徐阶侵占良田的这件事情,高拱是再也翻不起什么花样来了。
  不过高拱若是能够就此打退堂鼓,息事宁人,那他就不叫高拱了。
  高拱见他弹劾徐阶不成,马就是一个眼神向着郭朴看过去。这郭朴也是机灵的很,得到高拱的示意之后,立刻是站了出来,对隆庆说自己有本要奏。
  之后的情况就更加有意思了,郭朴掏出一本折子,呈给了隆庆。隆庆打眼一看,这份折子居然是应天府的给事中王祯弹劾李春芳的折子。看来高拱定然是早有准备。
  折子说李春芳“亲已老二求去不力,弟改职而非分希恩”,意思就是说李春芳位高权重之后,就不顾亲人,是为“不忠不孝”。
  张凡听到这里,已经大概明白过来了。话说这高拱心思变化的倒也是真快,这李春芳刚刚站出来说话,他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这一次他弹劾李春芳的折子若是能够成功的话,李春芳致仕之后,内阁之中必然就会空出一个辅臣的位置。如今内阁之中,高拱和郭朴连成一气,算是占了一半势力。而张居正独自一人,并不算太过强势。李春芳虽然是平日里不声不响,但是说起来,他还是对张居正有些好感的。
  如果李春芳致仕的话,高拱在拉进一个自己的党羽到内阁之中。到那个时候,高拱的话在内阁之中可就算是权威了。凭着张居正一个人声音太小,起不到什么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大明一朝,内阁的权利本就不输于皇帝,其权利之大,经常可以驳回皇帝的圣旨,还让皇帝没有办法发脾气。
  张凡自然是不想让高拱大权在握,但是如今的情况在他看来,却是有些危险了。李春芳今天会这么站出来说话,在张凡看来,并非是他心血来潮什么的,必然是李春芳自己已经萌生了退意。
  渐渐的,张凡心中也越发觉得,李春芳致仕已经成为了必然之事。而他现在所要做的是,赶紧找一个合适的人顶内阁的那个空缺,凭着张居正、冯宝、以及张凡自己与隆庆的关系,这件事情应该不是很困难。
  但是找谁呢?
  突然,张凡想起了一个人来。
  
第三百三十九章 做官不易
      话说这顺天府,乃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这里的百姓似乎也对于自己生活在这么一个地方而感到了一些优越感,当然,这种优越感也只不过是市井百姓的一种心理写照罢了,说来说去,还不都是一个样。
  民间还是一副平日里的模样,该穷的继续穷、继续干活,该富的继续富、继续享乐。不过这也只是民间的情形罢了,再往,到了官宦阶层,这情形可就是大不相同了。
  特别是今天,从朝堂面回来的每个大臣,心里面都有点打鼓。他们倒不是在担心自己,而是在担心未来究竟会怎么样,如今他们可是一点都看不清楚了。
  平日里总是沉默寡言的李春芳如今居然会在朝的时候一次说了这么多的话,这就已经足够让这些大臣们觉得不可思议了。而现在,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李春芳说这么多话是为了帮徐阶。当然,若只是单纯的帮徐阶说几句话那也就罢了,可是这一次,李春芳所说的话,摆明了就是直接指着高拱的鼻子在反驳他的话。
  这可算是隆庆朝第一大事了,对于各级官员的影响那是绝对要比当年隆庆宣布开关要来的大得多。
  当然,这只是一些抱着看热闹心态的人的想法,而真正会这么想的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开玩笑,这些人哪个不是老谋深算,久经阴谋诡计的考验。就是连一件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他们中还是会有人觉得那背后定然有着什么阴谋,然后在花费无数的精力好好思索一番。如今出了这么一件反常非常的事情,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认为这只是李春芳一时起了兴致,才会这么做?
  最主要的是,李春芳的这次说话,可是有根有据,有实物在手,明显就是他早有准备,哪里又有临时起意一说。
  总之,这件事情现在闹得是京师所有的官宦士族是议论纷纷。只不过这些人大多都以为李春芳这一次是真的要跟高拱明明白白地划下道来,针锋相对了。当然,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事情可就有点不简单了。毕竟此时的朝廷里,高拱算是势力最大,而与其不对付的张居正虽然能与高拱抗衡,但并不是能够持久的。如果现在李春芳站出来表明了态度,明着站进了张居正一方的阵营中,那么高拱如今所拥有的优势就不在了。
  特别是昨日张凡刚刚从江南回来的时候,作为中立一排带头人的户部尚葛守礼那一番对张凡示好的话,虽然如今还没有个定论,但是这对高拱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若是李春芳站在了张居正的身边,而拿数量不少的中立派又投靠了张凡的话,估计高拱就可以直接向隆庆地辞呈了。
  但是,这些只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还有另外的一种可能,倒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