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厂花男友 >

第12章

我的厂花男友-第12章

小说: 我的厂花男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主请。”
    徐少卿侧过身,让她在先,出了门,便一路引着去了正厅,又上楼到了二层的雅致小间。
    那里早摆下了案子,一桌大盘小盘,铺着十多样菜肴、汤品、点心,个个形色兼备,飘香四溢,还徐徐的冒着热气,望之便让人馋涎欲滴,食指大动。
    他拉了凳子,请高暧上座,自己则在下首陪着,像是怕她觉得尴尬,中间隔了个空位。
    她倒没去瞧桌子,撇过眼,就见左近那窗子敞着,隔着几重楼阁院落能看到远处人流如织的街景,隐隐还能听到些喧闹声。
    往常听翠儿提过茶楼酒肆的如何好,她没见过,更没去过,如今坐在这里,心想那意思大致也差不离,于是便欣然坐了。
    “这素鸭是正宗的淮扬名肴,公主试试看。”
    他夹了菜到她碟中,又将筷子摆好,等她品用。
    高暧还从未被人这么伺候过,见他方才明明说饿的厉害,这会儿倒还侍在旁边,于是道:“厂臣自便好了,不用管我,再说我吃惯了素斋,沾不得荤……”
    “公主请看,臣今日布的可是全素宴,真真没半点荤腥。”
    “全素宴?方才你不说这是鸭么?”
    徐少卿勾唇浅浅一笑,又夹了一块放在自己面前,慢慢用筷子挑开焦黄的外皮,便露出里面那一片葱白细嫩。
    “公主瞧仔细了,这外头是过油的豆腐,里头裹了冬笋、茭白、鲜菌,上锅煎炸的恰到好处,便制成这鸭肉模样,实则全无干系。古来早有人评这菜色‘素有荤味,素有荤形’,实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高暧不由一窘,这种事于她便如天方夜谭,根本无从知晓,如今又闹了笑话。
    再抬眼,见他仍望着,仿佛在等自己动筷,想了想,这才动手夹了那片素鸭放到唇边咬了一口,咀嚼几下,只觉外皮酥脆,内里香嫩,果然妙不可言。
    她虽然不知鸭肉是什么滋味,但也觉唇齿留香,鲜美可口,忍不住把剩下的那些也全都吃了。
    徐少卿见她吃完,便又夹了一块放在碟中。
    “公主觉得如何?”
    她也不作伪,点头道:“果然名不虚传,多谢厂臣。”
    他笑了笑:“臣伺候公主是天经地义,哪当得起一个谢字。不过依着臣说,这素鸭虽有其名,终究还是赶不上真肉食的滋味,不若臣下次备一桌真正的好席面,再备壶好酒,请公主品尝。”
    她闻言眉头皱了皱:“厂臣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自来便粗养着,这么多年茹素,早就惯了,山珍海味吃不下,酒是更加饮不得,反倒辜负了厂臣的一番盛情。”
    “这么想不好,公主如今既然还俗回了宫,怎可事事还在像庵堂里那般?不管对己还是对人,都该好好打算一番,思量好怎么才是合宜。”
    她不明其意,摇头苦笑:“我就是这副性子,又在外面呆惯了,不懂规矩,也没见过世面,只怕这些个事情学也学不来。”
    “学不来,才更要用心。”
    他身子微微探前,稍稍压低声音道:“臣早就进过言,这宫中的凶险比外间有过之而无不及,公主如今身处其中,凡事都须思虑周全,不可随性而为。”
    他顿了顿,忽然问:“眼下就有一件要紧事,公主可想好如何应付了么?”
    “什么事?”她闻言一愕,心头不禁有些怯怯起来。
    他望着她那一脸懵懂无知的样子,轻轻一叹:“下月便是太后生辰,公主可想好送哪样寿礼了么?”

第20章 傍携归

送什么给太后作生辰寿礼?
    高暧愕然呆望着徐少卿,怔怔不语。
    她只道方才那些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的宝物便已经够了,全然没想过这个问题,现下经他这么突然一提,顿觉有些发懵,不知该如何回答,更不知自己该怎么办。
    仔细想想,那多的已有些令人应接不暇的寿礼应该都是陛下和皇后置办的,跟她没半分相干,其它宗室后妃包括朝臣在内,定然是人人都要用心预备着。
    太后虽然恼恨她,可寿诞毕竟是关乎大夏国体礼制的大事,容不得她置身事外,这是规矩,更是博名邀宠的绝佳时机,只有她这般后知后觉,全无所感,想来也是可笑。
    究竟该送些什么呢?
    庵堂中向来山居清苦,连还俗时的衣衫首饰都是宫里的,虽说陛下赏赐了不少东西,但后来又都收了回去,如今她身上除了三两套勉强能见人的衣裳头面外,可说是孑然空空,哪里找得出什么东西来?
    想到这里,她不由一阵黯然,忽又心头一动,便想起他送给自己的那尊玉观音器物精美,倒是个能拿出手的物件。
    可这念头才刚刚一闪,便又沉了下去。
    那观音像在房里摆了还没几天,却为了这事就送出去,心中实在不舍,而且也辜负了人家的一番好意,未免有些不恭。
    何况这观音像本就是陛下赏赐的贡品,若再拿去当作寿礼,岂不等于又送了回去?保不齐一眼就被瞧出来,到时不光自己讨不着好,连带着他说不定也要受些责问。
    她不想这样,心中没了主意,颓然一叹:“看来……我真没什么好送,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他瞧着她叹气苦笑,眉梢挑了挑,一边撩着琵琶袖往碟中夹菜,一边开解道:“公主也不必如此烦恼,臣方才那话的意思只是让公主有个打算,莫觉得呆在这深宫之中,可以像伺候佛祖时那般清静无为。凡事多思量思量,自家有个底数,真遇上什么沟沟坎坎,也能游刃有余。就像这回,公主只要用心思虑一番,定然能想出好法子来。”
    “我就是个没算计的,又身无长物,能有什么好法子?”她垂眼摇了摇头。
    常言道,响鼓不用重锤,她这面鼓却今日却一直闷着,之前瞧着也是个明达通透的人,怎么突然间像蒙了心似的,总也不开窍?
    他倒也不急,继续循循善诱:“法子总是要想的,当初公主回赠时,臣不也欣然领受了么?”
    高暧闻言抬起头,目光中似有所悟,那双秀眉却还蹙着。
    “厂臣的意思是……不成,不成,这如何能一样?”她说着又摇起头来。
    “臣是个奴婢,自然不能与太后娘娘相比。但这世上的人脾性虽是各色各样,可要说到喜怒好恶上,却也大略差不多。公主只要肯花心思,太后娘娘就算见了不怎么喜欢,碍着寿宴之上,也不好多说什么。”
    “那我……”
    “臣不过提个醒,公主回去自己思量清楚,不必事事都问得那般明白。”
    徐少卿言罢,继续替她布了几样菜,又盛了碗莲子羹,这才撤回身子,自己动筷子吃了起来。
    高暧来回咂着他方才那些话,心头似是敞亮了些。
    抬眼看时,就见他左手执箸,就近夹了块山药放入口中,细慢地嚼着,竟不闻半点声响。须臾,那两片薄唇一抿,狐眸半阖,眼角坠着一丝足意的笑。
    她静静地望着,不由竟有些呆了……
    闲时苦短,似乎没多久天便渐渐暗了。
    徐少卿备了轿子,让高暧坐了,自己则带着几个亲随和一众东厂番役护在两旁,策马而行。
    初更的暮鼓还未敲,行人便急赶着散了七七八八,仿佛只是短短的一瞬,这京城喧闹的街市便被抽去了生气。
    她靠在昏暗狭窄的轿中,恍然间竟有种寂然萧萧之感,若不是外面那踢踏作响的马蹄声,她几乎觉得天地间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好在路途不远,盏茶工夫便经正阳门而入,到了五凤楼下。
    下来换了宫轿,徐少卿也弃了马,只带几个内侍随他一起进了宫。
    本以为要去坤宁宫的,却不料轿子竟然一路来到了位于皇城西南的武英殿。
    进了内堂,远远就瞧见显德帝高旭正斜靠在阁间的软榻上,手中捏着一本奏折,眉头紧锁,身前的御案上堆满了同样的黄封册子,也不知有多少。
    只听他蓦地长叹一声,随手将那奏折丢在案上,闭目揉着额角,满面疲惫之色。
    徐少卿和高暧步入阁间,内侍上前禀道:“陛下,云和公主和徐秉笔到了。”
    高旭微微一愣,这才翻身起来,端着架子,正襟危坐。
    两人上前行礼,高旭叫声“平身”,又赐高暧坐了,便问道:“皇妹今日去宝和号查验得如何?”
    “回皇兄,预备寿宴上进献的礼物已备得差不多了,只有……”
    她尚未说完,徐少卿却忽然接过话头道:“陛下,这次造作局从江南、荆楚、粤府征调了数十名巧匠,臣奉旨命司礼监专人督办,所有赶制的器物都已在期限内完工,剩下有些个从各省水陆起运的尚在路上,还有外洋采办的,须待运抵明州市舶司查验通关后,下月初便能全部运抵京师。”
    高旭“嗯”了一声,点点头,像是终于听了件称心事,眉头也稍稍舒展了些。
    只听徐少卿继续道:“今日查检,多蒙云和公主经论造诣高深,竟从数百件器物中挑出一段佛经刻文有疏漏之处,实在是慧眼如炬,令人佩服。幸得不是什么大错,臣已命造作局工匠限期改正,不日便可交付。”
    “哦?”
    高旭闻言,转头看向高暧,眼中带着几分意外,又有些怀疑。
    “如此说来,皇后让皇妹帮衬着一同操办寿典,还真是选对人了。”
    高暧听他轻描淡写的便把那件事揭了过去,还顺带夸赞自己,不禁脸上一红,偷眼瞥过去,见他面色沉静,看不出半点破绽,当下也没多言,起身向皇兄谢了。
    高旭似乎对这妹妹也没多少话好说,便跟着道:“皇妹操劳了半日,着实辛苦了,这便回去歇息吧,若有其他差事,朕与你皇嫂自会遣人去叫。”
    她也听得出那其中的漠然之意,于是谢恩道了告退,却步向后,抬眼见那挺拔颀长的背影隔得渐渐远了,心中猛然间竟有些不舍,但终究还是暗暗叹了口气,转身出了阁子。
    “徐卿,今日寿礼究竟查验得如何?现下可以实言了。”
    见她走后,高旭脸色突然一沉,语声中有些无力的问。
    徐少卿凑前一步,来到御案旁,微微躬身道:“回陛下,臣方才所言就是实情,若非公主发现一件牙雕上的梵文佛经有误,险些便这么囫囵蒙混过去了,倘若以此传之后世,定然贻笑大方,也失了陛下和太后的颜面。”
    “呵,如此说来,那庵堂里倒也不是一无是处。”高旭见他如此说,这才信了,随即又叹口气道:“她从小便孤苦无依,如今回了宫,瞧着也不怎么欢喜。徐卿你说,朕这做兄长的是不是有过?”
    “此乃陛下家事,臣岂敢多言……”
    徐少卿抬眼看看他的神色,继续道:“陛下是一国之君,天家无小事,也无私事,以江山社稷为重自然无可厚非。只是臣以为,若样样都顾着朝堂上那帮徒逞口舌之辈,短了亲情人伦,却也未免冷了自家人的心。”
    高旭凝神沉默半晌,点了点头:“徐卿所言有理,只是朕身为天子,万事都须有个由头,且看她这次差事办得如何吧。唉,实话说,皇后让她协理寿宴大典,朕这半日眼皮总是跳着,生怕出了什么差池,到时搅了母后的寿辰,犯了众怒,朕就是有心护着她,却也拗不过众人之口。徐卿莫辞劳苦,替朕多看顾着她些,好歹别出什么大事。”
    徐少卿打了个躬:“臣省得。”
    高旭交代完这句话,像是松了口气,向后一靠,有些散漫的斜卧在软榻上,展了展腰背,但随即身子一滞,像是想到了什么,忽又翻身坐起。
    “这两日晋王那边如何?”
    “回陛下,殿下每日在同庆坊闲居,臣遣人盯着,若有异动定然逃不过东厂的耳目。”
    “嗯,这次他进京朝见不比往时,赶着母后寿辰,不用照着祖宗法度,少说也要再留个月余,可要看紧些,朕眼下能依仗的也就是徐卿你了。”
    “陛下放心,臣绝不辱命。”
    高旭听他应了,自己反倒默然下来,过了半晌,忽然长长叹了口气,眼望窗外夜色中那片朦胧的殿宇,沉沉地问:“徐卿,朕现下倘若有个皇子晋了储位,是不是便不用这般扰心了?”

第21章 夜来香

徐少卿挑眉眨了眨眼,近前在御盏中添了茶水,恭敬的放在高旭面前。
    “陛下是在思虑着,若有储君在嗣,定了国本,便可绝了许多人的念想?”
    高旭阴着脸点点头:“不错,你也知道,如今满朝文武大都是些趋炎附势之辈,从未与朕同心同德过,个个打着自己的算盘,不少人都觉得三弟才该执掌天下,而朕不过是占了嫡长之利。呵,偏偏这些人还都是父皇当年的肱股老臣,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内外,动也动不得,就连母后她老人家对三弟也是……只可惜后宫至今尚无一人能给朕诞育龙儿,唉……”
    言罢慨然长叹,语声便忽然沉了下去,眼神中带着几分不甘,几分无奈,还有些许落寞。
    “陛下御极已十五年,社稷稳固,君臣一心,为何突然这般说?”
    “徐卿,连你当朕是三岁孩童,非要听些恭维之词,聊以□□么?如今大夏是个什么模样,朕心里清楚得很。你掌管东厂,外间的事比朕更清楚,不必说这些话来宽朕的心。好了,好了,没来由得说这些做什么?没得更烦心。”
    他说着便将桌上那大堆黄封册子朝边上推了推,带着一脸倦色道:“这些奏章朕大致都翻阅过了。白河、淞江溃堤决口,西北大旱,河南蝗灾,几股贼匪起事,劫掠州府,夷疆玉川土司又不知何故突然竖起了反旗……总之,没一件顺心事,那些个地方督抚平日里催纳赋税课银时,一个个阳奉阴违,如今出了事却全向朕伸手要钱,真是岂有此理!你拿回去,就照内阁的票拟批红照准,然后发还给他们照此办理。”
    徐少卿凑过去,将那些册子归拢齐了,又随手翻开两本瞧了瞧。
    “陛下,臣有一言。”
    “讲。”
    “是,臣以为赈济白河、淞江水灾是眼下第一要务。江南乃国家财富重地,稳住了那里,天下便稳住了一半。内阁票拟上说,从临近各省官仓火速调粮接济灾民,却全然不提这两年天时不济,各省也都遭过灾,哪有多少粮可调?臣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