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定三国 >

第267章

重生之定三国-第267章

小说: 重生之定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你……”一众伸长脖子在等黄逍答案的人,待听到黄逍的这个答案,都忍不住翻起了白眼,这不是在耍人呢嘛
    才不告诉你们呢祝融夫人倒也罢了,即便现在还没名花有主,也是远在南蛮,可是另一个马文鹭却是万万说不得,一旦说了出来,说不定会有什么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呢
    三国里面的女性人物,黄逍最敬佩的就是貂婵、糜贞二人。其他虽有很多流传至今的传说,说她们如何如何美貌,这般这般的多才多艺……但是在人品方面,要不是就是只字未提,要么就是让黄逍看不起。
    说到三国里的美女,貂婵、大小乔、甄宓、张济的老婆邹氏、蔡琰、赵范的嫂子(能让赵云这个木头人眉来眼去的不一般吧?虽然是在喝了酒的情况下,不排除一点色不迷人人自迷的成分)这是一些有文字记载的,虽然有的是野史(三国演义啦)。其他一些提到并未说明长相如何的尚不知,比如大耳朵的第一任老婆甘夫人,据说刘备结婚时有人送了一个玉雕成的人像给他,他就放在床上和自己夫人摆在一起看哪个更白;另一个是孙仁孙尚香(怎么又是大耳朵的老婆)吕范跑去刘备那里当媒婆时说她“美而贤”,更使得刘备“乐不思蜀”,应该有姿色很美吧?
    但是从中国人传统觉得女子贞洁为重的角度来说(不要否认绝大部分中国人介意那一块小小的薄膜),甄宓原是袁熙之妻,虽然她美到让小叔子曹植神授魂与,写下千古不朽的《落shen赋》,但是……
    更为讽刺的是,号称东汉第一女才子的蔡琰,可谓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虽然才高八斗,却眼高过顶,而且很任性,史上的她在第一任老公过世之后受不了婆家的白眼和数落只身回到家里。但读过那么多的书的她,居然在被匈奴虏去后可以忍辱偷生那么多年,不用说在那些日子里她受的怎么样的待遇,饱读诗书的她难道就不知道《烈女传》那些虽然对贞洁到了偏执极端的程度的女子,但至少那种精神,是值得后人叹息一声的。
    当然,这是一些世人的态度,但是,时乃乱世,一个女子,又如何左右得了自己的命运?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几乎,在黄逍印象中的三过美女,无有几个不是成为了政治的产物出现,当然,除了早已名花有主,而且,这主还是强硬之人
    “主公,这出兵江东一事……”田丰突然问道。
    “出兵江东嘛……”黄逍微一沉吟,说道:“本王本以为孙策重伤,江东各地叛乱四起,江东旦夕不保,谁知周瑜、鲁肃竟然这么快就算是将最危险得时刻渡过了,看来这二人果然同本王预料的那般,还真不是浪得虚名之辈。元皓,既然你问起了,那就说说你对此的看法吧。”
    “喏主公,属下以为……”田丰整理了下思绪,接着说道:“在我看来,只要孙策还活着,有周瑜、鲁肃左右大局,再加上我军若是真给刘备、刘表施加了足够的压力,就不会影响到江东的稳定。另外,孙坚的二儿子孙权也是一个人才,而且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狠人,是一个枭雄之辈。”
    “哦?元皓是从何得知?”黄逍奇怪的问道。他知道孙权无耻也就罢了,可是,这田丰却是从何处知道的呢?莫非,田丰也多了能掐会算的本事?
    “方才主公同奉孝、志才谈论间,丰曾仔细向信使询问过江东的情况,据丰分析,这孙权,心计很深,人,也很是无耻”
    “呵呵,愿闻其详”黄逍感觉到有点意思了问道:“莫非,你是说这联姻之事,与他有关?”
    “不,不只是联姻这件事。”田丰在黄逍的示意下,重新坐到席上,鄙夷地撇了撇嘴,说道:“按说,孙策生死难卜,孙权很可能是江东未来的主人。信使在归来的途中,曾经听说这样的风声,言孙权撒谎,蛊惑孙策一起欺骗孙夫人说江东不太平,将他的几个弟弟并着孙仁一同送到我天都。孙夫人竟然信以为真。她也不想想,孙权极有可能是未来的江东之主,难免日后不与我天都为敌,他的几个弟弟一到了天都,岂不是人质?孙权的几个弟弟对孙权有多大威胁,不用丰说,主公也是知晓。依丰来看,孙权这是故意让几个弟弟离开江东,免得和他争权夺利,兄弟阋墙。谁知孙夫人态度坚决,并没有给予同意。”
    “嗯,有点意思了,元皓,你接着说下去”黄逍微笑着说道。却是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形象,就好象,这样的事,他早猜到了一般。
    “江东的形势很危急,必须要得到我军的帮助,而我军帮助江东牵制二刘,同样也符合我军的利益,孙权不怕我们不出兵。所以他让孙策以及孙夫人很坚决的拒绝了这类似人质的要求,以免将来受到我军的挟持和控制。另外,想必江东的局势稳定后,孙权为了给自己赢得发展实力的时间,暗中肯定要和刘备、刘表等人议和,以实现各方势力鼎足而立的局面。孙权要想脚踩两条船,就不能和我军走得太近,更不能送人质到天都,以免在议和刘备、刘表的时候遇到过大阻力。孙权不愿送出人质,但又想尽快得到我们的帮助,于是他就利用提出另几个弟弟躲到天都的机会,激怒孙夫人,他则是和孙策两人联手向孙夫人施压,用联姻的方式贿赂主公,希望通过主公关系,说服我军尽快出兵。”
    黄逍也很明白,孙策应该清楚孙权的算盘,但是一个妹妹的分量,肯定没有他的那些弟弟那么重要,所以也就顺水推舟了。毕竟,想得到天都的援助,必须付出代价,而送出一个妹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事,在乱世,也是屡见不鲜的
    “呵呵,如此看来,这孙策却是更不能死了对了,那个孙仁,本王与她算过,此女无有当正室的命格……这样吧,与本王传令张将军、徐将军,知会江东,如果,江东同意的话,就让他们将孙仁护送到天都来吧,我黄家的儿媳,还是留在天都的好”黄逍很是果断的说道。
    他可不想到时候万一孙策死了,孙权耍赖,像历史上那样,将孙仁禁足在江东,郁郁不欢、坠江而亡,不是黄逍多心,那个必眼小儿,缺德带冒烟,什么事他都做的出来
    至于孙仁没有当正室的命,黄逍也是有考虑的,毕竟,甄宓曾被评说为有做皇后的命,而自己的儿子,极有可能就是日后的皇帝,若是孙仁成为了正室,到时就有些说不清、道不白了,黄逍此举,也不过是给自己留下了回转的余地。
    至少,日后的事,他也说不准会怎么样,毕竟,历史已经改变了。
    “喏”
    “元皓,你就随信使一同赶往军中吧。徐晃、张辽二位将军领兵经验不是很多,你去那边注意一下也好。”黄逍想了想,接着说道。
    “是,主公,属下领命”田丰躬身领命。
    “公与,你往冀州,辅助关将军守护冀州,密切注意袁绍的一举一动”黄逍转头看向沮授,说道。
    “喏”
    “东征之事,准备良久,却不能因为江东之事作罢元直,令你为随军军师,即日随本王赶往潼关,择日东征”
    “喏”
    “主公,那我们两个……”郭嘉、戏志才两人见就没他二人的任务,郭嘉不禁急道。
    “本王东征,非一日能归,天都就交到你二人的手中了有奉孝你的计谋,志才的大局把握,本王却也能放心。”黄逍笑着说道。
    “不若嘉与元直他换上一换吧”郭嘉希冀的说道。
    “元直的武艺不逊色于武将,阳气十足,至于你郭奉孝,要是能锻炼好身体,本王还会考虑考虑,若不然,被鬼缠身,岂不坏事?”
第377章 问及郑玄 经学之争
    第377章问及郑玄经学之争
    “老师,学生想要东征倭岛,你老认为,学生当以何为口号,才能令中原没人敢出声反对?”
    临往潼关之前,黄逍特意去拜访了他的便宜老师,汉末经学大师郑玄。虽然,黄逍也想好了诸多的借口,但是,他还是想来征询下这老头子的意见,毕竟,人家的身份在那摆着呢,说得夸张一点,这老头跺一跺脚,整个汉末的文学界都会颤上三颤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在内,但是,黄逍一点不怀疑这个便宜师傅的力度所在之所以来见郑玄,无非是想使得自己的东征更为师出有名罢了。
    “中兴,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了,何必再来询问为师的意见呢?”郑玄看着自己的便宜学生,笑而不答,反问道。
    “学生迷惑,还请老师解惑”黄逍心中笑了笑,要的就是你老先生开口呢,要不,我来做什么?
    “你啊,连为师的算盘都打,小心算计过多,得不长寿啊”郑玄笑骂道:“不过,对于你攻打倭岛这一见事,为师从心里还是赞成的,番外之人,蛮夷之邦,居然也敢无视我天朝的威严,如此可还了得?也罢,既然你想让为师说句话,那为师也就帮你这个小狐狸参考一下吧”
    “学生谢过老师不知道老师以为如何,才能堵住悠悠众口?”黄逍的心思被郑玄看破,却也不尴尬,嬉笑了一声,问道。
    “依为师来看,就取‘扬我大汉天威’即可”郑玄手捻须髯,笑道。
    “这就可以了?”黄逍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信,失声问道。他可是为这次的东征想了足够的借口,要不然,众口铄金,黄逍可知道舆论的可怕性。
    “要不,你还想怎样?”郑玄笑着反问道。
    “老师,恕学生愚昧,如此简单的理由,就能堵住那些人的嘴?那些人,可是恨不得能在鸡蛋里挑出骨头来,如此简单的理由,怕是不能过关吧?”黄逍迟疑的说道。
    “你呀,就是太聪明了,反而把问题想的复杂了”郑玄摇了摇头,哂笑道:“中兴啊,为师问你,你当年平定匈奴时,可有人指责于你?火烧羌人五万,又可有何人说过你什么?既然都没有,这次出征,还需要什么理由?”
    “呃……”黄逍闻言一愣,随即猛然醒悟,是啊,对外不比对内,哪来的那么多理由?黄逍深深的一躬,诚恳的说道:“学生受教了”
    “呵呵,孺子可教也”郑玄点点头,捻须长笑。他最看好的除了黄逍仁慈有为之外,就是这个精明劲,不管说什么,一点就透。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出人头地?那样,做师傅的脸上也有光彩不是?虽然是便宜学生,但,那就不是学生了?
    接下来,师生二人又说了些家常,讨论了下学术方面的问题,末了,黄逍问道:“老师,当年你缘何会被如此打压,学生实在是想不明白。”
    “哎”说到当年,郑玄不禁长长叹了一口气,似是回忆往昔,良久,才说道:“在本朝,读书人之间一直有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争执。一直以来,本朝的国学都是今文经学。但是最近几十年来,古文经学人才辈出,威胁到了今文经学的国学地位。让研习今文经学的当朝士族大臣很是忌讳。而为师的老师马融老先生家世世代代都是研习的古文经学,为师和老师他也是研习的古文经学,这就导致了和当朝的士族大臣不对路。而你,之所以为士族所不喜,却是因为你走上了士族门阀们严重鄙视的经商之路,这是和士族门阀们严重对立的。在这么多原因之下,士族大臣要是再不打压你我师徒这样的人,那就不是他们的性格了。”
    黄逍总算是明白,为何这些人会如此憎恨他了,即便是有着利益上的往来,却是也不愿意和他打教导。不过,黄逍对所谓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争执又不明白了。大家都是儒家,为什么还要分这些呢?
    看着黄逍的疑惑表情,郑玄自然明白他的疑惑所在,请咂了口茶水,接着说道:“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对立,是从西汉哀帝时开始的。成帝时,刘欲发现古文《春秋左氏传》,认为左丘明与孔子好恶相同并亲见孔子,故《春秋左氏传》比起后世口说为据的《公羊》、《穀梁》更为可信,于是引《左传》解释《春秋》。哀帝建平元年,刘歆又在今文诸经立于学官并置博士的情况下,作《移让太常博士书》,争立古文经传于学官。但因为在西汉朝廷中,不仅担任教职的太常博士都是今文家,就连那些达官显宦也都是通过学今文经而得官的,因此,刘歆的要求遭到诸儒博士的反对,未能成功。也因为此,才有派别含义的“古文”名称。而“今文”则是由于古文家独树一帜,迫使原有经师结成一派之后,到东汉时才出现的名称,它是古文经师加给立于学官的经书、经说和经师的产物。”
    郑玄的一番话,黄逍听得十分的仔细,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郑玄会被打压的那般凄惨了其实,黄逍并不知道,毕竟,他在学术上之所以为人称道,乃是源于二十一世纪的思想而已。至于着呢感玄更不会知道,经今古文学之争虽始于西汉末年,但其争斗的高峰却在东汉。而在这场斗争中,却是古文经学日益抬头,在民间流传甚广,并逐渐占据优势。直至郑学起,经今古文才,趋近混于一同。到清末,以皮锡瑞、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与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时起时伏的今文古文经学之争,影响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学术领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在经书的字体、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经书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说等内容上都不相同。今文经学近于哲学,强调“经世致用”;古文经学近于史学,讲究考据。在东汉,两者之间还有有神论与无神论、政治与学术的区别。但从纯学术的观点来看,今文经说有异说,古文经学中也有异说,谁也不能算解释五经的权威,更不能说谁得了孔子的真传。
    东汉时期,经今古文学的争论,其实质问题是谁是经学的正统和如何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