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131章

大唐军魂-第131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八月底是李业嗣的婚礼,府里撑热闹非凡,李业诩也没少得忙。
    李业诩伴着李业嗣去迎接,去了奉文本的府中,本府比李业诩的府弟还要里面的摆设也更是简单。
    李业诩也是第一次看到举文本,李业诩也对这位很有才,只是名声还未十分响亮的本文本很是有好感。
    举文本长得高大英俊,文质彬彬,颇有儒生气质,对李业诩甚是恭敬,不只因为李业诩官轶比他高,更因李业诩文采武功名满长安以至整个大唐。是大唐勋贵子女中的抬模,其子女也对李业诩仰慕不已。
    举文本有一子亲生,名唤举长俭,有一过继兄长的儿子,名唤本长倩,视同己出,俱已成年,奉若然是最小的女儿。
    举若然果然是不错的人儿,不只容貌长得美,且知书达礼,琴棋书画样样俱精,李业诩也为自己的弟弟能娶了如此不错的妻子感到高兴。
    听闻举文本家教极严,且本人才情甚高。其子女无论哪方面都不会差卑去。
    十月初,新的募兵又开始了”
    这次募兵的军卫有特卫和左细右卫,兵源主要来自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及山南道范围。
    秋季新的募兵令由各州县下发后,前来长安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因只是特卫和左卫、右卫部分募集兵员,招募的兵员数量并不多,因此也只在长安设报名点,且招募的要求很高,需要有当地州县开的相当于户籍证明之类的东西。士兵身高体重都有一定要求,但不论成分。
    报名工作持续了三天,报名地点设在明德门外约十里处的一块空旷地上。
    报名点上飘扬上三个军卫各自的军旗,特卫独特的军旗特别的引人注目。
    特卫军旗是李业诩设计的,以闪电和利剑交叉的图案作为主题,这就是李业诩在后世特战队时候的战旗,喻示着特战队是一支能以闪电般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队伍,如今的特卫也要做到如此。
    闪电表示快速,利剑表示那强大的打击力,这个闪电和利剑的图案是李
    特卫军旗的设计也得到了李世民的夸奖。
    按兵部的要求,特卫这次募集的人员有三千名。而左右卫各只有五百名。因此特卫报名的地方人潮最密集,还有一点,因李业诩率特卫在这次征战中打的几仗是太漂亮了,在长安附近民间传得神神乎乎。因此大多报名的人都是冲着特卫的名头而来,原来最有名气的左右卫反而报名的人少了,让那些负责募兵的兵部官员和左右卫的军官很是眼红。
    报名完毕,三卫各自招满名额,许多来报名的人因为体检不合格,都没被录用。只能无奈地回去,这些报名人员,朝廷例外的都发给他们回程路上的费用。其实按李业诩的想法,如此集中的募兵方法并不太好,因交通不方便,这些想从军报国的热血青年小若兴冲冲而来,却败兴而归,是件很打击人的事。一些人可能没有盘缠路费,且天气又将变冷,那可能会心生怨恨。因此李业诩建议给这些人一定的盘缠。
    依李业诩的建议,以后还是各州县先选好兵员,再集中送到长安来,经过接受军官的复检,合格的留下,那也少费些工夫。
    在特卫军营里。李业诩如前面两次一样。照例翻看这些新招募的士兵名录,李恪在一旁说着话儿。
    “业诩兄,你近段时间常去东宫?”李业诩的房内没有其他人。李恪歪坐在一旁。似是随口说道,脸上却是有妒意。
    “嗯,是去过几次,是你那父皇和母后要我去指教你那位太子大哥!”李业诩没好气地说道。
    这些日子李业诩也曾去过几次东宫,并没有指导李承乾什么,只是拉家常般聊一些天,无论什么都说,作为普通人的品行及行为准则,还有关于这个年纪内心想法的交流,就像后世军校里那些政治辅导员一样,用最平常的话讲那些大道理。一些在后世书本上学的,也讲了出来。把个李承乾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性子也改了一些。
    长乐公主也曾来过几次,不过也只是坐在一旁听着,并没再耍求赠字画或者做诗,也很少与李业诩说话。长乐在的时候,都让李业诩很是难受。看着那又满是忧色的大眼睛看着自己,很是无助的李业诩不觉得心里有些心疼。
    这也让李业诩后来几次去都提心吊胆,生怕又碰到长乐公主在。
    幸好天气凉下来后。长乐公主也没再遇上,听李恪说,她的婚期就在十月,看看日子也快了。
    “你和我大哥都聊些什么?。李恪继续问着。
    李业诩瞧过去,却发觉李恪却是一脸凝重的神色,不由的心里一动”恪弟,你问这些做什么?”
    “没什么,只是随便问问,听父皇说。太子大哥近段时间变了很多,也不在那么顽劣了,看似都是你的功劳”。李恪坐直身子,再一本正经地说着。“只是你不知道,朝中已经有人说你,刻意与太子套近乎!”
    “哦!这没什么意外的,肯定有人说。但随他们说,我只是在完成你父皇的交付的使命,若没得空闲了,我就不去,又没挂什么职”。李业诩其实就就听到风言风语了。
    小你为何不问我是谁在说你啊?!”李恪有些着急的样子。
    “你知道谁在说我?”李业诩来了兴趣……是我四弟的人”。李恪说得很认真”“四弟一直不服我大哥,而且也常在父皇面前说我大哥及我的不是。
    “小我明白了”李业诩听出了李恪话里的意拜
    “业诩兄,你说,这皇位真的那么吸引人吗?”李恪犹豫着说道。
    “我这哪知道”李业诩放下名册,出去吩咐守在门外的李成、李万等亲卫,不许任何人靠近。
    把门关上,再走回来到李恪有边,“恪弟,你,你还记得我几年前说过的吗?”
    “我一直记得,来军中这两年,已经有人嫉恨于我的,所以年后,我会向父皇请命,到封地里去,行那大都督职”。李恪小声地说着,“你放心,有我大哥在,我不会有任何想法”
    “你才情比你大哥,四弟都要高,还有那个,九弟,我们一向交好,你父皇又对我异常看重,我怕是对你不利,所以也就应承去指教你的太子大哥,但无论什么事儿。我都会站在你这边”李业诩也是用很低着声音道,“记住,凡事不能强求,顺势而为就行!”。恪记住了,李恪用弃地点点头。
    李业诩不再说话,继续翻看着眼前的名册,突然名册中的几个名字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再仔细看看,确实没看错,李业诩有些欣喜若狂。
    李业诩看完名单,又从头再看了一遍,没再发现什么特别让人震撼的人名,在李恪一脸惊异的目光中,走出自己的营房,吩咐亲卫道,“到新募集的士兵中,把薛仁贵、裴行俭、刘仁轨、席君卖几人唤过来”。   

第八十七章 一堆名将
    二尘诩的亲卫李辉带着几人去新募集十兵所住的营房斤“联一几个被李业诩点名的人。
    当初建造特卫军营、军器监、特情处时,依李业诩的建议,三个地方占地都是极大,总占地约八千亩,包括一些山头和小湖,而更以特卫军营最大,有三千多亩地。
    特卫军中所建的营房数量众多,并按地形共建有五个区块,每个区块能容纳五千人,基本能保证二万五千人左右入住。
    这次虽然新招募了三千人,加上原有的,全军也只有九千余人,军营中还有不少的营房空置着。营房虽然都是登记在册且有编号,每个营房内入住的士兵也都全部详细登记,但因场地太大,李辉等人还是费了一些时候才找到被李业诩点名的这四人。
    刚被招募进来的这些士兵正自兴奋,领了各自的军服被褥及用物后,都在营房内热火朝天地聊着话儿,打探一道而居的人是哪里人氏,有何拿手的绝活,乍然间看到这些面无表情的军士们来营中找人,许多人都有些被吓住了。
    被叫到名儿的这几人更是心里在打着鼓儿,不知道把他们叫去有什么事儿,特别是年龄最大的刘仁轨,有些全身冒汗的感觉。
    刘仁轨也试着向这些穿特殊服装的威严军士打探情况,但却没人搭理他,这几名军士眼中那冷冷的目光让人莫明地恐惧。年龄最小的裴行俭却没有任何惧色,想着募兵时候一系列的考核都通过了,必定不会有坏事等着他们,说不定当时所表现的,打动了考核的将军,有好事等着他们,特别是裴行俭引以为傲的那一手好字体,在登记资料时让那些军官们都很是赞赏。
    薛仁贵和席君卖虽没表现出什么,但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千万不要是报名时候出现什么讽漏被查出来。
    他们几人跑了大老远的路,来到长安参加募兵。
    薛仁贵因家境贫寒,来长安的路费都没有,一路以卖艺谋几个钱才到长安,他来参加这次募兵,除了想能在军中建功立业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被录用了,家中就可以有赋税方面的优惠,且还有一份薪饷,可以养家。薛仁贵想着,要把所发的这份薪饷,寄回去给家中老母及刚成婚不久的妻子,以补贫寒的家中之用。若立下战功,那份奖赏更是不少,家中的境况立马可以改善。
    裴行俭原本是声名显赫的裴氏家族后人,裴行俭的父亲裴仁基是隋时名臣,裴行俭还有一兄长裴行俨,裴仁基和裴行俨在隋末大乱时为王世充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却还是为妾世充所猜忌,后准备投奔李渊时被人告密,遭王世充所杀,并灭三族。
    裴行俭是遗腹子,裴仁基当时有身孕的妻子在此次大难中被两名忠心的家仆救出,后生下裴行俭。裴行俭自小到大家境贫寒,家中只有一个母亲,全靠两名忠心的家仆做活挣钱维持生计,后幸朝廷念其上辈的功绩,以萌生的身份成为弘文生,得以念书。裴行俭天资聪慧,自小在在母亲教导下,各方都表现不凡,一手书法更是不错,且裴行俭自小不甘平凡,想着有出人头地的日子,更想着如父兄般从军征战,闻听此次威名远扬的特卫招募士兵,在母亲的鼓励下,也来从军。
    而刘仁轨原来是有官职的,陈仓尉,只是多年了没有起色,因其是个直性子的人,常顶撞上官,得不到上官的欣赏,一直得不到升迁。这次辞掉这斤。不起眼的小官,来报名从军,可是鼓了很大的勇气,幸好家中妻子支持他。
    席君卖家境也是贫寒,原也是府兵中的一员,胸中也满含抱国志,却是志大运差之人,二十好几一事无成,连媳妇也没娶上,正巧听闻长安募集兵员,也赶过来报名了。因自小练武,身体壮实,一身武艺不凡。也被录用了。
    四人各怀心事了跟在李辉等李业诩的亲卫后面,来到特卫军中高级将领所住的营房外面。
    李恪正在问着李业诩为何要召见这些人。
    李业诩只是神秘地说,天机不可泄露,即不再说什么,让李恪有些抓狂。李辉进来报告说是,李业诩要找的四人已经带到,李业诩和李恪一道走出了营房。
    两人那身只有军中高级将领才有的明光束早在阳光下有些刺人眼,高大俊伟的身姿和脸上所表露的那份威严更让四人心里打着突突。
    但这几人心境比之常人还是有些不凡,在李业诩和李恪面前,努力想保持那份从容的样子。
    李业诩走上前一步,站在离四人约五步的距离,逐个打量着这几个彪炳史册的大唐名将们。
    只是如今的四人没有一点名将的风度,鼻然在李业诩面前想保持那份从容不迫的样子,但被李业诩眼睛扫过,每个人都不四占二池打个寒战,眼神躲避着,不敢与李业诩对薛仁贵等人不知道眼前这位异常俊伟高大的将军是何人,但从这位将军那身装束中就可以看出,定是特卫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更别说这样凌厉的眼神不是普通人该有的。四人看着李业诩不语只是盯着他们看的样子,心里更是发毛,不知道这个主官想做什么,想着不要辛辛苦苦被录进来,被这位主官查觉哪里不对,赶出特卫大营,那就功亏一篑了。“报上你们各自的名来,哪里人氏,年方几何!”李业诩肃着脸说道,声音虽然不大,但包含着无比的威严。
    “薛礼,字仁贵,河东修州人氏,年二十”
    “裴行俭,字守约,河东修州人氏,年十七…”
    两人报完名,对看一眼,想不到还是来自同一个地方。
    十七岁是特卫募兵最低的年龄要求,裴行俭刚刚达到。
    “报告将军小的刘仁轨,字正则,年,三十四。河南汴州人氏,是从陈仓尉转过来的”名唤刘仁轨的说到这明显有些中气不足。
    “席君卖,字宁仁,年二十三,河北魏州人氏,”
    李业诩松了口气,果然是没错,就是这几个家伙,历史上同名同姓的虽然有,但应该不会这么巧合的。
    李业诩虽然对历史并没有非常详细的研究,但自小酷爱军事的他,对历史上诸多的名将,很多都粗略地看过他们的事迹,这些人的名号是有些印象的。
    唐代特别是唐初的名将实在是太多了,李业诩只记得一些最著名将领的少数事迹,其他一些稍次一些的,只匙已着些名,不知道他们都打了哪些大仗儿。
    眼前这几人的名儿,也都是着到过的,而且在大唐的军事史上,占着很重要的位置。
    李业诩想不到,这些后来的名将会齐刷刷地出现在特卫新募集的士兵名单中。
    李业诩仔细地打量着在他面前站定的四人,四人虽然不是长得异常高大健壮,却也是有些不同于常人,可以用风姿异常来形容。薛仁贵个头最高,李业诩从他站立的姿势上就可以看出此人一身力气不差,双眼挺有神;裴行俭看似最文弱的一个,脸看上去有些白净,一副书生气;席君卖,长得有些五大三粗,有些似程处默般的样子;而刘仁轨却是已经三十多岁的年纪,身子骨还不错,看是练过武的的,只是想不明白这位日后大唐的海军统帅,在白江口把鬼子兵揍得找不着北的人物,为何三十多了还一事无成,要来从军,白江口的那场战役可是后世军事教科书上都有的。
    四人报完名头,看着又是不语的李业诩,心里更是在打着嘀咕,不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