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140章

大唐军魂-第140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好久没去了,自太上皇去世后,我除了那次通报事儿,就没去了”李业诩有些警觉,“你问这做什么?”…穴。李恪不回答革业诩的问询,有此吞叶“我说恪弟,你究竟想问什么?”这可不是一般的事儿,李恪问起来肯定有其他意思的。
    “业诩兄,你有没有想过,这次诸王都要到封地上去置官,唯我四弟,父皇准其不置官,并许其在府内置文学馆,自引召学士”。李恪一脸凝重的样子,很小声地说道。
    “哦?!”李业诩听了却是吃了一惊,这事儿他还没有听说过,“你听谁说的?”
    “我父皇在朝堂上宣布的!朝臣们都知道,还有诸多大臣反对,可父皇却依然如此”李恪眼巴巴地看着李业诩,“你觉得我父皇此是行意?。
    “你是不是动了什么心思?”李业诩盯着李恪问道。“不是,业诩兄你误会了”李恪有些着急,“我只是觉得父皇此做定是有深意,若这些日子没再叫你去指教太子的话,那事情就肯定不简单了!”
    李恪给李业诩讲起事情的缘由来,原来因李泰酷爱文学,且文采也不凡,工于书画,深得李世民的喜爱,李世民让其可以在府内开文学馆。招揽文人,且还准备让其编撰一部地物方面的书,这让李承乾很是不满,使得这长孙皇后所生的兄弟俩一直不和。
    李业诩听了李恪所说,沉思起来。
    看这些情报。李泰受到李世民的宠爱程度有些过太子李承乾。
    想想也是,这么一段时间,没去东宫了,李世民也没什么催促,难道因为这段时间李承乾监国。一些事儿处理的不合李世民的意,李世民有些冷落李承乾了,而李泰表现不错。让李世民思想上有些异动了?
    历史难道又走回原来的行径中。李承乾和李泰为了太子个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却落入李治的身上?
    这历史上的李承乾和李泰皇储之争,看起来是李世民一手导致的。
    “你们皇家的事儿我不清楚。你的太子大哥我曾接触过,人儿还不错,但魏王没接触过。不清楚他人如何。我也不知道你父皇是作何打算,无论什么纷争我也不想参予”李业诩用异常严肃的口气说道,“恪弟,我也希望你什么事儿也不要搅和进去,一些事儿,锋芒毕露反而会招人嫌,最后自食其果,拳还是以前那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业诩停了一会,才重重地说道:“避其锋芒,不参与争斗,机会或许会留给蛰伏者,”
    最后这句话不亚于惊雷,让李恪打了个激灵。
    李恪听了李业诩的话,沉思着。
    李恪对太子位没有想法,李业诩无论如何都不相信,李恪这些年所做的,也许有为实现自己抱负的打算。但也肯定有为博李世民的好感,引起朝臣注意的想法。
    以李业诩对这几个皇子的看法。李承乾虽然聪明,但与李恪之才相比差的太多,李泰从当日那副对自己不满外露的情景来看,即使其才华横溢,心胸也是异常狭窄,更别说如此高调地与李承乾相争,难道不知隐忍吗?
    李恪无论是文采武略,还有心胸方面。都比这两位长孙皇后所生之子高的多,若按才选,李恪是皇储最合适的人选,但李恪有致命之处,并非嫡子,还有其母是隋朝公主。有杨广的血脉,这一点让众多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朝臣们不能接受的。若李恪当了皇帝,那谁知道这天下是李唐的,还是杨隋的。
    李恪能当上皇位唯一的可能,那就是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都无法继承皇位,
    想到这,李业诩心中猛然心动,但看着李恪却什么也没说。
    李业诩也继续想着事儿,即使长孙皇后所生三子都无法继续皇位,但李世民还有那么多的儿子,若李恪得到朝臣的认可,那所做的事儿还是要很多,若能率军平定南方诸獠的叛乱,无疑是一件异常好的事儿,而且,李恪还不能常回京,即使有功,也不能使这份功劳让李承乾和李泰及其支持者感到对他们产生威胁。
    李恪是个异常聪明的人,想了一下也就明白了李业诩话中的意思,当下站起身,对李业诩一礼道:“多谢业诩兄的再次指点,恪必当牢记在心”。
    李恪既然明白,李业诩也不再说这事儿,再聊其他一起事儿,李恪即起身告辞。
    三月,长安城外,莆桥边。
    “年年柳色,孀桥伤别莆桥边自古就是送另离人的地方。
    李世民亲自送诸位王子和亲王到封地上赴任。
    李业诩也和其他一些纨绔一起,为李恪送行。
    经过李恪的一再要求,李世民终于同意让李恪去更南的南方,所处剑南的沪州,领沪州都督职。
    折柳相赠,互道珍重,挥手告别。看着远去车队的影子,李业诩感叹。不知李恪以后会如何,   

第九十九章 李靖的吩咐
    差别李恪回来,李业诩即尖找李这一段时间以来,李业诩连李靖也没见过几次,并不是李业诩事儿多,而是李靖忙着校对书稿,不希望有人去烦扰他,李业诩又没什么特别的事儿,也就很少去打扰李靖。
    过去串门次数并不少,也都只是与父母亲,还有祖母一块儿聊些家
    话。
    祖母张氏这些年身体明显差去了。可能是跟随李靖奔波大半辈子落下了一些病根儿,李业诩也曾请孙思邈去诊看过几次,却是没发现什么
    症。
    李业诩搬出来了,李业嗣也去了军中,诺大的园子也显得冷清,知道张氏喜欢小孩,李业诩不在府的上日子,郑燕倒常带着云儿、小月和众小子们过去,问候一下长辈,也给那边府里添些热闹,本若然也已经有了身孕,郑燕也教授她一些孕期注意的事儿。
    张氏每次看到李业诩带着一群人儿过去,都是挺高兴的,还常数落李靖让李业诩搬出去,以至府上少了一些热闹。
    许是年纪大了,更喜欢看着膝下成群的小孩们围着她转。
    只是小孩们虽多,但这些不懂事的小东西们只知道吵闹耍赖,每次过去都把张氏吵得头昏脑胀,曾祖母的叫声一个比一个响,希望能从张氏这里得到些好东西的赏赐。而在得到张氏的赏物后,却又计较各自手上东西的好坏大争抢哭闹。大有把屋顶都掀掉的样子。但对小孩们如此吵闹张氏却不为意,忙着劝哄各个小人儿,还不许郑燕责罚。
    有时候连李靖也会出来,逗这些小小屁孩们玩。
    不过这次李业诩是真有事儿要去打扰李靖了,李恪和他所说之事过于重大”必须得到李靖那儿问个主意。
    李业诩到府上,先抱着小妹李楠玩了会。李楠也已经长得挺大了。模样酷似母亲和李标,李业诩抱着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妹妹,对比着自己那几个在地上乱爬滚的小孩们,还真的不相信自己有这么小小的妹妹。
    李业诩在家厅和父母们聊了一会家常事儿,起身去找李靖。
    李靖所住的园子门口,依然有几个亲卫守着,李业诩进去也没受到阻拦,这几名亲卫甚至都不进去通报,就让李业诩直接进去了。
    “祖父,是我,翼儿”李业诩敲敲门,“我有事儿想和您聊聊!”
    “是翼儿,快进来”里面传来李靖很是高兴的呼唤声,接着听到桌凳移动的声音。李业诩推门进去时,看到李靖从案前站了起来,满是笑意地走了过来。
    与祖母不一样,李靖这几年看上去并没什么老去,因为在家休养,闲时还练练武,身体看似比以前更不错了。
    “祖父身子一向可好?”看着红光满面的李靖笑吟吟地看着他,脸上流露出的是关爱之色,李业诩心里觉得暖暖的,就像是面对一个异常疼爱自己的慈父,这种感觉在父亲那里都是体会不到的。
    “翼儿,近段时间是不是事儿很多,都好久没有看望老夫了,看你人都是挺憔悴的,来,坐吧”李请示意李业诩在一旁坐下。
    “祖父,这段时间还好了,只是昨夜想着些事儿,没休息好,今日也网好闲着,到您这儿来看看了”李业诩嘻嘻地笑道,只有在李靖面前,他可以放松全部的心思。
    “听你媳妇说,这些时候你都没多少时间呆在府中,与老夫少时有的一比,哈哈”李靖的笑声里有些无奈,谁不希望能安安稳稳地呆在家中,与妻小一道平安地过日子啊,但身为武将,许多时候身不由己。“以后,你要多抽时间回府,你已经有这么多的儿子了,要把他们教好,不要像老夫一样,没空管你父亲和叔父,以至成现在这样!”
    “是,祖父,孙儿一定多抽时间回府”李业诩也有此想法,几咋。儿子成长的很快,李业诩想着把自己所懂的一切都教给他们,让他们所学的与众不同,教导他们当然要从小就开始,“祖父,您的书稿都校对好了吗?”李业诩看着案上那厚厚的一些稿纸问道。
    “快校对完了,校对好后,我再重新誊抄两本,一本留给你,一本给定芳,底稿自己留着,或许,这也是老夫最后所能留给你们的!”
    “祖父,你还可以把更多的行军作仗经验写下来,可惜孙儿没什么空。不然来帮你作校对”李靖这一把年纪了,眼睛也有些老花,看这些字儿很是吃力,原本还有个李业嗣可以帮忙,但现在李业嗣也去了军中。李靖有时候只能叫李德察来帮忙,只是李德寒不懂兵略,有错误也发现不了。
    “老夫也想,只是待你有空再说。你若研读的时候发现错误。加以注解就是”李靖又稍凝神,“定芳在你军中这些年,并无特殊的表一而不如郑仁泰。以后有出征。你要多给他机会单独领哗夫的观察,谋略上,定芳是胜过你那舅兄的!”
    郑仁泰立下更多的战功,郑燕很是高兴,郑府家人也更是高兴。
    苏定芳因没有参加这次行动,只是因刮练特卫之功被升了品衔,食邑上比郑仁泰少了好些,让李靖稍稍的有些不舒服,以为郑仁泰是因郑燕的关系才获得机会的。
    “孙儿也知晓,如今定芳也主要负责特卫军中事务,仁泰则负责特战队,这次特战队遭遇吐蕃大军,立下大功,才使得仁泰的军功比定芳多!领军方面,孙儿也知道定芳更胜仁泰一筹”李业诩的些惶然,苏定芳跟着他几年,是没有什么过于出色有表现,主要还是被自己盖住了锋芒,“孙儿想,过不了多少时候就有出征的机会了,到时定芳定有单独领兵的机会!”“哦!如此老夫便放心了”李靖转念一想问道,“翼儿,今日有什么事儿,就是想过来问老夫关于吐蕃的战事问题?”他虽然身在府中。但朝中发生的一些事儿还是基本知晓的。
    “祖父,据情报分析,与吐蕃的战事也应该不远了,此次吐蕃大军遭到莫名的打击而退去,但吐蕃人肯定不会如此罢休,占领诸羌地是他们的目标,而且还指向我们大唐的边境!若有战事发安,孙儿出征,还要请祖父多多指点!”李业诩恭敬地说道,“但今日孙儿是想问您另外的事儿!”
    “你过些日子,把所有关于吐蕃的情报拿到老夫这里来,老夫仔细研究一番,再与你说!”李靖说道,“你今日想问之丰,是不是关于恪王爷的?”
    “正是!”
    “恪王爷赴沪州前,曾到府中来拜访老夫,老夫也与他细谈了一整天时间”李靖抚着胡须说道。
    “哦,恪王爷他问你何事?”李恪还来请教过李靖,这倒出乎李业诩的意料之外,李恪这家伙也没说,不过想想李恪来拜访李靖也应该是上次到自己府上之后的事了。
    “老夫在南方也是征战多年。在当地还有些名声,诸多事儿也颇熟悉,此次也详细叮嘱了恪王爷一番”李靖接着把他所吩咐李恪的事儿大概说了一遍。
    “孙儿明白了,他这是向您讨机宜”李业诩明白李恪是到李靖这儿请教诸多关于南方的事儿,但今日不想问这个,话题一转,“祖父,您对皇上允魏王李泰不置官,并让其在府内建文学馆,并可自招学士之事如何看?”
    “恪王爷也问你此事了?”李靖一张脸变得严肃起来。
    “是的”李业诩接着把他向李恪所说的都讲了一遍。
    “老夫知道,今日你定是主要为这事而来的”李靖沉思一会说道。“皇家的事儿,我们不要去管。皇上宠爱哪个皇子,让哪个皇子做什么事儿,那是他们的家事,我们不能淌进去,东宫那里,你也不要再去了,老夫想,魏王慕你名声,也可能会与你套近乎,你要作好准备。找理由拒绝他的任何相邀!若陷入此事中去,稍一不慎,就可能遭大祸”
    “孙儿明白,只是若太子有请,或者皇上让我去东宫指教太子呢?”李业诩很为这个问题担心。
    “特卫军长驻在营内,你可以向皇上申请,全军出去,到各种地形下面进行练,以增强战力”李靖淡淡地说道,“特别是吐蕃人有可能进犯的地方!”
    “祖父真是好主意”李业诩大喜,这还真是个好理由,特卫军长期在营中,接下来招募的这些,没有经过长途的行军方面的练,得拉出去溜溜了,“只是不知皇上是否会许!”
    “你可以试试,皇上应该会答应的!”李靖说道,其实他也不清楚李世民会不会答应,且也只是权宜之计,关键还是李业诩自己要做到不入任何班派。
    “祖父,孙儿斗胆问一句,若太子与魏王为太子之位争得你死我活。最后两人都与之无缘,那”
    “翼儿,你何出此言?”李靖粗暴地打断李业诩的话,两眼中似要喷出火来。
    李业诩被吓了一跳,“孙儿只是假设”
    “如此之事,不能多议,无论恪王爷对你如何,或者想劝服你,但你必须听老夫的,此事万万不可参预”李靖有些生气。
    “是,祖父!”李业诩极少看到李靖对自己生气,当下不敢再问。
    “太子和魏王都曾到府中来拜会老夫,老夫都避而不见”李靖缓了语气瞅着李业诩道,“只是你那父亲,倒每次与太子都谈得挺投缘。老夫已经严斥,并再次严令。闭门谢客,任何人都不接待!你也要如此”   

第一百章 吐蕃人的新举动
    诸位皇子陆续往各自封地而共。出长安的道路车流拥挤穴联女城里倒一下子显得冷清多了。
    被李世民赐婚的慕容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