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143章

大唐军魂-第143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式等,并把最后讨论完结的计划写下来,交给李世民批复及兵部备案。
    李世民并没多作考虑,即同意了李业诩提交的记练方案。兵部的行文也很快下达,特卫全军开始做开拔前的准备。
    不是战时,万余人的大军调动不是个小事儿,要由兵部及户部行文下告知各州县,让各州县配合。还有粮草的补给问题,几个月所需的物资不在少数,除特卫出时所带的一部分粮草物资外,练中所有后勤补给都交给边境的州县负责筹集。
    经过半个妾月的时间的准备。特卫全军一万两千人,除二千人留在长安城外军营中进行日常练习外,其他一万人在苏定芳和郑仁泰带领下。出前往叠州一带。
    在大军即将出前,李业诩再次收到从吐蕃境内传来的情报。
    在没有突情况时候,各地的情报基本都是一月左右传递一次,这次从吐蕃境内传回情报,离上次收到的情报才半个来月,当是有重大事情了。
    情报上显示,大唐使团已经在三月初踏上了归程,往长安进,由吐蕃大论禄东赞率领的请婚使团,也一道儿往长安而来。
    不出李业诩所料的,在使团出后的半个月左右,集结在逻些城的近二十万吐蕃大军也开拔,在弃宗弄赞亲自带领下,往东北方向行进。
    据情报人员初步探听到的消息。吐蕃大军此行跟随在使团后边。目标大致是青海到剑南一带。
    因上次吐蕃大军在拍海一带被不明身份的人偷袭,造成重大的损失。这次吐蕃人吸取了教,对粮草牲畜的看管很是严密,全军也比以往更是提高了警慢,弃宗弄赞主帐周围,有数千人的忠勇之士守卫。吐蕃兵丁管理极其严格,人员渗透不进去,没有情报人员能混进吐蕃大军中。
    以情报出的日期看,使团出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而吐蕃大军开拔也有半多月的行程了。
    情报不能实时接收传递,这两队人马具体到哪个位置了,李业诩无从知晓,吐蕃大军最终的攻击目标。也是个未知数。
    李业诩收到情报后,立即奏报了李世民。
    如此重大的情报,二十万吐蕃大军有可能对大唐边境进行攻击,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议问策。
    没有出乎李业诩的料料之外。朝中对吐蕃人再次派遣使团到长安请婚都是很不屑,要求皇帝李世民拒绝吐蕃人的请婚要求。
    “各位爱卿,吐蕃人数十万人马往东北方向而来,有可能对我大唐边境攻击,有何对策?”见朝臣们意见一致,反对吐蕃人请婚,李世民甚是满意,再接着问如何应对吐蕃大军。
    “陛下,臣建议,在吐蕃大军行进过程中,不断派小股军士骚扰他们,同时应派遣大军,趁吐蕃人远道而来。遭受袭扰,士兵们身体疲惫之时,将其击溃或者消灭。臣愿领兵出征!”李业诩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兵部尚书侯君集马上跟着站了出来,表示支持李业诩的意见。吐蕃数十万的大军往东北方向而来,除有可能攻击诸羌之地外,更大的可能是我朝的边境州县,以武力迫使大唐允婚,这是对大唐的侮辱。也是大唐所不能容忍的”必须对其进行迎头痛击。
    接着执失思力和契区何力也站了出来,建议出其不意地攻击吐蕃大军。并愿领兵出征。
    但让李业诩失望的是,朝中大多大臣们都是反对的。
    “陛下,臣反对侯尚书和李少匠之提议吐蕃人派遣使团到长安来请婚,虽然也有大军跟进,但臣认为,此只是其一个威吓手段。吐蕃人远道而来,士卒疲惫,有我边军严密的防守,定是无计可施,且今还未知晓吐蕃人的意图,存敌未有行动前,我方冒然出击,实在是师出无名,有失我天朝上国的礼仪!”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侍中魏征,并只是以李业诩较低的官职军器监少匠的职务称之。
    “陛下,臣附议,魏侍中此言甚是在理,吐蕃人未对我方实施攻击。我先派军出击,实在是师出无名,且吐蕃大部地方乃高原之地,多高山河谷,人百生存困难,相比青海,环境恶劣百倍,吐蕃人长期生活在此高寒之地上,比之我方,更适应如此高地,我大军入此地,未与吐蕃人交战可能就溃败,因此,当以边军严防,即足矣!”司空长孙无忌出列表示同意魏征的观点。收用舟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温彦博也表达了与魏租人下一小无忌相似的看法,认为吐蕃大军行进方向示定,且其有使团入朝请婚,此时派大军攻击,实在是不妥。
    连朝中武将,也对行踪未定的吐蕃人进行攻击,持保留意见。理由是吐蕃所居的土地,都是异常高寒之地,相比较青海附近,吐蕃高原不适合人居住,大多地方也不适合放牧战马,取之无用。
    一些有剑南之地呆过的武将小深知那一带环境的恶劣,要在高原上与吐蕃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那我方定是处于劣势的。吐蕃那一片地方,实在是过于陌生。
    “陛下,臣建议,我方军队做好应战的准备,严密监视吐蕃人的动向。若其对我边境进行攻击,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将吐蕃大军歼灭在边境之地,不必劳师远征”刑部尚。接着又有一些朝臣出表自己的意见,但没有人支持李业诩的观点。
    “联觉得任城王此议甚可,吐蕃人远道而来,定是人困马乏,在探知其具体方位,并对我进行攻击后,我们再派遣大军攻击,争取一举将其击溃,吐蕃人无论是进退之路;都没有我方来的便捷!”待再没有朝臣出来奏议后,李世民说了自己的意见,“令各边州守军加强防卫。派出斥侯,密切监视周围的情况。严防吐蕃人的攻击,但不得轻易出战!特卫全军在练过程中,作好应战的准备!”
    面对朝堂上基本一致的意见,李世民也是如此说,想必皇帝也没有打算进入吐蕃高原攻击吐蕃大军的打算。
    朝堂上压倒性的反对对吐蕃进行先致人的战争,连李世民也不支持。李业诩没法,无力抗争。
    散了朝,李业诩灰溜溜地回了营,重新交待苏定芳和郑仁泰此行任务。不只练,还要做好战斗的准备,布置完事项,再去找李靖问询。
    搜
    李业诩所搜集的吐蕃情报,及吐蕃一些地方的地形情况,因为数量众多,还有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李业诩只得结合后世记忆里的青藏高原地形,进行校对,再作绘制。这次李业诩把所有吐蕃的情报还有都带去交与李靖过目,并把朝堂上生的情况也详细地说了,讨教对策。
    更出乎李业诩的意外,李靖也不赞成派遣大军进入吐蕃高原与吐蕃大军对战,理由也是吐蕃高原环境太过于恶劣,我军士兵大多未经历过这样高地的练,且高山峡谷不计其数。大多地方都没有常居人口,后勤补给异常艰难,无法保证数万人军需之用,且不能就地补充,恐怕未战就先溃败。
    以逸待劳,在吐蕃人行进几千里过程中。派遣特战队员对其进行骚扰性的袭击,使吐蕃人疲惫不堪。待吐蕃大军抵达我方边境附近后,再与之作战,那我方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因,争取集中兵力,歼灭其大部有生力量。
    听李靖一番说明,再结合所知道的后世青藏高原地情况,李业诩也明白过来,在无法对吐蕃高地进行征战的情况下,在家门口等着吐蕃人的到来,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李业诩在得到李靖的指点,再的到李世民的授权下,命令所有的特战队员和即将完成练任务的情报人员随特卫大军一道,往叠州一带出,进入吐蕃高地,侦探情报。并对吐蕃大军进行袭扰。
    李业诩严令部下,要求特战队员和情报人员们不惜代价,探听吐蕃大军的情报,早一步打探其行进方向和最终的目标地,并在我军未做好攻击准备前,用小规模的袭扰方式迟缓吐蕃人的行进度。
    以李业诩的想法,在吐蕃大军行进过程中,截杀所有吐蕃人派出的斥侯,让其无法探知情报,再对其进行袭扰,延缓吐蕃大军的行进度。争取在冬天来临之前,不让吐蕃大军抵达他们的目标地,让吐蕃大军在高原上过冬。
    无论吐蕃人如何适应高原环境。但青藏高原的冬天还是异常恐怖的。就让那恶劣的天气去削弱吐蕃人的战力吧。
    李业诩相信,与吐蕃的战事即将生!利曰口,止,;口巳曰见口特卫军在苏定芳和郑仁泰带领下,在四月底从长安出,而其他近两千人,留了下来,作为李业诩应急之用,裴行俭也被李业诩留了下来。
    五月,李世民下诏命,正式公布组建情报院,以李业诩为院正。情报院隶属兵部,但只对皇帝负责,兵部尚书无权干涉事务。
    同时解除侯君集军器大匠职。以军器监少监李业诩领军器监大匠,以将作监少匠阎立德为军器监少匠,主爵郎中阎立本补阎立德职为将作监少匠,陈天宁为正六品上的军器监承。   

第一百零四章 阎氏兄弟
    二往幕州一带出发,特战队员及大部分情报人员也附卫一道而去。
    李业诩隐隐有这样的感觉。若吐蕃真的攻击大唐边州,那布置到这一带的特卫将成为决定此次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前方没有情报传来,兵部尚书侯君集在做出征前的准备,以应付可能的战事发生,但没李业诩什么事儿,手上自己能指挥的人儿都已经派出去了,李世民也没新的事儿交给他,李业诩倒也闲下来了,除了常到李靖那儿商议与吐蕃的战事外,还有许多时间空闲在家里。
    李世民前些日子布置军制改革的报告还没完成,李业诩当下也吩咐裴行俭跟着自己一道儿回府,由李业诩口述。让裴行俭执笔,写那份可能关系到大唐以后军队如何编制的报告。
    李业诩闲着时候虽然也练些字。但要写如此长的报告,已经有些厌烦,甚至是深恶痛绝了。用毛笔字写工整的繁体字,哪里有用硬笔写简单些的简体字来的方便,当下便把这任务交给写得一手异常不错字体的裴行俭。
    李业诩经过一些时候的斟酌。关于军队如何编制管理的想法有了进一步的完善,李业诩整理思路后慢慢讲,裴行俭在一边记录,几天下来。也有一些成就了,写在纸上的报告可比当初与李世民说的详细多了。
    只是苦了裴行俭,李业诩嘴巴讲得快,裴行俭写的也快,但还是跟不上李业诩的速度,李业诩也只得放慢速度。前一天裴行俭还是甩一手工整的隶书体记录,待后面一天李业诩再去看时,发觉裴行俭写的是一手龙飞凤舞的草体,不禁大惊失色,“守约,你写的这一手草书字体,我都看不明白。想必皇上也不一定看的清楚,这样要被责骂的!”
    “将军。您讲得快。我若不以草体记述,恐怕来不及,待完成后,我再誊抄一遍,交给您校对一下,是否可以?”裴行俭对自己这一手字体异常的自信。本以为可以得到李业诩的称赞,没想到却被李业诩如此说,有些沮丧,但也马上反应过来,自己再辛苦点,抄一遍那不就行了。
    裴行俭最得意的字体就是草体和隶书,李业诩嫌草体难认,那就抽些时间再写一遍,想必工整的一手隶书字体应该能得到李业诩的认可和赞赏了。
    “嗯,那可以!”李业诩应道,反正不要自己动笔,裴行俭爱怎么。怎么去!
    “将军小的听你讲这么多军制之道,受益匪浅,将军真是文武全才,难怪能得到皇上的如此信任”裴行俭在李业诩口述停歇的时候,也活动一下有些酸的手,由衷地称赞道。
    “守约,我只是机缘好,我也相信你以后,成就当不在我下。只要你自己努力把握住机会”李业诩看着长得挺俊的裴行俭笑笑说道!
    “行俭多谢将军”裴行俭有些感动,有些不知如何说。
    到军中得到李业诩这位领兵主将的赏识,让裴行俭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也让他更是好好地表现自己,以得到李业诩进一步的认可。若能从李业诩或者李靖这里习一些兵法。那是军中所有将士梦寐以求的事儿,如今看来还真有这种可能。
    两人正说着间,门外有人来唤,“大哥。有人来拜访,姓子叫你过去!”
    是李标的声音。
    李栋这些时候也大多呆在李业诩府上,和李业诩的那班儿子们一道玩。“是谁啊?”李业诩问道。正纳闷着,有谁来访会由郑燕接待。自己不是说过不接待任何访客吗?前些日子连太子和魏王来相请的人都被李业诩回绝了,不接待,看似今天来的人儿不一般,定是异常相熟之人。
    “是一对姓阎的兄弟”李栋推门进来。“咦,你们在做什么?大哥。这些字是不是你写的?你什么时候会写草体了,教教我吗?”
    李标也不管有些尴尬的裴行俭在边上,拉着李业诩的手撒娇。李栋琴棋书画样样不错。常在家里练字习画,也经常要李业诩教她练字。只是李业诩极少有这样的时间。
    “大哥哪会写草体,这是这位裴大哥所写的,好了,我去见见阎家兄弟”李业诩知道是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来了,忙准备出去会客。
    “裴家小子。你教我练字行吗?”李标挑着眉对裴行俭说道,
    “这”被一声裴家卜子叫得有些愣住的裴行俭求救般地看着李业诩。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守约,那就你教教我小妹吧!”李业诩憋着笑说着就走了出去。
    李业诩到前厅时,郑燕正陪着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说话,看似挺熟识的样子。
    李业诩更是纳闷,上一次阎立德单独来拜访时候,郑燕可没这样的。
    阎立德在从孙思邈手中接过制作酒精的事儿后,也曾到李业诩府上来拜会过一次,郑燕都没出来打招呼,李业诩也记起来,当初郑燕是说过和阎立本有些交情,还曾得阎立本赠画。
    “两位阎兄今日来访,真是蓬筚生辉啊!”李业诩抱拳作礼道。
    阎立德在任将作监少匠职时,因在制作马掌及酒精上颇有作为,使得这两样在军中大有用处的物品得以成批量生产出来,并琢磨出了能得到更高酒精度数的发酵方法,这方法也不同于普通的酿酒之法。还有以前李业诩设计的各种刀具,弩弓等,经过阎立德之手改进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