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204章

汉明大黄袍-第204章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低。连当朝天子,都吃素来请求上天宽恕了,那些水深火热的贫民也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求生,落泪自怜。暴乱也只是局部地方发生。
  徐蓉靠在摇椅上,用手抚着拿隆起的肚子,道“你说,我们的这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怀胎几月的徐蓉一脸母性的光辉,喜爱地看着自己的肚子。
  杨帆吃完最后一口西瓜,将木勺放在瓜皮上,躺在一边的木椅上,道:“一定是个女孩。我听了这么久,动静也不大,肯定是个安静的女孩子。”
  “你是没听到夜里这小家伙是有多热闹,好几次将我惊醒呢。”徐蓉一脸幸福地样子,“这调皮的小家伙一定是听到了你在偷听,就故意安静了呢。”她笑了笑,嘴一张,“你听……这小家伙又在闹呢。”
  “哪里,哪里,我听听。”杨帆立马直起身来,贴在徐蓉的肚子上细细感觉。
  这样的生活,对于杨帆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
  “老……老爷……”
  杨帆抬起头来,问道:“什么事?”
  “宫里来旨了,让您去一趟。”
  杨帆点点头,道:“备车吧,我随后就来。”
  徐蓉握着杨帆的手,道:“路上当心点。”杨帆呵呵一笑,道:“知道了。”
  ……
  ……
  金秋将至,盛京城少了众亲王,八旗精锐尽出。皇太极原先准备亲征朝鲜,结果因为身体原因,打消了这个原因,改由仁亲王代善亲自领兵东征。在蒙西,多尔衮带领的八旗子弟和那些投靠大清的蒙古游骑,一路向西,追到了青海,整日搜寻着察哈尔残部,这要林丹汗一日不臣,这个蒙古一日就不会安宁,许多还在看形势的蒙古部落只要还能够看到希望,那么就会不臣服满清,主要还是由于世仇造成。
  铁帽子王勒马西望,呢喃道:“林丹巴图尔,到底藏到哪里去了。”
  “王爷,听那些边民将,林丹巴图尔半年前还是在这里驻扎,后来便不知所踪了。您说该怎么办?”
  “找!必须要找到。”高原的气压有些低,很多马匹都出现了乏力的症状。他们当然找不到林丹巴图尔。在外蒙的某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林丹巴图尔的大军缓慢地行径着。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在蒙古,而是满清的那个心脏——盛京沈阳。
  多尔衮勒马环视,呢喃自语道:“不需要多久,整座江山,都将是我大清王朝的!过不了多久了……”
  盛京城中,刚刚过了炎热的夏季,肥羊长毛,准备抵御秋后的寒气。大部分汉人,在这儿生活的都还算凑活。虽然在满人前好像低人一等,但至少有田耕,有饭吃。比起当初那些吸血鬼一般的地主,他们如今自然确实还算是凑活。(未完待续。)


第460章 准备

  皇太极闭着眼,手中拿着一串黄教喇嘛赠送的佛珠,摩挲着,道:“那个孙传庭听说和孔有德、耿精忠交过手,用兵了得?”
  “没错。听探子来报,这孙传庭便是杨帆提拔的,督师辽地战事,立马就有了很大的改观。孔有德等人和他在辽南几次交手,都说这个孙传庭手段非凡,基本上讨不到什么好。”
  “杨帆啊,又是杨帆。”皇太极睁开眼,“大明朝如今什么情况了?”朱由检暴毙,皇太极本来看到了南下中原的希望,以为指日可待,结果还没有听到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杨帆的重用,上柱国,主持改革朝政,弊除旧制。这一点,不说皇太极,连范文程都感觉到了一丝不妙。他这类出谋划策之人,和对手过招,最能够看出水平。
  “新皇登基,大明本该朝局混乱,没想到思宗到死前,做了件一辈子最明智的选择,将东林群臣带入土,给杨帆铺平了路,现在看来,事情再往我们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啊。”
  皇太极的珠串停住了,“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
  “这次会盟,定然会把所有人的聚集在辽东,我们要让小皇帝付出惨重的带价。”范文程道:“皇上此次会盟,准备如何谋划?”
  “宪斗就莫要遮掩了,快些说说计策。”皇太极嘴角一笑。
  “那臣就斗胆建言了。”范文程早就在思考大明朝这一系列的举措了,“臣认为,会盟还是要进行。杨帆若是来。那最好不过。到时候我等先礼后兵,若是其不降。那就除之而后快。这样的人才,若是不能为我大清所用。到时南下定中原之时,定然会有不小的阻碍。”
  “那他若是不来呢?”
  “不来?若是不来,皇上大可令还在辽南、建州的平南王和肃亲王兵临大凌河,大明形势才刚刚有好转的迹象,但我大清经营辽东几十年,如今满蒙即将归一,用兵一时,自然是那满朝文武都不想看到的,若是杨帆不来赴约。那么造成的后果,定然会令满朝文武攻讦其有异心,也算是离间之举。”范文程一礼,继续道:“盟与不盟,辽东都将是这个金秋诸方瞩目之地。”
  皇太极会心一笑,道:“得宪斗一人,可安天下也,哈哈。”
  “皇上过奖,遇明君贤主。此乃微臣之荣幸。”范文程拱手一礼。
  “行了,你我君臣二人共事多年,这样的话就不必在恭维了,这场会盟势在必行。朕要好好的赌斗一盘。”
  范文程一笑,道:“臣告退。”
  杨帆每次入宫时,朱启都会让小皇帝坐在中央。每次的重大决策也会很恭敬地征求小皇帝的首肯。这样做的目的,便是不会让小皇帝认为自己几个是在把持朝政。等新皇亲政之后,落得个悲凉的晚年。
  历史上这样的结局很多。所以朱慈焕还是享受到了作为皇帝的尊严。如今还小,他也明白自己的皇爷爷以及老爹钦点的辅国大臣是为了自己好,也不过多流露自己的性情,一切都听从朱启和杨帆的建议。这一点,在朱由检中毒未深,还能说话之时,便告诫过他,及冠之前,一切国家大事都由护国公杨帆以及宗令骁王朱启来辅佐,宦官不得参政。
  “圣上。”尽管小皇帝才六岁,但杨帆还是保持应有的礼节,对其行礼。
  “护国公免礼。”
  朱启站在一边,道:“圣上此番召见,是关于那场会盟,你准备如何了?”
  杨帆道:“差不多了。虽说可以前往辽地。正好如今朝政稳定,去辽地看看也好,孙传庭做了蓟辽总督之后,据说辽南那边的孔有德也吃了不小的亏。”
  朱启点点头,道:“也好,有一点得提醒你一下,这建奴黄教之中,还有不少高手喇嘛的存在,你如今虽然已是后天上境的实力,但是在那些老古董前边还是不够看的,所以,这次前往辽东,守墓的那位和曹化淳都会随行前去,保护你的安全,有什么问题吗?”
  杨帆点点头,道:“没问题。只不过川、浙二军的调度,不知道是否能够跟得上?”打仗最忌讳的就是传讯缓慢,宋朝时候屡吃败仗就是这个原因,每每出兵,都要事先请奏折会京,然后等着圣旨过来,一来一去,延误战机不说,还容易被敌方探子抓住破绽,所以兵贵神速,杨帆最怕的,就是这次突袭被拖延住,然后后援不足,那就麻烦了。
  “这个你放心,密诏下去,如今左将军秦良玉、浙东总总匡方义,一共三万精兵,在青州驻兵,一旦战局有变,随时可以渡河出关。”
  驻兵青州,这也是杨帆建议的。这里离京师、山海关都比较近,而且还可以渡河到辽南。若是出关,那声势必然浩大,避免打草惊蛇,杨帆还是让这三万精兵驻扎在青州,作为机动的后援。
  第一批的粮饷也已经到位,就要看杨帆如何打这一仗了。
  “不过圣上还是得做好最坏的打算。”杨帆突然说了一句。让一边坐着细细听两个辅国大臣说话的朱慈焕一惊,连忙弱弱地问道:“护国公有话……有话不妨直说。”
  “即使突袭可成,攻打沈阳还是件难以预料之事,圣上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准备。”
  朱启道:“也是,如今大明刚刚有些其气色,若是督辽的军饷能够省下来作为库银赈灾,能够度过难关的。这次我大明就要主动出击,扬我大明军威!凌河城一战之后,当时我就建议收复沈阳,只是迫于兵粮尽缺,一拖再拖,就没有了那个机会。”
  杨帆点点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吧。”
  从皇宫出来,原本明朗的天空,忽然阴云密布,闷雷声隆隆响起。不少归家人,都不觉加快了脚步,免得被稍后的雷雨打到。杨帆看了看天,乌云已经垂到天边,准备去趟大商汇。葛聂、沈重如今算是京师最最富有之人了,当然,这个银子,说是大商汇的,实际上还是朝廷的。红票若是没有朝廷的认可,那些抠搜的商贾才不会换呢。(未完待续。)


第461章 春日下的故人

  从大商汇商谈了一些平时的事宜之后,杨帆才得空回府。雨过天晴,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当马车驶到王府的时候,他便看到门槛上坐着的背影,有些惊讶为何他会过来。
  “为什么不进来找我,这里坐着干什么?”杨帆问道,他看清那人只是从那只手认出来。那人摘下斗笠,抬头看向那张熟悉的脸庞,道:“爵爷,这大宅子这么气派,小的怕走错地儿,万一里头不是杨爷您就麻烦了。”赌九风尘仆仆从金陵赶过来,那脸上的麻子,都被尘土覆盖住了。
  似乎是蹲的久了,赌九揉了揉脖子,把头转了回去,道:“老师傅半年前告诉我,要是他不会来了,就让我来京师找您,多少打点下手。我去了老铺街,那边伙计叫我来这找您的。”
  “九儿,你那手赌术,我可用不着。”
  赌九微微一笑,道:“在爷您的前边赌,那就是在关公门前耍大刀了。小的除了些赌术,这多少有些用处,替您打打下手,砍砍柴,还是行的。”
  杨帆为人比较谦和,国公府的马夫也不避讳道:“砍柴,国公府可不缺砍柴的,你这小身板一天能砍多少柴火的。”马夫自然不懂赌九说的砍柴是什么意思,便揶揄道。
  杨帆道:“好了,进去吧。给我说说金陵那边什么情况了。”
  赌九从怀里掏出信,道:“胖爷知道我嘴笨,清楚爷会问。便都写纸上了,让您亲自瞧便是。”
  杨帆坐在了堂上。让赌九也坐在了一边,喝了一口桌上沏好的茶。看完马胖子写来的信,这大商汇的生意如今已经笼盖到了江南、江西。收到的银子也多了,红票的流通也得到认可,作为皇商象征的大商汇,已经立足在了整个江南,无人可以撼动。
  “爷,给您说件事。去年打了只老鹰,很厉害的那只,您不会怪我吧。”赌九说道。
  杨帆眉头一挑。道:“你自己干的?”那侯天鹰也是后天境,当初陈王廷都说一个人对付侯天鹰有些棘手,然而赌九自个儿就解决了。
  “是自个儿干的。老师傅教种地,自然还教了砍柴。我怕等太久,那只老天鹰老死了,便动手宰了。”赌九嘿嘿一笑,当初将赌九安置在庄园是,便给他说过,要报仇得有本事了再去。现在看来,赌九确实可以帮自己一手了。
  吩咐完下人,准备完客房,让赌九洗个澡。
  当了黄昏。还没到饭点,自己的那老丈又匆匆地赶过来了。脸色又是很难看地样子。
  “你!”徐骥道,“今晚去徐府吃个饭。”
  “吃饭?岳父大人。还是在小婿这边吃了再走吧。这都到饭点了,岳父大人从京师赶过来。也要不少的时间,再回去吃饭。这时辰就耽误了。”
  徐骥挠了挠头,似乎很烦躁的样子,道:“我也不和你来回搪塞了。虽然你贵为护国公、上柱国,但你也明白我这人心直口快。你真想去辽地当那个刺头吗?当初先皇在也就算了,现在被绑上了忠臣义子,硬着头皮也要去?你不傻,还想被人当枪使吗?明明是羊入虎口的鸿门宴,还要去?”
  徐骥一把拉过杨帆,凑在他耳边低声道:“蓉儿如今都怀有身孕了,你若是交代在辽东,让蓉儿守一辈子寡吗?京师里的贵人该得罪的,基本让你得罪光了,现在被派到辽东,你说,你还活得长吗?京师是个圈子,辽东又是另外一个圈子。这个圈子里有条龙压着,你是上柱国,护国公,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搞出点什么。辽东那地方,就不一样了。那里是一群狼,急了眼,没人制得住他们。”
  杨帆明白徐骥是为他考虑,便道:“岳父大人,如果这鸿门宴不去赴约,建奴兵临城下,到时候又该如何?您还认为那些现在看似平静地朝堂上,就没有人敢站出来,说我杨帆贪生怕死?”
  杨帆拍了拍徐骥的肩,道:“我的岳父大人,您就好好的管好户部的那些账目,这辽东的事情您就别放在心上了,既然我有胆子过去,就不怕那些建奴儿耍花招。”他当然不能告诉给徐骥,这次去干的事情,可比鸿门宴更加刺激,那是要去捅马蜂窝。
  ……
  ……
  夕阳如瀑,已经添了几道水的茶,变得很淡,有些苦涩。
  “走吧,我们该回家了。”李道望了望西边的夕阳,碎金般的阳光撒在他坑坑洼洼的脸上,一种立体感顿显。他已经卸甲归田,李道的隐退,无疑是最稳妥的急流勇退,他也年轻过,也做过些见不得人的事,能够等上官位,谁没些手段呢。
  “我去叫马车。”李郁欢站起来,回道。
  “不用了,没几步。”李道拿起斗笠,戴在头上,双手背负。这回,真的是老了。李道先一步跨出客栈,感觉到了一丝异样,转过头,发现李郁欢正看着自己。夕阳下,这对年龄相差之大的父子,第一次真正对视。若是以前,李郁欢一定低头恭敬地等着自己父亲开口。
  李道笑得很温和,夕阳如他,暖暖的,李郁欢感觉到了这一刻,一种想哭的感觉。李道像是一座雕塑,被金色的光芒渲染,根根银发也被渲染成了金色。
  “还不走?瞅啥?”
  李郁欢回过神来,没有说话,跟了上去。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老父亲有这样的感觉。慈母早亡,一直以来,他都在李道溺爱和严苛之下成长起来,变得有些逆来顺受。毕竟,那时候的他,在李郁欢面前,光芒太盛。
  小贩扯开嗓子,完成了最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