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141章

明扬天下-第141章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在煤山徘徊很久,回到乾清宫后,派人把太子和永王、定王送往外戚大臣周奎、田弘遇家中。然后剑击长公主,让周皇后自尽。
  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已将不守,这时崇祯呜钟集百官,往日挤满朝堂的文武大臣无一人闻钟前来。
  其实崇祯这个时候鸣钟招集群臣,并不是妄图作最后反抗,他只是想看看,大明养士三百年,在此国破家亡之际,可有一人愿为大明殉节;
  据说当年南宋沦亡之际,二十万军民投海殉国,而如今大明沦亡之际,却没有一人前来。
  事已到此,夫复奈何?
  崇祯乃复登煤山,此时天已破晓,东方露出了鱼肚色,山穷水尽、万念俱灰的崇祯跌坐在亭子里,欲哭无泪,最后他咬破手指,书衣襟为遗诏,然后以帛自缢于山亭。
  在这最后的时刻,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一直陪伴在崇祯,与崇祯皇帝一同缢死山亭。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君主被敌人俘虏或杀死的很多,但临危自杀的却只有崇祯一人。他以自己的生命,给大明‘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风骨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这里要说说崇祯最后留下的遗诏,不长,是用鲜血写就的: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从这道遗诏中的最后一句,不难看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有人说崇祯至死还在推卸责任,说他刻薄。其实不然,从常理来说,一个万念俱灰之人,已没有必要去推卸责任。
  纵观崇祯执政的十七年,他对于明朝的灭亡固然难辞其咎,但责任确实不在他一个人身上。
  他登基伊始,便当机立断地剪除了魏忠贤阉党集团;接着,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勉励各地督抚打起精神,努力为国工作,告诫大臣摈弃门户之见,化异求同。
  他决心中兴大明,为此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十七年如一日,未尝有一日松懈。
  然而再看看那些受到重用的大臣是怎么做的,先是钱谦益为争内阁之位,贿赂太监,排除异己,再次引暴东林党与他党之争。
  接着是复社万人结党,控制舆论,打击异己,控制科举,左右朝政,无所不用其极。
  再到袁崇焕,喊出五年平辽,耗尽了大明最后的精血,结果却是。。。。。。。。。不提也罢。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有人说崇祯本人刚愎自用,用人失察。试问,满朝皆是结党营私的大臣,崇祯能相信谁?
  他一开始就刚愎自用吗?是满朝大臣让他一次次的失望之后,任命大臣才不得不舍廷推,多出中旨提拔;这是崇祯被指为刚愎自用的很大一个原因。
  回头看看崇祯的遗诏,他说“皆诸臣误朕”,可见绝不仅仅是在推卸责任。
  而这道遗诏,宣示着一个泱泱大国的败亡,一场华夏文明的浩劫的开始。

  ps:hp370失联客机的新闻看多了,昨晚一整晚梦到大客机飞来飞去,遗憾的是始终没梦到那架hp370失联客机飞到哪里去。
  为机上的乘客祝福。(未完待续。。)


第233章 天下为先(求月票)


  长沙城外,春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田间地头,到处是忙于春耕的百姓,到处是欢快的呼喊声。
  忙碌之余,树阴下稍作休息的人有的还唱起了歌谣,表达心中的喜悦: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
  去年,秦牧赶走叛军,赈济百姓,还分田分地,大兴水利,减税减赋,使无数百姓受惠。
  今年,秦牧分发粮玉米、红薯等粮种,大作宣传,给百姓描绘出一副粮粟满仓的憧憬。
  秦牧在湖广百姓心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出于对他的信任,百姓欣然播种。
  在人们喜悦的歌声中,通往长沙的官道上,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田间的百姓不禁纷纷直起腰来观望;
  但见一骑狂奔而来,马上的汉子一身黄尘,嘴唇干裂,还在咬牙不断地抽打着战马,向长沙城绝尘而去。
  不难看出,这是信使,打马如此之急,可见一定有大事急报,人们忍不住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前些天听说秦大人派兵上北上攻打叛军,大概是前方传来战报了吧。
  人们对秦军是非常有信心的,并不觉得会有什么坏消息。
  信使狂奔而长沙城门时,战马终于累得倒地不起,信使拿出加急令牌,守城的士兵一见,连忙找来马匹,让信使换乘直冲巡抚衙门而去;
  街道上的百姓在信使的厉吼声中,纷纷让路,然后对着信使的背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三司厅里,秦牧、司马安、刘伯全、邵华、李源、杨慎、刘猛、霍胜等人凝神而坐。
  下边的信使李林发将整壶茶水猛灌完之后,接着说道:“三月十九夜三鼓。大顺军破彰义门,京师陷落。二十日晨,李自成乘马入承天门,丞相牛金星,尚书宋企郊,喻上猷、侍郎黎志升,张嶙然等骑马随从。随后李自成下令大索帝后,限百官三日朝见;
  太子投国丈周奎家,周奎闭门不纳,二王亦无法藏匿。先后被大顺军抓获,被李自成囚禁于宫中,长公主伤一臂,苏醒后李自成赐予刘宗敏。
  其间宫女魏氏带头投河,宫人从者二百余人,皆跳水殉国,尸塞断流,象房的大象皆哀吼流泪。
  不久之后,经大顺军搜索。方知帝后皆已大行,李自成命人以宫门将尸体抬出,盛入柳棺,露天置于东门外。未作安葬。
  次日,成国公朱纯臣,内阁首辅助魏藻德率文武百官入宫向李自成朝拜,李自成未予朝见。大顺军将士对朱纯臣、魏藻德等人大加戏辱,戳其脊梁,脱其帽。或举足加颈,肆意羞辱,百官慑伏在地不敢动弹;
  太监王德化叱骂群臣:国亡君丧,尔等身为大臣,不思殡葬先帝,竟先来此,还是人吗?内侍数十人闻之皆哭。
  顾君恩进劝李自成,李自成才改殓帝后,用兗冕祎翟,加苇厂遮盖棺椁。大学士陈演恬不知耻劝李自成登基,不许。下令改封太子为宋王,放锦衣卫监狱囚禁。
  随后,李自成接见降臣,分三等授以官职,旧朝自四品以下如少詹事梁绍阳、杨观光等纷纷接受李自成官职,三品以上者,李自成独用故侍郎侯恂。
  其余勋戚、文武诸臣,如周奎、朱纯臣、陈演、魏藻德等八百余人,皆送刘宗敏军营内,拷掠索取金银,,大抵家资万金者,则索要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
  同时李自成又下令编排保甲,以五家养一兵,如有一家逃亡者,全甲同斩。十家之内有富户者,大顺军自行点取籍没,其中下之家,听由各贼分掠。凡民间马骡铜器,俱责令上交到军营,满城百姓,家家倾竭。。。。。。。”
  秦牧等人默默听着,神色凝重,不发一言,泱泱三百年的大明朝,这就这覆灭了,皇帝皇后的尸体被扔在路边,无人掩埋,说不尽的悲凉。
  许久之后,司马安幽幽地说道:“民间有不少百姓将李自成比作汉之刘邦,诚然,刘邦也是草芥出身,初入关中之时,也有些蔑视读书人,接见郦食其的时候,竟然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便对刘邦:你要是想诛灭暴秦,就不应该这样见一位长者。刘邦听了之后,立即站起来整理衣冠,请郦食其上坐。。。。。。。。。唉!”
  无怪乎司马安有此一叹,李自成入京后的做法,给刘邦提鞋也不配。
  王朝兴替,是天下大势,谁也没办法。但作为新朝,所作所为尚不如旧朝,让天下如何归心?
  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或许前些天还有人在传唱这样的歌谣,真是莫大的讽刺,闯王如今来了,不但要你纳粮,还要你纳命。
  大家还没从悲凉的情绪中超拔出来,秦牧突然说道:“立即宣布京师沦陷,帝后驾崩的消息。另,传本官命令,三军将士、州府官吏,即刻起尽数缟素,为帝后服丧,不得有误。并于巡抚衙门前设灵堂,置道场,为帝后超度祈福。”
  “喏!”门外的李式应声而去。
  秦牧再次沉声说道:“杨慎,你立即拟一道檄文,抨击李自成轻辱先帝后遗体之事,揭示逆贼京师之暴行。”
  “是,大人。”
  “传本官令,所有将领不得离营,掌控好军队,莫使生乱。军事佥事官要做好抚尉工作,劝导士兵化悲痛为力量,加强训练,以应对天下变局。”
  “是,大人。”
  “传本官令,所有州县官员,除主官留祭大行皇帝外,其余官吏全部走访民间,安抚民心,告诉百姓,不管天下如何剧变,我军有能力、能决心保证湖广江西安定,让百姓不必惊慌,安心耕作。嗯,杨慎你再以本官的名义,以此为内容写成布告,分贴于各州各县,以安抚民心。”
  “是,大人。”
  “司马先生,着令总参全员做好准备,祭奠过后,立即随本官移镇武昌,守卫湖广北面门户。”
  “大人放心,属下这就去办。”
  随着秦牧一道道命令下达,一张张告示贴出,先是长沙城中笙歌尽罢,全城缟素,寺院一齐鸣钟报丧,巡抚衙门前迅速设置起了道场。
  接着各州不县相继照办,主官在衙门设置道场,祭奠崇祯及周皇后。同知、县丞以下官吏走访民间,安抚百姓。
  各地军营之中,承担宣传安抚工作的军中佥事纷纷招集将士,宣传李自成在京中的恶行,详细分析李自成的作为不得民心,势必败亡的道理。同时以秦牧的名义,号召兵将刻苦训练,以期来日荡平这些鬼鬼魅魅。
  长沙城里的灵堂隆重而肃穆,附近寺院、道观的高僧、道长皆被请来,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秦牧也是全身缟素,带着司马安等人亲往祭奠。
  城中万人同祭,哭声一片。
  百姓的感情很纯朴,崇祯一再派饷,或许曾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崇祯毕竟是君父,是百姓心中的天,现在,天崩了。百姓心中的惶然无措可想而知。
  秦牧之所以如此隆而重之,无非就是为了安抚湖广江西的军民。
  要知道到直到后来的满清灭亡之时,普通小民还是那样的惶恐不安,他们不知道没了皇帝该怎么办,如果说中国人有信仰,那么皇帝无疑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信仰,当信仰崩塌之时,必须要善作安抚,否则必生乱象。
  好在,湖广江西的百姓一早就有了秦牧这个新的信仰,他们相信有秦牧在,湖广和江西就能继续确保稳定。
  秦牧大发檄文、布告,下令各州各县设灵堂,种种举措都是向江西、湖广的军民显示他的存在,告诉士兵和百姓,大明虽然亡了,皇帝需要死了,还有他秦牧在顶着这片天,大家不要慌。

  ps:三天一张月票,凄惨啊!亲们请支持一下,有月票的投下来吧。缺少亲们的支持,缺少动力啊!
  。(未完待续。。)


第234章 三个倒霉蛋


  秦牧在长沙大祀崇祯帝的时候,在江苏淮安,三个仓仓惶惶南逃到淮安的倒霉孩子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淮安城内一个叫杜光绍的官员腾出了一个园子供他们暂住。
  这三个倒霉蛋一个叫朱常淓,一个叫朱由崧,还有一个叫朱慈爚。此时此刻,三个倒霉蛋还不知道京师被攻破,崇祯自缢而亡的消息。
  淮安现在还算安全,因为这里有两个非常不错的官员,还虔诚地效忠着大明朝,一个是漕运总督兼淮扬巡抚路振飞,一个是淮安巡按王燮。
  尤其是漕运总督路振飞,他没有辱没他这个颇有气势的名字。
  漕运总督路振飞以正直,勇敢著称,还曾统领过防御叛匪的地方军队,崇祯六年巡按福建时,海贼刘香勾结红夷入犯福建,他曾遣游击郑芝龙、黄斌卿等大破刘香,有这些经历,路振飞在军事上也很有经验。
  从今年二月起,李自成大破山西,兵指河南,路振飞感觉形势紧急,便开始在淮安积极组织团练乡兵,犒以牛酒,两月之间组织起乡兵数万。并派出手下官员分道防河,防御大顺军南下。
  在路振飞大力经营之下,淮安成了目前两淮一带最安全的地方,成从北方逃来的官僚贵族的首选避难所。
  朱常淓、朱由崧、朱慈爚这三个落难叔侄也得到了路总督的热情接待,将他们一起安置在官员杜光绍家的一座别院里。
  朱慈爚是崇王(就藩汝宁)朱由樻的儿子,崇王朱由樻在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大顺军攻破汝宁时被俘杀。朱慈爚还有个大哥叫朱慈辉,在泌阳也被李自成杀了。
  这样崇王的大帽就应该落朱兹爚头上了,但这两年世道太乱,他一直在逃命,而崇祯也自身难保,哪时有时间册封他。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朱常淓和朱由崧叔侄俩。包括他俩的祖宗三代,都有必要梳理一下,因为这关系到接下来南京的皇位之争,而引发皇位之争的种种缘由与他们的祖父辈密切相关。
  朱由崧是现任福王,他的爷爷是万历皇帝朱翊钧。
  万历皇帝是一个时常能给人们带来意外的人,他母后和张居正为他娶了皇后、选了九嫔“以备侍御”,他却独辟蹊径,另探幽情:
  有一天,万历皇帝去慈宁宫探望他的母后,很偶然地遇到了一位姓王的宫女。据说这位宫女的小手很润滑,万历皇帝摸了一下子便荷尔蒙分泌加速,于是就地推倒。。。。。。。。。
  这位宫女虽然也姓王,但和生育力差的王皇后刚好相反,竟然一发命中,她怀孕了。
  然而万历皇帝后来很后悔这件偷腥事件,一直想掩盖这件事,但事情最终没有瞒住一心想抱孙子的慈圣皇太后。在太后的敦促下,万历十年的六月。这位怀有万历皇帝骨肉的宫女被册封为恭妃。
  册封之后两个月,恭妃王氏果然诞育了一个男婴,这便是万历皇帝的皇长子——朱常洛。
  万历皇帝对恭妃的态度并没有因为皇长子的出生而改变,相反他非常讨厌这位皇长子。因为朱常洛是他人生污点的最有力的“人证”。
  后来万历皇帝深深爱上了一个姓郑的女子(张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