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224章

明扬天下-第224章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到,小玉姐爱戴紫玉燕钗,今日缘何不见?”
  “无心戴他。”
  “敢是单了一枝?”
  旦角羞笑:“何处单来?”
  “咱说他单便单,咱说他双便双,凭你心下。”
  “四娘说了双罢。”
  “却原来,且问你缘何此钗便落此生之手?”
  李香君脸上那亦喜亦羞的表情,逗得秦牧哈哈大笑,其实紫钗记讲的就是一个老套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与西厢记同一类型,只不过剧情不同罢了。不过李香君声音婉转,演得生动,一颦一笑之间深有韵味。
  秦牧难得一晌清闲,几个女人变着法儿逗他开心,坐在身边的杨芷,剥了一个甘桔,一片片地送入他口中,神态温柔,恰若闲花淡淡香。
  等李香君把一出戏唱完,已是月上东厢。园中灯影清幽,鸳瓦鳞翠,曲桥叠影,都笼罩着一种朦胧之美。
  巧儿和莫莫若若三人还意犹未尽,要跑到戏亭中央求李香君再演一出。
  秦牧一把搂住巧儿的小蛮腰笑道:“丫头,你香君姐姐唱这么久,定是累了,你呀,光顾着自己看得开心怎么行?”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诗用在巧儿身上恰如其分,经秦牧这么说,她不好意思地答道:“是哩。那人家给香君姐姐备茶好了。”
  莫莫和若若姐妹俩更不用说,被秦牧说得局促不安起来,秦牧顺手把一片甘桔塞进若若嘴里笑道:“以后没事跟你香君姐姐学学,岂不更好玩?”
  巧儿抢着笑道:“才不哩。学这个好难,人家只喜欢看,看香君姐姐演就好。莫莫若若,你们说是不是?”
  莫莫答道:“我倒是想学,就是怕学不来。”
  若若随后也表示想学,秦牧看了三人反应,忍不住在巧儿额头上又弹了一下,说道:“见到没有,莫莫若若多勤快,就你好吃懒做!”
  “不是啦,人家在会昌的时候就跟香君姐姐学过,学不来嘛。”
  “这不学,那不学,那你学会了什么?”
  “我。。。。。。。。。”
  大家都知道巧儿的脾性,见她吱吱唔唔的,都不禁笑了起来。
  这时香君与杏儿换好衣裙出来,二人在台上卖力地演了许久,俏脸在灯下红扑扑的,巧儿殷勤地端上香茗,香君在秦牧招呼下坐下来,一同听董小宛献上的一曲《春江花月夜》。
  几个美人不但国色天香,而且多才多艺,随便拿出一样,便教人享受无比,直到二更时分,大家才相继散去。
  秋夜的凉风拂过飞檐排角、透过镂花棂窗,吹动小楼内的一榻氲氤,杨芷那绣柳叶纹素白寝衣已经被弄散,露出大片白皙如雪的肌肤,仙姿玉色,潋潋初弄月。
  秦牧拥着她柔软的娇躯,手指从她圆润的香肩慢慢向下滑下,嘴里喃喃唤道:“娘子,娘子。。。。。。。。。”
  “夫君,你。。。。。你先听妾身说嘛。”杨芷带着一丝娇喘,玉面殷红如春半桃花。
  “你说你的,我听着呢。”
  “夫君,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妾身总这称呼夫君总是不妥,这后院里的称呼也该改一改了。”
  “娘子,现在别急着把心思花在这上面,这么叫着挺好。当然了,如果娘子想叫得婉转一声,为夫这就。。。。。。。”
  “夫君!”杨芷羞态艳红如火,被他压着的娇躯阵阵酥软,“夫君你就没个正形,妾。。。。。哦。。。。。。。。妾身在跟你说正事呢。”
  “为夫做的就不是正事吗?为夫终日绷着脸对着一臣朋臣,够累的了,这后院里现在就你们几个,少弄那么多规矩来让我不自在。”
  “可是夫君现在毕竟是一国之主。”
  “所以我注定要成为孤家寡人。这个我知道,但别让孤独来得太早,以后再说吧。”
  杨芷还待再说,秦牧一下子吻住她的樱唇,退下她的寝衣。夜风拂来,红衾彩幔轻荡漾,一榻风月无限春光。

  第二天一早,秦牧在花园里练剑,杨芷疏洗罢,依在亭柱边看着,昨夜她有许多话还来不及说呢。
  经过雨露滋润,她脸色红润水灵,俏丽生辉,秦牧练完剑过来,忍不住在她脸上亲了一下,杨芷连忙四顾,见只有莫莫和若若看着,还是有些羞意,轻嗔他一下。
  “夫君。。。。。。。。”
  “有话就说,别吞吞吐吐的,为夫可没有多少时间哦,书房里还有半筐奏章没批阅呢,唉,这一国之君不好当啊,望娘子多多理解。”
  秦牧说着牵起她的玉手往走入亭中,莫莫和若若连忙端来水,让他洗脸擦手。
  “若若,去把早点端到亭中来吧,我与王后就在这亭中用早点了。”
  “是,秦王。”
  杨芷亲自上来帮他擦脸,柔声说道:“夫君,业儿都会走路了,却没个弟妹作伴,妾身这心里实在是。。。。。。唉,都怪妾身不好。”
  “娘子别急,会有的。”
  “夫君,你别打岔,这次妾身让玉京妹妹与妾身同船来金陵,妾身仔细看了,玉京妹妹身量高挑,细腰丰臀,是个好生养的女子,夫君。。。。。。。。”
  “哈哈哈。。。。。。。。娘子啊,你还没满二十呢,怎么跟个老太婆似的信这个,哈哈哈。。。。。。玉京那个真的。。。。。。咳咳!娘子啊,对了,我想说啥来着了。。。。。。。。”
  杨芷呡着唇儿扭了他一下,脸上尽是轻嗔薄羞,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这件事,被个郎一番笑话,便再也说不口了;
  这样的事,本来就是应由长辈或大臣来张罗,说心里话,哪个女人又愿自己夫君的女人太多呢。只是现在情况特殊,秦牧身为一国之君,却只有一个孩子,对国家来说绝非兴旺之象,再这么下去,大臣和百姓会说闲话的。
  “娘子,别多想,为夫以后安定下来了,这孩子会多起来的。”
  “但愿如此。”
  “呵呵,说不定昨夜娘子又珠胎暗结了呢。”
  “夫君!”
  “好好好,不说,不说,咱们多多努力就是。”
  杨芷真拿这个没正形的夫君没办法,其实她知道,秦牧终日忙碌,只有回到家里,才能放松一下,所以他总是随心所欲,甚至有些嬉皮笑脸,都只不过是在给自己减压而已。
  幸好现在还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院里就几个女人,否则以他这样不乱套才怪。
  夫妻俩一起在亭中就着一抹晨曦用过早点,秦牧换上王袍,来到前院的正堂,六部大臣早已恭候多时,见他出来,齐齐参拜。
  由于不是金銮殿,秦牧干脆让大臣们席案而坐,一同议事。

  求月票!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372章 坐而论道


  在秦汉时期,大臣们上殿议事都是有坐位的,到了宋代,大臣上殿议事才得站着,现在秦牧让大臣们据案而坐,颇有些重现秦汉时期君臣坐而论道的朗朗之风。
  只是中山王府的正堂格局难与金銮殿相提并论,六部九卿坐下后难免有些拥挤,这使得大臣们对重建宫城的需求更为迫切。
  朝廷就要有朝廷的样子,君臣连个议臣的地方都没有,如何彰显朝廷的威仪,如何凝聚民心?
  负责宫城设计的黄振林首先站出来奏道:“启奏秦王,宫城规划已经完成,请秦王御览。”
  韩赞周连忙下去接过黄振林呈上的图纸,送到秦牧案头,秦牧翻看了几面,对在场的大臣们说道:“众卿以为如何?”
  中军大都督刘猛答道:“秦王,咱们俘获那么多俘虏,难道还留着他们吃闲饭不成?自然是越早开工越好,宫殿建成什么样子臣不懂,但先填好地基总不会错。”
  秦牧颔了颔首转向刘伯全问道:“刘卿,户部的钱粮可充足?”
  刘伯全满脸春风地答道:“启奏秦王,前些天百姓捐献的银两共计有九百二十八万两,这笔捐款户部已另库封存,作为修建宫城之用,钱粮方面,不成问题。”
  实际上这次修建的只是宫城,用不了这么多银子,是以刘伯全才如此轻松。
  秦牧听了他报出的具体捐献数目,颇有些不满。九百万两看似很多,但明初朱元璋建金陵城,光是沈万三就捐建了三分之一的城墙。
  相比之下。这次捐款中许英杰捐了两百万两,还有很多是普通百姓捐献的,也就是说前明那些权贵之家的政治献金实际上并不算多。
  看来牛奶还得再挤挤才行啊,多挤挤不但有利于发育,还能强壮中国人,何乐而不为呢?
  秦牧转向工部尚书宋应星问道:“宋尚书,工部调派得出人手吗?”
  宋应星答道:“回秦王。术业有专攻,修建宫城主要用的是木匠、瓦匠、石匠等,对马鞍山的矿治和军队的武器制造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只要户部的钱粮以及调派的劳力充足,再从民间征募一些匠人,便不成问题了。”
  “好,既然如此。那就让钦天监选定一个黄道吉日。尽快开工吧。”
  “是,秦王。”
  修建宫城的事告一段落后,大常寺卿宋献策立即站出来,开始对秦牧的后宫和子嗣之事“指手画脚”。
  实际上,此事早在武昌之时,杨慎等人就开始提起。便是普通富贵之家,谁不是妻妾成群,这也是保证多子多孙的重要条件。
  秦牧一直以来只有一妻两妾。而且两个妾室还是青楼出身,以前没有立国之前。秦牧纳了便纳了,但董、李两房妻室的出身是硬伤,即便产下子嗣,对巩固国本实际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因此宋献策一正式提此事,在场在大臣就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进言,要秦牧整顿后廷,设立内监司,并由内监司铨选九位良家闺秀入宫,作为侍御的九嫔。
  作为一个正常男人,凭心而论,秦牧也不会赚自己的女人多,但现在真不是时候,江北鞑子还在虎视眈眈,四境未靖,百废待举;
  此时自己大张旗鼓选秀,难免会上行下效,手下的大臣和将领只怕也会偏于享乐,后世的太平天国的命运未必不会重演。
  但自己的子嗣确实太单薄,只有秦业一个儿子,说句不好听的,这年头医疗条件很差,谁敢保证长子就一定能长大成人?
  大臣们担心的也正是如此,大秦刚刚立国,如果后继无人,是重大的隐患,大臣们追随自己,是希望封妻阴子,与国同戚。大秦一乱,他们既得的利益也就难以得保证,所以他们比秦牧本人还要纠心。
  考虑到这些,秦牧同意了纳妃,但只纳两位。而且其中一位秦牧心中已经己作内定,就是礼部郎中卞狄家的千金卞玉京,剩下一位,由韩赞周从民间小范围选定,尽量低调行事。
  大臣们不知秦牧已有内定人选,得到他同意增纳两名嫔妃之后,才勉强作罢。
  接下来兵部侍郎吕大器奏道:“秦王,左军大都督马永贞送来奏章,洛阳的大军及十万百姓已撤回到襄阳,请朝廷尽快调拨粮草,以赈济百姓。另外,马都督奏请朝廷下令四川的后军大都督李定国出兵汉中,牵制关中的何洛会。”
  “出兵汉中之事,各位大臣以为如何?”
  内阁大学士李源答道:“秦王,臣以为四川之事,也应秉承先南后北的策略。目前川南一带仍有孙可望和刘文秀两支人马,这是极为不稳定的因素,当务之急是让李定国配合忠贞侯秦良玉,软硬兼施,或抚或剿,尽快平定孙可望和刘文秀两支人马,以免其在西南坐大,威胁我大秦后方。”
  内阁次辅诸葛敏也说道:“秦王,博洛虽然还不逃窜,但已难成大患,我军在江南已经没有必要再保持那么多兵力,刘文秀占据泸州一带,对我湖广已经造成不小的威胁。因此,臣以为除了李定国和忠贞侯应着重于川南之外,还需要从江南调遣部分兵力回防湖广和江西,至于出兵汉中,如今还不是时候。”
  秦牧接着问兵部尚书何亮道:“何尚书以为呢?”
  “启奏秦王,平定孙可望和刘文秀确实是重中之重,但臣以为,也不能坐视何洛会稳住关中,命李定国、艾能奇出几千精兵,北上汉中,牵制一下关中的清军倒也不失为良策。马永贞已经派遣凌战率五千精兵西出郧阳,郧阳与四川配合,当能对关中形成不小的压力,关中不稳,清军在中线就无法集中精力攻打襄阳。”
  秦牧当机立断,向翰林学士顾炎武吩咐道:“顾学士就照此给李定国拟份旨意吧。”
  “是,秦王。”
  秦牧接着问道:“顾学士,你们那八股之争现在怎样了?”
  顾炎武抱圆一揖答道:“启奏秦王,如今八股之争更趋激烈,支八股取士以及反对者仍是各占一半。”
  秦牧蹙眉说道:“如今江南以及淮南需要大量官员前往治理,恩科已不容再拖延,是否继续以八股取士,各位大臣今日就此拿出个决策来吧。”
  顾炎武一听,立即抢先说道:“前明以八股取士,固然涌现了不少治世之才,但整体而言,八股取士对读书人的危害却已甚于焚书坑儒;
  如今的读书人,正如艾学士所言,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弟。却不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哪朝皇帝;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了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只是百姓、朝廷晦气。是以,臣坚决反对继续以八股取士。”
  在秦国的高层中,象吕大器、路振飞、郭都贤等前明高官只占少数;
  更多的是象司马安、诸葛敏、李源、杨慎、何亮、顾君恩、宋献策、邵华、喻大猷、田一亩、刘伯全这样的人,他们本身都很有才华,但在前明却都没考上进士,包括顾炎武也不是进士出身,说他们都是八股取士的受害者也不为过。
  因此,在场的大臣中,反对继续以八股取士的人占到了大多数,秦牧便不再犹豫,着令礼部尚书堵胤锡正式发榜,向外界宣布取消八股取士,并正式定于十一月一日,在江南贡院举行首届科举。
(未完待续。。)


第373章 抄家


  日上三竿,梧桐疏影映在窗纱上,往日婆娑的绿叶已经落尽,只剩下一帘清瘦的枝条。
  房中地板上铺着厚厚的氍毹,黄花梨木桌椅,华丽的泥金描花落地屏风,壁上一幅名人山水,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