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635章

明扬天下-第635章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牧不禁停了下来,因为他刚好知道这首乐曲叫《空蝉》,空蝉原意是蝉蜕变之后留下的空壳。后来被佛家引申为“肉身”之意,即人除了灵魂其余的部分。因为蝉的生命很短暂,所以“空蝉”一词也有“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之意。
  而这首乐曲,和《源氏物语》中一个叫空蝉的女子有关。空蝉是源氏成年后萍水相逢的第一个女子,也是唯一一个终生拒不接受源氏之爱的女子。
  正如空蝉的名字,淡薄脆弱,若隐若现的一袭蝉蜕。温柔中含有刚强,好似一支细竹,看似欲折,却终于不断。即使在源氏强闯入其内室对她表白的情况下,她也坚守了自己的纯洁。
  只因她认为自己乃有夫之妇,没有资格接受源氏这样光辉的美男子的爱情。这一点,和物语之中其他美丽高贵的女子,形成鲜明对比。
  她的容貌远非最美,然整体姿态异常端严,确有牵惹心目之处。她兼柔弱和刚强的气质,使她不曾淹没与物语之后无数绝代佳人之中,在读者的心里,成为了最清丽脱俗的那袭蝉衣。
  秦牧站了一会儿,寻着曲声缓步走入小院去,院中的一个秋千架旁,有一个八角凉亭,亭边梨花如雪,片片飘落。
  凉亭里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相貌不是十分艳丽,但那空禅一样的姿态,与院中的景物悄然融为了一体。
  见秦牧走来,她抬头看了一眼,乐声停下,四周更加空寂,秦牧也不说话,在她对面的石凳上坐下。
  兴子终于忍不住问道:“你是谁?”
  “你会说汉语?”秦牧有些诧异,没想到她竟然会说汉语。
  “你来这里做什么?”
  秦牧不答,到了看石桌上那纸色的纸笺上,写着几行日本文字:
  白鸟は かなしからずや
  空の青
  海のあをにも
  染まずただよふ
  秦牧看不懂日本文字,只看懂了六个汉字,日文中有很多是汉字,但凡日语中保留汉字原形的,意思多少与汉语相差不大,他有些好奇,便开口问道:“你写的是什么?”
  “你还没有回答的我问题,你是谁?”
  兴子是日本第七位女皇,日本同样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之所以一再产生女皇,究其原因,前面一两代是为了避免因兵之急导致流血冲突,后来,则转变成为保住皇位在自己一族人中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手段”,像兴子,就是最典型的后者。
  那为什么日本的“女皇”能够避免流血冲突,为什么“女皇”能够和平地改变传统杀戮,使皇位在自己的直属亲族中纵向相传,而男天皇却不能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秦牧颇有兴趣地看着兴子,想着这个问题,兴子久久得不到回答,便道:“您是秦国的皇帝?”
  秦牧微笑地说道:“答对了。现在可以告诉我,你这纸上写的是什么了吗?”
  兴子垂下眼睑看了看白纸上的和歌,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着,轻声念道:“白鸟啊,既不融于蔚蓝的天空,亦不被湛蓝的大海接纳,这是何等的哀伤啊!令白鸟哀叹的天空之蓝,无法浸染大海之青,相互映照。。。。。。。”
  秦牧静静听着,仿佛听到了一颗空虚的心灵在叹息,这白鸟,大概就是她的写照吧。她本来是一个人人仰慕的公主,但命运促使她成了女皇。
  在日本,一旦成了女皇,是不能再嫁的,没人能娶她,只能孤独一生。
  但另一方面,她这个女皇只是傀儡,没有一点实际权力,她飞不上天空,却又回归不了平凡,只能孤独地看着这个人世,这是何等的哀伤啊?
  秦牧看着她,她的容貌不是很艳丽,姿态却很婀娜,又透着一种柔弱,但又显得非常端庄,这种气质确实别有一种动人之处。
  秦牧伸起手捏住她的下巴,把她的脸抬起来,兴子欲言又止,眼中流露出一抹彷徨,又带着两分羞涩。
  她应该有二十六岁了,但还是个未经人事的处子,七岁就做女皇的她,从未被一个男人这样捏着下巴端详过。
  她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她知道自己没法反抗,那饱满的胸脯随着逐渐急促的呼吸起伏着。。。。。。



第1101章 焦味

  。。。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曲空蝉不可闻。
  秦牧从花木掩映的小院里出来时,正是午后的时光,春阴一晌,柳絮蒙蒙飞过画廊,梨花瓣飘满了画廊边的荷花缸。
  目前日本的情况,基本上已经在控制之中,北海舰队已经基本不再干预日本的战事;
  酒井忠胜虽然没有阿部忠秋那样的才能,但现在大势对德川幕府已经很有利,各在的大名不敢再和德川幕府作对,在这种情况下,他和保科正之等人勉强可以管理好幕府了。
  不过因为德川幕府颁布的驱人的政策,使得大量失去生活来源的武士投到了由井正雪麾下,再加上京都朝廷的支持,由井正雪的叛乱并没有被彻底扑灭,正在步步向京都方向撤退。
  之使得日本大致分成了两大阵营,一边是德川幕府,一边是日本天皇支持的由井正雪的关原军。
  当初让夜不收控制兴子,是为了防止日本的局势失控,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打出兴子这位明正天皇的旗号。现在看来,兴子这步棋暂时还用不上。
  秦牧回味着她演奏的那曲《空蝉》,还有那首和歌,也颇有味道,嗯,这位女王本身也很有味道。
  秦牧摆驾回到大秦宫,就接到了印度方面的奏报。
  奏折是兵部侍郎顾君恩亲自送来的,秦牧看完之后,问道:“顾卿对此怎么看?”
  顾君恩说道:“陛下,臣以为我大秦可暂时隔岸观火,莫卧儿与准噶尔之间,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目前不好确定,不过僧格轻松得到两省富庶之地后,想让他再退回西域,恐怕他是不愿意了。这两雄相争。终究是要决出一个胜负来。”
  “顾卿觉得谁胜出的机会更大一些。”
  “准噶尔大军进入印度,臣料想多少有点水土不服,在这方面莫卧儿是占有优势的。但现在,奥朗则布两个兄弟相继称帝,内忧外患,加上南边有海如风在盯着,奥朗则布得位不正,篡位之后威信未立,仔细分析下来,情况反而对奥朗则布非常不利。和僧格之战,奥朗则布是只有赢不能输,一但受到重挫,他的统治极有可能就此分崩离析。因此,臣以为,如果不再有其实势力加入的话,僧格的胜算会大一些。”
  “其他势力。。。。。”秦不是在询问,而是一边思索着,一边自语。
  毫无疑问。顾君恩说的其它势力,指的是波斯的萨法维王朝,这个波斯帝国强盛之时,疆域东起呼罗珊。西至幼发拉底河,北抵卡拉库姆沙漠与咸海,南达波斯湾与阿拉伯海;
  囊括伊朗全境,伊拉克大部。高加索部分地区,土克曼斯坦,阿富汗斯坦西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在阿拔斯一世时期,版图甚至远达库尔德斯坦与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
  萨法给帝国信奉的是什叶派,他是中亚地区唯一可以对抗信奉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的国家,与奥斯曼帝国争夺巴格达的战争持续了150年。
  而且还有能力出兵也莫卧儿王朝争夺坎大哈,甚至是印度河流域,也就是后世的巴基斯坦一带。
  现在准噶尔大军杀入印度河流域,与莫卧儿王朝、准确地说是和奥朗则布的战争打得如火如荼,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秦牧绝不希望由萨法维帝国来做这个渔翁。
  秦让人拿来地图,然后说道:“为了防止萨法维王朝来抢做渔翁,先传令让海如风调一些战舰北上阿拉伯海,一旦时机成熟,就先抢信德地区。。。。。。。这里,印度河出海口旁边的卡拉奇港,必要时,以这里为基地,支援一下准噶尔部。”
  “是,陛下。”
  现在准噶尔部很听话,在西域举着屠刀去伊斯兰化,干净利落,光是这一点,秦牧就感觉很满意了。
  准噶尔如果占领了印度北部,肯定会变得更加强大,到时还会不会这么听话呢?
  这一点秦牧不敢肯定,但只要不让它统一印度中部和南部,大秦就有足够的能力牵制它。当然,秦牧其实并不希望准噶尔统一印度北部,他希望看到的是准噶尔占领后世的巴基斯坦地区,与莫卧儿王朝维持一种高危的平衡状态,这更有利于大秦从中制衡,也更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
  关键还是汉文化的传播啊,这是一种软实力的扩张,它有时比军事实力更重要,影响也更深远更持久。
  秦牧一直在强调文化扩张不能落后于军事扩张,以后甚至要走在军事扩张前面。
  印度是个大杂烩,而且人口太多,要把这种地方变成大秦的领土不现实,但可以让它慢慢变成大秦最大的殖民地,而要做到这一点,光是军事的扩张是不够的,必须施加文化层面的影响力。
  而论到文层面,就不能不题科举考试了。
  顾君恩离开蒹葭殿后,秦牧靠在御椅上,随口对站在一旁侍墨的柳如是说道:“科举考试已延续上千年,对历朝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远,如是啊,你觉得科举考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有那些呢?”秦牧说到这顿了顿,接着道,“咱们就先从经济方面来捋一捋吧,你说,科举考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礼部试刚刚结束,三百多名新科进士,正由太子和礼部侍郎领着,前去江阴、扬州的遇难者纪念馆参观及宣誓。
  在这样的时间段,皇帝问起科举的事情算是正常,只是有些突然,而且点名要问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柳如是没有准备,只得如实说道:“陛下,可否容婢子先想想?”
  “好,你先想想吧。”
  科举的问题,其实秦牧自己何尝不需要仔细想想呢。
  总体而言,在唐宋两代,科举考试的作用是比较积极的。
  但从明朝开始,科举制度实际上已是弊病丛生,颇有些积重难返之态,科举考试的作用已经逐渐变成弊大于利;
  除了束缚文人的思想、造就千千万万个孔乙己那样的迂腐文人之外,对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影响,也无处不在,而且其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大家似乎忘了,科举考试的初衷只是为了选拔一些官员。
  秦牧记得以前看到余秋雨曾这样描写科举制度的悖论:“本来是为了显示公平,给全社会尽可能多的人递送鼓励性诱惑,结果九州大地全都成了科举赛场,一切有可能识字读书的青年男子把人生的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里边,科举考试的内涵大大超重;本来是为了显示权威,堵塞了科举之外许多不正规的晋升之路,结果别无其它选择的家族和个人不得不把科举考试看成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恶战,创设科举的理性动机渐渐变形。遴选人所应该有的冷静、客观、耐心、平和不见了,代之以轰轰烈烈的焦灼、激奋、惊恐、忙乱。不就是考了一点文化知识么?不就是看看哪些人有担任行政官员的资格么?竟然一下子炒得那么热,闹得那么火,一千多年都凉不下来,几乎把长长的一段历史都烤出火焦味来了。”
  总而言之,本来只是为了选拔一些官员的科举考试,因为太多的装饰,太重的渲染,把所有读书人的心都扰乱了,没有多少人能再静下心来做学问;
  把九州大地上的所有人的心态都扭曲了,所有人都以中举为最大的荣誉,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的人生价值,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
  因此,科举考试若不改革,所有人的心态就会一直扭曲下去。
  西方的自然科学为什么能逐渐超越中国,是中国人不够聪明吗?
  不是。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中国的读书人把所有的聪明才智,甚至是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科举考试中去了,他们刺股悬梁,凿壁偷光,日复一日皓首穷经,为的不是自然科学,为的只是金榜题名。科举制度不改革,中国的自然科学怎么发展?
(未完待续。。)


第1102章 深远的影响


  大秦宫,蒹葭殿。
  春帷半揭,飞絮沾画角,东风拂珠帘,袅袅兽烟散。
  美人如玉,宫装如云,眸光流盼,玉指纤纤轻抹巫山一段云。
  柳如是本就珠圆玉润,人美如诗,她喜欢讨论学问,秦牧问起科举制度对经济的影响,这些正是她喜欢的话题,因此整个人神采奕奕,和帘外的春景融在一起,愈发动人心肠。
  “陛下,婢子细想来,科举制度和经济之间,实际上相互影响的。婢子记得陛下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婢子如今想来,可谓是至理。在隋唐之前,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普通百姓读不起书。能读得起书的,基本都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在那个时候就算设立科举制度,有资格参加的也只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实际上很难打破原来的世族把持官位的局面。
  到了隋唐,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民生富足,能读的起书的人也就多,到了这个时候,设立科兴制度的意义才能得到体现。
  这就是陛下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又影响着经济发展,这是必然的。
  科举制度无疑是一种上层建筑,这种制度确立之后,把读书、考试,做官融于一体,面对几乎所有人开放均等的机会,这就鼓励了大量的人积极地进入书院或私塾学习,促进了教育机构的发展,进而带动了书馆、印刷、造纸、制墨、制笔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有些地方,全县制笔,便足以让民生富足。又比如宋代的杭州地区,光是印刷作坊,就多达数千家,从业者多时达十多万。可谓盛极一时,而这些还只是直接的影响。
  还有许多间接的影响,比如,很多人是在为学院、为学生,为书馆,印刷,造纸、制墨、制笔等行业提供服务,学院要发展,就要做很多营生,学生为了增长知识。要游学,这带动了很多人员的流动,促进了酒楼、客栈等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京城,到了礼部试的年份,数以万计的读书人涌入京城,这些人又带着或多或少的随从,而这些人一日三餐都是要消费的,常常出现京中酒楼客栈不够住,民间租借小院。甚至寺院也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