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649章

明扬天下-第649章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连山想到这些后,可谓是胆颤心寒,一刻也不敢稍待。他不断抽打着战马,狂奔过阴雨霏霏的大街。幸好现在已经戒严,街上除巡逻的士兵,没有普通的百姓,可以纵马狂奔。
  承天门上,甲士林立。炮口森森,横斜交织的雨幕,让整个大秦宫变得一片苍茫。
  华盖殿里,蒙轲、马永贞、刘猛、狄中行、霍胜、凌战、赵坚、阎应元、秦祚明等身经百战的武将皆是一身铠甲,让华盖殿显得寒气森森。
  文官方面,则只有司马安、路振飞、李源、杨廷麟、刘伯全在场。
  另外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秦良玉,身边放着龙头拐杖,神情肃然。
  兵部尚书何亮正在念着一份大顺军旧将的名单。念完之后,对秦牧说道:“陛下,所有营级指挥使以上的名单都在这里了。共有五十三名。”
  一个营就有500人马,设指挥使1名。
  原来大顺军前后共有二十万左右的大军转投大秦,如果不是大力肃整,营指挥使将级别以上的将领超过500人,即便经过了整编,现在细数下来,现在营级指挥使以上的将领还是有53名之多。
  其中李过、高一功、袁宗第、郝摇旗、田见秀、刘体纯、刘芳亮、梁涛、李来亨、张鼐、吴汝义、党守素、蔺养成、王进才、牛万才、李友、贺篮、 刘汝魁、马重禧、张能、田虎、杨彦昌等人,当年在大顺军都可是独挡一面的将领。
  听完何亮的统计数据,秦牧心头有些沉重。这次事件。不象明初朱元璋杀功臣,事前作了精心准备。相反,自始至终,秦牧是非常被动的。对此也没有什么准备。
  现在李过袭取了全椒县,公然打出什么“秦牧已死,大顺复兴”的口号。
  大顺朝在普通民众中虽然没有什么号召力了,乍看打出“大顺”的旗号没有什么用。
  但看看这些名单。你就会发现,李过这一招其实非常阴损;
  当初投奔秦牧的大顺军经整编之后,至少还剩下五六万之多。普通士兵的容易被洗脑。而已已经被打散,所以这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那些大顺原来的大顺朝的文官和武将,诸如上面罗列到的那一大批将领都是大顺军出身。
  现在很多人其实已无心跟着造反。但李过打出“大顺”的旗号后,所以身上曾有“大顺”烙印的人,都难免会遭到猜疑。这会逼得那些本来已经不想造反的大顺军旧将,不得不跟着造反。
  说白了,李过打出这个旗号,不是为了号召普通百姓跟他造反,而是要逼那些原大顺军将领跟着他造反。
  这是一种难以解释的事情。你是大顺军旧部,现在原大顺军的“太子”李过扯起大顺军的旗帜,招呼原来的旧部一起造反了。
  我是皇帝,我对你说:你不用怕,我相信你不会跟着李过造反的,我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你相信我说的吗?
  你说你相信。
  我又真的相信你相信我的保证吗?
  你又相信我相信你说的相信吗?
  绕来绕去,晕了吧?到最后实际谁也不信谁!
  “陛下,如今刘体纯、蔺养成、王进才、牛万才、李友、贺篮、刘汝魁、马重禧、张能等人已经收押,郝摇旗、刘芳亮、田见秀等人也已经被软禁在府中。”
  秦牧想了想说道:“对刘体纯例行地询问一下,就放出来吧。再则,立即召顾君恩、宋献策觐见。”
  “是,陛下。”
  “陛下,眼下最为可虑的是高一功和袁宗第二人。袁宗第镇守闽南,高一功坐镇青藏,都有重兵在手,其中对袁宗第方面,已经电告福州,暂时解除他的军职,但目前尚未有确切消息传回。
  高一功方面更为可虑,高英桂已经失踪,极有可能已经身在李过军中。高一功身为高桂英亲弟,领有一万五千大军镇守青藏,目前电报只通至兰州,难以及时电告青藏解除高一功兵权。
  一旦高一功先一步得到消息,极有可能纠集吐蕃各部,俯冲关中。若真如此,则成大患矣!
  为保万全,臣建议除了电告兰州,派人立即上青藏解除高一功兵权外,还要电令镇守关中的秦翼明,先行调兵往兰州。再命瓜州的李定国也做好应变准备。
  除此之外,五十三人名单中的其余人等,也要及时解除军权,先行看押,待事态平定之后再行甄别区处。”
  现在唯一可幸的是有了电报,这可以给秦牧抢到很多时间。比如高一功那边,消息要靠人口口相传到青藏,总需要个把月时间,而现在电报已经通至兰州,秦牧就可以电告兰州,先一步遣人上青藏解除高一功的武装,在时间上会快上很多。
  只是,这其中也有不小的麻烦。高一功是镇守一方的将领,如果是秦牧从南京遣使带着圣旨去解除他的兵权,那自然是名正言顺,青藏的兵马不敢有异议。
  现在的问题是,秦牧可以电告兰州,却无法给兰州一份盖有玺印的圣旨。没有圣旨在手,当地驻军是不认你的。凭你一张嘴,就想解除坐镇一方的大将的兵权?
  这只有派人去出其不意,强行把高一功先拿下才行,这就难免存在巨大的风险。毕竟镇守一方的大将不是什么人想拿下就拿下的。
  这种情况下,兵部尚书何亮建议让西京的秦翼明、瓜州的李定国做好应变准备,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事了。
  秦牧让何亮处理这件事之后,立即沉喝道:“凌战!阎应元!”
  “臣在!”凌战和阎应元立即出班,身上铁甲铿锵。
  “朕命你们各率五千骑兵,兵分两路,全力围剿李过!”
  “臣遵旨!”
  根据情报,李过实际也是被人逼着仓促起事,目前手上的兵力只有七百人,攻下全椒之后,学原来那套,开仓放粮,想招兵买马,结果没有一个百姓主动去领取粮食。
  如今普通老百姓家中都不缺粮,谁稀罕你开仓放粮啊?
  唯独让人担心的是李过打出的那个“秦牧已死,大顺复兴”的口号,对不明真相的百姓很有震撼力。秦牧这个皇帝在平常百姓心中就是天,秦牧如果死了,那也就是天崩了。
  在这个时候,一个谣言传得沸沸扬扬时,你没有电视新闻,也不能上网,那么怎么查证谣言的真假呢。
  答案是:查证不了。
  所以一个口号,在这个年代有着难以想象的煽动力。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什么“闯王来不纳粮”,信者无数。
  现在,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如果身边每个人都在传说皇帝已死,可能多数人是会信的,那后果将很难设想。
  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看来现在首要之务,是要先打好一场舆论战啊!
  华盖殿外天色沉沉,阴雨蒙蒙。
  这时一个小太监给秦牧一杯茶,他躬着身,举茶过顶时双手微微地颤抖,秦牧现在哪有闲心留意这些,接过茶,拿起杯盖撩了撩水面便喝。。。。。。。。。



第1126章 开始围剿


  秦牧茶刚要入口,殿门刚好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听到殿外传来黄连山焦急的呼声:“陛下!陛下!罪臣有要事求见陛下。。。。。”
  秦牧放下茶杯,让殿门的小太监宣黄连山觐见。奉上茶水的小太监躬着身,倒退到殿角侍立着。
  黄连山得到准许,匆匆进殿,环顾了殿中的大臣一眼,向秦牧大礼参拜道:“罪臣黄连山,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黄连山,你可是有什么进展呐?”
  “启禀陛下,臣怀疑宫中有逆贼的内应,恳请陛下立即下旨彻查宫人,找出内奸。另外,陛下与皇后以及各位皇子公主的饮食起居,也要由可信之人专门打理,以防奸人投毒。”
  “那你告诉朕,谁是可信的人?”
  “这。。。。。。。臣罪不可恕,请陛下治罪,请陛下治罪。。。。。。”黄连山无言以对,只能伏在地上不断地叩首,额头碰在地上呯呯直响。这次如此被动,夜不收失职之罪不容推脱,皇帝这话问得诛心啊!
  “黄连山,你还有两天时间,滚吧!”
  “陛下!陛下啊!臣自知罪不可恕,然这次臣请陛下务必听取臣的建议,立即彻查宫人。陛下,有关陛下龙体欠安的谣言一夜间传出,而且吴院正等多名太医官诊议陛下症状之事传得有板有眼,若非宫中有奸人,这些晦秘之事,不可能传出去。据此,臣恳请陛下降旨彻查内奸。”
  殿中的大臣听了黄连山这番话,暗暗为之色变。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都纷纷站起来,拜请秦牧彻查后宫。
  韩赞周是随太子秦业去了江阴。且受伤了。
  秦牧本想让牛万山负责彻查此事,但略加思索之后,否决了。这后宫之中,谁才适合干这事呢?皇后杨芷是个本性纯良的人,没什么心机。让她查的话,查到猴年马月估计也查不出来。剩下的云巧儿、李香君。。。。。。。算了。
  秦牧决定用一个谁也不可能想的人来负责彻查此事。他叫来李双儿,轻声吩咐了几句,李双儿不可置信的睁大双眼,但不敢多说一句,匆匆往后宫去了。
  黄连山这才放心地退去。
  海军大都督狄中行接着说道:“按陛下旨意。前往江阴接太子殿下的四艘飞剪战船已经启航。”
  对此,秦牧只是点点头,他相信军事佥事官不停地洗脑,加上自己在军中的威望,绝对不至于众叛亲离,个个都反自己。
  他在心里不停地告诫自己,现在最需要的是相信,虽然这很难,但必须相信。
  当然。夜不收这次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必须慎重考虑,这已经不是单靠信任就行的了。鸡蛋不能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啊!
  秦牧已经暗自决定,要将夜不收作一个拆分。另外成立一个内务司。这样即便一个情报系统出问题了,还有另一个在正常运转,同时又能起到相互监督制约的作用。
  司马安心中犹豫了许久,还是说道:“陛下。暗怀谋逆之心的人,或许难免会有,而且从他们所为来看。也为此精心做了准备,不过臣思索了许久,觉得这次的事件的爆发点耐人寻味。”
  “司马阁老有话不妨直言。”
  “陛下之文治武功,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心怀异志之人,定是听信了宫中传出的谣言,以为陛下身有贵恙,才敢妄然谋逆。
  如此坊间有关陛下身染贵恙的谣言仍在风传着,以至人心惶惶。而全城戒严,更是变相助长了谣言的传播。
  是以,老臣建议陛下临时召开一次大朝会,宣君威于天下,如此坊间谣言将不攻自破。人心一定,李过之流何足为患哉!”
  这些秦牧何尝不知,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查到整件事的幕后黑手。这个时候一旦召开大朝会,虽然可以让有关他身染重症的谣言不攻自破,也很可能打草惊蛇,那幕后的黑手会隐藏得更深。
  “望陛下莫再犹豫,若不召开大朝会,破除谣言,人心惶惶之下,整个天下将可有能动荡不安,到时就算陛下找出了这次幕后的主谋,大祸已成,也是得不偿失了。”
  司马安之所犹豫很久,才说出这番话,是因为这番话从另一个角度讲,像是在帮助幕后的真凶。
  而严格来说,在没有找到真正的幕后黑手之前,所有人都不能排除嫌疑。
  有人谋反,皇帝现在难免比较敏感多疑。谁也不知道他现在是怎么想的,或许他觉得找出威胁皇权的幕后黑手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天下动荡一阵子也在所不惜呢?
  如果是这样,司马安说这样的话,那就犯忌了。
  秦牧扫了殿中的大臣一眼,然后说道:“明日一早解除京中戒严令,召开大朝会。”
  听到这,司马安一颗心才总算落到实处,连忙道:“陛下圣明!”
  接下来,君臣之间又紧急商榷了如何更快更有效地解除驻守在各地的原大顺军部将的兵权,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逐一针对性的制定具体方案。
  总的来说,要分软硬两手,双管齐下。硬的一手自然是直接派人前往各地,或是电令当地的官员暂时接管军队指挥权。
  软的一手则是一套组合拳。先是在《大秦时报》上发动强大的舆论攻势,引导舆论方向,平息谣言。
  再以皇帝的名义向全天下颁布一道讨逆诏书。
  诏书的大致内容是说皇帝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好不容易才让国家在废墟中得以重建起来,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现在李过等人为了一己之私,谋逆作乱,意图让天下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还散布皇帝驾崩的谣言,混淆视听,欺骗天下,罪不可恕。
  紧接着话锋一转,说如今天下百废俱兴,百姓过得安康富足,皇帝相信大多数人是不愿助李逆作乱的,包括原来那些大顺军的旧部,皇帝也是相信的。
  不过为堵天下悠悠之口,原大顺军投诚的将领,也应暂时交出兵权,以免瓜田李下。所以主动交出兵权的人,待李逆之乱平定之后,不但能官复原职,而且会优先提拔重用。
  圣旨发出后,为防袁宗第有变,秦牧又下令东海舰队离开宁波母港,南下福建;同时电令江西、广东、浙江的兵马加强战备,随时入闽。
  全椒县这边,则要交由凌战与阎应元各率5000骑兵讨伐。阎应元自燕子矶渡江,凌战则是先引兵西去,自采石矶渡江,对李过叛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另外,考虑到大顺军最善于流窜作战,为了防止李过一伙故伎重施,兵部还紧急命令滁州、凤阳、庐州、和州、含山、巢县等地兵马进入最高警戒状态。
  不过这些地方上的兵马,只是负责严守各处交通要道,说白了就是各自严防死守各自的地盘,在外围形成一个严密的包围圈,防止叛军流窜出去。
  如果是各州县一起发军进剿的话,因为协调不易,反而容易被李过钻了空子,甚至各路击破。因此兵部才制定了这个外围只负责严防死守的围堵计划。
  至于追击剿敌的任务,有凌战和阎应元这两支骑兵负责,四面守好了,凌战和阎应元不用分兵堵截,只管猛追猛打,让叛军没有安身之所、喘息之机,直至将之扑灭!



第1127章 幕后者


  南京城分为皇城、宫城、京城、外廓等四重环套的格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