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662章

明扬天下-第662章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图尔汗推出的政策,让准噶尔部在印度河流域很快就赢得了很多人的拥护,迅速站稳了脚跟,如果不出意外,准噶部攻下德里恐怕只是迟早的事。
  大秦应该如何应该对这件事,得迅速拿出一个对策才行。
  其二,萨法维帝国的阿拔二世服软了,不但派出了使者来求和,还准备送公主来和亲。
  对此,大秦对萨法维的政策是否要做出调整,如何调整对大秦才是最有利的,这些都需要商榷。
  众位大臣入殿施过礼,秦牧赐座之后,路振飞立即说道:“陛下,印度方面,我朝不妨先静观其变,暂且不要插手。关于萨法维,既然阿拔斯二世有意求和,臣以为便不应再与之开战,当以和为贵。”
  杨廷麟也是说道:“陛下,臣赞同路阁老的所言,萨法给幅员辽阔,国势强大。如果开战,我朝绝难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战事一拖延,国库消耗巨大。再者,我朝就算能迅速取胜,也难以统治那片地方,目前打下来也是得不偿失。
  再则,河中地区尚未稳定,苏谨的大军一旦陷入与波斯人的战争之中,现在被压制着的哈萨克、布鲁特、布拉特的残余难免会死灰复燃。苏谨后方起火。顾此失彼,只怕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甚至全军覆没。
  另外,李定大军还要西征,钦察大草原急需苏谨的兵马北上驻防,以为李定后援,若是与萨法维开战,苏谨自身难保,何能分身北上?”
  中军大都督刘猛想了想说道:“陛下。杨尚书所言虽然有理,但臣以为,若要开战,也并非不能。我大秦可以暂时不派陆军进攻,只要让海军攻取霍尔木兹,威胁波斯湾沿岸,切断萨法维的贸易通道。再利用其内部的矛盾,同样可以瓦解其国。”
  杨廷麟立即不客气地反驳道:“陛下无意统治波斯,既然萨法维愿意与我大秦修好。是友非敌,还要费尽心血去瓦解其国,所为何来?
  国虽大,好战必亡,与萨维的战争根本没有必要去打,硬要去打,这不是好战是什么?现在的将军们,已然被接连不断的胜利冲晕头脑了吧,如此下去,我大秦堪忧啊!”
  秦牧沉吟道:“当初决定封锁波斯湾,是因为萨法维窥伺河中地区与在印度河流域,现在阿拔斯既然愿意修好,那么确实没有必要打这一仗了。”
  刘猛有些不甘,继续说道:“陛下,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波斯帝国也曾兴盛无比,后来的阿拉伯帝国甚至击败了唐军,控制了河中地区。
  如今萨法维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若让他强大起来,不但河中地区将面临巨大的威胁,就是整个印度洋,也会承受巨大的威胁。现在既然有机会瓦解其国,为什么不瓦解掉,以免将来他来受到他的威胁呢?”
  “要削弱,甚至瓦解一个国家,并不一定非要通常军事手段。”秦牧统治大秦几年,显得越来越沉稳了,说话不疾不余,强大的威仪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纵观国内外历史,每个国家的政治危机背后,总是存在着经济根源,而经济要出现乱象,首先在货币上必然出现征兆。
  反过来,只要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就能导致它的经济出现问题,经济一但出现严重的问题,民生就会凋弊,社会就会出现乱象,政治就会出现危机,统治会出现问题,乃至崩溃。”
  在后世,放眼看去,整个世界最乱的地方,总是那些最贫困的国家,哪个国家经济一旦萧条、崩溃,国家必定会动乱。
  古代也是如此,明未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叛乱?无非也是经济出问题了,朝廷没钱,不断的摊派,物价腾贵,民不聊生,以至反旗四起。
  而反旗四起,朝廷就得组织军队去镇压,这就需要更多的钱,钱从哪里来,那只能对老百姓施以更残酷的剥削,这又迫使更多的百姓加入叛乱。
  叛乱越多越急需镇压,越镇压叛乱越多,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唯一的办法是搞好经济,让大家都吃得饱,穿得暖,才不会有更多的人去造反。
  很少有一个国家非常富裕,百姓生活很富足,而出现从内部崩溃的现象。
  总之,政治危机的背后,总是先有经济危机。而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柱,只要货币出问题,经常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户部侍郎许英杰想了想说道:“陛下,波斯人主要是以银币作为流通货币,而波斯产银不丰,主要是通过与外部贸易获得到银子,支撑国内的货币流通,这一点和整个中东地区都比较相似。
  波斯人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棉毛织品、铜器、陶器、地毯等,其中棉毛织品、地毯、铜器是波斯人的三大拳头产品。
  如果我国与波斯建交,我国除了丝绸、瓷器、茶叶这传统的三大拳头产品外,现在还增加了靖海省的香料、橡胶,以及棉布、香皂、水泥、钢材、甚至是电器等大量的工业产品。
  所以我们与波斯人的贸易,必定是呈贸易顺差状态,换而言之,波斯人的银子会大量的流向大秦。
  波斯人的棉毛织品、铜器、地毯很受印度人和西方人的欢迎,凭借这三大拳头产品,波斯与印度、欧洲各国的贸易基本呈顺差状态。这也是为什么阿拔斯一世与西方开展贸易之后,国力能够迅速强大起来的原因所在。
  陛下,各位大臣,我国的棉布大部分工序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不用我国刻意去打压,我国的棉织品也必然会对波斯的同类产品造成巨大的冲击。
  再说波斯人的另一个支柱产品,地毯。我辽东、漠南、漠北、河套、河西、陇右,都出产优质的原料,以前河套地区的党项人的地毯纺织技艺也非常精湛,可惜多以失传,目前这些地区的纺织技术落后,织不出波斯人那么精美的地毯来。
  但我们只要从波斯引进一些技艺精湛的工匠,在上述地区发展地毯纺织产业,一来,可以拉动上述地区的经济,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述上区经济自古就落后,往往是是动乱之源,多一样产业,当地百姓就多一份收入,这对上述地区的长治久安非常有利。
  二来,这个产业一旦发展起来,也自然会对波斯人造成巨大的冲击。波斯拳头产品三去其二,剩下一个铜器,也可以对付。
  现在漠北已经探出燕然山大铜矿,南华洲也发现了巨大的铜矿,我大秦的铸造技术本就不比波斯人差,再引进一些波斯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大秦的铸造技艺,要对波斯的铜器形成重大的冲击也并非不可能。”

  ps:第一更先送上,今天会有两更,诚求订阅,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1149章 贸易通道


  “许侍郎,我国本身也很缺铜,虽然在燕然山和南华洲相继发现了大型铜矿,但由于地处偏远,开采成本比较高,供应国内需求尚且不足呐。”
  “司马阁老说的是,不过就算让波斯保持铜器的市场,在棉织品和地毯这两个拳头产品受到巨大的冲击的情况下,再加上我国必将对其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波斯人的金银大量流向我大秦,过不了多久,已经足够让波斯国内一定会出现金银短缺的窘境了。”
  秦牧颔了颔首说道:“就算不是为了冲击波斯的地毯产业,我国也很有必要发展这个产业,以增加边远地区百姓的收入。
  而要对波斯更快的造成冲击,在贸易协定上还需要扫除一些壁垒才行,否则波斯设立贸易壁垒,针对特定的商品课以重税,到时我大秦要拉大贸易顺差便不容易了。
  波斯使者到来后,在贸易协定谈判方面,要特别注意这方面事情,目光要放长远些,协议越详细越周全越好,防止他们将来设置贸易壁垒。否则,我大秦只怕又不得不兴师远征了。”
  “陛下放心,臣回头就让商务司的学者讨论此事,尽快把详细的章程递上来。”
  “嗯,很好。”
  波斯是以银币为货币,只要不断扩大贸易顺差,让其国内大量的金银流向大秦,波斯国内必定会出现钱荒,也就是通货紧缩。
  严重的通货紧缩会引发货物价格持续下降,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债务人受损,继而影响生产和投资,同时会使生产者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
  生产投资减少又会导致失业增加百姓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进而导致百业萧条。大量人口失业,生活无着,社会矛盾必然激化,最终就会造成政治动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绝对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大秦有能力影响萨法维的经济,暂时真没必要兴师讨伐。
  秦牧突然想起一件事,招招手让小太监拿来一本书,然后说道:“这是翰林院刚刚翻译出来的一本有关奥斯曼王朝的书。朕看了一下。里面有一篇奥斯曼学者分析奥斯曼当前所面临的形势的文章,诸位大臣不妨抽时间看看。
  他在文章里提到,欧洲人自文艺复兴以及地理大发现之后,已经有了一种放眼看世界的眼光,他们的武装商船扬帆四海,而且控制了世界各地的主要航道和重要港口。
  这就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本来,远东以及印度的货物主要是经红海,到埃及登陆。经由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埃及苏伊士地区运到地中海,转手卖给欧洲国家。
  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就成了东、西方货物的批发商,在这个过程中,奥斯曼人一转手。就能得到数倍的利润,滚滚的财源保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强盛。
  不过如今形势变了,欧洲人开辟了一线新航线,东西方的货物从印度经好望角。走非洲西海岸到达欧洲。大宗货物已经很少走红海到苏伊士地区登陆。
  如此一来,奥斯曼人东、西方货物批改商的地位被欧洲人取代了。欧洲人把货物运回去之后,反手销往包括奥斯曼帝国在内的中东国家。赚取四五倍的暴利。
  由于贸易控制权的丧失,使得欧洲人把本属于奥斯曼的巨额利润赚走了。而且不但没有了转手的巨额利润,奥斯曼人还得花数倍的高价从欧洲人手中购买商品。使得中东地区的金银大量流向欧洲,进而出现了钱荒。
  奥斯曼帝国也是以银币为货币,但其国内产银也不多,钱荒的出现,严重打击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岁入大幅度下降,国库亏空越来越严重。在没有白银流入的情况下,奥斯曼只能通过贬值本国货币来应对钱荒的问题。
  而货币一旦贬值,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这几十年来,奥斯曼帝国的通货膨胀率高已到了惊人的地步,平均物价上涨了四倍,粮食价格上涨了近十五倍。
  苏丹只能发布政令,强行禁止物价上涨。整个中东地区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问题,奥斯曼帝国强行压制国内物价,引发猖狂的走私贸易;
  大量的商品被走私到国外,导致国内的商品更加奇缺,物价通涨就会更严重。进入一个不可控的恶性循环阶段,最后整个社会体系将会因此崩溃。
  这位奥斯曼学者很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他向奥斯曼苏丹上奏,建议在阿拉伯半岛南侧,也就是红海入口的亚丁湾地区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其目的是要控制海上贸易通道,让东西方的货物重新走回红海这一条贸易通道,把贸易通道的控制权夺回,这才能从根子上解决奥斯曼国内财政亏空以及钱荒的问题。
  朕不知道诸位大臣听了这些有何感想,但朕看了之后,深受震撼,一来,感叹奥斯曼有如此眼光开阔的学者,二来,贸易通道的控制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让人震撼。其三,货币问题对一个国家的打击,后果如此的严重。
  这其中,有太多东西值得我大秦虚心借鉴,用心研究的。所以,这本书,朕希望每个大臣都能好好读一读。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弄清楚,今天在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时候,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是,陛下。”
  在坐的大臣神色凛然,奥斯曼的这些问题,或许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大秦可以不用过于担心,但确实有不少东西值得引以为戒。
  那么中国会不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呢?你或许会觉得,中国有丝绸,有瓷器,有茶叶,光是这几项,就足以保持贸易顺差,不用担心钱荒的问题。
  确实,这种理解没错。
  但实际上,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屡屡被钱荒所困扰。这主要是因为朝廷的政策,或是因为麻木而导致。
  比如明代禁海的政策,使得国内银贵铜贱,百姓平时用的都是铜钱,交税却必要把铜钱换成银子交锐。银贵铜贱这就相当于百姓要多交很多税,天下百姓可谓是深受其苦。
  再比如清代,1800年前整个社会还是比较稳定了,但是由于鸦片走私贸易,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出,导致了国内出现严重的银荒;
  毫不夸张地说,清朝的败落,正是由此而起。
  林则徐为什么强烈要禁烟,还不是因为钱荒造成了严重的国内矛盾,再这么下去,不用别人打,自己的国家也要垮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形成,一开始都不是很明显,经过日积月累,才会让你感觉到疼痛,到那时候,问题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了。
  所以当政者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及早发现这些问题,并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加以引导,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海军提督想了想说道:“陛下,难怪远洋艘队回报,说奥斯曼控制的阿拉伯半岛上,有加强海军建设的迹象。如此看来,我大秦很有必要提前应对,如今李定已经与奥斯曼开战,波斯人也派使求和了,不如就让远洋舰队前往阿拉伯半岛,把奥斯曼的海军消灭掉。”
  秦牧沉吟道:“海上贸易通道的重要性,诸位大臣想必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请看,从红海经苏伊士地区进入地中海,虽然要走一百多里的陆路,但实际上走这么通道,仍然比走西洲要实惠得多。问题就在于,如何控制红海海域,以及苏伊士地区,只有控制了这些地区,才能控制住这条世界上最重要的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