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1881之崛起 >

第141章

重生1881之崛起-第141章

小说: 重生1881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2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功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合约》,放手扩充6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合约》。

1938年,在靠近德捷边境的捷克苏台德区,有3oo多万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利用这地区居民和德国人同一种族的关系,在那里搞了纳粹党组织,并指挥他们不断制造事端,要求“自治”。实际上是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归附德国。

另一方面,希特勒叫嚷着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们“伸张正义”。他扬言要动战争,又大规模的向德捷边境调集军队,拟定了“绿色计划”,准备1o月1日为进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临城下,捷克政fǔ自然不愿任人宰割,也加强了边界的作战兵力。两军对峙,战争似乎就要一触即了。在这危急时刻,最伤脑筋的是英法等国的领导人,英国相张伯伦彻夜不眠。

1938年9月13日晚上,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是:“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身。”堂堂的大英帝国相,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见希特勒呢?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在英法保护下恢复了主权,同英法都订有互助同盟条约,如果德国和捷克jiao战,英法按照条约必然卷入战争,西欧的战火将蔓延开来。由于考虑自身的利益。张伯伦紧张万分,法国相达拉第也胆战心惊,达拉第打电报给张伯伦,催他去见希特勒,要他“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一次坐了7个xiao时的飞机,在慕尼黑着6。之后,又乘坐3个xiao时的火车。来到德国的斯加登拜见希特勒。

希特勒喜出望外,他正为侵略捷克的事大伤脑筋。因为当时德国实力有限,准备攻打捷克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却有35个装备精良的师;德国的国防军参谋部反对侵略捷克的军事冒险;如果英法坚决站在捷克一边,希特勒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如今张伯伦登门求和,这不是现成的敲诈机会吗?希特勒和张伯伦的谈判在一间密室秘密进行。据战后查获的当时翻译官的笔记透1ù,当时希特勒大谈他对德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对德英亲善的“功劳”。最后,他杀气腾腾地威胁道:

“无论用什么办法,这次都要解决捷克境内3oo万日耳曼人的问题,就是为此打一场世界大战,也在所不惜。”深怕战火烧身的张伯伦连忙反驳:“如果元决定动武,那我们还有什么谈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问:“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这时的希特勒已不是谈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问题,而是赤1uo1uo地要求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德国了。

这一问题并没使张伯伦大为吃惊,来谈判之前,他已同法国商定,两国绝不会帮助捷克作战,而且决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和希特勒妥协了。张伯伦慢条斯理得说:“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在德国之内还是之外,原则上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这暗示他同意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了。

9月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当晚召开内阁会议,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组织希特勒进犯整个捷克。第也愁眉苦脸地赶到伦敦。经过一番秘密的策划,英、法炮制了一项出卖捷克的计划:“凡是苏台德区日耳曼居民占5o%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

第二天,英、法两国向捷政fǔ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的“建议”。在人民的压力下,捷克政fǔ起初拒绝这一“建议”。英、法以解除盟约要挟,还警告如果因此动战争,威胁到欧洲的利益,捷克要付全部责任。在百般无奈之下,捷克政fǔ只好屈从英、法两国的利益,同意割让领土。

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宫”里进行会谈。其实这次会谈没有新的内容,只是对已达成的jiao易补办个手续。

第二天凌晨1时半,四国便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根据协定,捷克必须从1o月1日开始的1o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的jiao给德国。捷克的两名代表在会谈前已经到来,但不许参加会谈,只能在会议室外的隔壁房间里等待着四大国的判决。

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对此毫不怀疑,回到伦敦下飞机的时,还兴高采烈地声称,他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他对英国人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的睡去吧!”。

希特勒没有履行他的诺言,在占领了苏台德区后,他的眼光又转向了整个捷克和bo兰。

另外一边,中华帝国也在默默扩张着他们在亚洲的势力。在北边,由于十月革命之后,俄国成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西方列强为了把其虐杀于摇篮当中,所以联合对其动了进攻。苏联人民经过几年的艰苦抵抗之后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在这期间,中华帝国以战争相威胁,几乎要回了18oo年以后割让给俄国的全部土地。

在东边,日本帝国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受到中华帝国的干涉。朝鲜和菲律宾更是完全沦为了中华帝国的殖民地,中华帝国可以在其土地上予取予求。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不久,德中签署了《中德同盟条约》形成了公开的军事联盟,以联合起来实现其重新瓜分世界、称霸全球的野心。

动侵略战争,重新瓜分世界,这是德国早已确定好了的方针。1933年1月份,希特勒上台后就着手于侵略战争的准备,在“大炮代替黄油”的口号下,疯狂进行扩军备战,把经济迅推上了军事化的轨道。

至于新兴的中华帝国忽然加入协约国一方就令列强极为不解了。不过接下来中德同盟内容的公开使得英法美等国豁然明白了中华帝国的目的。

中德同盟规定,在各自的利益在受到侵害时,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中德双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和第三国开战的时候,另一国将保持中立。在上述情况下,如果jiao战中的第三国和其他一国或数国结成同盟进行参战的话,中德将协同作战,媾和也将根据同盟国相互间的协议进行。中德两国不缔结有害于两国利益的其他条约。在危及两国利益的时候,要相互通报。两国海军平时要加强协作,在入坞修船、补给煤炭等方面相互提供方便,并且明确表示,双方要努力保持优于第三国的6军和海军力量。

随着德、意、中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局势陡然紧张起来。各国开始重新恢复海军建设计划。原来,中华帝国并没有加入华盛顿海军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海军强国都设计了规模和火力更强大的战列舰,主炮口径上升到4o5毫米至45o毫米。由于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护费用极其高昂,这种耗费高昂的军备竞赛在战争结束后显然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四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也就是《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主力舰的吨位为35;ooo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过4o5毫米,并规定美、英、、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即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例为1o:1o:6:3。5。此外还规定了缔约国航空母舰总吨位、标准排水量、火炮口径。

该条约的规定造成各国海军大量裁军,大量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建造计划被取消。但实际上,虽然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为了防止军备竞赛,但在海军假日时期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涛汹涌。各国都在该时期酝酿扩建海军,尤其是提升海军舰船的技术含量和武器的威力。

中华帝国和苏联一样并没有加入到《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去。不过从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其,直到193o年,中华帝国并没有制造35ooo级别吨以上的战列舰。

实际上,中华帝国从193o年起,就开始大量的制造航空母舰和潜艇,把其当作海军作战的主要舰种。至于战列舰,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大多采用15或16英寸甚至18英寸口径主炮,航达27节以上,甚至3o节以上。

考虑到各海军强国重新开始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英国建造了五艘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和一艘前卫号战列舰。美国海军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四艘南达科它级战列舰、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德国海军建造了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日本海军建造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法国、意大利也建造了新型的战列舰。罗凯决定也制造两艘级战列舰,用来当作舰队的旗舰。

到了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中华帝国的海军力量已经不比美国弱,位列世界第二,引得列强深感不安,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已经武力展开像一战前英、德两国那般规模的海军军备竞赛。

在6军方面,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o年美国gdp达到2ooo多亿美圆,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6军只有可怜的1o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oo多量;排在bo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八。

苏联是军事实力强盛的国家;194o年其gdp达3oo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5oo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oo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不过由于轻工业不行,苏联一直被贫穷所困扰,所以在二战前期他们的6军在装备上比美国好不了多少。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o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过英法之和;;194o年生产坦克第二。

中华帝国厚积薄,194o年中华帝国gdp达到1ooo多亿美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到第一。

无疑的,在列强当中,就战前准备而言,深知战争即将爆的中华帝国是准备得最充分的。

十月革命及苏联建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以英国、法国为的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jī化。到2o世纪3o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生冲突。而纳粹德国向来仇视**,要向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也必须经过东欧。对苏联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冲突显而易见,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国与苏联三方之间的博奕与斗争便开始了。

阿道夫?希特勒一面声称要消灭社会主义苏联,一面又加紧准备向西方侵略扩张。面对德国咄咄bī人之势,英、法一味退让,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流”。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而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bo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苏联出于对英法等国的不信任和自己安全的考虑,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相当于给了德国一颗定心丸。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使得希特勒得以放手入侵bo兰。在这份条约的秘密备忘录中,双方约定沿维斯瓦河、纳列夫河和桑河一线瓜分bo兰。除此之外,芬兰、bo罗的海沿岸的几个共和国以及罗马尼亚也进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接着,德国就开始打起了bo兰的主意。

德国和bo兰政治上的jiao锋在1939年net天就开始了,德国要求bo兰将分割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余领土的丹齐克走廊拱手相让。

为了侵略bo兰,为了保障自己东部战略地的安全,德国专门制定了名为“白色方案”的攻击战计划。这个计划制定周密,布局细致,从6、海、空三方面对bo兰实施进攻。

为制造借口挑起战端,德国特种部门组织特工乔装bo兰军,对西里西亚地区戈列维茨市的电台动了进攻,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这支化装了的军队很快的占领了电台,并用bo兰语广播了向德国“挑战”的声明。

当天,希特勒向全德国表广播演说,他声嘶力竭的叫嚷道:“无数的bo兰人侵入德国境内,在这些人中,有许多bo兰的正规军攻击戈列维茨市的电台。现在采取和平方式处理的可能xìng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用武力来解决一切。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著向bo兰境内飞去,目标是bo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约1xiao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荷尔斯泰因”号也突然向bo军基地开炮。bo军猝不及防,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jiao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hún1uan。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bo军防线。

德军突破bo军防线后,以每天5o…6o公里的度向bo兰境腹地突进。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