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妾身由己不由天 >

第144章

妾身由己不由天-第144章

小说: 妾身由己不由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一番话,让圣上骤然意识到了什么。
  “什么?!”
  宁才人在楼兰,竟然有这般背景,这是圣上万万没有想到的。
  “你的意思是,楼兰人要将公主送来和亲,打的是宁王的主意?”
  楼兰公主与宁王,是嫡亲的表兄妹。
  他们如果结亲,宁王必定会偏向楼兰那边。
  轩辕玦道:“正是。并且楼兰此番佯攻,目的不是侵占城池,就是为了一个和亲的理由罢了。父皇应当早做决断,小心提防。”
  轩辕玦说到此处,圣上的面色稍缓。
  “宁才人的身世,与你抗旨不尊,有何关系?”
  难道他是知道自己属意他为储君,所以就敢放肆了吗?
  “从前长公主请父皇赐婚,父皇不肯,不就是不希望卫家的女儿成为晋王妃吗?父皇可曾想过,您既属意儿臣为储,一旦卫玉陵成为原配晋王妃,他日,儿臣就必须追封她为皇后!”
  圣上蓦然皱起眉头。
  他承认,卫大将军功勋卓著。
  为了表彰他的功勋,他连自己的胞妹都下嫁给了他,连皇后之位都给了他的妹妹。
  别的驸马娶了公主之后,就不能在朝中担任要职了。
  只有卫大将军,不但能一直带兵打仗,还层层晋封,封到无可封。
  朝堂上下,九州大地,无人不知卫大将军的威名。
  他的功名富贵,权力威望,都达到了极点。
  他感激卫大将军守卫大周国土的同时,也深深忌惮着,这么一个功高盖主的将军。
  玉陵城一战,他战死沙场。
  那一刻,圣上竟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所以他对卫玉陵这个卫家独苗,百般恩宠,小小年纪便赐予郡主册封。
  让她横行京城,既是对卫大将军的补偿,也是对卫家余威的忌惮。
  他让卫玉陵京城第一刁蛮的名声远扬,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卫家已经绝后了。
  你看,卫大将军唯一的女儿,都成了一个刁蛮任性的纨绔。
  同时也是为了,让卫家的血脉,再不会流入皇家。
  他决不能允许,下一代的皇后,仍然姓卫。
  ------题外话------
  卫大将军:我是本书唯一没有正面出场的,最牛逼的人物。


第150章 她是公主,我才是亲王
  “你说的不错,是朕糊涂了。卫玉陵不能追封为晋王妃,只是圣旨已下……”
  圣上话语松动,轩辕玦忙趁热打铁。
  “父皇,其实对长公主这番请求有微词的,不止是儿臣。现在外间都传,长公主丧夫又丧女,已经疯魔了,才会提出这种要求。”
  圣上的面色又缓和了些许。
  “父皇,小郡主救了儿臣的性命,儿臣心中感激。但是北疆的将士全都听见了,她的遗愿是葬在玉陵城,陪伴卫大将军,而非葬入皇陵。”
  言下之意,什么追封为晋王妃,全是长公主一厢情愿罢了。
  圣上问道:“她死前,果真是这么说的?”
  “父皇若是不信,大可传召卫家军的将士,或是定国公父子,他们当时都听见了。”
  圣上点了点头,随即现出恼怒之意。
  “既然是小郡主自己的遗愿,朕自然要成全她。这道旨意收回,朕会重新下一道,追封她为一品郡主的旨意。在玉陵城,为她修一个郡主陵。”
  有卫玉陵自己的遗言为证,长公主便是想生事,也无可奈何。
  追封,修陵。
  这已是上等的嘉奖,足以堵住悠悠众口。
  “多谢父皇!”
  轩辕玦郑重拜谢,圣上却叹了一口气,摆了摆手。
  “你也别高兴得太早。朕知道,你想册立沈风斓为正妃。可她此番抗旨不尊是事实,朕若是给她这个恩典,朕的颜面往哪放?”
  他眉头微蹙。
  “除了沈风斓,难道父皇还有比她更好的人选吗?”
  不仅是晋王正妃的人选,还是——未来皇后的人选。
  圣上气哼了一声,“就凭她是孩子的生母,朕也会册立她的,不过不是现在。等这件事过去,等朕册封你为太子之时,便可将她一同晋封。”
  轩辕玦只是抬了抬眼,没有过多欢喜的意思。
  晚一些册封无所谓,反正沈风斓是他的人。
  只是还要辛苦他一些时日,夜夜美人在侧,看得到吃不到罢了。
  圣上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朕老啦。从前没有对你明说,是怕你更加放荡不羁,行事不知检点。如今你已经收了性子,在朝中也广积人脉。又在战场上历练了一番,朕也勿须担心那么多了。”
  “儿臣明白。父皇用心良苦,若不是有父皇的处处用心,或许儿臣早就被人算计、陷害至死了。”
  昔日的太子,便是圣上树在显眼的位置,给轩辕玦挡刀用的。
  而今的宁王,亦是圣上一手放任起来的,给轩辕玦做磨刀石用的——
  没有争斗,如何学会揣度人心,权衡谋划?
  圣上道:“你明白就好,也算不枉费朕一番用心。朕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不能再像小时候百般看顾你了。你要自己学会强大,照顾好你关爱的人。”
  轩辕玦听得这些话,只觉不祥。
  圣上从未用这种语气同他说过话,一口一个自己老了。
  就连他最在意的储位继承,也直接同轩辕玦摊了牌,表明了心思。
  就像北疆戈壁上的白杨一样,到了冬天,光秃秃的只剩树干。
  现在的圣上,就是那样一番风烛残年的老态。
  他才去了北疆两个月,这深冬的雪一飘,圣上竟越发苍老了。
  一时有些鼻酸起来。
  “父皇要注意身子,遐时保养,少操劳些。”
  这一二年来,圣上已经慢慢将朝政之事,下放给皇子们来办。
  先前是太子,现在就是晋王和宁王。
  “好,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朕就等着和亲之事一过,册立你为太子,便可彻底放手。镇日同你母妃赏花看画,过些闲暇日子。”
  圣上浑浊的目光中,露出向往之意,已经遮不住老态。
  轩辕玦慢慢地退出了殿。
  “李公公,你要多劝父皇保养身体,切莫操劳费心。这一个冬天,父皇看起来又衰老了许多。”
  李照人送他出去,路上听他这样说,连连点头。
  “殿下放心,老奴时时劝着呢。说句不敬的话,人到了这个年纪,哪有不显老态的呢?”
  都说圣上是天子,其实天子也是人,该老也会老。
  所谓万岁万岁万万岁,真到了那一时,不会比别人多活一刻钟。
  “殿下,这是圣上命老奴给您的,说是给大公子和大小姐抓周礼用呢。”
  说着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方精致的锦盒。
  打开锦盒小巧的搭扣,里头是一方指头大的青玉朱印,上头系着明黄的丝线。
  那玉印上头,竟雕刻着隐约的龙纹。
  “殿下也知道,抗旨这事……殿下此番出战只能算功过相抵,圣上不好再大加赏赐。可他心中又疼爱孩子,只能让老奴私下把这东西给殿下。”
  饶是不说,这方玉印带着龙纹,又点缀着明黄色。
  一摆出来,谁会不知,这是圣上所赐?
  轩辕玦收了下来,袖在手中。
  “替本王多谢父皇。”
  他宽大衣袖中,手指牢牢地抓住那方锦盒。
  那不仅是一方玉印,更是圣上的反哺,和迟暮的亲情。
  到了华清宫,宫人通报,萧贵妃和沈风斓他们,都在暖阁里头坐着。
  轩辕玦走到门口,只听萧贵妃在教云旗和龙婉。
  “要抓印章,知道印章什么样子吗?”
  她一手接过椒香手中的贵妃金印,指着告诉云旗。
  “就像这个样子的,抓了印章将来至少是封王拜将的人物,知道吗?”
  云旗还不知道什么封王拜将,只是记住了金印的模样,而后点了点头。
  “哎,真乖!”
  然后想了想,又自言自语道:“龙婉该抓个什么好呢?”
  女德、女戒之类的,萧贵妃自己都鄙夷,她更不想龙婉接触那些。
  龙婉将来至少是要封郡主的,甚至可能是公主。
  天家贵胄,金枝玉叶,不必受限于什么妇功妇德。
  至于那些纺织女红,只要会就行了,也不必精良。
  想来想去,竟不知该教龙婉抓什么。
  便问道:“龙婉,你告诉皇奶奶,你最想抓什么?”
  她不确定这个问题,龙婉会不会回答,但还是想问问她本人的意见。
  龙婉在室中望了望,忽然看到轩辕玦站在门外。
  “爹爹!”
  她这一喊,萧贵妃和沈风斓都转头看去。
  “快进来,我们正在说,一会儿抓周礼要教他们抓什么呢!”
  萧贵妃深居宫中,不能亲自到晋王府,观看他们的抓周礼。
  故而她格外心痒难耐,恨不得云旗和龙婉,抓到这世界上寓意最美好的东西。
  轩辕玦笑着走进来,龙婉忽然眼前一亮。
  “我知道了,我要抓爹爹的腰带!”
  众人皆是一愣。
  他身上的腰带,绣着四爪金蟒,镶嵌红顶宝石,是亲王才可用的规制。
  龙婉要抓他的腰带,难不成,她将来能做女亲王?
  萧贵妃愣完,而后哈哈大笑。
  “好丫头,真有志气!大周开朝以来还没封过女亲王,你想试试吗?”
  龙婉懵懂地看着她,还未说什么,只听见云旗奶声奶气地开口。
  “龙婉是公主,我才是亲王。”
  沈风斓一听,连忙捂住了他的嘴。
  忽然感觉手下的触感有些不对,细细一摸,云旗口中有个什么硬硬的东西。
  她伸手一捏,云旗乖乖地把东西吐了出来。
  竟是一颗黄灿灿的杏脯。
  “什么时候偷吃的?下次不许再偷吃了,也不能说这种犯忌讳的话,知道吗?”
  沈风斓板起脸来教育孩子,萧贵妃看着心疼,便柔声同云旗解释。
  “公主和亲王是圣上的孩子,你这样说,会让人以为你爹爹有不臣之心。好孩子,下次不能说了,知道吗?”
  轩辕玦却深深地看了云旗一眼。
  “云旗也不算说错。”
  萧贵妃惊讶地看着他,沈风斓却很快会意了过来。
  “圣上同殿下说了?”
  其实在确认宁王之母是楼兰女之时,她心中已经清晰,圣上真正属意的人选是谁。
  如今朝中的风头,不是晋王,便是宁王。
  楼兰为祸大周北境多年,有一半楼兰血统的宁王,是绝不可能成为大周皇帝的。
  那就只能是晋王了。
  回头细想圣上对他的种种宠爱,这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他本就具有一个帝王的实力与气魄,更重要的,是一颗坦荡仁心。
  “你们在说什么?圣上同你说了什么?”
  萧贵妃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两人当着自己的面,在打什么哑谜。
  “母妃不知道,宁才人是楼兰女吗?”
  萧贵妃不禁惊愕。
  楼兰女?
  当年的宁才人,不是圣上在民间遇到的小家碧玉吗?
  竟是楼兰女……
  “我还记得,那个宁才人知书达理,识文断字。她生得容貌婉约秀丽,着实不像楼兰女子。永巷那场大火之后,圣上并未将她葬入皇陵,我以为只是因为圣上怀疑她与侍卫有私情……”
  原来不仅如此。
  更因为那是一个楼兰女子,大周人最为鄙夷的——胡人。
  她忽然后怕,又庆幸起来。
  当初在后宫之后,她和宁才人,同样深得圣宠。
  但若细细计较起来,圣上宠爱她还是更多些。
  她的位分更高,住的宫殿更奢华,生的儿子也更聪慧……
  倘若宁才人不是楼兰人,而是一个普通的汉人女子,那圣上还会宠爱自己更多吗?
  这种几十年后幡然醒悟的侥幸,令她深深胆寒。
  轩辕玦道:“儿臣隐隐记得,那时宫里很多人谣传,宁才人并非自焚而死。而是母妃……母妃可知道此事原委?”
  萧贵妃轻声冷笑。
  “她当然不是自焚而死。宁才人看起来温柔淡然,其实她骨子里是个坚韧的人。身上背着与人私通的污名,她是绝不可能就这样不明不白自尽的。”
  她与宁才人接触并不多,算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互相羡慕嫉妒的心计。
  或许正是因为,彼此都是心中有丘壑之人,她对宁才人的为人更有把握。
  “那场火分明就是,与她同住一宫的贤妃所为。事后她将脏水泼到本宫头上,卫皇后也因为嫉妒我得宠,任由这等流言在宫中传播。”
  当时萧贵妃还年轻,被人泼了这样的脏水,气得夜里都睡不着。
  还好圣上从未疑心过她,对她恩宠一如往常。
  沈风斓暗暗思忖,萧贵妃的话,倒是和宁王不谋而合。
  “母妃既然知道是贤妃所为,为何不向圣上检举她?”
  萧贵妃叹气道:“知道是知道,却拿不出实证。一把火把什么都烧没了,想找证据谈何容易?更何况,我一直隐隐觉得,圣上也是知道的。他只是没有说出来……”
  “或许是因为,人死都死了,还是一个命如草芥的楼兰女,所以圣上不愿追究罢。”
  这样说来,圣上明知是贤妃所为,还把宁王交给贤妃来抚养,实在是残忍。
  让一个孩子,管自己的杀母仇人叫母亲。
  圣上对宁王,从头到尾,竟是一丝爱护也无。
  只因为他的身体里,流着楼兰人的血……
  “好了,别说这个了。你的意思是,圣上已经向你表明,他属意你为储君吗?”
  得到轩辕玦的点头,萧贵妃大喜过望。
  “那就好,那就好。圣上在我面前,从未漏过口风,我也没有问过。如今我也算放心了,不必再为此事担忧。”
  轩辕玦笑着看向沈风斓,“父皇已经重新下了圣旨,追封小郡主为一品郡主,在玉陵城修陵安葬。还说,等晋封太子之时,便会一道册立斓儿为太子妃。”
  “真的啊?”
  萧贵妃显得比沈风斓还要高兴,情不自禁拉着她的手。
  “实至名归,这原是你应得的。”
  堂堂一品太师的嫡女,做了这许久的侧妃,算是委屈她了。
  好在这份委屈,很快就要结束了。
  沈风斓对着轩辕玦微微一笑。
  他说能解决卫玉陵此事,果真顺利解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