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妾身由己不由天 >

第47章

妾身由己不由天-第47章

小说: 妾身由己不由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女子能做到木清华这样的,也算是此生无憾了。
  木清华眉头轻蹙,忽然想到了她出门前与小陈氏的谈话。
  小陈氏命人把陶氏送来的香烛等物给她看,又吩咐她好生把东西都装上马车。
  她没想到自己和沈风斓约着去拜佛,竟然连定国公府那边都惊动了,还送来这样多的东西。
  东西并不昂贵,其中的心意才贵重。
  “婆母,为什么二舅母这样疼爱二妹妹亲生的女儿也不过如此了。”
  小陈氏是定国公府出身,对此略有些了解,“国公爷和堂姊兄妹俩感情极好,堂姊去后,国公爷就把对妹妹的感情,都放到斓姐儿身上了。”
  “可是国公夫人和大婆母只是妯娌,和二妹妹并没有血缘关系”
  小陈氏向外头看了一眼,悄悄压低了声音,“你不知道吧从前堂姊在时,国公爷曾想让斓姐儿和轼哥儿定亲,他们两还有一只玉佩和扳指,是一块璞玉上雕出来的”
  沈风斓,和陈执轼。
  试想以当时两家的关系,这桩婚事自然是两方都欢喜的。
  可惜大陈氏早逝,两个人都还小,这事就耽搁了下来。
  等陈执轼大了该考虑这个问题时,那边圣上赐婚的旨意也下来了。
  说来,那时赐婚的还是宁王,是正妃。
  木清华轻轻摇了摇头。
  她出嫁之前,家里就叮嘱过她,关于沈风斓的赐婚千万别去打听。
  宁王正妃也好,晋王侧妃也罢,那都是圣上赐的。
  谁也不能对圣上的决议置喙。
  初春景色,美如画卷。
  从城门一路西行,入眼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澄澄得晃人的眼。
  依稀可见花丛中稀稀落落的少女,摘花赏春,有些娇羞地摆起香案来。
  一路从车帘间隙里朝外头看,沈风斓心情悠然,不自觉地轻哼起小曲儿来。
  再走远些,便看见一条小河蜿蜒流淌,河边围起了五颜六色的屏风。
  一旁三五成群的世家女子,摘花焚香,嬉笑玩闹,又被家中的老妈妈们提醒着规矩,掩着嘴窃笑吐舌。
  这样热闹的场景,让她不禁想起了长公主府的送春宴。
  那已经是去年春天的事了。
  短短一年的时间,她从金尊玉贵的太师府嫡小姐,成为晋王的侧妃妾室。
  从名满京城的高门贵女,成为旁人非议揣测的对象。
  沈风斓三个字,有人爱有人恨,提起来都是讳莫如深的模样。
  好在一双祥瑞的龙凤胎出生,所有曾经投在她身上的污点,似乎都由一场瑞雪洗净了。
  如今春暖花开,一切似乎都不复存在。
  念及此,一时感慨良多。
  “小姐,南海寺就在前头啦”
  浣葛的声音有些兴奋,沈风斓憋闷了多久,她就也憋闷了多久,如今像是小鸟出笼一样欢喜。
  沈风斓看向浣纱,就连她眼中也透着喜色。
  “早知道你们都想出来玩,就该把红妆和小衣她们都带出来才是。”
  听她这么说,浣纱忙道:“小姐把我们都带出来了,谁来照顾大公子和大小姐”
  浣葛也点了好几下头,“是啊,大不了下次小姐再出门,就带她们伺候吧”
  说到后头声音越渐弱了,显得有些言不由衷。
  她的那点小心思,沈风斓哪里会不知道
  纤指一点她的额心,“好了好了,我什么时候出门不带你们俩过越发小气起来了。”
  红妆和小衣也是她信得过的人,到底比不上浣纱和浣葛,是她的陪嫁丫鬟。
  二人一路跟着她也吃了不少苦,始终对她不离不弃,她焉能不看重她们
  所以她把红妆和小衣留在府里,帮着古妈妈和奶娘照看两个孩子。
  沈风斓的态度,晋王府众人是看在眼里的。
  在天斓居,浣纱和浣葛二人俨然是副小姐,众人都格外尊重她们俩。
  说笑了几句,马车缓缓地停了下来,跟在车外的粗使婆子打开了车门。
  “娘娘,到山门下了。”
  浣纱揭开车帘先下来,婆子便走到后头去,知会木清华所在的马车。
  一走到山门前,木清华的神色瞬间恭肃了起来。
  长长的石阶上,女客众多,有拜完下山的,更多的是正要上山朝拜的。
  这些人中也有麻布粗衣、荆钗绾发的平民女子,也有衣着光鲜、金银满身的权贵人家。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两个穿着青布缁衣的女尼走了下来,见着沈风斓二人,口中念着阿弥陀佛。
  “王妃娘娘,沈大奶奶,请。”
  沈风斓吃了一惊。
  这是佛寺并非庵堂,怎会有女尼在此
  木清华先反应了过来,“二妹妹不知道吗出门前婆母交代过的,这南海寺因为来访的女香客最多,所以有女尼迎客更为方便。”
  沈风斓讪讪一笑,“我虽长在京中,却甚少出府,一并未曾来过这些佛寺。”
  心中未免有些不屑。
  佛门清静之地,僧人四大皆空,哪来的什么方便不方便
  若心中存着这些方便不方便的念头,就不是真的信佛,还拜什么呢。两个女尼极有眼神,看得出沈风斓有些心不在焉,一路上便只引着木清华说话。
  走过长长的石阶到一处大殿前,巨大的炉鼎立在她们眼前,香火之气浓重。
  沈风斓略挪开一步,看到炉鼎之后,巍峨牌匾写着送子观音殿。
  她好奇地朝木清华面上一看。
  难道她这位大嫂,面上就写着求子二字
  木清华被她看得羞赧,想要开口邀她进殿,又找不到由头。
  要怎样劝说一个,刚刚生下一对龙凤胎的女子,和自己一起拜送子观音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沈风斓先开了口,“大嫂嫂,我在府里待得怪闷的,想在附近走走,就不陪你拜佛了。”
  木清华求之不得,她有些要对神佛说的话,当着沈风斓的面还真不好意思说。
  “那你别走太远了,让浣纱她们陪你逛一会子,别累着了。”
  那女尼顺势道:“后院西厢房已经给二位贵人安排好了,王妃娘娘一会儿逛累了,尽可到厢房歇息。”
  “有心了。”
  沈风斓略一点头,径自朝人少僻静处走去。
  “你们俩就不必跟着了,我想自在走走。”
  浣纱和浣葛大眼瞪小眼,有些手足无措,“小姐一个人走,那哪儿成”
  “不是一个人,”沈风斓朝四周望了望,“殿下的两个暗卫在,只是我们看不见罢了。”
  她又道:“替我在佛前点一盏海灯吧,备了这么些香烛银两,你们也不嫌重得很还不快花出去。”
  浣纱想到沈风斓生产那日,两个暗卫的身手,的确不需要她们担心。
  自家小姐这不喜拘束的性子,她们心里也明镜儿似的。
  浣纱也不执拗,“小姐想在哪位观音大士前供海灯若要求平安,听说杨柳观音殿最灵。”
  沈风斓转过身去,望着后山一片新绿,神思悠远。
  观音有三十三法相,杨柳观音为首尊,此外还有卧莲观音、提篮观音、龙头观音
  其中有一位号称是最慈悲美丽的菩萨,在佛经之中,她身着白衣站在彼岸,以慈悲之眼,引导众生脱离苦海。
  “到多罗观音殿吧,是给柳烟点的。”
  如果这世上真有神佛,她希望多罗观音的慈悲之眼,能度柳烟亡魂。
  脱离苦海,来生再无惧怖。
  她朝后挥了挥手,广袖蹁跹,慢悠悠地向着后山踱去。
  许是因为南海寺香火鼎盛,就连后山也道路分明,一副人迹常至的模样。
  道路之间树木稀疏,新发出的嫩绿色枝芽,显得格外清新。
  她慢慢朝里走,双脚踏在柔软的土地上,时不时会踩到几株新发的小草。
  青草的香味缠绕在她鞋尖,细密的织锦云底些,犹如踩在云端。
  沈风斓忽然停了下来,大口地呼吸了一把。
  山野的气息,和府第里移植的花木,终归是不同的。
  便是仙鹤这般充满野意的鸟,被豢养在大宅之中,也失了一去不复返的仙气。
  还不如这林间枝头小雀,叽叽喳喳的模样不太高雅,却自在悠闲。
  都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又怎知燕雀之逍遥
  她轻轻一笑继续走着,宽大的裙摆落在地上,沾上了一层薄薄的春泥。
  不远处,传来木鱼敲击声。竟不是南海寺的方向。
  难道南海寺附近,还有其他的寺庙不成
  木鱼声断断续续,听不出什么规律。
  不知怎的,那朴拙淳厚的音色,听得她莫名心安。
  她向着木鱼声的来源走去,只见一座小小的古寺,掩映在稀疏的菩提树间。
  青灰色的外墙下暮气沉沉,寺外坐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在山林中显得格外突兀。
  她细看了那岩石,上面长着青绿的苔藓,覆盖了石头的本色。
  这当口,那断断续续的木鱼声,竟彻底断了。
  她转身朝老旧的寺门走去。半敞开的木门,像是寺中先知,早已预见了有客到访。
  她屈起二指,待要扣门,忽又放了下去。
  “吱呀”
  木门被推开,发出古老的声音,拉长了一段光影。
  这座老寺让她觉得格外轻松自在,是那种不需要扣门,便可直接走进的自在。
  入眼是一方小院,两边厢房。
  往里走,寺庙正殿上,供着一尊泥胎的阔口大肚神像。
  一个清瘦的小僧从后院绕了出来,乍一见到沈风斓站在那里,脚步一顿。
  很快又恢复如常。
  他双手合十礼道:“施主何处来”
  沈风斓也对他行了一个合十礼,“山下来。信步至此,被木鱼声引了进来。”
  说罢又觉得不妥。
  对佛家之人,她是不是该答“从来处来”
  那小僧闻言只轻轻哦了一声,又道:“方才敲木鱼的是小僧师叔祖,就在后院。”
  他伸手向后头一指。
  沈风斓点了点头,看向座上的大肚佛像,“敢问小师傅,这可是弥勒佛尊相”
  那小僧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显得格外纯净。
  “世人皆把弥勒佛像塑成布袋和尚的模样,怎么反倒把布袋和尚认成弥勒佛了”
  他侧了侧身,示意沈风斓看背后,佛像之后,果然背着一只干瘪的布袋。
  这就更奇怪了。
  “我从未见过,有哪座寺庙供的是和尚,不供神佛的。”
  沈风斓莞尔一笑,朝着佛像合十行礼,“恕我眼拙,错认了大师。”
  那小僧听沈风斓说前一句,以为她不屑于参拜区区一个和尚,没想到她朝着佛像行礼,姿态十分恭敬。
  小僧笑得腼腆了起来,“施主也对布袋和尚有所听闻么”
  世俗之人只知神佛,对布袋和尚知之甚少,何况是闺中女子呢
  沈风斓抿唇一笑。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那小僧听罢此诗,连赞了几声好,喜道:“怪不得师叔祖说,是有缘人到此。”
  这下轮到沈风斓吃惊了。
  “你师叔祖如何知晓”
  “师叔祖敲着敲着木鱼,就让小僧出来迎客了,时常如此。”
  怪不得,方才这小僧走出来看见他,并不十分吃惊。
  这样一座山野古寺,人迹罕至,突然见着她一个锦衣华服的女子,原该惊讶才是。
  如此看来,不见一见他口中这位师叔祖,倒是白来一遭了。
  她绕过佛像,跨过一道小门,向着古寺后院而去。
  入眼是一株巨大的菩提树,枝干粗壮,茂盛的云盖压得厚实。
  一旁有个胖大老者坐在井边洗脚,宽大的裤管高高挽起,认真得像是许久未洗过脚了。
  沈风斓随口问道:“老人家,京城之中,怎会有生得如此繁茂的菩提树”
  菩提是天竺神树,随着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倒是引进了些。
  可惜此树喜热不耐寒,无法在中原地带长存,种在两广一带反而存活了不少。
  她进来前就看到了几株稀疏菩提,没想到在后院之中,竟还有这么茂盛的一株。
  真是别有洞天。
  老者转过头来,揭下头上盖的一块破布,露出溜圆的光头。
  他眼亮如星,鼻若悬胆,阔口大耳,朝着沈风斓一笑,恰似座上的布袋和尚。
  “你问我,我却问谁去不如我去问问它。”
  他抬起脚来,那双脚大如蒲扇,趿着草鞋站了起来。
  自他揭开头顶破布时,沈风斓就猜测到,他大约就是小僧说的师叔祖了。
  再听他这一句听似荒诞不羁的话,就更确信了。
  他说的“它”,难不成是这株菩提树
  胖大的和尚走到菩提树底下,叽叽咕咕了一会子,又走了回来。
  沈风斓一时兴起,饶有兴致道:“敢问山人,它是如何答的”
  胖大和尚瞥了她一眼。
  “它说,它乐意。”
  沈风斓竟然没憋住,噗地笑出了声。
  “山人莫非,就是方才殿中小僧所称的师叔祖”
  这样一个荒唐不羁的胖和尚,当着她的面洗脚,还要把她的问题向菩提树发问。
  一句它乐意,至情至性。
  若他就是小僧口中,有先知之明的师叔祖,那就有意思了。
  胖大和尚这才行了一个合十礼,低头的时候下颌有三层下巴,“正是贫僧。施主这边请。”
  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指向一架葡萄藤下的石桌石椅。
  不等沈风斓抬脚,他自顾自走了过去坐下,又翘起一只脚来。
  用方才盖在头上那块破布
  擦脚。
  沈风斓强忍住没有问他,那块布是做什么用的。
  到底是擦头的,还是擦脚的。
  胖大和尚擦干了脚,又提起桌上的紫黑色吊壶,朝大瓷碗里倒了两碗茶。
  “来喝茶。”
  他随意招呼着沈风斓,好似两人是久别重逢的故人,而非初次相识。沈
  风斓心中升起一丝惬意。
  如果说沈风楼和陶氏她们,是她来到这个世界,待她最好的人。
  那眼前的胖和尚,就是让她最轻松自在的人。
  所有的恩怨情仇在这里,似乎都化为了轻云。
  她缓缓地坐上石椅。
  一股独特而又沁人心脾的清香,慢慢从大茶碗里溢出。
  粗糙的大碗里,饱满的茶叶舒展开来,茶汤金黄浓郁。
  沈风斓端起碗来,在面前晃了晃,几乎有些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