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当王爷 >

第8章

回到三国当王爷-第8章

小说: 回到三国当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果然快言快语,下官也就实话实说了!”骆俊起身拱手作礼,紧接着说道:“不知王爷对汝南郡的情况知道吗?”
  “汝南郡?”刘宠迟疑道,不晓得骆俊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这几个月他都忙于训练,虽然对周边的情况有些了解,但也仅仅是了解而已,就汝南来说,他只知道那里被好几股大的黄巾余部盘踞着,政令不通,官府形同虚设。
  “是的!”好像为了引出下面的话一般,骆俊肯定地说道。
  “自黄巾之乱以来,汝南一直是黄巾肆虐之地,人民流离失所,和我们陈国比起来,简直是惨不忍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说起汝南的情况,骆俊大发感慨。
  看到骆俊那动情地形象,刘宠脑海中浮现出华神医的身影,华神医你在汝南还好吗?
  “嗯!不知这汝南和我们陈国有什么关系?”刘宠奇怪道,如南郡的情况他就算了解,现在也管不到,不知骆俊提那里干什么?
  “王爷有所不知,今年汝南歉收,多有人民逃亡到我国境之内,前几日下官统计过了,有十几万人之多,要是前几年倒没什么,可今年我国也遭受蝗灾,收成减低了不少,府库之内实在是没有余粮维持这么多人的口粮。可如果不给他们留条活路,这么多人乱起来,我怕陈国也不保啊!”说到最后,骆俊几乎激动得站起来。
  虽然看不出他是真的担忧还是在那里做戏,但细细想起来,刘宠也明白他说的话有道理,人只要还有条活路除了穷凶极恶之徒外,其他的都不会想造反,但如果实在是活不下来了,人就会铤而走险,往往他们的口号就是‘宁做断头魂,也不做饿死鬼’。
  “那骆相有什么想法,还是需要本王做些什么?”
  没想到王爷这么直接就问自己的想法,骆俊后面准备的说辞都来不及说出来,这也难怪他,在他印象里陈王绝不是那么好商量的人,自大而狂妄。
  虽然有些吃惊,但他立马收回了略有些尴尬的表情,接着说道:“王爷,您是知道的,府库里面余下的钱粮不多,因此是不是可以从王府里面拿出一点粮食来赈济下这些流民。”说完他忐忑不安地望向刘宠。
  “赈济流民?那要多少钱?”看到他那为难的表情,刘宠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想要他出点血。
  “十万石!”骆俊伸出一根手指头。
  “这么多?”虽然已经有些心理准备,但一听这数量一下子占了自己全部财产的五分之一,刘宠也被他的狮子大开口给吓了一跳。

第九章 一箭三雕
  “王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整个陈国发生了动乱,王爷您又如何保住财产呢?那么受损最大的还是您啊!”骆俊在一旁劝说道。
  骆俊说的很有道理,这点刘宠很明白,但仅仅给流民们一点施舍,让他们暂时性地度过饥荒,是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这次给了,那么以后只要是年份不好的时候,他们就会再来,如此年复一年,今年他刘宠可以出面赈济,那么假设明年呢,又谁出来呢?年年如此,不仅存粮会越来越少,而且需要赈济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王爷,如今已是七月,离秋收还有两月,只要等到秋收之后,府库里面有了存粮,就不用再动用您府上的粮食了。如果十万石您一下子拿不出,先拿八万石也可以,只不过让他们苦一些罢了。”见刘宠沉吟不决,骆俊以为是价码太高,其实陈王府的家底他是很清楚的,十万石粮食王爷拿出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异地相处,无论是谁也很难舍得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粮食来免费给与这些流民,所以看他有些犹豫,马上把数量减少了两万石。虽然少了很多,但通过喝粥挖野菜,应该还是能挺过去的。
  大厅里面的气氛安静下来,安静得可怕,只听到两人的呼吸声。在这静寂的气氛中,刘宠紧皱着眉头,突然他抬起了头,目光从骆俊的脸上扫过,想要从他的表情中看出点什么。
  突然他开口说道:“骆相,如今的形势想必你也清楚,和咱们大汉朝刚建立的时候比可差太多了,皇室威严扫地,各路军阀混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我陈国地处四战之地,除了西面的关中地区因为董卓之乱,所部四分五裂实力较小外,东南北三面诸侯都是如狼似虎之徒,东有徐州刘备,此人虽时有仁义之名,但能执掌一州之地又岂是易与之辈,南面的袁术,其家乃是四世三公,如今并吞江淮富足之地,兵士众多,也不好惹,至于我们的北面近一点的曹操,帐下猛将如云,去年又降服了青州黄巾,得兵数十万,还不说远一点的袁绍了。这些个诸侯个个实力强劲,无一不是拥有一州或数州之地,我陈国覆亡只在旦夕之间呀!每想起此事,我就日夜担忧!”说完刘宠面上已经充满了忧郁之色。
  听到刘宠突然说出这番话来,这次轮到骆俊吃惊了,对这王爷的观感由表及里又提高了一个档次。说实话今天刘宠的表现让他有刮目相看的感觉,但作为依然忠于皇帝的大臣,虽然这些问题也时常困扰他,但他却没有像有些人一样,要么投向某一路诸侯,要么自立门户。他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他只想做一个纯臣,既然皇上把陈国交给他,让他做陈相,他想的就是怎么把陈国治理好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他考虑不到,也不想去考虑。
  “王爷,此言差矣,天下诸侯虽众,但只要皇上早日重掌大权,亲贤人远小人,到时候高举义旗,天下义士必定群起响应,众诸侯驯服者赏之,反对者讨之,何愁天下不靖。王爷您依然可以做自己的太平王爷富家翁。”
  看到骆俊还是执迷不悟,刘宠也懒得和他多费口舌,还是乘机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为好。他微微摇了摇头,无奈地叹了口气:“不过骆相,卧榻之旁,又岂容他人酣睡。你手上有数万兵士,自然进退自如,无须担心,本王整个王府才一百多卫士,关系到身家性命,不由本王不担心啊!”
  听到刘宠这么说,骆俊也明白了,凭空开价落地还钱,今天自己要是不做一些让步,自己要粮的任务是很难完成的,于是回道:“王爷府上的卫士的确是少了些,下官可以从郡兵中抽出千人来作为王爷的侍卫,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什么,由你安排人来做我的侍卫,那岂不是什么自由都没有了,刘宠心说国相大人的算盘打得可真精明,连忙回绝:“骆相驻守阳夏,乃是战略要地,多一人就多一份保险,本王不敢求骆相从中抽调军士。不过本王想在国内再找一险要之地筑堡自守,另招募千余勇士充任卫士,骆相意下如何?”
  “筑堡自守?”刘宠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把骆俊吓了一跳,其实国中有实力的大族多在城外自家地里筑有钨堡,以免遭受流民滋扰,但如果王爷也这么做,的确没有这个先例。
  “是的,所需费用人力都无须国相费心,还能为国相解决流民问题。”刘宠补充道。
  其实骆俊带来的关于流民的消息对刘宠来说并不是一个坏消息,一方面他可以从中招募勇士,这些人在陈国没什么根基,只要他稍加笼络,就可以成为腹心之士;另一方面他准备修筑供卫士们训练的基地也需要人手,雇佣流民来完成这项工作,花费自然比雇佣本国的平民要少很多。
  “还能解决流民问题?愿闻其详!”骆俊不明白了,怎么还能顺带把这十几万流民的口粮问题也解决呢?
  刘宠连忙把自己以工代赈的想法说了出来,听得骆俊目瞪口呆,不禁对刘宠产生了一丝敬佩之情。
  “此计大妙,既可以让流民们可以以力气换取粮食,不至于多生事端,又可以改变以往那种免费赈济的习惯,还可以少征发国内的民力,简直是一举三得啊!”骆俊眼中原来的不屑之色到现在是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代之的是满眼的敬佩之色。
  刘宠也不禁有些得意,这个办法使他突然想出来的,就他的角度来说,不劳而获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妙,不管什么事,都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新人新书,收藏终于达到了100,请大家的支持!请多多收藏!多多推荐!

第十章 选址筑堡
  “王爷,卫队和筑堡的事情本官可以同意,只是卫队的规模不能超过千人之数,否则本官无法向皇上交待。”骆俊交待道。
  “好!本王也是想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世代先王们留下来的基业,骆相完全不必要担心,宠决不会逾矩的。”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刘宠信誓旦旦。
  “如此,本官代十万百姓谢过王爷了!”说完,骆俊郑重地行了一礼。
  刘宠连忙起身还礼。
  两人的目的都已经达到,皆大欢喜,接下来又商量了具体的细节,约定由骆俊先要求各地的官员把流民们分为工匠,丁壮,老弱妇孺三大类组织起来,只等刘宠十日内选好地址,就可以从各地汇总过来施工。
  “骆相,事情紧急,还请早日给官员行文,宠静候佳音!”刘宠把骆俊送出大门,又叮嘱道。
  “王爷放心,本官一回阳夏就操办此事,倒是王爷筑堡的地址还需早日定下来,我也好安排流民前往汇合!”
  “一定!”说完,两人挥手告别。
  回到王府内,刘宠连忙召集府中的总管刘安,卫队长张平安排筑堡招募之事。
  “刘安,你即刻从粮仓里面调集十万石粮食备用,十日内给我备齐,我随时要用,有没有问题?”刘宠盯着自己的总管问道。
  “回王爷,没问题,不过运到哪里去?如果太远的话,调集起来可能时间会要多一点。”
  “不远,肯定不会出咱们陈国境内。”
  “嗯,那没问题了!”一听就是在陈国境内运转,刘安立马放下心来,王府的粮食储存在几个大的粮仓里,都在陈国境内腹地,就算是运到国境内最远的县,也不过几百里路,全速赶路的话也最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了。
  “那好!你先下去准备吧!”刘宠命令道。
  “是!”刘安知道王爷还有话单独和张平说,连忙起身告退。
  看着刘安的身影消失在书房外面,刘宠才把注意力转回到张平身上。
  “明达(张平的字),今天国相来过,你知道吧!”
  “是,王爷,听府上的下人们说了。”张平心情一阵激动,这是刘宠第一次叫他的字,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荣幸,王爷真正地把自己当作心腹了。
  “本王可以相信你吗?”刘宠用眼睛死死地盯住张平,直视他的双眼,仿佛要把他一下子看个通透。
  感受到刘宠那威严地目光,张平感觉到一阵发寒,连忙跪下:“王爷,小人世代为王爷家的卫士,从小到大,小人就只有王爷一个主人,王爷要小人向东,小人决不向西。只要王爷一声令下,就是要张平的项上人头,小人也不会皱下眉头。”
  两人双目紧紧地盯在一起,半响,刘宠伸手扶起张平:“明达,快快起来,你我从小一起长大,你是什么人我还不清楚,只是事关重大,从此咱们就要踏上一条充满荆棘的不归路,本王不得不小心从事。”
  “是!王爷,您有什么吩咐?”张平站起身来,心情也十分激动,男子汉大丈夫总希望做一番事业,如果一直在王府内混吃等死,他也不愿意。
  “如今汉室式微,本王准备学先祖光武帝,中兴我大汉,明达乃是我心腹之人,当助我一臂之力,共兴大业!他日事成,必当封侯拜将,流芳百世!”刘宠明白用人的道理,晓之以情,诱之以利,既要用大义的名分让其动心,又要用实际的利益让他和自己紧紧地连在一起,将来才能一直对自己忠心。
  听到刘宠说出这番话来,张平更是心潮澎湃:“王爷大义,张平愿生死相随,用不相负。”
  “好!本王已经和骆相商量好了,准备将卫队的规模扩大到千人,另外还要在国境内再筑一座坞堡,作为卫队驻扎之地。”
  “王爷此话当真?”张平高兴地接口道,人员扩大了,他这卫队长自然水涨船高。
  “当真,所以当务之急乃是选好筑堡的地址。这样就可以安排丁壮修筑,同时咱们再在国内招募勇武之士,用我的训练方法训练,这样不出半年,我手中就有一只可堪大用的雄狮,到时夺取陈国大权,再竖起讨逆大旗,何愁大事不成!”
  张平被刘宠的计划震惊了,他有些不相信地望向刘宠,这个人他再也看不懂了,就像他不理解为什么刘宠的武艺会突飞猛进的原因一样,现在能做的就是跟随他一起去建功立业!
  “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给我多安排人手到项县附近靠近汝南郡的地方给我找一个适宜筑堡的地方来。办成此事,记你大功一件!”刘宠接着说道。
  “靠近汝南?那里黄巾众多,经常越境前来骚扰,为何不选个陈国腹心之地?”张平不解地问道。
  刘宠神秘一笑:“哈哈,明达,你说如果你连只鸡都没有杀过,到了战场上你敢杀人吗?”
  “不敢,哦!我明白了,王爷您是想以战代练!此计甚妙,王爷真是天纵之才,张平佩服!”张平言语恭敬,顺便拍了个小马屁。
  “你就别拍马屁了,这是我想了很久的,你能这么快就领悟,实在难得,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说完刘宠在书房里面挂着的地图上,用手在虚空中一抓接着道:“汝南混乱,乃是无主之地,本王要把此地收归囊中,以作争霸之资。”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建立特种部队的想法之后,刘宠早就计划好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汝南郡虽然黄巾林立,但乃是豫州最大的一个郡,而且黄巾军的战斗力也不强,所以先拿他们开刀是最好不过了,而且名正言顺,也不容易引起周围军阀们的干涉,所以如果能顺利夺取陈国的大权,他第一个开刀的对象就是汝南郡,另外他将坞堡筑在和汝南交界的地方,也不容易引起骆俊的怀疑,更有利于他下一步计划的开展。

第十一章 准备
  “王爷,不知这筑堡之地有何要求?”张平回到开始的问题。
  “既然是驻军之用的,最好是依山靠水,易守难攻之地,最重要地是方便我军调动,即可以北上陈县,又方便南下出兵汝南,这可要靠你费心了,本王就在府中等候你的好消息。”刘宠把筑堡选址的要求告诉他。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