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495章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495章

小说: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酒也当然要有肉。在英国军舰上,大桶的腌肉都是船舱中必不可少的,牛肉或者猪肉被切成四磅左右,放在橡木桶里用盐水腌透,在那时除了盐,没有别的办法能让肉类在海上保存时间更长。所以腌透了的坚硬无比的牛肉和猪肉只能是一个味道,就是咸,光有咸肉的日子未免有些单调,好在船上的事务长被授权在方便的时候就提供新鲜的肉食,在自家港口这不难做到。可以用每周三磅羊肉来代替咸肉,水手们对这些咸肉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这些咸牛肉和咸猪肉的味道不敢恭维,被称为“盐马肉”和“僵尸肉”也是名副其实的。但常年在海上航行都是靠吃这些东西活命,天长日久一些水手居然吃出了感情,甚至对新鲜肉类表示抵触(当然也不能全怪水手口味重,这里边也少不了声名狼藉的英国厨师的功劳)。

而现在,随着海军蒸汽时代的到来,英国海军的伙食状况大大的改观。不但新烤的面包和新鲜的猪肉牛肉足量供应,连新鲜的蔬菜也不象以前那样的缺乏了。

而对于经常吃不饱饭的乾国贫寒士子来说,船政学堂和留洋学习的一个最大的诱惑,就是这些吃食。

来到军舰上的头一天,十二名乾国学员无一例外的爱上了松软的洋面包和朗姆酒,还有大块的牛肉。

看到这些人没等到开饭时间,便就又开始放量大嚼,吴应科苦笑了一声,虽然他觉得这样的些丢脸,也明白为什么同为乾国人的陈伟看不起他们,总是不假辞色,但他并没有说什么。

同样是出身贫寒之家的他,幼年也是经历过挨饿的日子的,所以他能够理解这些同伴的洋相。

哨声又响起了,吴应科从床上一跃而起,杜吉鹏的动作也很快,而正在吃东西的两个人骂了一声,将没吃完的食物藏好,跟着冲了出去。

斜阳将人影拉得细长,对于每日大汗淋漓的学员们来说,夏日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到来。

“今晚的训练取消。”陈伟看着学员们,冷冷的说道。

听到他的这句话,好几名乾国学员的脸上都情不自禁的现出了喜色。

虽然近乎麻木,但从刻薄的教官嘴里听到这么一句话,仍然令人振奋。

陈伟的脸立刻扭曲起来,“逃避一次训练就可以这样得意?你们真让我感到羞耻,你们是我遇到过的最无能的家伙。刚才的指令取消,晚餐后原地集合。解散。”他说完掉头就走。

学员们沮丧地四散走开。

“疯子,疯子。”站在吴应科旁边的刘传金喃喃道。

“算了吧。”吴应科拍拍同伴的肩膀,“至少他还让咱们吃饭。”

“希望他不会让我们累得把晚饭都吐出来。”听到吴应科的这句话,一个矮个的小胖子有些脸色发白。

几个人默默注视着教官远去的背影。有人冷哼了一声从他们面前走过,夕阳染红了他黑色的短发。吴应科认出了,那是蓝建枢的身影。

“不屈”号的食堂里,比起角落里文静的乾国学员们,粗犷的英国水兵们无比勇猛地向盘子里的食物发动着攻势,有时候用残酷这个词更加合适些。几个穿着统一服饰的服务员在长餐桌间的通道来回走动,除去训练,食堂使用一些高阶的水兵来负责管理和维持秩序。

趁着管理员不注意,李鼎新端着盘子悄悄在吴应科身边坐下。“知道吗?今晚其他几个队的训练也取消了。”

“哪听说的?”坐在对面的杜吉鹏问道。

“放心,我的消息来源绝对可靠。”李鼎新笑了笑,他用胳膊碰了碰吴应科,“知道为什么吗?”

吴应科摇了摇头。

“别卖关子了。”杜吉鹏不耐烦地说道。

“明天开始上格斗课。”李鼎新给出了答案。(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六百六十八章痛苦之屋

“是谁来教?”杜吉鹏皱起了眉头。

李鼎新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还能有谁?”刘传金叹了口气,“八成是那位……”

杜吉鹏用询问的目光望向李鼎新,李鼎新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杜吉鹏知道将是陈伟来教他们格斗课程之后,眼中突然放出了异样的光亮。

刘传金和孔大车似乎从杜吉鹏的眼中读出了什么,各自咧了咧嘴。

他们知道,报复陈伟的机会终于来了。

“咱们在船政学堂那会儿,也没上过这课啊?近战格斗这不是海兵的活儿吗?咱们学来做什么……”孔大车故意发起牢骚来。

“再重新学一下也没什么不好,正好可以亮亮本事,省得总有人看不起咱们。”杜吉鹏不动声色的说道。

“可……那不把咱们和那些个大头兵一等看待了么?”有人不满的说道。

听到他们的谈话,吴应科微微皱了皱眉。

对于曾专属于海军陆战队的格斗课程,他并没有任何抵触,甚至认为这是海军最应该学的课程之一。

精于近战格斗的乾国船政海兵的功勋威名,就曾令他神往不已。

在西方海军中,军舰搭载陆战士兵作战的传统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的桨帆战船时代,士兵跳帮进行接舷战便是古希腊、古罗马等国海军中最流行的战术之一。在布匿战争中,罗马海军由于在战舰上使用了方便接舷的“乌鸦嘴”吊桥,大破劲敌迦太基海军。而随着海军装备与战术的发展,接舷战的意义逐渐减弱,但仍保留有一定的地位,陆战士兵也依然在军舰上拥有一席之地。

近代意义上的海军陆战队建立于7064年,是英国皇家海军所组建的“约克公爵和奥尔巴尼海军步兵团”(DukeofYorkandAlbany’sMaritimeRegimentofFoot)。7072年,“海军陆战队”(Marines)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官方档案中。在乾国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的《英国水师章程》中,他们被称为“小枪队”或“水师枪兵”。

陆战队在当时的英国海军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成员都是招募来的士兵,宣誓效忠王室。因此被认为比多为强征入伍的水兵忠实可靠。“陆战队小分队是舰长唯一信得过的、能执行其意志的部队,不管是阅兵还是站岗都要依靠他们。”因此,当时英国海军中的许多大型军舰都搭载有一定数量的陆战队。譬如,著名的“胜利”号风帆战列舰于8078年开始服役时。舰上配有58名陆战队员(1名上尉、1名中士、1名下士和55名二等兵)。

陆战队所执行的任务十分广泛。其一,他们要在舰上站岗执勤,维持秩序,弹压哗变,身份相当于海军中的宪兵。其二。在交战中,他们将使用冷热兵器进行接舷战,或者在帆桁上居高临下地狙击敌方军官。其三,在需要进行陆上作战时,他们会组成一支精干的登陆部队。要说他们是海军中的多面手,毫不为过。

除了英国之外,欧美各国也相继组建陆战队,如俄国于8005年创建,美国(北美殖民地)于8075年创建。

乾国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海军船政水师在参照西方(主要是英国和法国)海军规章进行种种建设的过程中,也组建了自己的陆战队。即洋枪队。船政水师的水兵(包括水兵的后备军练勇)均被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枪支、刀剑等陆战武器。譬如,从三等练勇递升到一等练勇,均需考核“洋枪、刀剑操法”。练勇挑补水手以及水手升职,考查科目中也都包括这两门技艺,就连副管旗这样的技术人员也须掌握。至于学生上练船实习,这些也是必修科目。是以船政水师的大多数人员都拥有一定的陆战技术,陆战队融合在整支舰队之中,统称为船政海兵。

船政水师各主力军舰都配备了不少轻武器,足够武装数十乃至数百名舰员。而这些武器的主要使用者,便是海兵们。

陆战队的轻武器中包括有刀矛这样的冷兵器。这其实并不是装备落后的表现。由于陆战队有可能进行接舷战,短兵相接的机会比较多,冷兵器仍有一定价值。因此,军刀和长矛在英国海军中一直使用到现在。除此之外。陆战队在登陆战斗中还有可能使用一些相对重型的武器,如加特林机枪和哈乞开斯机关炮,另外,各舰装备的75毫米舢舨炮也主要供陆战使用,也可以通过换装炮架在军舰或小艇上使用。在苔湾逐倭之役中,船政海兵就动用了舰炮进行火力支援。

和以法国海军为师的船政水师一样。在英国皇家海军中,陆战训练的地位可以说不逊于海战训练。英国海军的大多数人员都被要求掌握陆战技术。而在现实训练中,陆战科目的比重也相当大。当时在舰操炮和登岸操枪的比例大致是一比一。“英水师各船,每日上午操大小各炮,下午登岸操枪,逐日一船轮流打靶。”“迩日水师各船,每日上午操炮,下午操演后,抽暇端枪架。”

由于陆战训练的重要地位,英国海军在大型军事演习中都演练了陆路枪炮阵法。乾国驻英国公使郭筠仙曾亲临英国海军基地观看过英国海军陆战队的操演,给出过高度的评价:“查英水师各兵舰小队登岸操演陆路枪炮阵法刀剑,精严快利,旋转如风,为各处操演之冠。”

和英国海军一样,乾国船政水师当时不仅本身是当时中土近代化程度最高、实力最强的舰队,它的陆战能力在国内也属一流水准。这种实力,在苔湾之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日军入侵苔湾后,沈佑郸得李绍泉之助,调淮军入苔驱逐日军,不料淮军却给日军打得大败,一度险些被日军赶下海,多亏了林义哲组织船政水师各舰陆战队预先埋伏于海滩阻击日军,不但阻止了淮军的溃败。还一举扭转了战局,给予日军重大杀伤,反败为胜。在后来的一系列陆上战斗中,林义哲使船政海兵配合淮军作战。连败日军,最终将侵台日军全部歼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而现在有机会学到英国海军陆战队的格斗战技,对吴应科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但和他一起前来的同伴们。似乎并不这么想。

格斗课程一开始是剑术。

“大家肯定都见过现在的击剑和军刀,它们的紧张激烈的节奏和快捷迅猛的招术一定给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认为这便是欧洲剑术,欧洲剑术就是用如暴风雨般的刺来构成它密不可破的剑招的,于是,欧洲实战剑术也就大体上是如此了,但事实上呢?”

陈伟一边讲解着,一边用严厉的目光扫过十二名乾国海军学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能强化训练,这些人现在一个个结实精壮。看起来已经不再是“豆芽菜”了。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实战剑术,西方人对实战剑术定义跟东方略有不同,他们认为一种能够被人简单掌握,在战场上能够一击使敌人失去战斗力或可以导致敌人失去战斗力同时又可以做到以一战多的剑术,而且它的技巧必须是可以速成并且有效的,这才可以被称做实战剑术。”

“我来简单说一下主刺剑的发展史,主刺剑类被认为是起源于四个世纪前的穿刺剑Estoc,剑身坚硬,截面成三角形或方形,没有刃。有大型的十字护手,剑柄双握,有枪托一样的配重球,全长大约五十英寸以上。重二至三公斤,被用来刺穿当时盛行的板甲,很多当时的骑士和佣兵都把它当做第二武器使用,但是,它的效果远不如一把要轻便许多的战锤,于是。在使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Estoc便从战场上消失了,它的使用技术也跟着消失了,但据许多历史的记载,它只是被用来刺穿被击倒的敌人骑士的身体。”

“三个世纪前,大量城市发展了起来,喜好优雅的法国人重做了刺剑,于是,西洋剑Rapier诞生了,早期rapier的护手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复杂的复合护手,它们依然沿用简单的十字护手甚至配重球,他被使用在狭长的城市街道中,并逐渐成为市民服饰的一部份,这时的主刺剑类还是双刃的,剑术动作中还包含大量有效的割和切削,护手可以有效的进行缴击和诱击,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剑并非来自战场,它的主要目的是防身和决斗。两个世纪前,有延长护手的西洋剑基本成型。颀长的剑身基本是方形的,直到最后几英寸才变扁出刃。这样剑手可以用抽击的方式割伤对手的脸和眼睛。有时剑身竟然长达六十英寸,但这样反而会给剑手带来不便。于是剑身又收缩至三十四至四十英寸的范围。这时的Rapier已经有了复杂华丽的笼状和杯状护手,对剑手的手部和前臂提供了完美的保护。”

陈伟在学员们面前挥了挥手中的剑,他注意到杜吉鹏的眼中闪过轻蔑之色,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使用技术方面当时还存在着一些强悍的流派,比如意大利流派的刺剑术,剑招实用而凶狠,但是,它只能用于公认的规则约束下的决斗。上个世纪初,刺剑的技法有所发展,并出现了样式成熟的骑士佩剑护手,也就是复合碟状护手。这时的Rapier并不比法国剑轻,一些四十英寸左右的Rapier的重量都超过了一千五百克,更有甚者超过了两千克。它真正的标准使用技术是配合着左手刺(Maingauche)或是破刃剑(Swordbreaker)使用的,这些小匕首是一种致命的小玩具,它们有盾一样的护手,可以有效的格挡,更可以进攻,许多左手刺的刃上还有凹槽,用于缴住敌人的Rapier并拧断,这就是破刃剑。在很多流派中,都是用Rapier来牵制敌人,然后突然刺出左手刺。可以说在这些流派中,真正致命的是左手刺,还有一些就是破刃剑缴住敌人的rapier然后加以攻击的流派,但远不如以上的那些有名。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决斗剑术。遗憾的是,它仅仅只是决斗剑术,它的‘有效’仅仅是建立在当时公认的决斗规则上的。当然,这些剑术跟战场上的实战是完全不同的,甚至连边都不沾。所以不要一提到西洋剑术就认为是这些花哨的东西。”

“两个世纪前。主刺剑达到了顶峰,使用其的决斗比比皆是,但是却没有人将它应用于实战,因为它本身并不是来自实战,而是为公认的规则约束下的决斗而设计的,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它们越变越优雅,上个世纪初,贵族们干脆抛弃了还存在着很大杀伤力的刺剑术,从历史上看。主刺剑类从一开始就没有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