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654章

将血-第654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暗自告诫自己,李圃啊李圃。别看你现如今位极人臣,但若卷进此等事中,也随时便有巢覆之忧,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切记,切记

李承乾自然不知道李相大人心里想的这么多,但他却没有半点就此事开口的意思,他与赵石有隙之事朝野尽知。

此时开口。无论话好话坏,都不能取信于人,何苦来哉?在中书待的久了,比之以往。他可是要聪明的多了呢。

李圃想的多且深,不由有了些头绪,缓缓道:“大将军赵石有功于社稷,回京之后,履任何职,兵部应该有些章程了吧?”

李承乾愣了愣,难道这位与赵柱国有什么干系不成?

不怪他这么想,以他想来,赵大将军的职位定然是要有的,但不急于一时,陛下那里的意思好像也是要缓一缓。

这里面不但是有忌惮的意思在里面,而且前方将士求战之心越来越盛,这是好事,但对于朝廷来说,却也有些为难。

朝廷看的是大局,军中之人看到的是功勋,天然便是有着差别的。

朝廷想给这些骄兵悍将们套上笼头再说,将两位大将军召回京师其实就有这么个意思在里面,张培贤任职枢密副使,赵柱国这边,要小心一点,毕竟此人太年轻了,照陛下的意思,还是要压一压,所以不急。

赵柱国如果是聪明人的话,就老实的等着,如果要闹出些事来,朝廷这里正好也就有了借口。

李承乾想的很清楚,也很明白,自觉揣摩上意上面,应该是不离十。

但李圃问出这么一句来,自然让他有所怀疑,但他主意已定,不会因为李圃一句话便更改什么。

微微眯着眼睛,硬邦邦的便道:“朝廷大将调配之上,兵部怎敢擅专,这还要看枢密院的意思,不如李相问问汪大。”

这话里就有说道了,李圃与枢密使汪道存是好友不假,但要说两个人没有一点间隙,是谁也不信的,这些年,李圃与汪道存两人是走动越来越少,当然,这里面也有王不见王的意思。

当年杨感为相时,身兼两职,压的旁人都抬不起头来。

但杨感去后,当今陛下趁机将同门下平章事与枢密使分了开来,所以朝中又是一番局面。

而李承乾却是知道,当年汪道存想与李圃结成儿女亲家,但却为李圃所拒,当时还是一桩笑谈来着,说李圃惧内,所以亲事才未成了,但试想一下,这么两家结亲的大事,怎会因妇人之言而作罢?不过是想保住两家颜面罢了。

一个婉拒了亲事,一个落了面子,两家看着还和气,但自那以后,走动就越来越。

他将汪道存抬出来,就是要死死堵住李圃的嘴,话儿说的可不软。

李圃微微一笑,心道,晓得你便会如此说,这么一来,赵大将军那边却好说话,让他去寻你打擂台便是,至于得罪些旁人,却也无关紧要。

两人又说了两句,李承乾便起身告辞,李圃也不挽留,起身相送,自杨感去后,中书之于兵部,掌控渐弱。

不但如此,兵部尚书李承乾乃皇帝近臣,兵部一旦有事,便可直入陛下耳中,枢密院向来与兵部不睦,也就造成了中书有事,传兵部,兵部一看不满意,则便推诿到枢密院身上,实际上,枢密院又指使不动兵部,所以,兵部在李承乾任内,反正是有点dúlì于中书,枢密院之外的意思了。

不过这也只是心照不宣的事儿,兵部如今虽权重一方,但钱粮紧紧握在中书手中,将士任免,大半儿职权归于枢密,大军调拨,兵部话语权要重些,但还是要与枢密院商议才成,这么一来,其实兵部是两头儿受挟,加之兵部尚书李承乾常以景王府旧人自居,又好权柄,多为朝堂重臣所不喜,所以说,兵部的rì子并不算太好过。

与其说是成了dúlì王国,实际上近乎于被孤立了出来,这等朝野政局,根子上,却在当今陛下那里,是好是坏,实在难以说的明白,帝王之术罢了。

李圃自然瞧的明白,所以对李承乾这位兵部尚书并不稍假辞sè,三言两语,便将李承乾打发走了。

但李承乾身在局中,反而有些糊涂,回转兵部的时候,在轿子中便有些恼火儿,觉着以往自己以入枢密院或中书任职为荣,实在有些愚蠢,如今入了中书才晓得,什么事都要商量,什么事都要从长计议,什么事都要从众之议是多么的难受。

受制于人就不说了,如今一入中书,他便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无论大事小情,他到是能说得上话,但真的是附和者稀,而中书中也显不出他来。

中书有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坐镇,几位参知政事皆是大族出身,六部尚书,吏部为,户部次之,兵部再次,但人家礼部尚书方谦也是陛下近臣,职权上也并不下于兵部,如今还是用兵天下的时节,若是等天下承平,礼部定然一跃居于兵部之上的。

工部每每都是哭爷爷告***角sè,有了兵部在,也只不过多了个哭诉对象,人家一点也不在乎这个,刑部职权使然,疏离于其他诸部,朝堂之上虽然说话的分量轻些,但一到地方上,刑名之事却是重中之重,一点也轻忽不得的。

瞧瞧,瞧瞧,兵部都快成他娘的后娘养的了,想到这里,李承乾不由喘了几口粗气,转念心想,是不是该和方谦方文谨多走动走动了呢?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谈笑,声音不高,但就在轿子左近,他自然听的真真儿的。

“听说赵大将军昨rì去了彩”

“真的?胡说,你小子咱们又不是不知道,许见过赵大将军?”

“就算没见过,但咱表弟可是羽林军校尉,见过大将军不只一次,昨晚半夜,他饮酒归家,亲眼见大将军从天香楼出”

李承乾听到这里便是心中一惊,转念便是一喜,皇后大丧虽已过了有半年多了,但这头一年,别说piáo宿娼门了,连宴饮也是要禁的,当然,大秦律上本就禁止官员去青楼厮混,但这一条已经浮于表面,多数人是不会理会的。

国丧过去也有多半年了,连皇帝陛下年关时也是大宴群臣,所以禁宴饮一说,也就是那么一说罢了,不过位高权重的朝堂重臣却不能视若无睹,一旦被人参上一本,一个德行有亏的罪名肯定逃不掉,别说去piáo宿了,他与赵石有隙,心里立即便想,要不要参上赵柱国一本呢?

宦海沉浮这么多年,李承乾的城府可不是闹着玩的,当时便清醒了过来,掀开轿帘,盯着两个方才谈笑的护军,冷冷呵斥道:“这般轻浮,以后不用你们两个随本官出行了。”

不管两个脸sè煞白的护军,李承乾眯了眯眼睛,心中冷笑,想借老夫的刀?行如此鬼祟之事,却是将老夫当成什么人了?

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二十七章王氏(二更,继续求月票)

rì暮,天sè渐暗。

一顶青sè小轿姗姗的被人抬着,来到长安王氏府邸侧门前,落轿。

“老爷,咱们到了。”行在轿旁的老头附在轿子旁边,低声道。

吏部侍郎王汉卿疲乏的揉着酸涩的眼睛,低头从轿子里行了出来,直起腰杆儿,也没说什么,等人敲开侧门,背着手踱了进去。

王府在夕阳之下,氤氲之气浮动,为这座屋舍连绵的府邸蒙上一层梦幻般的sè彩。

前面有人领着路,后面有人簇拥,离内院还有些距离,便有丫鬟迎了上来,替下前院的家丁,还细心的带了灯笼,这就是百年世家的排场。

穿门过户,入了内院,立即便有人问,“老爷,今晚在哪房里用饭安歇?”

王汉卿淡淡道了一声,“就六夫人房里吧”

即有人小跑着去准备了,估摸着还是先跑去六房知会一声,也好顺便讨个赏什么的。

长安王家,百年大族,嫡庶旁支,子弟数不胜数,用一句枝繁叶茂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经历了这许多年的风雨,王家依旧矗立在长安繁华之地,与李郑等门阀,并称豪族,门生故吏遍布于朝野内外,盘根错节,实是非同小可。

但说起来,自正德一朝,杨感为相开始,长安大族在这位相爷手下,是被压的一个个抬不起头来,有如此治世之臣辅佐。也让正德一朝平静安稳的度过了三十个年头,大秦渐渐兴旺,大族门阀到虽受压制,但实力不减反增,当年武帝罚下种下的恶果,也终于渐渐消去了影响。

不过没有人愿意仰人鼻息的过活,这些大族门阀,包括王家在内,都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杨感去了相位的那一天。

在这一天天期盼当中,杨感终于老了。不得新帝喜欢了,也终于老迈到辞官了,也终于死在病榻之上了。

长安城中许多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放下了压在心头多年的一块大石头,也都渐渐敢有旁的念头了。

争夺相位,李家胜出,,争夺军权,好像折种两家都未得多少好处。自折木清去后,这两家已多有没落。不提也罢。

王家趁机也将手探进军中试了试,不过结果是惨痛的,一场兵变,让王汉卿的兄长,参知政事,权掌大理寺的王立卿提前隐退,郑家那边,也失了户部,国子监的差事。

一场风波下来。王家非但未得好处,还遭了重重一击,自此,王家失宠之说,盛嚣尘上,事实上也是如此,杨感在时。王家在中书还有一席之地,多少年风雨不动,大理寺也常年握在王家手上。

但这一次之后,王家再未有人能入中书供职。大理寺也换了名姓。

之后的八分田亩制,军政之上一系列的鼎革,王家根本无话语之权不说,在惊恐的发现,家族的根基正在缓缓动摇之中,大片的土地因负担不起被族人售卖,府中用度一减再减,让族中子弟怨声载道。

官员考功更加严厉,许多以往可做手脚的细节之处也被封死,闲散子弟入羽林军供职也艰难了起来,无论是枢密院,还是兵部,甚至于羽林军将领们,也再不愿收大族子弟入内,因为大将军赵石开了坏头儿,选京兆寒家子入羽林军cāo练,如此,不但俸禄降了不少,而且比那些大族子弟更加吃苦耐劳,更加的听话。

羽林左卫的功勋,让许多事都变了,也激起了不少人的效仿之心,更加让人揪心的是,族中子弟也再不愿到皇家近卫中任职,吃苦受罪不说,还被人排挤,何苦来哉。

而随着国武监的创立,更是绝了许多大族子弟的晋身之路,一些世代将门人家,迫不得已,不得不送家中子弟入学,可以想见的,这些将门的根基已经不存在了,以后军中,将是国武监生员的天下。

这样的措置,连种家,折家这样的军中世家都感到难受,就别说王家了,之后也只能专注于朝堂仕途,再也不用他想什么了。

这还不算,自景帝登基以来,几次科考,家族子弟考中者寥寥,御赐荫官,也再与王家无缘,长此以往,还能得了?

这个时候许多人才发现,杨感为相实在是大家的福气,此时此刻,当今陛下的心思若再不明白,大家伙儿一头撞死也就算了,还争什么争?

王家屡遭重创之下,如今还能勉力支撑,但rì子长了,终究是不成的,前些rì,有人上书,竟建言改动几百年未曾变过的长子袭爵之制,虽说好像是朝着太子储位去的,但其中字字句句,真的是让人触目惊心。

即便是那该死的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这一次也在陛下面前红了脸,道了一句,此乱事之源,断不可为矣的话出来。

王汉卿想着这些事,脚步越发的缓慢了下来,下人们陪着小心,周围一片寂静。

而脑中乱纷纷的王汉卿却已暗叹了一声,如今王家无路可走,只能图来rì,先帝啊先帝,我等子弟,自幼便存报国之心,也有为国效死之志,更为社稷之基,今rì途穷至此,宁有天理乎?

王汉卿很愤怒,一直都很愤怒,只是这十年间,大秦发生着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让王家上下穷于应付,找不到什么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罢了,而大秦峥嵘初显,一统天下的画卷正慢慢在所有人面前渐渐变得清晰,仿佛触手可及一般。

但这里面,却没有多少王家的影子,这也让王汉卿尤为的愤怒,他有时甚至感觉到,有些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带着旁的意思,便如当年他看种家人的目光差。

愤怒在心里憋的久了,渐渐转为怨恨,一旦释放出来,也是分外可怕的,王家并没有真到了rì暮途穷的时候,再多的手段,也只能让王家渐渐虚弱,而不是立毙当场,所以还有机会,而这个机会王汉卿觉着已经握在了手里,只待来rì罢了。

就在这个时候,后面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打断了王汉卿的浮想联翩,王汉卿皱了皱眉头,下意识的想要呵斥两句

但见来人是外院管家,人岁数也不小了,但却跑的飞快,脸上还带着汉,王汉卿硬生生将苛责的话咽了回去。

管家跑到近前,停住脚,畏怯的瞅了五老爷一样,王汉卿家中排行第五,但如今在王家中却是掌着族权之人,府中内外已经渐渐呼之为老爷,只有他的几个兄长在的时候,下人们才会用五老爷称之。

管家年老,是王家老人儿,更是出身于大老爷王立卿贴身随侍,王立卿如今快糊涂的人了,自也卸下了族中权柄,所以对于渐掌族权的五老爷,他是有些畏惧的。

但他还是瞅了周围的人一眼,王汉卿随即摆手,让下人们退开些,管家这才上前,低声禀报,“老爷,户部员外郎,曲大人求见。”

王汉卿微不可见的蹙了蹙眉头,员外郎这样的微末小官自然是没功夫见的,但若这人姓曲,就又当别论了。

不过对于曲氏这样的外戚,对于出身大族嫡支的他来说,天然便有几分厌憎,不过他还是很快放下了这些不必要的情绪,道:“请他到兰苑书房,就我马上。”

老管家转身去了,王汉卿想了想,嘴角翘起一点弧度,却怎么看都有点冷。

随后,他不紧不慢的来到自己六夫人宿处,换了身衣服,饮了一盏香茶,吩咐人将酒菜温着,等自己回来再用,这才让小妾给自己整理衣袍,穿上见客的。

天sè这个时候已经黑了下来,仆人在前面打着灯笼,王汉卿则闲庭信步般的跟在后面往王府兰苑方向而来

。。。。

此时,兰苑书房中,灯烛早已经点了起来,曲士昭衣袍看上去有些凌乱,显然是下衙回府换了衣裳之后匆匆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