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将血 >

第670章

将血-第670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像赵石这样的大将军;这样的一个位置;这样的一个经历;牵扯的人和事绝对不会少了;大将军赵石去后;风波所及;朝野内外;肯定要有一番大大的震动。

所以最紧张不会是当今陛下;而是下面的大臣们;这个时候这些位高权重的朝中重臣们;心里都绷着一根弦儿;就等着宫里传来的消息了。

一旦陛下下定了决心;便会有很多事扑面而来;不下于一场政变。

当中书所在被马蹄声惊醒;众臣环顾左右;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中书已经被黑压压的军士所团团围住。

对于这些养尊处优的朝中重臣来说;在刀枪面前;除了开口斥责;乃至于破口大骂之外;好像再也做不了什么;这就是乱世;刀枪之下;没有多少人说话的余地;什么yīn谋诡计;什么子曰诗云的大道理;什么家国百姓;都是空的;只有握紧了手中的刀枪;谁才能站直腰杆说话。

不光是中书;枢密院;六部;长安各大衙门;都被牢牢控制了起来;没有上官军令;什么人都不会放进去或者放出来。

一队队全身披挂;刀枪出鞘;杀气凛然的官兵从街道上走过;各个坊间的交通要道;全部被兵士守住;朱雀大街上更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

整个长安城都已经处在了刀枪之下;除了那些始作俑者之外;所有的人;都在簌簌颤抖;无助的等待着自己最终命运的来临。

而长安王氏门阀所在;厄运很快就找了上门儿;如狼似虎的秦军官兵来到这里;里面有西北将士;有吐蕃蛮子;有殿前司禁军士卒;也有平凉守军官兵;在军官南腔北调的呼喝声中;将偌大一座王氏府邸围了个水泄不通。

然后就是诡异的寂静;除了王府当中传出的尖叫声;外面的军士各个手握腰刀;静静的等在那里;他们在等上面的军令;是冲进去杀过里面所有的人;还是其他什么;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下去;不过杀气已然在酝酿。

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五十三章中书(求月票)

而他在接到景帝死讯的第一时间;便往中书赶了过来;相比较于皇宫;其实这里才是大秦官僚体系的中心所在。

听说朝中重臣多数都在这里被围了个死死的;赵石不由心想;一网成擒?真是不错的局面;省的这些人在府中又要派人去找;又要jǐng惕他们兴风作浪;这多好;都候在这里;今晚长安也可以少流些不必要的学。

最重要的是;许多人都有从众心理;这携堂大臣们虽然一个个都乃心志坚毅之辈;但在大势面前;或者有了足够多的榜样;这些大臣们也会随波逐流;那些无谓的挣扎也许会少一些。

好处有很多;这些自然也是拜了一直以来的谋算的福;不然的话;这携臣哪里会聚的如此之齐。

加之长安各处送过来的消息;赵石心中更是笃定;不但中书这里济济一堂;那些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家伙们也在欢庆胜出;同样济济一堂;真的省了不少事。

来到中书所在;他身边已经汇聚了一大群官兵将校;有人更是送上了大将军袍服;佩剑;配饰等物;一路过来。一路穿戴;到了中书所在大堂之外的时候;他身上早已焕然一新;成为了那个人见人畏的冠军大将军。

挥手止住身边之人的跟随;只留下南十八一个。大将军赵石一步步走进了中书大堂。

中书大堂之上。纷乱已过;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端然坐于上首;枢密使汪道存等依次排开。目光中或愤怒;或震惊;或胆怯;或畏惧;或故作威严。或强装镇定;就在这样复杂如繁花;锐利若刀剑的各式各样的目光中;赵石缓步而来;带着逼人的威势以及肃杀;出现在众人视线当中。

来到正堂zhōngyāng;环视左右;众人有些sāo动;不待有人开口大声说话。赵石已经哈哈一笑;道:“今rì大局已定;诸公在此;也是正好;赵石正想跟诸公商议一件大事。”

此时他确实已经胜券在握。形势之好;甚至于远远出乎于他的意料之外;应招而来的大军其实来自三处;这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心腹最多的其实是在河中。但那里盯着的人太多;自然不能轻动。所以一直没有战事的西边便成了首选。

一处来自汉中蛮族;这地方很是闭塞;又经民乱重创;所以平定之后;这里很快就成了蛮族的天下;等到蜀中元气略复;汉中百姓渐渐回来;但蛮族借着那次民乱的时机;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所以;在他亲自允诺之下;下山的蛮族还是可以信任的。

一处来自吐蕃;这就不用说了;他与李匪两人虽聚少离多;但这些年来积攒下的交情;还有李匪的为人;都足堪重任;这也是他最笃定的一路人马;一旦接到消息;就算远隔千山万水;也会应援而来。

一处就是西北延州那边;但这里反而是他最不能确定的一处兵马来源;虽然与张锋聚乃是结义兄弟;但延州兵马还是朝廷的兵马;若张祖不开口;谁也别想调动延州兵马一兵一卒;至于有病在身的张大将军会不会派人相助;他真的是心里没底。

但如今看来;张大将军有病的是躯体;气魄胆识却是天下一等一的;竟是毫不犹豫的将张承派了过来;还将最jīng锐的延州骑军领来了两千;可谓是破釜沉舟;大大的赌了一把。

三路人马齐聚而来;声势上可就不得了了;竟然沿途裹挟守军;庆阳镇军兵力雄厚;到是没敢去打主意;但平凉守军;沿路禁军;到得长安县;竟然还将殿前司禁军也带上了。

如此一来;入到长安的人马可着实就不少了;再加上雄武军;各部兵马加在一起;已有近三万人。

若说这些人马;攻陷长安雄城肯定不足;但控制太平已久的长安;却已经绰绰有余;实际上;这三万人马;已经将西军各部势力;囊括了一多半儿在里面;若再加上河中各部秦军;大秦一多半儿的兵权;其实已经牢牢握在赵石手中。

这样的权势;赵石之前可是没有想过的;也是他想不到的;经历了这场叛乱;实际上;早就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帝王;而且还有一个权臣。

自从赵石从军以来;到了此时;才真正的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这里坐着的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枢密使汪道存这样的老臣;在他此时的权势面前;也将是生杀予夺;没有半点反抗的余地。

赵石心想;也许今夜过后;那处自己呆了几天的大理寺牢狱;会不够地方让人安住也说不定呢。

也许;任何人有这种想法;都将是一个玩笑;但如果是他来想的话;这就未必是一个玩笑了。

不过现在他也只是想想罢了;既然胜券在握;将大秦弄的四分五裂;人心惶惶就是所有胜利者都不愿看到的了。

让赵石最满意的是;这场叛乱虽然疾如狂风;烈如暴雨;但对于大秦的损伤至今为止;却还谈不上;因为反抗太轻微了;也许是。。。。。。这里的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在他们眼中已经束手待毙的大将军赵石;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调动如此多的兵马;谋反谋的如此光明正大;所以才会猝不及防吧。

不过;他高兴的还是稍微早了些。

他话音刚落;就已经有人大喝了一声;“狗贼。。。。。。”抓起什么东西;就扔了过来打他。

赵石毫不在意的挥手;将那东西“碰”碎;瞧了瞧;原来是大臣们上殿面君的时候手持的牙板;赵石心想;这些大臣们还真的是手无寸铁啊。

扭头瞧向那人;有些面熟;嗯;这里的人他除了寥寥几人认识之外;其他人也就是个面熟了;不过他到是记得;这人好像姓郑。

赵石身边没有跟着亲兵卫士;这里也没什么危险之说;他一只手;能捏死这里所有的人;但他捏不死这里所有人所代表的势力;所以他不打算在这里大开杀戒。

不过他还带着一个南十八;所以南十八上前一步;大喝道:“大胆;大将军在此;何人敢于无礼。”

“老夫与你这狗贼拼了。”那人须发花白;嘶声吼叫着;真有几分威风在的;虽说意气用事;但也有刚烈秉直之人才有这样的胆子;说着已经跑了几步;向赵石扑了过来。

群臣sāo动;也群情激奋;文官们多是如此;有人带头;在大义号召之下;多会干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文人称之为风骨;武人呼之为不屈;也正是这样的人;能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为了心中大义;抛头颅洒热血;赵石可不想成为这些人的众矢之的;今rì到这里;要的是安抚众人之心;而不是要杀个血流成河;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赵石虽不畏惧;实不愿沾这些人的血而已。

一把将已经抽出腰间佩剑的南十八拽到一边;待那人扑到身前;轻轻一把;拎住了那人的脖子;那人还想踢打;赵石微微用力;他已翻起了白眼儿;就这么将那人定在大堂之上。

赵石笑眯眯的环视有些sāo动的群臣;拎着一个人走了两步;将那人又放回了原来的椅子上;那人身子都已经软了;放开手的时候;已经大声咳嗽了起来。

赵石还为他拍了拍背;似笑非笑的瞅着众人;笑道:“各位大人何必着急;要知道;我可是刚从大理寺牢狱中出来;脾气并不”

“今rì之事;有死而已;你这逆贼;欺君罔上;率兵入城;形同谋反;老夫与你势不。”

当然;赵石手底下这位气儿还没喘匀呢;定然不会是他说的了。

赵石回头;笑容不减;道:“今夜要死很多人;不多你一个;但今夜之事;赵石也是奉命而行;诸位大人可能还不知道;宫中曲氏谋乱;王氏一族为帮凶;此时皆已成擒;明rì便是滚滚人头落地;流的血已经够多;赵石是来跟诸位大人商议;该如何善后的;可不是来杀人的。”

有人怒喝;“胡说;王氏怎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事;定是你这逆贼强加嫁祸;可恨。”

不用问;这是与王氏交好的大臣了。

南十八这时插话回道:“证据已然确凿无疑;这里有曲氏传书河中;挑动河中叛乱书信一封;可做旁证;王氏与曲氏勾结;yù谋皇位;构陷于大将军;大将军临危受命;不得已才率兵入城平乱;今乱事已平;明rì见了陛下;便可分辨忠jiān顺逆。。。。。。”

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五十四章中书(二)

从你出生开始;选择便已经伴随而来;到你垂垂老矣;不能动弹;依旧要面临无数的选择;这就好像一种诅咒;无论你怎么甩也甩不脱。

有的人在这些选择面前迎难而上;有的人则在艰难的选择上面退避开来;想要避开这种某小面;但避开依旧是一种选择。

就像有的人会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有的人会低头俯首;选择委曲求全;而有的人自诩云淡风轻;不为权势所动;其实也是一种选择;他们选择的是退避;避开那些让人非生即死的选择。

世间之上;世间之人;就在这些选择面前过了无数岁月;依然有无数的选择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就像现在;在场的所有人;除了赵石和南十八两人外;都满心的愤怒;但无奈的是;他们选择的机会少的可怜;没有半点退避的余地留下;从今夜大将军赵石站在这里开始;选择就已经摆在了众人面前。

刚烈的人有;不畏生死的人也有。而且还不少;但那些大义凛然的话出口;在大堂上回响;却更像是在为所有人找个理由;一个低头的理由。

理由其实有很多。但看上去。听上去都不怎么够分量;但这样的理由多了;分量也就渐渐重了;趋生避死。趋利避害;乃人之天xìng;在大势面前;迎头堵上;被碾成齑粉的。毕竟是少数。

那些被圣人门人传诵的刚烈不屈之士;自古以来数一下;看上去不少;但对于泱泱华夏;亿万生民;以及滔滔岁月来说;又真的有那么多吗?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但很抱歉。作为一个民族的脊梁的永远是民族本身;多少人的意志汇聚在一起;便是民意;民意不可违;便是这么来的。

所谓真正的大势所趋。也正是民心所向;而今rì乱局;与民心没有半点干系;权力之争而已。充满了功利和yīn谋的朝堂争斗;谈不上任何民心。搀和不进任何民意。

而能拿出来的圣人之道;也只有一条忠君而已;圣人门下其实也正是因为忠君这一条上;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家国大道。

而在朝堂的权利争夺当中;这一条也就被当成了大义。

但实际上;这是很可笑的;皇帝也是人;有着生老病死;还亲身参与到这样的权利斗争当中来;这样的大义;看似不可动摇;但只要想一想;皇帝没了;再换一个就是了;何谈大义之说?

但可笑归可笑;圣人门下们就认这个;没办法。

不过话说回来了;在这样一个时候;唇枪舌剑;其实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南十八博闻强记;乃世间一等一的善辩之士;面对着纷涌而来的责难之声;一一回答反击;引经据典;并不落半点下风。

理由给的多了;竟然好像这场实实在在的兵变乱局;在他嘴里成了理所当然;成了大义所趋;不得不为之事;而有些人;竟然就这么信了;甚至有那么几个;还随声附和了起来;在赵石看来;场面渐渐变得有些诡异了。

其实并不奇怪;当南十八说出;明rì见了陛下;就有所分晓的时候;很多人的心就都放了下来;开始琢磨起了这场大变之后;朝堂政局又该如何;朝野上下;少不得震动非常;那么在这样一个时候;自己该如何选择。

一旦这么算计起来;什么忠君;什么大义就都被抛之于脑后了;家族的兴衰;妻儿老小的平安;会否危机自己的权势;又怎么在这场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火中取栗;纷扰而来的念头;也就占了上风。

甚至于;那位被赵石掐的翻了白眼的老大人;也支起了耳朵;瞪着眼睛;不再那么激动了。

赵石看着这些人;一个个瞧过去;许多人都避开了他的目光;甚至有那么两个;还示好的微笑了一下;赵石知道;之后朝局或有动荡;但必定不会太过让人难以控制了;带南十八过来;果然是个英明的决定。

对于那羞怒的人;他没有什么不耐和仇视;对于那些示好的;他也没多少鄙视和轻蔑;在这样一个时候;依旧敢愤怒并表达出来的;是可以让人钦佩的;而那些示好的;更用不着报之以轻蔑;贪生怕死;乃人之常情;赵石自忖;若自己易位而处;也还不得头疼怎么能生存下去?

说实话;他现在的心境真的不同了;越来越强大的自信;越来越坚定的意志;给他带来的是;身心上下内外所有的一种蜕变;与那个初到贵地的特种战士比起来;已经完全是两个人一般了的。

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没底;跟这携堂重臣他打的交道可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