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上品寒士 >

第161章

上品寒士-第161章

小说: 上品寒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凭虽然都很赏识他,但家庭利益至上,对于土断检籍之事,顾氏、张氏都是与陆始同气连枝共进退的,陆始又是土断司长吏,顾悯之与张凭自然以陆始马首是瞻,深夜请他来问话,未始没有代陆始来探听他口风之意,因为他背后是桓温,不然的话陆始根本就对他不屑一顾。
    顾悯之从顾恺之那里得知陈操之连夜追赶陆葳蕤只求见一面之事,但这时只字不提,免得陈操之尴尬,只问土断检籍之事。
    陈操之说了桓大司马对此次土断的决心,藏匿五户以上即要严惩家主。
    张凭冷笑道:“如此说,江左士族一网打尽矣,试问三吴哪个士族没有收容流民隐户的!”
    陈操之道:“是以桓公宽限至本月底,以便各大家族自行清理户籍,交出隐户。”
    顾悯之道:“操之与我侄恺之是挚友,我且直言,这大检籍对寒门庶族、对次等士族都影响不大,就算有个十户、二十户隐户,交出来便罢,在官府注籍,此后纳税服役而已,但对豪门大族,那隐户以百千计,我也不瞒操之,我顾氏庄园十余处,僮仆数万,隐户五居其一,这要是全交出来,实难承受。”
    张凭道:“顾兄所言极是,这大土断是要与我三吴大族争利啊,自北人渡江,求田问舍,我三吴士族利益已然受损,若此次大土断如此严厉,只怕事急生变。”

七、难题
    焦鼓三更,御史中汞顾悯步书房里犹自辩论不休,陈操之与顾悯之、张凭就唐戌土断之事各陈己见,顾悯之与张凭可算是三吴大族的温和派,虽然都代表各自家族的利益,但在态度上不会象陆始那般激烈,这二人是陈操之必须争取的,吴郡四姓、顾陆朱张,若能得到顾氏和张氏的配合、最起码是不反对,那么本次土断才能取得成效,然而要想顾悯之和张凭放弃家族的一部分既得利益,就必须在另一方面给予相应的补偿,而这个不是陈操之作得了主的,他必须与谢玄和那超商议,拟出对策,然后再由挂温定夺以顾悯之和张凭的资历和声望,本是不屑于向陈操之说这些的,他们可以直接与静超相谈、向狂温进言,或者干脆就如陆始所言,三吴大族联结一体对抗此次土断,顾、张二人之所以要与陈操之深夜长谈,刻是觉得陈操之是个人物,有见识、知进退,既与顾氏、张氏关系良好,又得狂温重用,顾悯之、张凭都不想与挂温对抗,所以把想法对陈换之说出来,由陈捧之转告,让陈操之居中调停处置,这样更委婉,也更符合门户利益陈操之道,“顾伯父、张伯父,我钱唐陈氏虽源出颖川,但迁居江左已历四世,亲南人更甚于北人,我自不会坐视南人利益受损,我明日与那侍郎和谢幼度商议,把三吴实情禀知狂公。”
    所谓的南方士族,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从北地迁徒而来的,吴郡四姓中只有顾氏是江东土著,其余三姓和会稽四姓,以及吴兴沈氏、宜兴周氏,这些家族都是东汉年间从中原迁至江东的,而现在划,分南人、北人,一般都是以永嘉为界,永嘉之前南迁的基本算是南人,之后南迁的刻J是南渡的北人,陈操之先祖自魏初南迁,今已一百多年,虽晚于吴郡、会稽八姓,但比永嘉南渡可就早得多了,钱唐陈氏自然要算南人,但在框温、谢安等人看来,源出颖川的钱唐陈氏又可以说是北人,所以说陈操之既是夹缝中求生存,利用得好又可以左右逢源一张凭听陈操之这样说,点头道,“当年永嘉南渡,若非我三吴士族识大体、顾大局,北人亦难在江左立足,于国于民有利之事,三吴士族一向欣见乐从,刻J只不忿有人利用土断检籍扬北抑南。”
    张凭告辞,顾悯之与陈换之一起送出大门,送罢张凭归来,顾悯之让陈操之陪他在庭院散步,说道,“操之知我先伯父君孝公故事否?太兴年间,水相王导遣八部从事下各郡访察,诸从事纷纷言各二千石官长得失,独先伯父君孝公一无所言,王承相问,卿何所闻?”先伯父君孝公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王玉相称善。
    顾君孝名顾和,有令名,陈操之明白顾悯之说顾和故事的用意,刻,是要他清净无为,莫要事事纠察,这样不会得罪人,顾悯之这样说乃是好意,入土断司不见得一项美差,陈操之现在资历浅,稍一不慎,容易遭人诟病弹劾。
    陈操之道,“多谢顾伯父提醒,操之铭记,说起掌故,操之记得当年余姚令山遐杳出会稽虞喜藏匿隐户三千,按律应弃市,但王禾相不追究虞喜、反而罢了山遐的官一”
    顾悯之微笑道,“操之是聪明人。”
    却听陈捧之话锋一转,说道,“但狂大司马不比王未相,王承相对世家大族优容宽厚,有时简直可以说是委曲求全,这与南渡初时的时政有关,王承相需要得到南北士族的拥护,一切以稳定王与马的政权为第一,但现在时局已变,北方待秦与慕容燕日益强大,我料不出二十年,北胡将南侵,框大司马亦有此忧,是以要进行土断检籍,增加赋税、扩充兵员,操之虽是南人,但对狂大司马此举是决心支持的,并非为了个人立功晋职,实为江东长治久安州,不然,胡马渡江,玉石俱焚矣!”
    顾悯之默然,半晌方道,“六之要助狂大司马厉行土断,我顾氏不会让你为难,要的是南北士族一视同仁。”
    次日一早,陈操之就去拜访那超,还未及说土断之事,那超就笑问,“子重,昨日见到陆氏女郎未?”
    陈操之心道,“这事又满城皆知了?”答道,“在曲阿匆匆见了一面。”
    那超道,“我与你说一事,你不必急于答复,陈操之道,“请嘉宾兄明言。”
    那超徐徐道,“南康公主对子重的才貌甚为赏识,得知你尚未婚配,有意把长女许配给你,拒公女年方十岁,五年后可与子重完婚,子重若为狂公佳娟,岂不是美事?”
    陈操之心道,“荒唐,让我与十岁的幼女定亲,太荒唐了!我可以辅佐框温,却不能把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完全与挂氏捆绑在一起,即便我未与葳蕤相恋,也不会娶挂氏女。”说道,“嘉宾兄是知道的,我与陆小娘子有三年之约。”
    那超微笑道,“所以说子重不必急于答复,三年后再答复不迟。”
    那超意思是说陈捧之三年内无法迎娶陆葳蕤,那时再与狂氏联姻,这样就不算负心,不至于德行上的瑕疵。
    陈操之道,“葳蕤之父曾问我若娶不到葳蕤又当如何?我应以终生不娶。”
    却超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重纯圣之人,为家族门户计,岂能终生不娶!”
    陈操之笑道,“此所谓破爸沉舟、志在必得也。”
    那超大笑,便不再提极氏女之事。
    陈操之便说起昨夜与顾悯之、张凭的谈话,静超听罢点头道,“土断检籍虽说在六州进行,但最重要的只有扬州,三吴大族的庄园尽在扬州,需要土断的流民亦集中于扬州的京口、晋陵一带,若扬州土断顺利,这次唐戌土断就能见成效,但必然触及三吴大族的利益,的确棘手。”
    在却超面前有些话可以直言,陈操之道,“江左豪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若不早为之州,久后必酿大乱。”
    却超点了点头,“子重今日去土断司,看看各郡上报的土断检籍文书,再看大陆尚书如何应对的,今日是八月初四,扬州各郡土断已经开始。”
    土断司设于台乱中书省与秘阁之间的堂舍内,陈操之到来时,贾弼之、刘尚值还有另几名土断司属吏已经先到,随即谢道愠、谢玄坤弟也到了。
    陆始在四名属吏的簇拥下来到土断司,谢玄、陈捧之等人一上前见礼」,朝堂之上,众目睽睽,陆始倒不会过于无礼,陈操之施祖」
    时,陆始勉强还了一揖,却是正眼也不瞧陈操之,只命众人仔细阅览各郡土断署呈递上来的文书,收集整理,有要事向他禀报,吩咐毕,陆始便回他的五兵尚书部。
    谢道愠、贾弼之、刘尚值等人即开始拆阅文书,提点摘要,记录在册,谢玄与陈祥之作为土断司的右监和左监,本不需要做这些烦琐的事,只看摘要便可,但谢玄看到阿姊谢道韬案头文髅堆积,便去一起整理,陈捧之也与贾弼之、刘尚值一道梳理二贾弼之是最早疑心祝英台是谢道辊的人,现在看到这个祝英台竟与陈捧之同堂为吏了,心中诧异至极,贾弼之曾向静超说起过此事,对祝英台为官表示忧虑,都超请他慎言旁观便是。
    这日上午,谢玄、陈操之等人梳理的丹阳、东阳和吴兴三郡十八县的文书,发现有十六县是反映当地大族强横、地方官吏无力杳检隐户。
    庚戌制令曾规定各郡县长吏对本郡县有违禁之户却无力处置的应向土断司汇报,这样,长吏可以免责,而现在,三吴的这十六县行文汇报各县的检籍了,几乎什么都没做,就说是无力搜检当地大族,把责任全部推到土断司这里来了!
    谢玄冷笑道“这可真是不约而同、众口一词啊,这十六县无法进行正常土断检籍,看土断司有何办法?看我们土断司能不能一县一县、一户一户去搜检!”
    陈操之问贾弼之,“贾令史可知这十六县县令、县长姓名和郡望?”
    贾弼之精于谱谍之学,对各郡大族曾任何官、现任何官了如指掌,当即一一道出这十六县长吏的姓名和郡望,果然不出陈祥之所料,这些长吏大都出身于三吴士族,这就是陆始的手段,他联结吴地士族来给土断设置障碍了。
    谢道愠望着陈操之微微而笑,她与陈操之早在去姑孰的路上刻设想过土断时的各种可能的阻碍,也想到过各郡县长吏可能会不配合,对此,二人拟出了对策,都向狂温建议过,狂温让陈操之便宜行事,朝中自有却超会大力支持。

八、冰心和世故
    谢玄、贾弼之将各郡县懈怠土断之事向陆始禀报,陈**之因为陆始不愿见他,他也就没去,自与谢道韫、刘尚值在廊庑前叙话。
    刘尚值道:“子重前年在钱唐就曾对我父说,尽早交出隐户为好,我刘家堡一共十三户隐户,那次一并在县上注了黄籍,现在是清清白白,不畏检籍,以前每逢检籍还要向县上的丞尉低声下气送钱帛——”
    陈**之微笑道:“那是因为现任的冯县令清廉,不然的话,管你刘家堡有没有隐户,你不进献钱帛,没有隐户也要给你揪出隐户来。”
    刘尚值笑道:“子重,达人也,我有时觉得子重冰心玲珑无渣滓,有时觉得子重世故练达甚狡猾,哈哈,英台兄可有这种感觉?”
    谢道韫眸光在陈**之脸,含笑道:“冰心玲珑无渣滓,世故练达甚狡猾,这好比冰炭不相容,能说是同一个人吗?”
    刘尚值在陈**之面前谑笑惯了的,说道:“嗯,是说两个人,冰心玲珑陆氏女,世故练达陈子重。”
    陈**之微笑不语,不料刘尚值又加上一句:“还有清谈择婿谢道韫。”
    谢道韫“嘿”的一声,转头望着天上流云。
    刘尚值继续说道:“英台兄非谢道韫不娶,那谢才女似也已属意英台兄,不然的话何以乌衣巷谢府不再为谢道韫举行择婿雅集了!”
    谢道韫纵然淡定,此时也难免尴尬,含糊道:“难哉,虽是远亲,但门第悬殊——”
    刘尚值道:“英台兄也要如子重一般努力追求,子重为见陆小娘子一面,快马追出两百里,此事士庶哄传,都赞江左卫玠情真意切,日后子重娶陆花痴,英台兄娶谢道韫,真是绝好的姻缘。”
    刘尚值为好友婚姻着想,越说越起劲,还好谢玄、贾弼之从五兵尚书部回来了,刘尚值自不好在谢玄面前言论其姊,便即住口,一边的谢道韫如释重负。
    陈**之问陆始对郡县怠慢土断一事有何说法?谢玄道:“陆尚书说要督促各州检籍署厉行土断,不得推托拖延。”
    陈**之道:“幼度,我二人先去见郗侍郎吧。”
    午时已近,谢道韫、刘尚值等土断司属吏出台城各回寓所,陈**之和谢玄这土断司左右二监去相邻的中书省见郗超,说了以上诸事,郗超冷笑道:“文书往返,四十日之限很快就过去了,这三郡十六县不进行土断检籍,其他郡县自然也会观望懈怠,到时看土断司如何处置!”问谢玄、陈**之道:“幼度、子重,你二人以为该如何应对?”
    谢玄道:“对这十六县长吏应严加训斥,督促其尽快进行土断、大阅户人。”
    陈**之道:“幼度所言极是,此事应禀知会稽王,请尚书台拟诏,行文各郡县,让那些自承无力推行土断的县令、县递交辞呈,虚位让贤,让有才干者接任,正符合本次并官省职、删减官吏之举。”
    三吴各富庶大县的长吏俱被世家大族把持,哪个肯轻易让贤!
    郗超道:“如此,若引起三吴大族群起非议又该如何应对?”
    回复
    俗人
    位粉丝
    楼
    谢玄道:“大兴年间王丞相修改的荫衣食客制必须再次修订,当时规定官居一品的占佃客四十户,九品者占五户,而今南北世家大族拥有的合法的荫户和非法的荫户以百千户计,与其执法不严,不如放宽限令,允许官居一品者占荫户八十户、九品者占十户,其先辈享有的荫户可承袭,如此则可安抚世家大族。”
    郗超略一沉吟,点头道:“此议可行,真要把三吴大族的所有隐户都搜刮出来是不可能的,不慎重还会引起**乱,只要能搜检出一半隐户就算是成功。”
    郗超当即领着谢玄、陈**之去尚书台见尚书令王述和尚书仆射王彪之,会稽王司马昱与侍中高崧正从宫中出来,一起听郗超禀报,司马昱、王述、王彪之、高崧都认为修改阴衣食客制可行,但对行文要求那些自承无力推行土断的县令、县长劝退一事颇有异议,郗超力争,表明这就是桓大司马的意思,不如此则无法顺利土断,而且这也只是虚张声势,因为没有哪个人会辞官不做,那些富庶大县不知有多少人觊觎,岂肯轻易让出!
    议至傍晚申时,终于议定,明日将修改的荫衣食客制和劝退令以六百里加急传递荆、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