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建隋大业 >

第156章

建隋大业-第156章

小说: 建隋大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方草原苦寒,突厥人虽然兵强马壮,但生活却过得甚是凄苦,而逐水而居的日子也远不如中原依城而生的生活安然惬意。尤其中原的繁华奢侈更是羡煞了突厥蛮族,多少年来突厥都想饮马黄河,但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高思好能够荣登南安王之位,得到朔边百姓的爱慕敬重,正是因为他舍生忘死,牢牢地坚守阵地,不叫胡人南下。
  如今,王尚之却告诉他要想活命便开关引敌,这种做法无疑颠覆了高思好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信念。一旦他如此做了,势必会背上千古的骂名。
  “大丞相,高氏皇族本就是六镇子弟,乃是鲜卑话的汉族,实际上却是与胡人无疑。更何况,这天下本是东魏的,却被高氏所篡夺,他们那等乱臣贼子做得皇帝,您为什么就不能?所谓成王败寇,如是而已!”王尚之见高思好脸上阴晴不定,再次沉声劝谏。
  “大丞相,属下附议!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们只是借用突厥兵马而已,并不是将大好河山拱手送人!”王行思低声说道:“突厥虽然兵强马健,但却毫无组织纪律可言,在草原上他们或可逞凶,但到了中原腹地,他们不过是乌合之众,犹若土鸡瓦狗一般不足为惧。您可邀请他钵可汗引军南下,让其与高纬相斗,我等自可坐收渔利!”
  “大丞相,高延宗马上就要发起总攻了,您再不走就没有时间了!”王尚之看着越来越近的朝廷大军,心中愈发焦躁起来。
  “众亲卫听令,快护送大丞相从北门突围,不得有误!”王行思看着附近两千名严阵以待的兵士喝道。
  这两千军士乃是高思好的亲卫,追随他征战十数载,实力强劲,更是忠心耿耿。虽然王行思无法命令他们,但此时事关高思好生死,他们却顾不得许多。
  在亲卫队长的带领下,众军士答一声“是”便立即围将上来,拱手说一声“得罪了,将军”便要将高思好架下去。
  “呔!”高思好怒目圆睁,口中暴喝一声,厉斥道:“王行思,你要做什么,难道想要造反吗?走与不走,本王自有定夺,怎容得尔等指手画脚?”
  众军士闻言立即止住脚步,纷纷拜倒在地哀求道:“将军,大势已去,您还是早做打算!我等一定誓死掩护您出城去,今后我们定可东山再起!将军——”
  高思好用力咬了咬牙,狠狠瞪视了王行思和王尚之一眼,然后猛然挺直身子,双目微微眯起,冷酷地看着城下旌旗招展的朝廷大军,沉声说道:“本王纵横与突厥满足征战十数载,身上创伤四十余处,何曾向突厥人屈服过?而今,虽然情势恶劣,本王也可能命丧此地,然我又如何能向满足屈膝,你叫天下人如何看我,你叫这朔边数十万百姓如何看我?”
  王行思和王尚之虽然脸有愧色,但却还想再劝,但还未开口就被高思好打断。
  “我意已决,尔等毋须再劝!只有战死的高思好,没有投敌的南安王!”高思好最后一句乃是冲天吼出,声音虽然甚是雄壮,但却也无法掩饰其中的悲凉。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决一死战,誓不投降!”众亲卫闻言,脸上顿时散发出奇异的光芒,眼神变得愈发灼热,一个个挥舞着兵器仰天呐喊着,滚滚的声Lang似乎穿透了浓浓的乌云,直上九霄,广安郡城原本低落的士气竟在这吼声中逐渐回升着。
  城下,接近的大军听见城头上的呐喊声突然停下了脚步,一个将军模样的人打马越众而出。
  此人身形甚是肥胖,宽大的铠甲被他撑得满满当当,沉重的身子将那一匹上好的高头大马压弯了腰。他白面无需,显然生活极其富足,那脸上的赘肉更是将本就不大的眼睛挤得愈发狭小。这人就是安德王高延宗,定州刺史。
  此时,高延宗一脸阴沉,比之阴霾的天空有过之无不及。想他本来在定州做着土皇帝,过着一手遮天奢侈自在的日子,却不想被奸人恶语重伤,不仅长子被迫囚禁在邺城,就连项上人头都险些不保。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高思好,这个外姓的卑鄙小子,自己叛乱也还罢了,竟然害得自己也不安生。
  如今,广安郡即将破碎,自己终于可以出上一口恶气。就在高延宗心中思量如何处置高思好这乱臣贼子时,城头上却突然爆发出惊天的呐喊声,高思好部本来低落的士气居然有所回升,这可不是好兆头。
  “叛贼高思好!”高延宗拔出腰间的佩剑直指广安郡帅旗,大声喝道。
  “本王在此,高胖子你有何话说?”高思好居高临下地看着高延宗说道。
  “呔,你这匹夫!”高延宗大怒,他自知肥胖,但却不愿意他人言明,“本王二十万大军在此,你还要负隅顽抗吗?”
  高思好不屑地冷哼一声,然后冷冷地说道:“高胖子,我高思好顶天立地,岂是你这种不学无术的无胆之辈?你若要有本事便只管放马过来,且看是你高胖子的膘厚还是本王的刀快!”
  “哇呀呀呀!你这鄙贱皮肤,气煞我也!众将士听令,全线进攻,给我踏平广安城,活捉高思好者赏金万两!杀——”
  “杀——”
  众士卒闻言,顿时喜上眉梢,一个个眼中闪烁着贪婪兴奋的神色,口中大声呐喊着,挥舞着兵刃便向广安城扑去。一时间喊声如雷,杀气冲天,几乎让遮天蔽日的乌云都退避三舍。
  虽然高延宗算不得此次讨逆大军的首领,但他毕竟地位尊崇无人能及,尤其是他本身脾气极其暴躁,麾下兵精粮足,刘桃枝等人也不得不让他三分。
  在这公元574年六月二十四日的早晨,北齐讨逆大军发动了对朔州广安郡最后的进攻。
  虽然高思好率军舍生忘死,奋起抵抗,但兵力悬殊下,经过一个时辰的惨烈厮杀,本就残破不堪的广安郡终于破碎,高延宗部攀上城墙,疯狂地绞杀着高思好余孽。
  高思好终于没有逃脱历史的命运,与王行思战死城头,王尚之则被刘桃枝俘获。城中三万余士卒,除了高思好的两千亲卫全部战死,其他大多数都被俘获。
  当高延宗登上广安郡城的那一刹那,天空中一声巨雷过后,豆大的雨滴落下,眨眼间便下起了瓢泼大雨。雨水在地面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冲刷着城上城下的斑驳血迹,冲刷着天地中的怨气,也似是在为英雄送别。
  高思好是英雄还是狗熊,谁又说得准呢?
  ======================================================================好吧,明天五章!
  


第三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二百五十三章 碎骨刀

  公元574年六月二十四日,以高思好为首的,轰轰烈烈的叛乱,终于在高延宗等朝廷讨逆大军的镇压围剿下平息下来。南安王高思好与王行思战死,王尚之则被高延宗俘获。
  高思好兵败的消息传至邺城,高纬与三贵精神大振。是夜,皇宫中灯火通明,高纬大宴宾客,那喧嚣丝竹管乐,达官显贵的欢声笑语在寂寥的邺城上空响彻不绝。比起高纬等人的欣喜,邺城的百姓却感觉到一阵莫名的悲哀与恐慌。
  如今高思好身败名裂,起事失败,这让蠢蠢欲动的北齐百姓再一次跌入黑暗之中。也许他们将永远生活在以高纬为首的政权的无尽压迫下,永远没有出头的希望,他们不知道。
  当高思好的尸体以及一干叛军首脑及家小被押送至邺城时,刚刚成年的高纬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那如同魔鬼一般的手段。
  高思好先是被曝尸七日,而后被剥皮焚骨,最后余集市上烹煮之。而高思好的妻子李氏,同样没有善终,竟被高纬活活烧死。其他参与叛乱者及家眷也大多为高纬以残酷的手段斩杀,人数约莫三四万人。
  高纬如此残忍冷酷的做法,让天地震颤,北齐的百姓更是惊骇欲绝,人人自危,虽然短时间内战战兢兢不敢再做出任何逾越的举动,但心中对于高纬的憎恨却愈发强烈。
  此前,曾有人向朝廷禀报说南安王图谋造反,但却被韩长鸾驳回,并上书高纬说:“该民竟敢诬告权贵长官,若不把他诛杀,实不能止息歪风邪气。”于是那检举之人便因此获罪,被高纬斩杀。
  有句话说的好,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韩长鸾的一张嘴。昌黎王之所以帮助高思好,实是因为他与高思好乃是儿女亲家。高思好兵败身死后,那检举者弟弟希望得到朝廷的追赠,但却被韩长鸾驳回。
  高延宗在平定高思好叛乱的战事中表现得可圈可点,高纬对他的警戒也放松了些。战后,安德王高延宗被任命为并州刺史,而原并州刺史,南阳王高绰则被任命为定州刺史。至于高延宗的长子,却被高纬留下,继续做客邺城。
  就在北齐北方的叛乱刚刚平定下来时,老邻居北周却也来凑热闹。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卫王宇文直在京师长安发动政变,猛攻皇城。
  卫王宇文直,本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亲弟弟,地位甚是尊崇。
  起初,北周并无东宫(太子*宫),宇文邕便选择了宇文直的府邸作为东宫,命他自行选择府邸。宇文直看遍了所有的地方,却没有满意的地方,最后选择了荒废的陟屺寺作为府宅。
  齐王宇文宪曾问宇文直说:“您儿女众多,何不选择一个宽广些的宅子?”宇文直答曰:“我自己尚且不被包容,还谈什么子孙?”
  有一次,宇文直随宇文邕狩猎,却不小心走错了行列,当场便挨了宇文邕的鞭子,在百官面前大失颜面。自此,宇文直对宇文邕愈发怀恨在心。
  年前,北周太后叱奴女士病故。宇文邕守孝,每日只吃二十两米饭,生活甚是朴素艰苦。宇文直同为叱奴之子,皇帝都如此,尽管心中不愿,他也不得不过起清苦的生活。
  宇文直虽然地位尊崇,但手上的权利却远不如齐王宇文宪大,他更没有受到如宇文宪一般的重视。宇文直对宇文宪自然是羡慕嫉妒恨,心中十分不平衡。
  叱奴虽为太后,但却不是宇文宪的亲生母亲,所以在丧事期间,宇文宪依旧喝酒吃肉,并没有太过顾及。这一幕落在宇文直的眼中更让他愤恨不平,于是他便将此事上告宇文邕,希望宇文邕处置宇文宪。
  哪曾想,宇文邕闻言后却声严色厉地说:“我与齐王本不是一母同胞,不都是嫡子。齐王只是因为叱奴太后是我的母亲之故,便也赤*裸手臂,批麻戴孝,你应该感激他才是,如何能评说他的不是!你,可是太后的亲儿子,受到过多少特别的关心!你应该勉励自己,如何能评论他人!”
  白白挨了一通训斥,宇文直对于这个哥哥更是恼恨非常。六月初,北周武帝前往云阳宫(陕西省泾阳县)考察监督边境备战的情况,长安顿时空虚起来。宇文直深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经过近二十天的积极准备,终于在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发动政变,猛攻皇城。
  宇文邕走前,嘱咐太子宇文贇监察国政,由薛公爵长孙览和太子*宫右宫正尉迟运,兼任司武辅佐宇文贇处理国事。
  宇文直突然发动政变,不学无术的宇文贇顿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长孙览更是当场逃遁,直往云阳宫而去。尉迟运当机立断,率领宫中禁军与宇文直叛军争斗起来。
  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南青州却是天朗气清,丝毫没有受到广安郡城与长安城战事的影响。
  而在这天午后,一个中型的商队迎着晚霞进入了南青州城。
  这商队近百人,为首的是个十六七的少年。这少年身形不甚高,但却颇为壮实,面容敦厚普通,双目平和而睿智,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让人亲近。再加上他身上那一袭一沉不染的白衫,倒也让他看上去有些潇洒出众的气息。
  这商队中,除了三十名气势沉稳,身着紧身胡服的壮硕青年汉子,其他的竟然都是些年纪在不大的孩子,八岁到十五六岁都有。这些孩子身上统一穿着白衣,脸上满是朝气蓬勃的笑容,好奇地打量着南青州城。
  “找大哥,这就是南青州城吗?我感觉比起我们盱眙城来差得远了,你看街道上都没有多少人哩!”在为首少年身边,一个八*九岁的小童歪着脑袋,看着有些寂寥的大道说道。
  “小鬼头,如今的盱眙城早已是天翻地覆,这天下间能够比拟的城池又有几何?如今有公子在这里,相信用不了多少时日,这南青州也会变得繁华昌盛起来的!”少年轻笑中解释道,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是啊,有魁首和王爷的地方,百姓就没有危险,可以安居乐业哩!”小童一脸笃定地歪着小脑袋说了一句,然后扯着少年的衣裳问道:“赵大哥,魁首在哪里啊,我们快些去找他吧,余斌已经好久没见过他了!”
  “急不得,我们得现在客栈里住下,等待公子的安排!”少年摸了摸小童余斌的头发笑着说道。
  “这样啊,那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魁首呢?”余斌嘟了嘟嘴巴,有些失望地说道。
  少年正要说话,耳边却突然传来一声惊呼:“干什么的,没长眼睛啊!”
  少年止步转身看去,就见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正拦在己方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身前。这汉子身高足有八尺,虎背熊腰,浓眉大眼,一脸络腮胡子,裸露在外的手臂上肌肉虬结有力,古铜色的肌肤泛着油亮的光泽。在这大汉腰间,还悬着一口钢刀,刀脊厚约二指,刀锋闪着寒光,让这汉子浑身都散发着剽悍狂野的气息。
  而那身形瘦弱,一脸儒雅的少年则微低着头,脸上有些羞愧之色,口中嗫喏道:“对不起,对不起!”
  “小娃娃,走路不长眼,弄脏了大爷的新衣服,对不起就算完了吗?”那大汉怒目圆睁,猛然一拍腰间钢刀,“当啷啷”一阵响,甚是威风。
  那少年被吓得向后退了一步,头也不抬,只知道局促地说道:“对不起!”
  商队为首的赵姓少年眉头一皱,看着那脸色通红,醉眼朦胧的大汉,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
  眼见己方人受了欺负,赵姓少年连忙大步来到近前,将少年扯到身后,直面大汉,抱拳道:“这位壮士,在下赵构,这厢有礼了!”
  “赵构是谁?没听说过!”那大汉瞟了赵姓少年一眼,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