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警戒 >

第51章

红色警戒-第51章

小说: 红色警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自由世界的利益而进兵朝鲜,中国人再次被迫出兵朝鲜,双方血战近三年,尽管谁也没有取得全胜,但美国人总算明白他们自己并非所向无敌。
    “朱丽安娜,你说他们会不会指责我们对朝鲜的战争?”坎贝尔突然问道。
    朱丽安娜思考了一下,回答说:“我们总把中国人看得过于简单。”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坎贝尔不解地问。
    “鲍尔斯,我以接触过的那些中国官员并不像我们报纸和电视里说的那样死板。”朱丽安娜认真地说。
    坎贝尔听后又看了看窗外,接着说:“我跟你说个私人的想法,难道因为朝鲜战争的原因,艾森豪威尔总统才没有在进攻苏联后进攻中国?”
    朱丽安娜却淡淡地说:“据说总统也很想知道原因。”
    第一次红色战争中有一个令世人最为关注的大迷题,就是在1955年美国其及北约盟军利用超时空传送仪成功地攻陷了苏联后,却并没有乘胜追击去进攻当时另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其实这个问题连现任的美国政府也不清楚当中的原因。
    “幸好没有进攻中国,不然估计我们今天就无法成行了。”坎贝尔有些庆幸地说。
    “也许吧。”朱丽安娜依旧淡淡地说,她现在对探讨那些不着边际的谜题没什么兴趣。“中国政府很可能会首先指责我们在台湾的政策。”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主动。在会谈的开始我计划将主动提出总统的对华新政策,力争给中国人一个满意的结果。”坎贝尔点点头说道,“台湾这颗棋子是该放弃的时候了。”
    “你有没有一个预期的谈判结果。”
    “最好的情况是能跟中国人达成一个协议,至少应该能达成一个谅解备忘录。总之,一定要打破美中关系目前的僵局,让俄国人看到中国向我们靠拢,从而牵制住他们在远东的力量。”坎贝尔虽然计划充分,但口气却不是很足。
    飞机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飞临北京。坎贝尔大吃一惊,他看到了一个超级大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纵横发达的交通,历历在目。看来自己以往有关于中国贫穷落后的印象全部过时了,美国过去的对手已经不与往日同语了。
    当飞机平稳地降落,舱门打开后,坎贝尔不禁吓了一大跳。红地毯、军乐队、鲜花与记者,还有并列飘扬的星条旗与五星红旗,让纵横西方世界的国务卿先生差点被吓住。
    “不是说好是秘密访问吗?”坎贝尔有些不适应。
    “我说过不要把他们看得太简单。”朱丽安娜倒是很高兴。中国人将原本的秘密访问上升到了正式访问,“看来,他们高调接待我们是要做给世界看了,特别是俄国人。”朱丽安娜肯定地说,“我们就大方地接受吧。”
    坎贝尔会心地点点头,其实不接受又如何。
    中国政府派出了分管欧美事务的外交部李副部长接机。
    当坎贝尔率领朱丽安娜一干人等走下舷梯的一半时,迎接的中国官员一齐鼓掌,同时军乐队奏响迎宾曲。令坎贝尔感到无比得意的是,对方居然还放十九响个人礼炮。坎贝尔走下舷梯,微笑着主动伸出右手迎向了李副部长。
    两只不同肤色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一起。这是中美两国外交官正式场合上的第一次握手。在场的云集的中外记者争先恐后地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随后坎贝尔接受了中国儿童的献花,并与副部长相互介绍了随行人员。在完成了相应的外交礼仪之后,王副部长致欢迎辞:“尊敬的国务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我在这里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朋友。虽然我们曾经有过不愉快的过去,甚至于兵戎相见。但我们相信,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为了世界和平的大局,我们能够摒弃偏见,共同谋求友谊与和平的新篇章。”
    接要求坎贝尔做一次简短演讲。虽然没有准备,颇为匆促,但鲍尔斯?坎贝尔还是迅速地出口成章:“尊敬的副部长先生,亲爱的中国朋友们,女士们和先生们,我代表美国总统和美国政府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了总统和美国政府对中国的问候。在此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朋友们的热情接待。我相信,方才与李先生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宣告了美中两国误解与不愉快的过去的结束。中国政府和民众正在为建设他们美好的国家而奋斗,美国政府和民众也正为保卫家园而奋斗。目前我们正遭受历史上最大的挫折,我们将以最诚恳的态度来谋求我们的中国朋友的帮助。”
    听到国务卿坦言谋求帮助时,李副部长脸上的微笑更显满足与得意,他心中不禁暗叹,看来中央真是料事如神。
    之后,坎贝尔一行人乘坐国宾车进驻到了北京民族饭店。令国务卿连连吃惊的不仅是中国高调迎接他,还有北京接头那繁忙的交通和似曾相识的大都市面貎。
    “看来,我们真的大大低估了中国人。”坎贝尔不禁叹息道,“也许他们已经赶上我们了。”
    “鲍尔斯,现在不感叹的时候了。”坐在旁边的朱丽安娜马上提醒他,她已经看出了坎贝尔脸上的一丝隐忧。还好李副部长没有按国际惯例同乘一辆车,不然坎贝尔这句话肯定会引起中国人的不满与戒心。
    之后稍做休息,坎贝尔便前往外交部会见中国乔外长。尽管中外记者已经云集门外,但双方还是举行了闭门会议。
    远在万里之外的莫斯科,凌晨的黑暗正笼罩着秋风吹袭下的克里姆林宫,只有装饰在斯巴达克塔、尼古拉塔等塔楼顶上的红宝石五角星在发出闪闪红光。苏联外长里夫?波罗莫耶维奇?杰里科斯基正焦急地等待在叶卡捷琳娜大厅里。来自远东的突发情况让他不得不星夜赶来打搅总理同志的美梦。
    很快,装饰华丽的大门被警卫推开,罗曼诺夫身着戎装,大步走进来。虽然被叫醒,从卧室匆匆赶过来,但他还是穿好了复杂华丽的军装,他必须让部下和苏联人民看到他一贯的戎装在身,精神焕发,意志坚定。
    杰里科斯基急忙站起来,顾不上问候就直接报告:“罗曼诺夫同志,美国国务卿坎贝尔到访中国。”
    罗曼诺夫却镇定地伸手示意他的外长坐下,“里夫,请坐下。这不能算什么新闻。”他轻松地说道,然后重重地坐到臃肿的皮制沙发上。早在巴基斯坦人为中美两国搭桥引线的时候,克格伯就已经探知坎贝尔的中国之行。
    “中国人高调迎接了坎贝尔。”里夫坐下说,“我认为他们这么做是明显向我们释放不友好的信息。”
    “原来不是说好是秘密访问吗?”
    “中国人单方面改变了访问计划,现在是正式访问。他们现在正在举行闭门会议,估计很快就会发表声明。”
    就在这时,大门再次被推开,索菲娅?彼德洛夫娜?格林卡娅带着机密文件包走进来大声报告:“报告总理同志,中国西北最新军事动向。”然后打开文件包,取出一份厚厚的材料递给罗曼诺夫,“我们的情报员报告,在兰州河口的黄河大桥上,每隔十分钟就有一趟军列通过,开往乌鲁木齐方向。”
    “他们在整个边境上已经集结了百万军队,现在还在增兵,难道想跟美国人结盟不成?”罗曼诺夫翻开文件闷闷地说,“里夫,八点以后你照会中国驻我国大使,请他说明美国国务卿访华与向边境增兵的问题。”
    “好的,罗曼诺夫同志。”
    “我们的态度要强硬一些。”罗曼诺夫被充道。
    “我明白。”
    “索菲娅,一定要搞清楚中国人的真实企图。”
    第三章 圣战 第三十五节 致波丽娜的信
     更新时间:2008…12…28 14:34:17 本章字数:2811
    东半球,美、苏两国正在对中国的外交上进行看不见硝烟的争夺、博弈,西半球,两国的军人则持续着浴血拼杀。
    客观地讲,只要布隆伯格上将动作迅速,完全能逃离特里利瑟尔上将的南击北围。当然,美军始终处于战略乃至战役上的被动。维拉迪米尔大将其实可以从更宽广的范围发动这场围歼战役,倘若动员红军战线右翼的田纳西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等全部力量集中攻击纳什维尔方向,完全有可能包抄美加盟军三个集团军的大后方,同时攻陷更多的美国土地,并为与东北部的战区连成一片创造极有利的条件。但是维拉迪米尔或许没有看到这种有利的大局面,也不一定有能力吃下连绵数个州这么大一块蛋糕。他的“老虎钳”作战的终极目的不过是夺回失去的伯明翰等三个大城市,恢复八月初的战线。实际上,维拉迪米尔大将还是停留在战争一开始时那种东进战略,当科西金元帅制定了“双头鹰”计划就已经抛弃了主攻美国东部的初衷,但大将似乎还要固守成规。如果从“双头鹰”已经取得的成果来看,红军继续北进无疑将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克芝加哥,从而成功地将美国沿着密西西比河劈开,届时维拉迪米尔再挥军东进,戈尔什科夫则从纽约与华盛顿等地向西杀出,虽布隆伯格在阿拉巴马取得不小的胜利,但军灭国亡也难以避免。只可惜历史的良机就这样被维拉迪米尔大将错过了。也许他根本就没想到这么精明的一步。更有可能的是他顾及面子的问题,死要夺回阿拉巴马和佐治亚。虽说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惨败更直接的责任在于科西金派的彼得洛夫上将身上,但作为北美战区司令员的维拉迪米尔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丢城弃地的责任。这无疑会成为政治对手的有力把柄,所以现在他不惜投入新锐的田纳西方面军和最优秀的指挥官来夺回失去的土地,挽回他过去的失责。
    当前,特里利瑟尔上将正承受着维拉迪米尔大将夺回伯明翰等地的直接责任。特里利瑟尔心里很清楚相较于布隆伯格的三个集团军,他的田纳西方面军稍占了些数量上的优势。而且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对手的主力正在收缩,因此他判定美加盟军肯定不敢恋战。当然了,在格林维尔和莫尔顿的激烈反抗无疑是一种阻击拖延,因为在更为重要的塔斯卡卢萨等正面地区,红军并没有碰到激烈的抵抗。美国人轻易地放弃阵地,留下空空的塔斯卡卢萨让给了苏军。在分析了这些情况后,特里利瑟尔决定改变原定夺取伯明翰的计划,在左翼北线快速攻击德卡多,而不是原定的南下库尔曼,如果顺利的话则越过田纳西河攻击亨茨维尔(Huntsville),并沿着田纳西河北岸一路向东突击,直至查塔努加(Chattanooga)从面断截布隆伯格集群的后路。但维拉迪米尔没有完全同意他的方案,他批准出击德卡多,但要求得手之后沿南岸向东挺进。维拉迪米尔不敢无视纳什纳尔附近的加拿大第4集团军,一旦它南下,田纳西方面军可就等于腹背受敌。于是,特里利瑟尔一面命令第201摩步师北击德卡多,一面命令第10近卫坦克师向东南库尔曼方向发起佯攻,以牵制美军掩护201摩步师。
    卢申科夫斯基领受命令时,第10近卫坦克师已经如同他们的师长梅尔库罗夫一样成了重伤员。现在能投入战斗的坦克只剩下七十三辆,装甲步兵也损失惨重。且不说数量上的问题,从凌晨持续到上午的高强度战斗早就把机器和人都折磨得十分疲惫。但卢申科夫斯基还是坚定地下达了准备出击的命令。全师上下在被充了弹药与油料后,将于九月七日中午十二点半向库尔曼发动进攻。
    师部已经前移到了莫尔顿,在一切布置妥当后,卢申科夫斯基就返回师部,他要抓紧时间休息一下。进攻一开始,他必须率部冲锋。虽然没有梅尔库罗夫的过人勇猛与**,但对于战斗,自己向来都是无所畏惧的。卢申科夫斯基疲倦地躺到行军床上,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就从胸袋里掏出了一张相片,上面是一个位漂亮的乌克兰姑娘,那是他结婚不到半年的妻子波丽娜?安德烈耶夫娜?卢申科夫斯卡娅。虽然肩上扛着令人眩目的将星,但卢申科夫斯基其实只有三十一岁,与梅尔库罗夫一样都属于少壮的将军。说罗曼诺夫继承了斯大林的衣钵并不无道理,至少在提拔年轻军官这一方面上,尽管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大大的不同,但都丝毫没有吝惜。像科西金才四十岁便穿上了华丽的苏联元帅服,至于将官,诸如卢申科夫斯基、梅尔库罗夫和列别金之类三十岁上下的师长占了红军的八成以上,而更下面的像伊戈尔、费德林这些二十几岁便官至校官的更是多不胜数。这样有很多好处,年轻的军官造就了红军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但也会带来不少弊端,其中之一便是大多数人都是未婚。而卢申科夫斯基则是当中最为幸福的一位。
    他和妻子刚度过了蜜月便被派到了墨西哥,从此以后挥军北上,驰骋美利坚,与妻子便远隔重洋。这时卢申科夫斯基才想起好久没有给妻子写信了。于是看了看表,还有时间,便起身动拿出笔纸,给远在扎波罗热的妻子军信。
    “亲爱的波丽卡(波丽娜的昵称):
    再一次出击前我才想起许久没给你写信了。请您原谅,我的夫人,这段时间我们的攻势如潮,你是知道的,身为近卫军的我们必须光荣地冲锋在最前线。上次你的来信说我母亲天天到教堂祈祷,你则天天下班后到邮局打听我的来信。请你和妈妈放心,我会一切平安的。
    尽管我向你保证我会平安无事,但我还是不得不告诉你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我们的好朋友瓦列里?梅尔库罗夫在最近的战斗中不幸地受了重伤。瓦列里喜欢冲锋在前,这是他的一贯风格。很多人都称他为猛将,他自己也津津乐道其中。但我一直为他担心,终于不幸出现了。可我现在心里也很矛盾,近卫军的指战员已经习惯于他们的指挥员身先士卒——这是伟大的优良传统也是胜利至关因素——下一场战斗,身为指挥员的我必须义不容辞地冲锋在前,可我的脑海里一直晃着瓦列里伤残的身影。
    你瞧,我说到哪去了?我至爱的波丽卡,你的丈夫应该是个英雄,是个勇敢的指挥员。”
    就在这时,参谋长安东尼?帕维罗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