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116章

乱世栋梁-第116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和大鲶彭一起,与各地商贾讨价还价,谈妥的买卖,如今交了货,哎哟,钱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杜姨的镜子,我也联系好了买家,好几个有名的东主,已经下了订单,我看,杜姨的镜店要忙到明年了。”

    “我在寻阳、湓城这几个月,喝的酒比过去喝过的酒加起来都多,哎哟”

    黄大车见儿子左一个“妹夫”,右一个“李郎”,说得兴高采烈,问:“那你除了喝酒、应酬,都没干正事?”

    “有,有,孩儿又不是只会喝酒。”黄挠挠头,看看左右,确定房间里再无他人,压低声音说:“我觉着,这时局怕是不妙。”

    “然后呢?”黄大车拿起茶杯喝茶。

    “然后?浑水摸鱼啊!”黄兴奋地说着,“我是看出来了,李郎早就在为浑水摸鱼做准备,只要一乱起来,嘿嘿。”

    “乱起来?那又如何?造反么?”黄大车问,放下茶杯,看着儿子。

    黄不以为然:“造反?那不就成了众矢之的?傻子才造反,得别人出头,再浑水摸鱼,投靠哪家大王,做个元从勋臣,那富贵就稳了。”

    “那你觉得你妹夫是傻子,还是?”

    “阿耶,妹夫哪里是傻子,比谁都精,不动声色的就结交了湘东王的小舅子,又和鄱阳王的儿子关系不错,还得鄱阳世子注意,我看”

    黄给阿耶斟茶:“我看,妹夫这是多方下注,将来会如何不好说,但肯定不会吃亏。”

    儿子能想通这点,算是没白跟着李笠,黄大车又问:“那你呢,你要做什么?就这么成日里跟着喝酒?”

    “阿耶说的,孩儿如何不知该怎么做?他下注,我们也下注呗,他招募人手,我也带着人,给他凑个数,只是怕娘舍不得”

    “你娘有三个儿子,你是老幺,家业,又能分多少?”黄大车缓缓说着,“李笠明说了不会碰赌档的生意,黄家现在就只能是你,给你四妹做依靠。”

    “你跟着李笠去博一把,搏中了,发迹了,那就是你的家业,你娘自然会高兴,若是倒霉,半路出了意外,愿赌服输。”

    黄不甘于平淡,有机会当然要往上爬,之前没门路,只能盯着家业,想着将来能分一杯羹,所以看庶出弟弟不顺眼。

    结果庶出弟弟居然是女的。

    黄震惊之余,觉得阿耶是不是老糊涂了,有这么漂亮的女儿不送去伺候权贵,反倒给李笠占了。

    奈何木已成舟,眼下,就只能指望搭上妹夫这条船,有个好前程。

    现在看来,妹夫很有想法,也很有本事,说不得将来浑水摸鱼摸到大鱼,富贵可期,这期间他鞍前马后帮忙,好处当然少不了。

    只是男人有权有势后必然妻妾成群,届时妹妹得靠娘家人撑腰,如此重任,也就他这个继承黄家主要家业无望,又有些本事的兄长来承担了。

    “你的本事?你有何本事,是人家用得上的?”黄大车反问,提醒儿子:“你若是没本事,就只能靠着妹妹的脸面,在李家蹭饭吃,人家发迹了,你也就是个帮闲。”

    “你妹妹嫁过去,都快一年了,肚子没动静,当然,这不急,不过你自己可得有数,要让人家重用你,你就得有本事。”

    “你若成了李笠的左臂右膀,你妹妹也就有了依靠,将来李笠纳妾成群,你妹妹也不怕了。”

    “四娘是个明事理的人,不会因为以前的事,记恨你们,你要抓紧时间,赶紧表现表现,大鲶彭那边也多走动走动,毕竟,他也是你妹夫。”

    “唉哟,大鲶彭都是听李笠的。”黄嘟囔着,黄大车反驳:“但他内人,也是你妹妹呀。”

    “知道了”黄说完,看着阿耶,挤出笑脸:“阿耶,我这阵子开销大,往后,还有许多花钱的地方,是不是可以”

    “你不是跟着你两个妹夫赚了许多钱,还跟家里要?”黄大车一下就绝了儿子的念想,“没钱,你要钱,自己跟着两个妹夫赚去!”

    见儿子嘟嘟囔囔,黄大车绝不松口,如今他有了两个不错的女婿,或许黄家的将来,都看这两个女婿了。

    不,全看李笠。

    但女婿总没有儿子亲,将来供奉香火的也是儿子而不是女婿,所以黄大车让老三跟着李笠磨炼磨炼,或许将来能混出个模样来。

    为了让儿子成器,黄大车当然不会吝啬,但并不是闷头花钱:“若只是要钱,家里是不给的,不过,要人的话,可以,只管挑,所需开支,家里承担。”

    “带着这些人,跟着你妹夫,拼一拼吧。”

    。。。。。。

    当入冬的第一场雪降下来时,外出许久的张轱辘等人,从魏国阙南地区平安归来,给定居鄱阳的同伴们,带回阙南亲人们的书信。

    其中也包括李义孙给李笠的一封回信,这是两人第一次书信往来。

    午后,李笠坐在屋檐下,感受着若有若无的阳光,看着义兄的回信。

    距离二人分别,已经过了三年有余,李义孙一切安好,得知李笠回到家乡后过得越来越好,李义孙在信中颇为感慨。

    随后,大概说起魏国西魏的形势。

    自三年多以前,洛阳那场大战后,官军伤亡惨重,朝廷重建六军,兵源严重不足,于是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

    立新军制,名为府兵制。

    张轱辘也和李笠说起自己回到阙南后,听来的种种消息,譬如这府兵相关消息。

    府兵平日耕作,闲时操练,战时出征,是为兵农合一,魏国西魏朝廷以此军制,将各地豪强大户的部曲、乡兵编为军队。

    李笠看着信回味着听来的消息,陷入沉思。

    大名鼎鼎的府兵制出现了,这些关陇豪右群体,发展到以后,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关陇集团。

    而就是这个群体,孕育了隋唐。

    毫无疑问,魏国西魏正在蜕变,那么,梁国呢?

    依旧是歌舞升平,权贵们醉生梦死,建康城里,士大夫依旧以骑马为耻,而兵户,依旧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

    李笠仔细看过信,将其放到火盆里烧掉,转到隔壁靶场。

    跑马场上,十余骑正在疾驰,骑手弯弓搭箭,左射,右射。

    李笠骑上马,渐渐跑起来,弯弓搭箭,对准跑道旁的箭靶。

    踩绳索射箭、骑独轮车射箭,一步步进阶,李笠花了许多时间,终于夯实基础,能够开始骑马射箭了。

    左射,撒放弓弦,箭矢射中左边十步外箭靶。

    李笠换右手握弓,左手搭箭,右射,箭矢擦过右边十步外的箭靶。

 第八十四章 梦

    魏国东魏武定五年,元月初一,晋阳,渤海王府。

    连日以来,渤海王高欢卧病在床,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此时醒来,看着上方帷幕,却想着昨晚做过的梦。

    那年,他喜欢的韩娘子嫁人了,新郎不是他。

    当然不是他,他只是怀朔镇一个破落军户,家境拮据,穿一身破旧戎服,在城头站岗放哨,没有前途。

    所以,当他东拼西凑,凑了些许钱财,向韩家提亲时,结果可想而知。

    那日,韩娘子出嫁,他依旧穿着一身破旧戎服,站在城头,看着迎亲队伍将韩娘子接走,穿过城门,走向远方。

    那一刻,他觉得心好痛。

    又是一日,城下经过十余骑,当中一人勒住马,抬头看着他。

    那是个年轻貌美的娘子,两眼盯着他,如同天上的星星,闪烁着光芒。

    她看着他,他也看着她。

    “大王醒了?”

    耳边传来说话声,高欢转头一看,和王妃娄昭君四目相对。

    好像回到了那一天,怀朔城头上的他,和城下骑着马的她,四目相对的时候。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老了,都老了。

    “是啊,醒了,做了个梦。”

    高欢要坐起来,娄昭君赶紧上前搀扶,侍女们随即服侍,为大王更衣。

    “大王梦到谁了?”娄昭君问,高欢笑起来:“我又梦到了当年,在城头站岗,你从城下经过,抬头看着我。”

    娄昭君也笑起来,见高欢一脸病容,心中忧虑,却没说出来。

    去年十月,高欢亲自帅军讨伐西贼,大军围攻玉璧城,攻了五十日,伤亡惨重,却始终攻不下这座小城。

    出师不利,高欢郁郁寡欢,回师路上病倒了。

    医官仔细看过,向娄昭君交底:渤海王病入膏肓,又有心病,恐怕时日无多。

    想到这里,娄昭君心中难受,见高欢今日忽然精神起来,她更加心惊:莫不是回光返照?

    高欢起身,在房内慢慢走动,舒展四肢,问:“大郎呢?”

    “在邺城,今日是元日,他要盯着文武百官,稍后,会赶回来。”

    “是么,那就好。”

    高欢走出房外,如今虽然是晴天,但风大,娄昭君赶紧拿来披风给他披上。

    高欢是魏国的实际掌权人,霸府在晋阳,但傀儡皇帝在邺城,所以,高欢让长子高澄坐镇邺城,监视皇帝和朝臣,处理政务,自己在晋阳,掌握重兵。

    去年年底,西征不利、抱病而归的高欢,回到晋阳养病,急召高澄来晋阳,托付后事。

    因为元日很重要,所以高澄返回邺城,现在,高欢自觉时日无多,还有一些话,要亲自嘱咐儿子,却只能等儿子赶来才能说。

    不过,有些事和娄昭君说也是一样的。

    “我死后,侯跛子必反,该如何应对,之前我已嘱咐大郎,你莫要担心。”

    娄昭君闻言点头,扶着高欢站在屋檐下。

    天色渐渐变暗,高欢走到院子里,抬头望天,却见日蚀如弯钩,娄昭君见了,心中震惊:这天象,莫非是

    她有些担心的看着高欢,高欢依旧抬头看天,忽然笑起来:

    “日蚀,是为我而出现的么?那死也无憾了!”

    。。。。。。

    建康,台城,皇宫,年迈的萧衍,兴致勃勃的看着降表,降表为东魏河南行台侯景所书,对方意图归顺大梁,向他称臣。

    今年是中大同二年,元月一日时天象有变,日蚀如弯钩,萧衍觉得是不是上天在给自己警示。

    元月十七日时,萧衍做了个梦,梦到东魏的中原牧守纷纷以地来降,随后中原一统,朝野欢庆。

    他很少做梦,一旦做梦了,事情就会成真,所以,这是个好兆头。

    现在,东魏的河南行台侯景,派人入京献表归降,来人声称,侯景决定归顺大梁,正是元月十七日下的决心。

    所以,萧衍真的很高兴。

    侯景在降表中称,东魏权臣高欢逝世后,他与其世子高澄势同水火,愿以治下豫、广、郢、荆、襄、兖、南兖、济、东豫、洛、阳、北荆、北扬等十三州内附。

    至于青州、徐州,只需一封信,就能劝降,也就是说,黄河以南东魏各地,即将为梁国所有。

    然后,河北燕赵之地,可徐图之。

    如此美好的前景,让萧衍欢欣鼓舞,但是,大臣们却对接纳侯景多有疑虑。

    尚书仆射谢举认为,近年来梁国和东魏交好,两国边境一直平安无事,现在若要收留东魏叛臣,恐怕不合适。

    一旦接纳侯景,两国必然大动刀兵,而侯景此人不可信,若接受归降,恐怕是引狼入室。

    许多大臣都附和谢举的看法,萧衍却不以为然,因为历年南投的北国人物数不胜数,此次侯景南投,不正说明人心所向?

    萧衍认为,若此次拒绝侯景归顺,那么从今往后,就不会再有人愿意弃暗投明,南下投奔梁国。

    而魏国东魏,如今权臣高欢新丧,其子根基不稳,一时半会哪里能抽出手来,兴师问罪?

    只要官军接应,合侯景之力,足以击退魏军,将河南、淮北之地悉数纳入治下。

    为此,封侯景为河南王也不是不行,还可借此机会,向北人展现大梁求贤若渴之意,人心浮动之下,那年纪轻轻的高澄能否稳住局面,还未可知。

    但是,要怎么说服这些死脑筋呢?

    正思索间,宦者来报,说中领军到了。

    中领军朱异,字彦和,是萧衍的心腹,萧衍见心腹来了,便把降表交给对方。

    朱异看看降表,又看看天子,见天子一脸喜色,心中想得明白。

    天子希望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这才是为臣之道。

    “微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彦和也赞成接纳侯景归顺?”萧衍来了兴致,朱异点点头:“陛下,此乃天意,天授不取,反受其咎。”

    “侯景为高氏镇守河南多年,拥兵十余万,却无法南侵一步,王师兵强马壮,不怕与他侯景交锋,怎么能叫引狼入室?其人不过为陛下守户之犬尔。”

    “如今他带兵归顺,王师如虎添翼,又如何会怕高氏?”

    “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萧衍激动起来,他和近臣私下交谈时,很少称“朕”。

    萧衍在案前来回走动,喜形于色,决定接纳侯景,趁着东魏国内人心不定,将河南、淮北稳稳收入版图。

    如此来,他的成就便与宋武帝刘裕相近了。

    回想自己登基称帝四十余载,如今有一个天大机会就在眼前,不抓住,悔之不及。

    想到梁国版图辽阔,国力强盛,萧衍不想留下遗憾,下定决心:“我国家如金瓯,无一伤缺,承平四十余载,今受河南之地,有何不可?”

 第一章 士别三年

    秋末,建康,进京公干的李笠,此时正在某处民宅,戴着面具会客,与他同来建康的武祥和李笠的便宜妻兄黄,则在某酒肆寻欢作乐。

    现在,李笠以“燕郎君”身份会见的客人,是他曾经的雇员,一个样貌英俊的年轻人。

    年轻人姓胡名炜,行美男计,接近临贺王萧正德的柳夫人,助李笠投毒成功,毒杀临贺王。

    本来此事已了,胡纬可以拿着李笠的钱远走他乡,却舍不得犹有风韵的柳夫人,还是留在建康,要和柳夫人再续前缘。

    李笠觉得这位“炒股炒成股东”,迟早要完,但两年时间过去,胡炜居然好端端的。

    且如愿以偿,和柳夫人长相厮守,当然,是男扮女装,以侍女的身份陪伴柳夫人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