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乱世栋梁 >

第198章

乱世栋梁-第198章

小说: 乱世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投出一轮鱼叉、渔网,然后是生石灰糊脸,接着就是跳帮白刃战。

    位于桅杆顶部望巢的弓箭手,居高临下射杀敌军将士,简单粗暴的跳帮战,很快便让临时拼凑起来的魏军舟师伤亡惨重,许多人纷纷投降。

    后方,李笠在座舰上全程观看了战斗经过,对于己方这种典型的“水寇抢劫”战术,觉得哭笑不得。

    “官军水师,未必能打出如此配合。”

    武祥赶紧解释,他负责现场指挥,算是水军将领,“毕竟,逃要逃得像模像样,又不能乱。”

    李笠笑起来:“两岸那些伏击、放火船的友军,是王郎的部下,我看其中多为江湖好汉出身呐。”

    “咳咳,这种打法,想来到处都有的。”武祥觉得有些尴尬。

    昔日的彭蠡湖水寇,已经洗心革面,此次出征,不少人主动要求随军作战,想要有所作为。

    他们的部下是这样,一同作战的王琳,其部下也多有江湖好汉。

    大伙都是水寇出身,搞这种伏击简直是得心应手,如今联手作战、相互配合,把魏国拼凑起来的水军歼灭,算是昔日水寇们立功、证明自己的一场大胜。

    接下来,汉水之上,官军的战船可以横行无忌了。

    届时,汉水北岸的魏军,就没那么容易渡河南下,短时间内支援南岸襄阳的魏军。

    李笠看着前方已经分出胜负的战场,点点头:“很好,水路通畅,石头就能直接运抵襄阳城下。”

    此次出击,要收复荆、襄,武祥对此颇为期待,虽然之前官军到处打败仗,但李笠认为,许多中青年将领们,心中一定不服气。

    梁军之中,并不是没有敢战、能战的将领,只不过先前因为各种原因,力量都损耗在内讧之中。

    现在,只要有机会让这些将领发挥能力,梁军还是有不错战斗力的。

    之前,李笠就谏言,请求天子尽可能给中青年将领以机会出战,莫要拘泥于什么“百战宿将”。

    这些宿将大多是滑头,其中许多人做官的本领大过打仗的本领,奉行明哲保身,喜欢保存实力,打仗时经常出工不出力。

    不仅如此,关键时刻还喜欢卖队友。

    反倒是许多名声不显的中青年将领有强烈的进取心,愿意冲锋陷阵打硬仗,以赫赫军功换前程。

    所以此次出征,有大量年轻将领率部参战,譬如他们,譬如王琳等等。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做了万全准备,没道理怕魏国。

    气血方刚的年轻将领,敢拼、敢打、敢玩命,大伙都想着立军功,想着晋升,想着封妻荫子,所以战斗欲望很强。

    进取之心,不是那些暮气沉沉的油滑宿将可以比的。

    “李郎,据说襄阳城防颇为坚固,那投石机,真能赶在魏军大规模增援以前,把襄阳啃下来么?”

    “当然能,只要石头管够,反正不需要啃城墙,只要把敌楼、箭楼砸垮,把城头砸烂就行。”

    李笠说着说着,笑起来:“要知道,我们备下这么多石头,就是为了襄阳、樊城而来!”

    武祥见左右离得较远,低声问:“呃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买石头,是不是有些太傻了?”

    “傻?”李笠眯起眼睛,“投石机和弓一样,要有抛射物才能形成杀伤,投石机的抛射物可以是石块、易燃物和尸体”

    “尸体?”武祥觉得奇怪,李笠惊觉自己说漏嘴,赶紧圆回去:“说错了,咳咳。”

    “破坏城防,最直接的就是抛射大石块,然而万一城池周围没石头,怎么办?就算有,临时开采也要消耗大量时间。”

    “若采石、运输的速度,赶不上抛射的消耗,投石机的威力就会大打折扣,道理,和射箭一般。”

    “所以最好提前准备,囤积大量石块,由水路运输,这样才能做到快攻。”

    “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叫花钱买时间,直接向采石场买现货不快么?若是征发百姓开山采石,要凑够这么多石头,几个月就过去了。”

    “届时进入雨季,攻城很麻烦,又要阻挡敌方援军,仗可不好打。”

    “再说,我们攻打的是襄阳、樊城,你莫非忘了,关云长水淹七军的故事?”

 第三章 十字路口

    襄阳,各处飘扬着梁军旗帜,彭均等人在满目疮痍的城头上东张西望,想要看看投石机的威力有多大。

    若远远看去,襄阳城墙没有异常,完整的耸立着,可近了一看,仿佛就像是个瘌痢头。

    战棚当然已经不存在了,墙垛悉数消失,本该平整的墙顶,已经变得坑坑洼洼,基本上站不了多少人。

    至于城楼,只剩下残垣断壁,城墙后的敌楼、箭楼,上半截都已经垮塌。

    “城墙还在,依旧很高,还很结实。”黄说着,跺了跺脚,指着坑坑洼洼的城头,“但是,站不上多少人,等同于失效了。”

    “守城最大的依仗就是城墙,没了这依仗,哪里守得住?官军凭借兵力优势,就能很快拿下襄阳。”

    “若是按着平常的打法,什么蚁附攻城、挖地道、堆土山,搭高楼,耗时不会短,动辄数月乃至一年时间。”

    彭均之前没经历过像样的攻城战,所以以为攻城很容易,听黄这么一说,恍然大悟:“难怪李郎这么有把握。”

    武祥补充:“前提是有足够的大石头,几十斤重的那种,这就像射箭,若光有弓没有箭,弓再厉害也是没用的。”

    “如今官军收复襄阳,还有”彭均指了指北面,汉水北岸的樊城:“还有樊城,接下来,官军要往哪里打?”

    “益、梁还没有收复,接下来是不是要往梁州去?”

    “不知道,出征时,就说收复江陵、襄阳,然后司州那边收复随郡,之后该怎么办,没说,我们当然就不知道了。”

    彭均听李笠分析过地理,知道梁国雍州以西、汉水上游是东梁州及梁州,而梁州州治所在汉中又称南郑,是很要紧的地方。

    李笠做了个比喻:汉中,就像一个十字路口,往西走,穿过门户剑阁就是益州,往东沿着汉水走,过门户安康东梁州州治,可以抵达襄阳。

    往北,过门户武兴后,出散关,进入另一条大道:东西走向的渭水河谷。

    沿着渭水河谷往西可入陇右,沿着渭水往东走就是关中。

    所以,汉中这个十字路口很重要,朝廷若要收复蜀地,可以走两条路:其一,长江,其二,汉水,这两条路都可以水陆并进。

    走长江含临江陆路入蜀,先得拿下江陵;走汉水含临河道路入蜀,先得拿下襄阳。

    无论走哪条路,水路都是逆水行舟,陆路十分狭窄,很容易被人堵在半路。

    这一堵,或许几个月就过去了。

    其次,无论走哪条路,粮草输送都很费劲,因为沿途都是山地,不可能就地征粮补充军用,只能靠长途输送,且沿途多有蛮夷,很容易被袭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出击荆、雍的大军,粮草不是很足,若接下来入蜀作战,无法支撑太多兵马,且无法持久。

    “那,就这么放着失地不管了?”黄问,彭均两手一摊:“还能如何?天远地远的,魏军又肯定严阵以待。”

    “人家不用打,就是和你对峙,譬如在汉水旁的安康,或者长江峡口。”

    “他们的粮草输送完全可以走水路,因为是顺流而下,省时省力。”

    “我们的粮草输送则十分辛苦,若兵马堵在半路,耗上几个月,粮草撑不住,就只能撤了。”

    武祥发表看法:“我觉得没必要往西走,可以往北攻,攻打汉北地区,也就是魏国所说的山南地区。”

    “汉北地区?”彭均再次看向北面。

    之前,侯景还没作乱时,梁国在汉北地区的地盘,只有汉水北岸樊城这个落脚点,以及东面,雍州和司州交界处的随郡。

    如果就近攻打汉北地区,譬如要地穰城、宛城,倒是不错,因为地势开阔,还有水路能够利用。

    但问题也出在“地势开阔”。

    彭均听李笠提起过汉北地区的形势,以及要紧之处:“还是萧齐时,汉北地区为朝廷所有,但是距离魏国国都洛阳很近,只隔了隔了一道山脉,以及阙南地区。”

    “所以,魏国后来硬是把汉北抢了,据说先帝当年还是齐将时,就经历了大败。”

    “汉北地区地势开阔,易攻难守,就像一个十字路口,想要守住的话,得有野战能力强的军队,兵力要多,骑兵也要多。”

    “而且,这地区的形势,就像一个十字路口,如同汉中一般。”

    彭均用树枝在地上划了个十字,讲解起来,因为李笠经常跟他们讲战略,所以众人习以为常。

    汉北地区居中,往北,翻越山脉、穿过阙南地区,就能抵达洛阳,这是有现成道路的。

    往东,东北方向出方城,就能进入河南地区。

    往东南方向走陆路,横穿司州地区,可达长江北岸,甚至能和江州隔江对望。

    往南,走汉水水路可由汉口入长江,汉口对面是郢州夏口。

    往南走陆路可达江陵,入江后可顺流而下,也可进入长江南岸的湘州地区。

    往西北方向走武关道可入关中,长安近在咫尺。

    往西,沿着汉水河谷西进,过东梁州的安康,就可抵达梁州汉中南郑。

    “你们想想,汉北地区如此重要,官军去攻,魏国可不得拼尽全力来救?到时候打得昏天黑地,朝廷哪有那么多兵马和粮食,支撑如此消耗?”

    “这不正好么,我们可以攻其必救。”

    武祥趁机发表意见:“官军就近进攻汉北穰城、宛城,魏国必然集中兵力东进,于是,另一边就空虚了。”

    黄来了精神:“你是说声东击西?我们佯攻穰城、宛城,实际上”

    随后指了指示意图上的汉中方向:“实际上,官军主力从襄阳出发,沿着汉水西进,先取东梁州,再收复汉中?”

    “没错!”武祥点点头,“梁州、东梁州是去年年中才丢的,当时是外无援兵,所以我想,当地豪强及许多将士未必心甘情愿认长安朝廷。”

    “如今,官军短时间内接连收复江陵、襄阳,可以趁着魏国还没反应过来,派遣精锐收复东梁州,乃至梁州。”

    “然后以逸待劳,应付魏军的进攻,只要站稳脚跟,控制住汉中,可以让魏国如鲠在喉,迫使蜀地魏军不得不分兵防御。”

    “往后,官军走长江入蜀,汉中驻军可以卡住蜀道,阻挡关中援军,有关门打狗之效。”

    黄觉得不现实:“我听说,从襄阳到汉中,全程近两千里,沿途过去只要被人堵在半路上,就失了先机。”

    “而且,汉中离襄阳不近,道路崎岖,就算收复了,一旦被围,靠襄阳这边的援军和粮草输送,朝廷未必耗得起”

    “那又如何呢?对耗就对耗,看谁先耗不下去。”

    武祥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朝廷难,难道蜀地魏军不难?蜀道艰险,粮食运输不易,我们还可以声东击西,把魏军主力全都调动起来。”

    说完,他展开双臂:“譬如我是魏国,那么胸膛是关中,左手是汉北,右手是蜀地,中间,被群山隔断,左右不能呼应。”

    “左手遇敌,右手帮不了忙,同理,右手也是,”

    “他们既要保汉北,又要保蜀地,还得争夺汉中也就是胸膛对面的地方,他们的消耗,比我们大得多!”

    几个人争论起来,看上去有些滑稽可笑:连决策都没资格参加的人,凭什么大言不惭?

    但他们不觉得自己可笑,李笠常说打仗要动脑子,这有几层意思。

    所谓的“战术层面”,是要琢磨己方如何打赢一场仗,判断敌人会如何打这场仗。

    所谓的“战略层面”,想清楚己方为何要打这场仗,判断敌人为何要打这场仗。

    只有用脑子打仗,判断敌军的战术和战略意图,才能事半功倍,增加胜算。

    所以,在鄱阳时,他们经常和李笠“纸上谈兵”,说是打发时间也好,消遣也罢,反正多年下来,每个人的眼界都大了许多,脑子也灵活了许多。

    眼界不再仅限于江州,脑子想的不止是“上官让我打哪里,我要如何打下哪里”,而是“我若是上官,该打哪里”。

    “唉,我们争来争去,也就只是说说而已。”彭均感慨着,看向城里某个方向,“也不知,此次军议,能议论出什么结果。”

    “你觉得能议出什么结果?”黄问,“无非是见好就收,或者争夺汉北,亦或是声东击西。”

    “不知道,反正我觉得不甘心。”彭均有些愤愤不平,“被人打进家里,烧杀抢掠,又扛走许多钱财,现在就有机会报仇,怎么能见好就收?”

    “魏国新占不少地方,人心未稳,我们再打过去,响应的人就会多,若是耽搁几年,人家站稳脚跟了,再打,岂不是更难?”

    “而且,朝廷这么快收复江陵、襄阳,魏国一定始料未及,我们占了先手,不来个兵贵神速,岂不可惜?”

    “李郎常说,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打仗也是这样,而且,无论是战略决战还是战术决战,一定要由我们带节奏,不能让对手带节奏!”

 第四章 十字路口(续)

    安康,直州刺史李迁哲独坐斋阁,琢磨着事情,昨日,朝廷使者潜入城中,告知襄阳易主,请求他迎接王师。

    朝廷是哪个朝廷?

    当然不是长安朝廷,而是建康朝廷。

    想着想着,李迁哲眉头紧锁,抬起头,看着窗外花草树木,不知该如何决定。

    李家是安康豪族,世代居住于此,之前,安康为梁国国土,所以李家有许多子弟出仕,为朝廷效命。

    当年,李迁哲的父亲前往岭表衡州任职,李迁哲因为年纪轻,便留在家乡,带着部曲看守家业。

    后来出仕,任安康郡守,太清三年时,任东梁州刺史,坐镇一方。

    结果,邵陵王、岳阳王造反,雍州为魏国所占,而益州刺史、武陵王率军攻打江陵,蜀地被魏国趁虚而入。

    魏军入蜀,招降纳叛、势如破竹,很快便围了汉中,梁州刺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